3月1号半月考试卷.doc

上传人:美** 文档编号:4230195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月1号半月考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3月1号半月考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3月1号半月考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3月1号半月考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3月1号半月考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业收集整理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值得下载,可以编辑!-!=荆州市北门中学2013-2014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半月考历史试卷命题人:刘娅 审核人:刘娅 时间:2014年2月25日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将答案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下。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或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

2、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新中国在这一外交方针指导下的外交实践有()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参加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B. C. D.2.新中国成立后,“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做普通侨民对待,不当做外交代表对待”。这体现的外交原则是()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一边倒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另起炉灶3.(

3、2012年江苏检测)据统计,1955年一年内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亚、非、欧、澳、美五大洲的63个国家的417个代表团,共4760人,比1954年增加64%。这一年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B.“一边倒”政策的实施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D.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开展4.“乒乓外交”所反映的是()A.中日邦交正常化 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美两国交往大门的打开 D.中苏关系改善5.下图为“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交示意图”,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C.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国得到了广大第三

4、世界国家的支持6.(2011年石家庄期末)2010年12月8日,中国第十批驻利比里亚维和工兵分队拓修的绥德鲁市至科特迪瓦边境扎威镇的边境道路全线贯通。战区司令莫札梅尔准将指出,中国工兵高标准拓修完成该条道路,不仅极大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还提高了战区维和部队的机动动力。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是()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C.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7.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维护了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B.

5、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中国与许多欧洲国家建交C.改革开放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D.中美建交后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8.右图是“马歇尔计划”的海报,下列说法中对此反映不正确的是()A.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B.以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C.其目的是控制西欧国家D.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9.美国某总统在其回忆录中写到:“我也希望(借此机会)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的这位总统是()A.华盛顿 B.林肯 C.杜鲁门 D.尼克松10.古巴导弹危机是现代国际

6、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大国较量。下列关于此事件叙述不正确的是()A.发生在两极格局正式确立后 B.全面冷战下的局部“热战”C.苏联核力量弱势下的一次争锋 D.美苏经过谈判结束危机11.新华社平壤2010年5月25日报道: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发言人25日在平壤发表讲话,宣布对韩国的八项措施,称将从现在开始全面冻结朝韩关系,废除朝韩互不侵犯协议,全面停止朝韩合作。造成朝韩关系紧张的诸多因素中最根本的原因是()A.韩国对朝鲜实行“冷战”政策 B.朝鲜半岛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C.美苏“冷战”局面产生的影响 D.韩国和朝鲜经济发展差距巨大12.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欧洲经济在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割

7、据”状态,没有形成全欧洲的紧密联系,其主要原因是()A.受欧共体集团排外性的影响 B.受欧美各国之间经济竞争加剧的影响C.受“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对峙的影响 D.受欧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的影响13.从20世纪70年代起,西欧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共同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加强政治联合的组织是()A.北约B.华约 C.欧共体D.不结盟运动14.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两极格局中出现多极化趋势的主要表现是()西欧国家走向联合日本崛起中国的振兴不结盟运动蓬勃发展A.B. C.D.15.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

8、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对于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两极格局至今稳定 B.其他力量中心包括日本、中国、欧共体等C.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指的是苏联解体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已经形成16.20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提出了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日本提出“日本要运用经济、技术力量,积极参与构筑国际新秩序。”这体现出()A.两极格局被美日欧三足鼎立格局所取代 B.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出现C.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D.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17.欧洲联盟成立后,欧盟在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不断提高,这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A.美国已独霸世界 B.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C.两

9、极格局瓦解 D.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18.有专家认为2010年的国际格局是“群龙无首”,这一评价反映的实质是()A.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B.“一超多强”局面终结 C.多极化格局形成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19.以下两幅图是欧洲某一城市的街景。图一摄于1961年8月,图二摄于1989年11月之后。它们分别反映的是()A.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 B.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 C.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 D.民族矛盾激化和暂时缓解20.冷战时期,北约、华约等军事政治性组织是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后,各类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这一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当今世界()A.国家之间的经

10、济差距加大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普遍认可 D.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21.右图事件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C.两国国家利益的需要D.中美关系的缓和22.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香港、澳门回归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23.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11、的标志整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D.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24.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A.斯大林模式B.苏联政局的动荡 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D.戈尔巴乔夫改革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5题12分,第26题22分,第27题18分,共52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

12、料一在这个共同基础上,亚非国家间有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的可能。因此,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时,抱着积极把会议开好的态度,而且认为应该积极地肯定和表达亚非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而不应该陷入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论。材料二基辛格在他的回忆录中说:“阿尔巴尼亚提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友好国家改变了立场。他们当中很多国家长期以来感到苦恼,一方面他们不愿同我们对立,另一方面讨好强大的中国又对他们有利。当美国对北京采取敌对态度的时候,他们害怕投票赞成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受到我们的某种处罚。现在我们戏剧化地要跟中国和解,他们就不再怕这种惩罚了”(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指出中国代表团是如何化解

13、“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论”的?(2分)中国的这一外交活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2)材料二基辛格所说的“阿尔巴尼亚提案”是什么?(2分)(3)作为美国国务院的负责人,请你策划一个“跟中国和解”的方案。(4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考虑到由于巴黎协定的批准而在欧洲形成的局势该协定把西德拖入北大西洋集团,这样就加深新战争的危险,并且对友好和平的国家的安全造成威胁第四条: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材料二 材料三现在

14、,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江泽民(1)根据材料一指出华约组织的性质,建立的目的和影响。(9分)(2)材料二反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导致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素有哪些?根源是什么?(8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5分)2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9200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材料二:下图分别为亚太经合组织会标和上海合作组织会标 自1999年中国正式宣布派遣高素质警官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公安部紧密配

15、合国家总体外交,积极主动地开展了国际维和工作。从2000年向东帝汶派出维和警察以来,已先后向联合国7个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1569人次。其中。向海地派遣维和警察防暴队8支1000人次 中新网(1)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建国初期的三个外交成就(6分)(2)材料一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三次建交高峰。指出图中建交最高峰时期的关键性事件并分析该事件带来的影响?(6分)(3)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有何建树?(6分)1.解析:A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上坚定地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能体现这一方针的只有,故答案为A。2.解析:D教材对“另起炉灶”的定义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

16、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据此应该选择D。3.解析:A1955年中国代表团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也加深了亚非国家对中国的了解,促使更多的亚非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故答案为A。4.解析:C“乒乓外交”有利于中美关系的改善,故A、D两项错误,而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故B项错。5.解析:B题干要求“主要原因”,与新中国建交国家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自身力量的增强。6.解析:D中国派遣维和部队到利比里亚维和,表明了中国开展的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答案为D。7.解析:A亚非会议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

17、系,B项错误;1972年中日建交,C项错误;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D项错误。8.解析:B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经济手段帮助西欧恢复经济,进而控制西欧,以遏制共产主义,故答案为B。9.解析:C由材料信息判断,他的言论反映了美国要干涉别国内政,由此判断这位总统是杜鲁门。答案为C。10.解析:B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该事件最终由美苏双方谈判和平解决并非热战,故答案为B。11.解析:C1945年,美苏两国分别在朝鲜半岛扶持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极格局结束后,朝韩两国关系时而缓和时而紧张,

18、可见,造成双方关系紧张的诸多因素中,最根本的应是美苏“冷战”所带来的影响。12.解析:C“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这段时间欧洲被美苏两国所控制,分裂为两派势力,典型地反映在德国的分裂上,所以主要原因是意识形态对峙的影响。13.解析:C注意关键信息“从20世纪70年代起”、“西欧”、“用一个声音说话”、“加强政治联合”,这个组织就是欧共体。14.解析: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加强,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正确。20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正确。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

19、不断提高,正确。不结盟运动蓬勃发展,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正确。15.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已经解体,故A错误。国际力量的对比变化包含多方面:西欧、日本、第三世界、中国、美苏自身的变化都在其中,故C 表述错误。D表述与史实不符,现在世界格局只是呈现出多极化发展趋势。因此符合题意的只有B。16.解析:C材料表明随着欧洲和日本经济的发展,要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17.解析:D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A、B两项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欧盟成立于1993年而两极格局已于1991年瓦解,排除C项,欧盟的政治和

20、经济地位提高反映了国际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故答案为D。18.解析:D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逐渐加强。19.解析:B柏林墙的修筑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峙的产物,而柏林墙的拆除则是东欧剧变后,德国统一的前奏。因此B项为正确答案。20.解析:B题干的核心信息是各类国际经济合作组织逐渐取代了原先的军事政治性组织,这从侧面反映了世界局势的变化,即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1.解析:B图片展示的信息是中日关系正常化。“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是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结果,不是原因。22.解析:C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很好地团结了与会各国,粉碎了帝

21、国主义阴谋破坏会议的企图,促使大会取得圆满成功。23.解析:D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表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美建交与1978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的发表有关,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是在2001年。24.解析: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民主化”“私有化”指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25.解析:第(1)问,“如何化解”实际回答中国代表团是如何处理中国与与会各国的关系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即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分歧是客观事实,但这并不妨碍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共同追求,“影响”则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方针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第(2)问,依据材料中的一些信息来概括,如

22、“友好国家”“美国对北京采取敌对态度”“赞成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受到我们的某种处罚”等,根据这些信息可知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关;第(3)问,方案的策划言之有理即可,但不应遗漏如下史实: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等。答案:(1)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解决了这一争论。影响: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2)“阿尔巴尼亚提案”是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逐出去。(3)方案:首先,促进中美两国民间交流,如“乒乓外交”;其次,安排资深外交人员秘密访华,策划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细

23、节,如“同时发表国家元首将访华的公告”;最后,安排总统访华,中美双方发表联合公报,逐步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26.解析:第(1)问,“性质”是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目的和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第(2)问,从材料归纳,图一中包含了西欧的崛起、日本的崛起,图二体现的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图三反映的是中国的振兴,这些因素共同冲击美苏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而最根本的因素则是经济因素;第(3)问,由两极格局到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再到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据此即可概括其发展演变。答案:(1)性质: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目的:对抗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影响:使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

24、治集团对峙的局面,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9分)(2)因素:西欧的崛起、日本成为经济强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等;根源: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7分)(3)发展演变: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4分)28.(1)成就: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日内瓦国际会议,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万隆会议,“存同求异”的提出促成了会议取得积极成果。(3分)(2)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分)有利影响:中日建交;各国掀起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中共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有利于国家统一。(4分)(3)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为促进地区性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重大贡献;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赢得了一个稳定和平环境。(6分)=专业收集精品文档,您的最好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竞赛试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