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笔记.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4232474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伤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骨伤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骨伤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骨伤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骨伤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一、总论1、 三国时期华佗首创了对骨折做逆向牵引和夹板固定的治疗原则,并发明了麻醉药“麻沸散”,用于外科手术中 止痛,施行过“刮骨疗毒”术。中唐时期的蔺道人,在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将整复、固定、活动和内外 用药确认为治疗骨折的大法,对开放性骨折主张首先冲洗伤口、后行手法整复骨折或扩创复位、缝合伤口、小 夹板外固定和内外用药的治法。 2. 骨的发生有膜内化骨、软骨化骨、软骨的形成和长骨的形成四个阶段。 二、骨伤科物理检查一、基本检查法: 1、望诊:望神色、形态;望肿胀、瘀斑;望畸形2、触诊:压痛;异常活动及骨擦感;弹性固定;包块骨擦感在摆动、触摸骨折肢体时感知骨折断端的摩擦弹性固定脱位关节因筋

2、肉牵拉,常保持在一特殊畸形位置上,若对该关节被动活动,虽仍有活动度,但 存在阻力,当外力去除后,肢体又回到原来固定的特殊位置3、量诊:A、上肢:肩峰至桡骨茎突尖(或中指);上臂:肩峰至肱骨外上髁;前臂:尺骨鹰嘴至尺骨茎突或桡骨头至桡骨茎突 ;下肢:髂前上棘至内踝尖,或脐至内踝尖(骨盆骨折或髋部病变时用) ;大腿:髂钱上棘至股骨外髁,或股骨大转子顶点至膝关节外侧平面 ;小腿:膝关节内侧缘至内踝尖B、肢体周径的测量,应注意双侧肢体对照,同一水平对比测量,大腿测髌上1015cm,小腿测最粗处,肿胀者测最肿胀处。4、 中立位0法:每个关节由中立位(即0)到关节运动所达到的最大角度称为关节活动度。此种以

3、中立位为 零度测量关节活动的方法称为中立位0法。二、骨关节检查法颈部:1、 颈椎间孔挤压试验:患者取坐位,可向患侧或健侧屈颈,亦可前屈后伸颈部,检查者双手掌面压患者头顶部加 力,若出现颈痛且向上肢肢端放射为阳性。多见于颈椎间盘突出症2、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患者取坐位,头微屈,检查者一手推患者头部向健侧,另一手握患侧腕部作相对牵引,若 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为阳性。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3、椎动脉扭转试验:患者头向后仰并向侧方转动,出现头晕、目眩、恶心、呕吐为阳性。多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肩部: 1、搭肩(Dugas)试验: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肘关节屈曲位,将手搭于对肩,若肘关节能贴近胸壁为正 常

4、, 否则为肩关节脱位 2、疼痛弧试验:患者主动或被动外展肩外展,当展至60-120出现疼痛为阳性。提示冈上肌病变肘部: 肘后(Huter)直线及三角:正常的人肘关节伸直时,肘骨内上髁、外上髁与尺骨鹰嘴突在同一条直线上;肘 关节屈曲90时,肘骨内上髁、外上髁与尺骨鹰嘴突三点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肘关节脱位,巩固内上髁、 外上髁骨折移位时,此三点正常解剖关系异常。髋部:1、托马斯征:患者仰卧,双腿伸直,则腰部前凸,屈健侧髋关节,令脊柱代偿性前凸消失,若患侧大腿被迫 抬起为阳性。见于髋关节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引起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2、望远镜试验:患者仰卧,髋、膝关节伸直,助手固定骨盆,检查者一手置

5、于大粗隆部,另一手持小腿或膝 部将大腿抬高约30,并上推下拉,若股骨头有上下活动或打气筒的抽筒样感,提示患者先天性髋关节脱位。3、艾利斯征:患者仰卧,两腿屈髋屈膝,两足并齐放于床面,若双膝一高一低,提示髋关节后脱位或股骨、 胫骨短缩 4、屈德伦堡试验:患者单腿站立,抬腿侧骨盆下降者为阳性。提示负重侧臀中、小肌肌力弱或髋关节不稳。膝部:1、麦氏试验:患者仰卧,患侧髋、膝关节充分屈曲,尽量使足跟触臀部。检查内侧半月板是,检查者一手握 膝部以稳定大腿及注意膝关节内的感觉,另一手握足部使小腿在充分外旋、外展位伸直膝关节,在伸着过 程中,出现摩擦感或弹响并有疼痛,为阳性。检查外侧半月板时,使小腿充分内收

6、、内旋位伸直膝关节, 出现摩擦感或弹响有并疼痛,为阳性。提示半月板损伤。2、浮髌试验:患者仰卧,膝关节伸直,检查者一手压髌上囊,另一手轻压髌骨后快速松开,若感到髌骨浮动, 为阳性,提示关节积液达到50ml腰背部:1、直退抬高及加强试验:患者仰卧,检查者握患者踝部,保持膝关节伸直位,患者主动抬高下肢,正常可达 7090,若小于70即感到沿坐骨神经放射痛或麻木,为阳性。多见于坐骨神经痛或腰椎间盘突出症。 直腿抬高到最大限度还没出现疼痛是,检查者背伸踝关节,引起患肢后侧放射痛为阳性。骨盆:1、挤压分离试验:患者仰卧位,检查者双手于两侧髂翼同时向中线挤压骨盆,或患者侧卧,检查者挤压其上 方的髂嵴,成为

7、骨盆挤压试验。反之检查者两手分别置于两侧髂前上棘前面,两手同时向外下方推压,称 为骨盆分离试验。挤压分离试验外力传到骨盆环状体的各部,若出现疼痛,即为阳性,提示有骨盆骨折或 骶髂关节病变。2、床边试验:患者卧于床边,健侧髋、膝关节屈至腹壁,双手抱膝。让患肢垂于床边,检查者一手推健侧膝 部协助髋、膝关节屈曲,另一手压患侧大腿,使髋关节尽量后伸,若该侧骶髂关节疼痛为阳性,提示骶髂 关节病变。3、“4”字试验:双下肢成“4”字形,检查者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放在屈曲的膝关节内侧,向下按压,若 患侧骶髂关节疼痛或髋关节疼痛,则为阳性。提示骶髂关节或髋关节有病变。三、神经系统检查法1、肌力测定(Code分

8、级):0级,肌力完全消失,无活动;肌肉能收缩,不能活动关节;肌肉能收缩,稍能 活动关节,但不能对抗肢体重力;能对抗肢体重力使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外来阻力;能对抗外来阻力使 关节活动,但肌力较弱;肌力正常。2、深反射膝腱反射(患者坐床边,膝关节半屈位,双小腿自然下垂,以叩诊锤轻叩髌韧带,引出伸膝活 动)跟腱反射(患者仰卧,膝关节半屈位,小腿外旋,检查者一手握患者前足,使踝关节轻度背伸,以叩 诊锤叩击跟腱,引起踝关节跖屈动作。3、巴彬斯基:以钝器由后向前划足底外侧皮肤,出现踇趾背伸,其余四趾呈扇形分离,为阳性。4、桡神经损伤后的典型表现为上肢伸肌群萎缩,腕下垂。高位损伤肘、腕、手指不能伸直,手背桡

9、侧皮肤 感觉障碍。尺神经伤后典型表现为第4、5掌指关节过伸且指间关节屈曲,呈“爪形手”,拇指不能内收, 其余四指不能内收、外展。正中神经伤后典型表现为拇指对掌功能丧失,除环、小指外其他各指不能屈 曲,大鱼际肌肉萎缩,呈“猿手”畸形。手掌桡侧三个半指感觉障碍。股神经伤后典型表现为屈髋无力, 行走困难,股四头肌萎缩,不能伸膝,下肢前内侧皮肤感觉障碍,膝腱反射消失。坐骨神经伤后膝关节 屈肌、小腿及足全部肌肉瘫痪,足下垂,大腿后侧小腿后侧、外侧及足背感觉障碍。腓总神经伤后足下 垂,不能伸趾及内外翻,小腿及足背外侧皮肤感觉障碍。胫神经伤后足不能跖屈,内翻力弱,趾不能 屈曲。足底及各趾末节背侧皮肤感觉障碍

10、。 三、骨伤科医技检查1、骨与关节X线照片的分析(知常答变)A软组织疾病X线的基本表现-软组织疾患可继发于骨组织疾病,亦可发于软组织本身,X线的征象为: a溃疡或瘘管于皮肤之表面显不规则像或内陷像,为慢性炎症的征象之一,尤易见于骨结核或慢性化脓性感染。 b. 软组织肿胀炎症、水肿、出血、脓肿及肿瘤都可显出软组织肿胀象。 c. 软组织高密度影象可因为金属异物、药物或离断的碎骨片等造成密度较高的影象。 d. 软组织内钙化象由于血管、淋巴管、脓肿壁、寄生虫或肿瘤等钙化所致,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程度的密度增高 钙化影像。 e. 软组织内气体像可见于外伤引起的气胸、气性坏疽感染或开放性创伤缝合口残存气体等所

11、致。于皮下、肌肉 束间或肌肉内出现多数泡沫状透亮像。B四肢骨疾患的X线表现 外形异常,如外形扭曲、膨大、纤细、缺损、边缘不规则等,常见于先天畸形、骨发育 异常、慢性感染、外伤 肿瘤及骨萎缩变形等。 大小的异常,表现在骨骼大小及长短与正常解剖不一致。 骨膜的异常,正常骨膜不显影,固密因骨化而显影则属异常。常见于骨及周围病变、骨膜病变、氧化障碍和全身 性疾病等。C骨质异常 密度减低常见骨质疏松症,骨质软化和骨质破坏等,X线表现为局部的骨质密度减低,骨皮质与骨小梁模 糊以至消失。 密度增高常见于骨质增生硬化、骨压缩、骨内或软骨的钙化、骨内矿物质沉积和死骨等。D关节腔狭窄 软骨退变见于骨关节炎、创伤性

12、关节炎、大骨节病。 软骨破坏见于感染性关节炎、血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E关节强直 骨性强直:关节间隙显著变窄或完全消失,并可见骨小梁贯通其间。严重者呈两端完全骨性融合,关节面消失, 常为化脓性关节炎、强制性脊柱炎等的后遗症。 纤维性强直:常见于关节结核,但关节纤维性强直不能单凭X线的征象来诊断,须结合临床才能确诊。F 骨密度检查:SPA(单光子吸收法)法、DPA(双光子吸收法)法 四、骨伤科辨证施治基础(一)骨伤科内治法 1内治法:内治法是通过服药使局部与整体得以兼治的一种方法。临床一般采用损伤三期辨证施治的方法。 三期分治方法是以调和疏通气血、生新续损、强筋壮骨为主要目的。 2初期治

13、法:伤后12 周内,由于气滞血瘀,需消瘀退肿,用 “下法”或“消法”;若瘀血郁而化热,或邪 毒人侵,或迫血妄行,可用“清法”;气闭昏厥或瘀血攻心,则用“开法”。应治血与理气兼顾。A攻下逐瘀法:本法适用于早期蓄瘀,便秘,腹胀,苔黄,脉数的体实患者。多应用于胸、腰、腹部损伤蓄 瘀而致阳明腑实证,常用的方剂有桃核承气汤、鸡鸣散、大成汤、黎洞丸等。B行气消瘀法:为骨伤科内治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治法。本法适用于气滞血瘀,局部肿痛,无里实热证,或宿 伤而有瘀血内结及有某种禁忌而不能猛攻急下者。常用的方剂有以活血化瘀为主的复元活血汤、 活血止痛汤;行气为主的柴胡疏肝散、复元通气散;行气与活血并重的膈下逐瘀汤、顺

14、气活血汤等。C清热凉血法:本法包括清热解毒与凉血止血法。损伤引起的错经妄行,创伤感染,火毒内攻热邪蕴结或壅 聚成毒等证宜采用清热凉血法。常用的清热解毒方剂有加味犀角地黄汤清心药、五味消毒饮;凉血止血 方剂有十灰散、四生丸小蓟饮子等。D开窍通关法:开窍通关法使用的是辛香走窜、开窍通关的药物,适用于头部损伤或跌打重症神志昏迷者。 常用的方剂有苏合香丸、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 E补气摄血法:多适用于严重创伤骨折失血较多者。常用补气摄血方剂有独参汤。 3中期治法:为伤后36 周。此时瘀阻去而瘀血未尽,疼痛减而未止,仍应以活血化瘀、和营生新、接骨续筋 为主,故以“和”、“续”两法为基础。A合营止痛法:适

15、用于损伤中期,仍有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除,而续用攻下之法又恐伤正气者。方剂有: 和营止痛汤、定痛和血汤、正骨紫金丹、七厘散等。B接骨续筋法:用于损伤中期,骨位已正,筋已理顺,筋骨已有连接但未坚实,尚有瘀血未去者,瘀血不去 则新血不生,新血不生则骨不能合,筋不能续。常用方为续骨活血汤、新伤续断汤、接骨丹、接骨紫金丹C舒筋活络法:适用于损伤肿痛稳定后而又瘀血凝滞、筋膜粘连的伤筋中期。常用的方剂有:舒筋活血汤、 蠲痹汤、独活寄生汤。 4后期治法:伤后7 周以后。此时筋骨尚未坚实,功能尚未恢复,应以坚骨壮筋,补养气血、肝肾、脾胃为主; 而筋肌拘挛,风寒湿痹,关节屈伸不利者则予以温经散寒、舒筋活络,故后

16、期多施“补”、“舒”两法。 A补气养血法:适用于外伤筋骨,内伤气血以及长期卧床不能经常活动而导致体质虚弱,出现各种气血亏损、 筋骨萎弱等症候者。常用方剂有: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等。B补益脾胃法:适用于损伤日久,耗伤正气,气血脏腑亏损,或伤后缺少活动,而导致的脾胃虚弱,运化失 职者。常用方剂有参苓白术散、健脾养胃汤、归脾汤。C补益肝肾法:用于损伤后期,年老体弱、骨折迟缓愈合、骨质琉松而肝肾虚弱者,多与补气养血法结合。 常用的方剂有壮筋养血汤、生血补髓汤。D温经通络法:适用于骨折、脱位、伤筋后气血运行不畅,或因阳气不足、腠理空虚,风寒湿邪滞留或损伤 日久,气血凝滞而出现疲血凝滞,筋

17、膜粘连,或兼风湿,筋络发生挛缩、强直,关节屈伸不利者。常用方 剂有舒筋活血汤、活血舒筋汤、舒筋汤、蠲痹汤等。(2) 骨伤外治法:是指骨折损伤后的局部用药,常用的方法有:敷、贴、洗、搽、撒、浸、熨等。按剂型可分 为敷贴药、搽擦药、熏洗湿敷药与热熨药。1敷贴药,有药膏、膏药和撒剂三种。2搽擦药分为酒剂如正骨水,油膏与油剂如活络油、跌打万花油。3熏洗湿敷药有热敷熏洗(新伤痰血积聚者,用海桐皮汤、舒筋活血洗方。陈伤风湿冷痛及瘀血已初步消散 者,用八仙逍遥汤、上肢损伤洗方、下肢损伤洗方等)湿敷洗涤(常用的有野菊花煎水,黄柏溶液,以及 蒲公英鲜药煎汁) 五、骨伤科常用基本技术手法: 1手法是指医者用指、掌

18、、腕、臂的劲力,运用一定的技巧,整复骨折、关节脱位以及治疗筋伤的方法。 在清代吴谦等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提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后世称为正骨 八法。习惯上分为正骨手法、理伤手法和脱位整复手法。2正骨手法:常用手法有拔伸、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分骨、折顶、回旋。3理伤手法:是治疗筋伤的最主要方法,分为舒筋通络法和活络关节法两大类。4脱位整复法:常用的整复方法有:蹬顶法,用于肩关节脱位等;杠杆法,多用于难以整复的肩关节脱位或外固定技术:1外固定技术是指伤病后用于体外的一种固定方法。常用方法:常用的外固定法有夹板固定、石膏固定、 持续牵引和骨外固定器固定。2 夹板

19、固定的作用机制:A布带的约束力是夹板固定力的直接来源。布带的约束力使骨折远、近端与夹板连接成为一体,恢复了 肢体骨干的杠杆作用。B夹板的弹性固定力来源于布带的约束力,在其作用下利用夹板的弹性,对骨折端产生了一个持续的固 定力,保持骨折的对位对线。C纸压垫的效应力是纠正和防止成角或侧方移位的直接作用力,来源前两个作用力,通过调整纸压垫的 厚度大小可改变效应力的大小。D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与夹板的固定力、纸压垫的效应力协同作用,可矫正残余的成角及侧方移位,起 到慢性复位的作用,还可加强外固定的固定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和骨折愈合。 E必要的牵引力作为辅助的固定力,对抗骨折重叠移位和短缩畸形。F软组织在骨

20、干骨折复位固定中的作用为“筋能束骨”,骨折断端通过肌肉及筋膜等软组织的牵拉及联结 作用,可帮助骨折复位,保持骨折端固定稳定。3夹板固定的适应症:1、四肢闭合性骨折 2、四肢开放性骨折,创口较小经处理者 3、四肢陈旧性骨折适合于手法复位者4夹板制作的要求夹板固定一般为45块,总宽度相当于所需要固定肢体周径的4/5或5/6左右;每块夹板间 要有一定的间隙,约一指宽;厚度竹板为1.52.5mm,木板为34mm,夹板增长时,其厚度也要增加。 内面衬:0.5cm厚毡垫或棉花 常用材料:杉树皮、柳木板、竹板、厚纸板、金属铝板等。5固定垫常用的固定垫放置法有:一垫固定法、二垫固定法、三垫固定法。6扎带用12

21、CM宽的布带或绷带折叠成扎带34条,用以捆绑夹板。7夹板固定的操作步骤:(骨干骨折为例)A外敷药;B放置固定垫;C安放夹板;D布带捆扎。安放夹板时, 如果为不稳定骨折可采用续增包扎法,即在放置对骨折固定起主要作用的两块夹板后,以绷带包扎两周予以 固定,再放置其他夹板固定。8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1轻柔稳妥地搬运,防止骨折再移位。 2根据骨折部位、受伤机制和原始骨折移位的 情况,选用合适的托板或支架将伤肢置于有利于骨折稳定,功能恢复和肢端血液回流的恰当位置。3密切观察 伤肢的血运情况,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程度。如发现肢端肿胀、疼痛、温度下降、颜色紫暗、 麻木、伸屈活动障碍并伴剧痛者,

22、应及时处理,以防发生缺血性坏死。4经常调整布带的松紧度,过松达不到 固定作用,过紧压迫溃疡或坏死。 5定期作X线透视或照片检查,了解骨折是否发生再移位。9骨牵引胫骨结节牵引的定位:穿针的部位在胫骨结节向后两横指处,在此点平面稍向远侧部位即为进针点,穿针时 一定要从内侧向外侧进针,以免损伤腓总神经。牵引重量为78kg,维持量35kg。跟骨牵引定位:内踝尖与足跟后下缘连线的中点为穿针部位;或者内踝顶点下3cm处,再向后画3cm长的 垂线,其顶点即是穿针处。注意穿针的方向,胫腓骨骨折时,针与踝关节面呈15,即进针处低,出针 处高,有利于恢复胫骨的正常生理弧度。牵引重量为35kg。10布托牵引常用的有

23、颌枕带牵引、骨盆悬吊牵引、骨盆牵引带牵引。11内固定主要有钢板和髓内钉两大类。第二篇第十章:创伤严重并发症1)创伤性休克是由于严重创伤、失血所致的心排出量及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微循环灌注下降,各重要生命器官因缺血、缺氧及代谢紊乱,而引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综合征。诊断为有明确的创伤史;伤后皮肤苍白、四肢湿冷、心跳加快,脉微弱,意识障碍,尿量减少,血压偏低,收缩压低于90mmHg,中心静脉压低(正常为612mmH2O)低于6 mmH2O是,表示血容量不足。2)骨筋膜室综合征又称筋膜间隔区综合征,是指四肢骨筋膜间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发生肌肉坏死、神经麻痹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诊断要点:典型的5

24、P症状:A无痛Painless早期疼痛为进行性,不能缓解,被动牵拉痛,晚期因神经功能丧失无疼痛;B苍白Pallor或紫绀早期肿胀紫绀硬实,后期因动脉关闭变苍白C感觉异常Paresthsia受累神经的支配区皮肤感觉过敏或迟钝,晚期感觉丧失。两点分辨觉的消失和轻触觉的异常早期出现,有诊断意义;D肌肉瘫痪Paralysis患肢肌力减弱活动无力,后功能丧失;E无脉早期仍可在远端扪及动脉搏动和毛细血管充盈,后期出现无脉。3)挤压综合征是指四肢及躯干肌肉丰厚部位受到长时间挤压,造成肌肉组织缺血坏死,出现以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血钾、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低血容量性休克为特点的一系列症候群。现场急救处理应及早解

25、除压迫,患肢制动降温,或止血。受伤患者饮用碱性饮料(每8g碳酸氢钠溶于10002000ml水中,加适量糖及食盐),或5%碳酸氢钠150ml静滴。尿液检查可见尿肌红蛋白阳性,尿中含有蛋白、红细胞或见管型。第十一章:颅脑损伤1)颅脑损伤的机制:1、直接暴力加速性损伤:头部由静到动 减速性损伤:头部由动到静 挤压性损伤:上下、左右、前后 锐器、严重钝器打击、火器损伤 2、间接暴力传递性损伤 挥鞭式损伤 胸部挤压性损伤中医学认为,颅脑损伤主要病机是脑髓损伤,清窍阻闭。(脑震荡)头部遭受暴力,脑髓震荡,统摄失司,气机逆乱,闭阻清窍而不省人事;(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部经脉受损,脉络破裂,血溢脉外,瘀血停

26、留,阻闭清窍则昏迷,闭阻经络则偏瘫失语;瘀阻经络,不通则痛故见头痛;气机逆乱,升降失常则见恶心呕吐。 2) 分类:颅脑损伤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大类,包括头皮损伤、颅骨骨折、脑损伤、颅内血肿等。按中医伤科学 分,前两者属于外伤范畴,后两者术语内伤范畴。闭合性颅脑损伤中,头皮损伤有挫伤、血肿;颅内血肿有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等。开放性颅脑损伤,有分为火器性损伤与非火器性损伤。非火器性损伤有头皮擦挫伤、裂伤、撕脱伤,开放性颅骨骨折,穿透性颅脑损伤;火器性损伤有非穿透伤和穿透伤,穿透伤分切线伤、盲管伤和贯通伤等。脑震荡、脑挫裂伤、脑弥漫性轴突损伤为原发性脑损伤。颅内血肿和脑水肿肿胀为继发

27、性脑损伤。脑干损伤则有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3) 颅脑损伤采用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lasgow Coma Scale GCS)判断颅脑损伤的程度。1315分为轻型颅脑损伤, 912为中型颅脑损伤,38分为重型颅脑损伤。4) 脑震荡是一种原发性损伤,一般是在头部遭受轻度暴力后,产生短暂意识丧失,随即清醒,有近事遗忘,无神 经系统功能缺损表现。 脑挫裂伤是指暴力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脑组织器质性损伤。包括脑的挫伤和裂伤,是颅脑损伤中最常见的原发 性脑损伤。 两者的鉴别为脑震荡的意识障碍一般较轻,大多数不超过半小时,无神经系统的异常体征,腰椎穿刺 检查脑脊液正常,CT检查无异常征象。脑挫裂伤则昏迷较重

28、,大多半小时以上,脑膜刺激征可呈阳性,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多呈血性,CT检查显示有脑挫裂伤灶。) 脑干损伤是指中脑、脑桥和延髓的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脑损伤。诊断要点有病史:有头部遭受暴力受伤史。症状:伤后立即深度昏迷并进行性加重;较早出现呼吸循环功能紊乱。体征:去大脑强直,双侧病理征阳性;影像学检查可见CT和MRI显示脑干损伤灶。继发性脑干损伤则于伤后一段时间发生脑疝,出现相应的表现。) 外伤性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的继发性病变,为出血积聚于颅腔内某部位,达到一定的体积,形成局限性占位病变,对脑组织产生压迫和造成颅内压增高。血肿位于颅骨内板和硬脑膜之间称硬脑膜外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称硬脑膜下血

29、肿,位于脑实质内称脑内血肿。伤后小时内出现血肿症状称为特急性血肿,日内为急性血肿,日到周内为亚急性血肿,周以上称为慢性血肿。外伤性颅内血肿属于中医学头部 内伤范畴。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征象、脑受压局灶征象,脑疝征象。 颅内压增高征象:、头痛、恶心、呕吐躁动昏迷:(中间清醒期是指受伤后即有意识障碍,经 过一段时间后清醒或意识障碍好转,血肿形成和增大后再昏迷)生命体征变化如急性期出现血压升高 脉搏慢而有力眼底视乳头水肿颅脑检查,硬脑膜外血肿,在脑表面呈现双凸透镜形;硬脑膜下血肿,在脑表面呈新月形;脑内血肿, 在脑内可呈现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急性血肿或亚急性血肿,表现为高密度影或稍高密度影;慢性

30、血 肿,表现为等密度影或稍低密度影。手术指征:小脑幕上血肿超过30 ml,产生颅内压增高和脑受压症状与 体征,及有手术体征。手术方式:清除颅内血肿,主要有钻孔穿刺与冲洗引流、颅骨开窗或骨瓣开颅和减压术等手术方式。十二章1. 颞颌关节脱位,又称为下颌关节脱位,俗称掉下巴。据发病时间、部位及原因分为:新鲜性脱位、陈旧性脱位 和习惯性脱位;单侧脱位和双侧脱位;前脱位和后脱位等,临床上以前脱位多见。 症状:患者半张口,或口角歪斜,不能自然张合,言语不清,咬食不便,吞咽困难,流涎等症状。2. 锁骨骨折诊断要点:有明确的外伤史,锁骨部凸起畸形、压痛、扪及异常活动 及骨擦音,锁骨正位x线片可明确骨折段移位情

31、况。必要时加照断层x线片。 复位方法:患者取坐位,双手插腰、挺胸、双肩后伸。助手站在患者身后,用膝部顶住患者肩部正中,双手握 患者两肩外侧,向后上方徐徐用力拔伸,使之挺胸后伸肩,以矫正其短缩移位和成角畸形。术者以 两手拇指、示指、中指分别提住两骨折端,用捺正手法矫正侧方移位。 固定方法:“”绷带固定法3. 肱骨外科颈骨折:指肱骨解剖颈下23cm处的骨折。分为:外展型骨折,内收型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 关节脱位。诊断要点:1.病史:有明确的外伤史。2.临床表现:伤后患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上臂内侧可见皮下瘀斑,肩关节活动受限。3.体征:伤处压痛,关节活动受限。4.影像学检查:可明确骨折类型

32、和移位方向,必要时可加照内旋和外旋位x线片或CT检查。4. 肩关节脱位:之肩胛骨关节盂与肱骨头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也称肩肱关节脱位。分为:前脱位(包括盂下脱 位、喙突下脱位、锁骨下脱位)、后脱位。 肩关节脱位体征;“方肩”畸形肩关节脱位时,患肩失去圆形隆起外形,肩峰显著突出,形成典型的方肩 畸形。 Dugas征,即搭肩试验阳性肩关节脱位时,伤臂处于2030肩外展位;不能贴紧 胸壁,如肘部贴于胸前时,手掌不能同时接触对侧肩部。诊断要点:1.病史:有明确的外伤史。2.症状:肩部肿胀、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典型的“方肩”畸形。3.体征: 关节盂空虚,直尺试验阳性;搭肩试验阳性。4.影像学检查:肩关节

33、正位、穿胸侧位片、可显示脱位类型和 确定是否并发骨折。手法复位:手牵足蹬法。5. 肩锁关节脱位:指锁骨外端和肩峰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发生的肩部损伤,占肩部损伤脱位的12%,多发于青壮 年,男性较多。分为:半脱位仅肩锁关节囊和肩锁韧带撕裂,锁骨外侧端由于喙锁韧带的限制作用,仅有 限度地向上移动。全脱位喙锁韧带撕裂,并显著向上移动。临床表现:1.伤后肩部疼痛、压痛、肿胀。2.半脱位者锁骨外侧端向上移位,肩峰与锁骨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可触及高低不平的肩锁关节。双侧对比,被活动时,患侧锁骨外侧端活动范围增加,肩关节功能障碍。 3.全脱位锁骨外侧端隆起,畸形明显,患侧上肢外展,上举活动困难。于肩锁关节处可

34、摸到一凹陷沟,按 压锁骨外侧端有明显弹跳征,如按琴弦。诊断要点:1.病史:有明确的外伤史。2.症状:伤后患部肿胀、疼痛、 肩关节活动受限。3.体征:伤处压痛,半 脱位可触及高低不平的关节。全脱位者,于肩锁关节处摸到一凹陷沟,按压锁骨外侧端有明显弹跳征。 4.影像学检查:双肩关节正位、穿胸位x线片对比观察。6.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组成。 疼痛弧:患臂上举60120范围出现疼痛症状加重。诊断要点:1.病史:有明确的外伤史。2.症状:肩关节前方及三角肌区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活动受限,上举外展无力或不能外展;肩峰前下方与大结节之间的间隙压痛。疼痛弧征阳性,患臂外展上举60120范

35、围疼痛加重。3.体征:撞击试验与撞击注射试验阳性4.影像学检查:X线肩袖出口位可见型和型肩峰。MRI检查可见肩袖内信号不均匀。鉴别诊断:冻结肩:发生在中老年患者中,夜间痛更常见和严重,肩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范围在各个方向均明显受限。颈椎病:疼痛一般在肩上部,放射痛如果存在,一般超过肘关节之前臂和手指,肩关节本身活动范围不受限,撞击试验阳性。治疗原则:急性发作期以调整活动方式和休息为主,辅以对症药物治疗。慢性患者反复发作,并有明确病理解剖 证据,可考虑手术治疗。对于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应综合应用中药薰洗、热敷和口服补益肝肾汤剂等治疗。7.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指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退行性

36、改变所引起的肌肉、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肩关 节周围软组织的广泛慢性炎症反应。其特点为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逐渐加剧,疼痛逐渐消退,功能慢慢恢复,最后自愈。又称五十肩、冻结肩或肩凝症分三期:早期凝结期 中期凝结期 解冻期中医病因病机:年老体衰,气血虚损,筋失濡养,风寒湿外邪侵袭肩部,经脉拘急所致。故气血虚损,血不容筋 为内因,风寒湿侵袭为外因。内外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引起肩关节周围炎。诊断要点:1.病史: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2.症状与体征: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肩前、后方、肩峰下处压痛,而肱二头肌长头腱部压痛最为明显。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3.影像学检

37、查:x线片可无明显异常。8. 冈上肌腱炎:发生在以肩峰大结节处为主的疼痛,并在肩外展60120时疼痛逐渐加重后缓解,病变中心以 冈上肌腱无菌性炎症表现的肩部损伤。本病一般起病缓慢,常有外伤史或受凉史。 鉴别诊断:冻结肩:见前面9. 肱骨干骨折:指肱骨外科颈一下2cm至内外髁上2cm处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31%,多发于青年人, 分为:上、中、下1/3部位骨折。 诊断要点:1.病史:有明确的外伤史。2.症状:伤后患臂肿胀、疼痛、不能抬举。3.体征:患臂有压痛和纵轴叩 击痛,有移位的骨折见上臂缩短、并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4.影像学检查:X线正位、侧位片。并发症:桡神经损伤:伸腕、伸拇指、伸食指关

38、节受限,手背虎口区皮肤感觉障碍。迟愈合与不愈合(中下1/3 骨折不愈合率最高)夹板外固定:复位后可用夹板固定,前后内外共四块夹板,其长度视骨折的部位而定。肱骨上1/3骨折超肩关节 固定,下1/3骨折超肘关节固定,下关节固定;同时注意前夹板下端不能压迫肘窝,压力 垫的厚度要适中。包扎后肘关节屈曲90,以带柱托板将前臂固定于中立位,患肢悬吊于胸前。固定时间成人 46周,儿童35周。临床思路:肱骨干骨折最易发生桡神经损伤。对并发桡神经损伤者,如为骨折挫伤胡牵伸所致,13个月内可望 恢复;如怀疑桡神经被挤在骨折端时,应手术探查,骨折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肱骨干中、下1/3部位骨折易 发生迟愈合与不愈合,

39、如已发现有分离,可每日由肘部沿肱骨纵轴轻轻 叩击数下,以促进断端接触。练功要及时,早期应禁止上臂旋转活动。10.肱骨髁上骨折 前倾角:30 50 外翻携带角:10 15分为:伸直型(尺偏型和桡偏型)、屈曲型、粉碎型。诊断要点:1.病史:有明确的外伤史 2.临床表现:肘部肿痛、疼痛,肿甚则出现张力性水疱,功能障碍。3.体征: 局部压痛,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伸直型肱骨髁骨折肘部可呈现靴状畸形。4.影像学检查: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鉴别诊断:肱骨髁上骨折:肘后三角无变化,上臂短缩,前臂正常;肘关节脱位:肘关节不能 活动,肘后三角骨性标志有变化,前臂短缩。尺骨鹰嘴骨折:尺骨鹰嘴部疼痛、压痛,局限性肿胀,

40、肘关节屈曲活动障碍。分离移位时,可扪及鹰嘴骨片向上移和骨折间隙,主动伸肘功能丧失。关节内积血,屈肘 时鹰嘴两侧凹陷处隆起。并发症:肘内翻、血管神经损伤、缺血性肌挛缩。11. 肱骨外上髁炎:以肱骨外髁处疼痛为主症,表现为伸腕动作及端提、前臂旋前受限的综合征。又名“网球肘”。 临床表现:起病缓慢,初起时在劳累后偶感肘外侧疼痛,延久逐渐加重,疼痛为持续性,呈钝痛、酸痛,可向 上臂及前臂放射,影响肢体活动。做某一动作时出现,运动停止后疼痛缓解,症状 发展疼痛加重,逐渐变为持续性疼痛,甚至夜间疼痛影响休息和睡眠。如做拧毛巾、扫地、端壶倒水等动作 时疼痛加剧,前臂无力。肘关节活动正常,肱骨外上髁处有一个局

41、限而敏感的压痛点。特殊检查 包括Mills试验:肘伸直,腕屈曲,然后将前臂旋前,即可引起肘外侧部剧痛,为阳性。此疼痛只有在 “网球肘”中才有,若该试验阴性则对诊断表示怀疑。12. 桡尺骨干双骨折夹板固定:复位前桡尺骨相互靠拢者,可采用分骨垫放置在两骨之间;若骨折原有成角畸形, 则采用三点加压法,各垫放置妥后,依次放上掌侧、背侧、尺侧夹板,掌侧板由肘横纹至腕横纹;背侧 板由鹰嘴至腕关节或掌指关节;桡侧板由桡骨头至桡骨茎突;尺侧板由肱骨内上髁下至第五掌基底部;掌背两 侧夹板要比桡尺两侧夹板宽,夹板间距离约1cm。缚扎后,再用有柄托板固定,屈肘90,三角巾悬吊,前 臂放置在中立位,固定至临床愈合,成

42、人6到8周。固定后初期鼓励患者做手指、腕关节屈伸 活动及上肢肌肉舒缩活动;中期开始做肩、肘关节活动,活动范围逐渐增大,但不宜做前臂旋转活动,解除固 定后做前臂旋转活动。 并发症:桡尺骨桥形成,前臂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神经损伤。13.尺骨上1/3 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又叫孟氏骨折。桡骨下1/3 骨折合并下尺桡骨头脱位又叫盖式骨折。14.桡骨远端骨折:指桡骨远端3cm范围内的骨折。分为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背 侧缘劈裂骨折(背侧Barton骨折)、掌侧缘劈裂骨折(掌侧Barton骨折) 临床表现:1.伸直型:骨折块移动明显时,掌侧隆起,可触及骨擦音及异常活动,出

43、现典型的 “餐叉样”或“枪刺样”畸形 2.屈曲型:腕部呈掌屈,腕上方向背侧突起,手偏向桡侧,尺骨小头向背侧翘起,手腕部形成“锅铲”畸形 3.背侧缘劈裂骨折和掌侧缘劈裂骨折:桡骨远端掌侧或背侧呈隆起状,压痛明显。掌侧缘骨折与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相似,背侧缘骨折的症状与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相似。 诊断要点:1.病史:有明确的外伤史 2.临床表现:伤后腕关节上方明显肿胀,疼痛剧烈,有移位骨折畸形明显,腕关节活动受限。3.体征:桡骨下端压痛明显。有纵向叩击痛。腕关节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4.影像学检查: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15. 腕舟状骨骨折: 分为:舟状骨结节骨折、舟状骨腰部骨折、舟状骨近端骨折(发生骨不连续或缺血性坏死可能性甚大) 诊断标准:1.病史:有明确的外伤史 2.症状:“鼻烟窝”等部位明显肿胀,压痛,腕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4.影像学检查:可疑骨折线2到3周后被证实。16. 腕管综合症:指正中神经走行于腕管中,由于结构特点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可在腕管中受压,出现正中神经 损伤症状群。腕管有拇长屈肌腱,浅、深指屈肌肌腱个四条及正中神经。临床表现:手部正中神经分布区感觉障碍和疼痛为常见症状,夜间疼痛加重,挤压患手壶甩动患手后症状可缓解。 轻叩腕掌侧有触电感(Tinel征),压迫腕横韧带处可加重症状。极度屈腕并用力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