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测已过社科院院考2018国际经济学题库答案.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4237945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1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亲测已过社科院院考2018国际经济学题库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亲测已过社科院院考2018国际经济学题库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亲测已过社科院院考2018国际经济学题库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测已过社科院院考2018国际经济学题库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亲测已过社科院院考2018国际经济学题库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际经济学一. 简述题1. 简述关税壁垒对小国开放经济和大国开放经济的福利影响P100关税是一国政府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海关法和海关税法,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征收的税赋。主要有进口税,进口附加税,出口税和过境税等。征收关税将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效应。它将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包括一系列效应:价格效应、生产效应、消费效应、税收效应、贸易条件效应(对大国来说)、净福利效应等。1,小国情况:讨论:价格效应:自由贸易时,世界价格(均衡时的国内价格)为Pw,征税t后,国内价格上升为Pt。国内价格调整不对世界价格造成影响。生产效应:生产者剩余增加a;消费效应:消费者剩余减少 a+b+c+d 贸易

2、效应:进口减少Q1Q3+Q4Q2;税收效应:关税收入为c;净福利效应: a-(a+b+c+d)+c= - (b+d)0,福利下降。其中b为生产扭曲,d为消费扭曲。2,大国情况:价格效应:征收关税会降低世界市场价格,即世界价格由Pw降为Pw。贸易条件效应:征税前Q3Q4的进口价格为EFQ3Q4,征税后为HIQ3Q4,征税国贸易条件改善,收益e;净福利效应 :a-(a+b+c+d)+(c+e)=e-(b+d) 。净效应不确定。2. 简述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P130关税同盟是美国经济学家维纳(JViner)在其于1950年出版的关税同盟问题一书中提出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

3、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关税同盟的效果可以分为静态效果和动态效果。静态效果1贸易创造和转移效应贸易转移效应是指缔结关税同盟之前,某个国家不生产某种商品而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商品;建立关税同盟后,如果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被排斥在关税同盟之外,则关税同盟内部的自由贸易和共同的对外关税使得该国该商品在同盟成员国内的税后价格高于同盟某成员国相同商品在关税同盟内的免税价格,这样同盟成员国原来从非成员国进口的成本较低的商品转从关税同盟内部生产效率最高、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来进口。2关税同盟的福

4、利效应缔结关税同盟后,无论在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情况下,进口国(上面例子中的A国)X商品的价格都比原来下降了。如果A国X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则A国对X商品需求数量的增加幅度要大于X商品价格的下降幅度,从而使X商品的销售额也就是进口额增加,这就是贸易扩大效应。4建立关税同盟后,可减少行政开支5建立关税同盟后,可减少走私6建立关税同盟后,可以增强集团的谈判力量动态效果关税同盟的建立,在长期会对同盟成员国的经济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些长期的结构性影响称为动态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配置更加优化。2有利于获得专业与规模经济利益。3有利于投资的扩大。4有利于技术进步。3. 简述国际贸易比

5、较优势理论的假设条件、基本思想、贸易模式。利用模型简要阐述这一理论。P35基本思想: 尽管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的劣势,但它可以选择两种产品中劣势相对较轻的那种产品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同样可以获得贸易利益。也就是中国古训所云:“两弊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假设前提:1,两个国家、两个产品、一种要素(即2*2*1模型);2,劳动在一国内是同质的;3,要素在国内完全流动,在国际间不流动;4,规模收益不变;5,市场完全竞争;6,不考虑运输和保险成本;7,两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不是等比例;8,消费偏好相同。基本内容: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具有相对最大优势的产

6、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全部产品,而只应停止生产本国处于相对最大劣势的产品,经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此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表格例证:比较优势的简单数学说明:设有A、B两国,每个国家均生产X、Y两种产品。 分工前: X Y 分工后: X YA 6天 3天 A 0天 9天B 1天 2天 B 3天 0天按比较优势原则,A国应该集中全部劳动用于生产Y产品,B国则集中生产X产品。产量为A国生产3单位Y产品,B国生产3单位X产品,比分工前的A、B两国生产各一单位X、Y产品,每个国家多生产1单位产品,世界多生产

7、2单位产品,但是耗费的劳动量却未变,这就是国际分工的利益。图形例证:类似绝对优势理论评价:比较优势学说揭示了国际贸易因比较利益而发生并具有互利性,它证明了各国通过出口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就可以实现贸易互利。不足:1,比较优势说赖以成立的许多假设前提过于苛刻。2,按照这一学说,比较优势差距越大,贸易越容易发生,因此,应该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更易发生。但现实中恰恰不是这样,现实中国际贸易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3,按照这个学说,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参加贸易的双方都能获益,因此所有贸易参加国都应积极实行自由贸易而非保护主义。而在现实中,世界上无论什么国家,都从未实行过

8、彻底的自由贸易,总是在不同程度上实行某种贸易保护政策。4,李嘉图本人也承认比较成本说与劳动价值理论相违背。4. 简述国际贸易绝对优势理论的假设条件、基本思想、贸易模式。利用模型简要阐述这一理论。P35国际贸易的产生是因为各国之间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一国之所以要进口别国的产品,是因为该国的生产技术处于绝对的劣势,自己生产的成本太高,还不如从别国购买来得便宜,而一国之所以能向别国出口产品,是因为该国在这种产品的生产技术上拥有绝对优势,使本国生产的产品成本和价格更低。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那种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假设条件: 1、供给方面:(1)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生产要素,22

9、1模型(2)投入的边际产量是固定的;(3)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2、需求方面:(4)收入预算约束,不能借债消费3、贸易方面:(5)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6)进出口贸易等值,即贸易是平衡的;(7)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是不能自由流动的;4、市场方面:(8)生产和交换都在自由竞争条件下进行。绝对优势的衡量标准: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价格: 假设一国在某种产品上的产量为Q,所要求的劳动力投入为L,而工资率为W。那么: (1)劳动生产率=Q/L,高表明有绝对优势; (2)生产成本=L/Q,低表明有绝对优势; (3)价格=WL/Q,低表明有绝对优势。 表格例证假定英国人与葡萄牙

10、两国在分工前,同时生产酒和呢绒两种产品,两国的劳动力资源相同,都是100人,但生产技术是不同的。100人劳动1年在葡萄牙可生产80单位的呢绒,或100单位的酒,如表所示呢绒酒英国10090葡萄牙80100呢绒的生产成本: 英国=100(L)/100(Q)=1 葡萄牙=100(L)/80(Q)=1.25酒的生产成本: 英国=100(L)/90(Q)=1.11 葡萄牙=100(L)/100(Q)=1图形例证根据上表,可以画出英、葡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在图中,在没有进行贸易交换之前,该国经济在E点达到均衡,在这点进行生产和消费,生产量

11、恰好等于消费量,达到社会的福利水平CIC1。假设在自给自足状态下,英、葡两国的市场均衡点都在E点。英国生产和消费50单位的呢绒、45单位的酒,而葡萄牙生产和消费40单位的呢绒、50单位的酒,分别达到社会无差异曲线CIC1。贸易后,在三角形中反映。即B点为贸易后的生产点,C点为贸易后的消费点。这一三角形又成为“贸易三角”(Trade Triangle),出口和进口。同理,葡萄牙专业化生产酒,而消费53单位酒和47单位呢绒,因而需要出口47单位酒来换取47单位的呢绒,同时达到比在封闭经济条件下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CIC2。表格和图形分析的结论:贸易通过分工反而扩大了全世界的生产。导致了两国福利水平的

12、同时提高。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亚当斯密认为自愿、自由的贸易是互惠的,它导致了世界福利的增进。问题:不能解释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如何参与世界贸易的问题。5. 简述新H-O模型是如何解释产业内贸易产生的p53H-O理论的基本假设前提: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 ;产品要素密集度不会改变 ;没有规模经济 ;不完全分工 ;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 ;要素在国内能够自由流动,但在两国间不能;充分就业 和贸易均衡 ;放松传统贸易理论假设严格的条件。主要有:生产技术假定相同;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无运输成本,无

13、关税,或其他阻碍国际贸易自由的障碍;两个最重要的假设前提(1)规模报酬递增(2)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 。是相对于传统贸易理论而言的,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补充而不是否定。6. 简述国际生产折衷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又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通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能够利用的是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只有当企业同时具备这三种优势时,才完全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邓宁总结出决定国际企业行为和国际直接投资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主要内容(一)所有权优势理论所有权优势理论是发生国际投资的必要条件,指一国企业拥有或是能获得的国外企业所设有或无法获得的特点优势。其中包括: (1)技术优势。即国际

14、企业向外投资应具有的生产决窍、销售技巧和研究开发能力等方面的优势; (2)企业规模。企业规模越大,就越容易向外扩张,这实际上是一种垄断优势; (3)组织管理能力。大公司具有的组织管理能力与企业家才能,能在向外扩张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4)金融与货币优势。大公司往往有较好的资金来源渠道和较强的融资能力,从而在直接投资中发挥优势。(二)内部化优势内部化优势是为避免不完全市场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将其拥有的资产加以内部化而保持企业所拥有的优势。其条件包括: (1) 签订和执行合同需要较高费用 (2) 买者对技术出售价值的不确定 (3) 需要控制产品的使用(三)区位优势区位优势是指投资的国家或地区对投资者来

15、说在投资环境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它包括直接区位优势,即东道国的有利因素;和间接区位优势,即投资国的不利因素。 形成区位优势的三个条件: (1)劳动力成本。一般直接投资总把目标放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以寻求成本优势;(2)市场潜力。即东道国的市场必须能够让国际企业进入,并具有足够的发展规模;(3)贸易壁垒。包括关税与非关税壁垒,这是国际企业选择出口抑或投资的决定因素之一; (4)政府政策。是直接投资国家风险的主要决定因素。7. 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构成p199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以复式记账法系统记录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从事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统计表格.主要包括经常

16、项目、资本项目、金融项目和净误差与遗漏等项目。8. 简述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p206国际收支不平衡可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1,周期性不平衡,是指在经济衰退阶段,收入减少,有效需求下降,从而导致进口下降,因此可能引起贸易收支顺差;但经济衰退也可能造成资本外流,从而引起资本项目逆差。(两个角度)2,结构性不平衡。因国内生产结构变动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3,在汇率一定的情况下,一国物价普遍上升,高于其他国家,必然导致出口下降,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反之则发生顺差。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会造成国际收支的失衡。4,收入性不平衡。是指由于国民收入变动引起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情形。国民收入变

17、化包括周期变化和长期增长。周期变化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实际上就是周期性不平衡。而收入长期增长则会导致持久性不平衡。如果一国收入增长长期高于其他国家,则可能造成进口需求增长高于出口需求,从而出现逆差。9. 简述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理由p112-125最佳关税论,(税率t使得福利水平最高)贸易条件论,在大国的情形下,关税可以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这意味着关税可能改善本国的福利水平,即贸易保护可以获得超过自有贸易的利益。(参见关税)幼稚产业论则从动态角度提出了保护那么具有潜在优势的新兴产业的观点,但这种保护职能一种暂时性的,判定幼稚产业的标准主要有三种。(参见幼稚产业论)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是将贸易政

18、策与宏观经济政策联系在一起,把贸易政策作为实现总需求政策目标的一种选择。一国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国内有效需求可能不足,于是,在开放条件下,奖励出口,限制进口是一国总需求政策中的一部分。另外,这不是一个长期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是在“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是针对不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提出的。特征是政府干预的目的是,改变市场结构和环境,以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得本国企业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或租金。10. 什么是出口补贴?简述出口补贴的福利效应p104出口补贴是指一国政府为鼓励某种商品的出口,给予的直接补助或间接补助。直接补助是政府直接向出口商提供现金补助或补贴。间接补助是政府

19、向选定商品的出口给予财政税收的优惠。主要目的是以低于实际生产成本的价格出售其产品,提供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扩大商品的出口。出口补贴对国内经济有两种效应,一是贸易条件效应,即出口补贴可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价格降低,因此不利于本国贸易条件的改善;二是出口扩大效应,即出口产品价格下跌,可刺激出口增加。讨论:补贴s后,企业以高于成本价生产,国内不享受补贴,价格ps,国内需求减少,出口降价销售,出口价格至pw。消费者剩余:-(a+b)生产者剩余:a+b+c政府补贴:Q3Q4s,-(d+b+c+e)净福利效应=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剩余损失-政府补贴=(a+b+c)-(a+b)-(b+c+d+e)=

20、-(b+d+e)0,若a1,国内吸收的增加大雨国民收入的增加,贸易收支进一步恶化;若a=1,不影响贸易收支。2)货币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dA减少):一方面,从货币效应来看,一国当局采用贬值政策将导致本国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使实际货币供给下降,货币共计随本币贬值而增加,由于导致国内利率上升,从而国内投资随之下降。同时,消费者的货币余额效应和货币幻觉效应,也使热门因为物价上涨而减少支出。另一方面,贬值存在收入再分配效应。贬值后物价上涨,而实际工资下降,厂商的利润则由于对收入的再分配增加了。由于利润收入具有比工资收入更高的边际储蓄倾向(更倾向于存款),会使全社会的吸收水平下降,进而改善国际收支,如果

21、政府同时施行财政政策,从而全社会吸收水平下降,那么国际收支因此而得到改善。3,货币分析方法。货币分析方法强调国际收支的货币特性,即强调货币供求在决定一国国际收支状况中的作用。货币需求:Md = kPYk是常数,P是价格水平,Y是实际产量货币供给:Md = m(D + R)m是货币乘数,D是基础货币中国内部分,R为国外部分均衡时,kPY = m(D + R)d(kPY) = 0 = m(dD + dR) - dD = -dR即,扩大信贷,dD增长,国际储备要减少,dR减少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内货币增加-物价上涨-出口减少-收支恶化-为维持汇率,收缩国内信用。国际收支失衡可通过货币供给的自动调整以

22、适应货币需求这一过程加以恢复;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内货币增加-物价上涨-出口减少-收支恶化,逆差-外汇供给小于需求-外汇升值,本币贬值-本币需求增加,直到与供给均衡。货币贬值国际收支时候可以通过汇率的变化来自动调整。17. 简述国际收支调节论的吸收理论p270国际收支调节论的吸收理论是西德尼于1952年任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时提出的。该分析方法提出只有当一国商品、劳务产出的增加超过其吸收能力的增加时,改国的国际收支才能得以改善。这里“吸收”一词指被国内居民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支出。这种分析方法的新颖支出在于当它被用语分析货币贬值能否改善一国贸易收支这一问题时,要比前面所介绍的弹性分析方法更为完善。

23、这一分析方法实际上就是凯恩斯乘数理论与弹性分析法的综合。它的理论基础源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8. 论述并证明马歇尔-勒纳条件。什么是“J”曲线效应p266-269马歇尔-勒纳条件表示,在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的前提下,如果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则货币贬值可以改善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用公式表示即: -出口需求价格弹性 -进口需求价格弹性公式推导:CA = X*P - M*e*Pf - dCA = dx*P - Pf*dM*e - Pf*M*de - dCA/de = (dx/de)*P - Pf*e*(dM/de) - Pf*M- dCA/de = M*(P*(

24、dx/de)*(1/M) - Pf*(e/M)*(dM/de) - Pf) (1)条件:X*P - M*e*Pf = 0(贸易均衡)(1)中带入(1/M)= (Pf*e)/(X*P)推出马歇尔-勒纳条件J曲线效应:货币贬值的时滞效应可用“J曲线”来描述。当一国的货币当局采取使本币贬值的调整政策以后,相关实际部门贸易量的调整不会同步进行, 而是需要一个过程,即一国的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使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滞以后,才会使贸易收入增加,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从货币贬值到贸易收支状况改善之间,存在几种时滞:1,认识时滞,货币贬值后,本国出口商品的新价格信息还不能立即为需求方所了解。2

25、,决策时滞,供求双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判断价格变化的重要性。3,生产时滞,供给方国内对商品和劳务的供应不能立即增加。4,取代时滞,供给方和需求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处理以前的存货。5,交货时滞,把商品、劳务运经国际市场还需一段时间。19. 什么是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对这种汇率决定理论如何评论?p235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即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前者指出两国货币的均衡汇率等于两个国家的价格比率,说明某一时点上汇率决定的基础;而后者指出汇率的变动等于两国价格指数的变动差,说明了某一段时间里汇率变动的原因。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长期均衡汇率,即无政府调节的自动实现国际收支均衡的汇率水平,是

26、由购买力平价决定的;而自由浮动汇率条件下的短期均衡汇率将趋于长期均衡汇率水平。就购买力平价的了两种形式而言,本质上二者没有太大差别,都强调现实汇率的变化将最终趋于两国价格所决定的均衡水平。但绝对购买力平价是购买力平价理论最直接的表述形式,而相对购买力平价则在此基础上具体阐述了汇率随价格变动的趋势。在统计上,各国的价格水平通常以指数形式表示,因此,相对购买力平价比绝对购买力平价更具可操作性。所以,在实际应用中,绝对购买力平价多用于理论模型分析,付诸实践和统计验证的多为相对购买力平价。20. 简述最优货币区理论p325最优货币区理论最早由蒙代尔提出。最优货币区是一个经济地理概念,是指最符合经济金融

27、上的某些条件的国家或者地区,相互之间建立紧密联系的货币制度,如固定汇率制度,甚至使用统一货币的区域。“在此区域内,一般性的支付手段或是一种单一的共同货币,或是几种货币,这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可兑换性,其汇率在进行经常交易和资本交易时相互钉住,保持不变,但是区域内国家和区域外国家的汇率保持浮动” 但在关于最优货币区的标准上仍缺乏一个强有力的解释。麦金农提出的确定最优货币区的标准是这些国家的经济高度开放性。加入通货区的成本表现为丧失部分经济自主权。蒙代尔认为理想的货币区是封闭的,根据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中要素在国内充分流动,而在国际间不流动的假设,那么基于国家货币的浮动汇率就可以有效地运转,但要素流动

28、的区域往往和国界不重叠。因此“最优”是指货币区成员间要素是完全流动的,而货币区成员国和货币区以外的国家不发生经济联系,货币区是封闭的。蒙代尔认为要素充分流动是最优货币区的标准,尤其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可以对货币区结构失衡进行有效的调节。二、论述题21. 利用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别论述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原因p82规模经济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内在的,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另一种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内在的,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关,行业规模越大成本越低。产品差异是指在不完全竞

29、争市场中,产品是有差异的。由于消费者偏爱不同,每一厂商的产品不同,拥有相对固定的消费群体。产品存在的水平差异、技术差异和垂直差异等三方面差异。产业内贸易,是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型的制成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生产投入要素相近, 二是产品在用途上可以相互替代。产业贸易产生原因:规模经济导致了各国进行产业内进行专业化的生产,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使得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优胜劣汰,最后由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型厂家垄断了某种产品的生产;由于产品差异使得各国的企业之间逐渐进行同类型产品的双向贸易,形成产业内贸易。结论:产业内贸易主要发生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产生的原因是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之间的相互作用22.

30、利用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理论的吸收方法,试述货币贬值对收入和吸收的效应p273吸收分析方法是指只有当一国商品、劳务的产出的增加超过其吸收能力的增加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才能得以改善。这一分析方法实际上就是凯恩斯乘数理论与弹性分析法的综合,它的理论基础源于凯恩斯的收入-支出决定理论。假设贸易差额可以表示成一国的国民收入与其吸收之间的差额,即:CA=X-M=Y-A (16.19),对等式两边微分,得到:d(CA)=dY-dA(16.20),如果两种效应之和等于货币贬值对吸收的净影响效应,即:dA=adY+dA (16.21),将(16.21)代入(16.20),可得:dCA=(1-a)dY-dA1)货币贬

31、值对国民收入的影响(dY增加的条件):货币贬值,国名收入提高,dY0,若a1,国内吸收的增加大雨国民收入的增加,贸易收支进一步恶化;若a=1,不影响贸易收支。2)货币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dA减少):一方面,从货币效应来看,一国当局采用贬值政策将导致本国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使实际货币供给下降,货币共计随本币贬值而增加,由于导致国内利率上升,从而国内投资随之下降。同时,消费者的货币余额效应和货币幻觉效应,也使热门因为物价上涨而减少支出。另一方面,贬值存在收入再分配效应。贬值后物价上涨,而实际工资下降,厂商的利润则由于对收入的再分配增加了。由于利润收入具有比工资收入更高的边际储蓄倾向(更倾向于存款)

32、,会使全社会的吸收水平下降,进而改善国际收支,如果政府同时施行财政政策,从而全社会吸收水平下降,那么国际收支因此而得到改善。3,货币分析方法。货币分析方法强调国际收支的货币特性,即强调货币供求在决定一国国际收支状况中的作用。货币需求:Md = kPYk是常数,P是价格水平,Y是实际产量货币供给:Md = m(D + R)m是货币乘数,D是基础货币中国内部分,R为国外部分均衡时,kPY = m(D + R)d(kPY) = 0 = m(dD + dR) - dD = -dR即,扩大信贷,dD增长,国际储备要减少,dR减少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内货币增加-物价上涨-出口减少-收支恶化-为维持汇率,收

33、缩国内信用。国际收支失衡可通过货币供给的自动调整以适应货币需求这一过程加以恢复;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内货币增加-物价上涨-出口减少-收支恶化,逆差-外汇供给小于需求-外汇升值,本币贬值-本币需求增加,直到与供给均衡。货币贬值国际收支时候可以通过汇率的变化来自动调整。23. 利用蒙代尔-福列明模型,论述在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p287经典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对稳定政策的影响,证明了汇率制度的重要性: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只有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才能实现对外均衡,而财政政策则可以有效解决内部问题,实现充分就业;而在浮动汇率制下,两个政策的效果恰好相反,货

34、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24. 论述出口补贴和贸易配额的福利效应p103-106出口补贴:已过政府为鼓励某种商品的出口,对该商品的出口所给予的直接或间接补助.直接补助是政府直接向出口商提供现金补助或津贴;间接补助是政府对选定商品的出口给予财政税收上的优惠.出口补贴对国内生产与消费,那只对社会福利水平都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对于接受补贴的出口部门的生产商来说,出口补贴等同于负的税赋,银耳生产者出售商品实际得到的价格等于购买者所付的价格加上单位补贴金额.出口补贴对国内经济至少有两种直接影响效应:一是贸易条件效应,即出口补贴可使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降低,因此不利于本国贸易条件的改善;二是出口扩大效应,即出口产品价格下跌可刺激出口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