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长阳一中 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三历史试卷 命题人:熊明祝 第 I 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共 2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6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 -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加两猿,可容一牛,用一人牵, 旁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A B C D 2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 1678 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
2、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3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 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4.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 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 5 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
3、按规定, “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 ”南宋都城中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 “四百四十行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6景德镇陶录记: “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世昌南镇瓷名天下 ”。江西通志载: “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 始置镇,因名 “。材料反映了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 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 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 7.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
4、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8.“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唐 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D.15 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9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乡村市场的繁荣 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坊市制继续实行 10.茶叶于 1650 年前后引
5、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 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 6 至 10 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 2 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 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 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 世界贸易较大发展 D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1.17 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12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
6、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 缺失 13表 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所占比例表 由表 1 可以推知, 19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初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4.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 1893
7、 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弊。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A. 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 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的影响 15 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东去春回,到 20 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的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 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B 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
8、口城市 C 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 D 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6.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老六, 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 汝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 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 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 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遭到批判 D 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17下表展示了 1914 1920 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年代 厂进口火柴(万罗) 新厂数 厂均资本额(万元) 1914 2383 58 10 4 92 1915 2097 34 9 3 30 1916 2062 07 4 1 42 1917
9、 1559 43 8 5 47 1918 1334 08 3 0 66 1920 848 43 23 9 67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 1914 1915 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 1920 年的投资高潮 18表 2 为 20 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 A.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 B.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加强 C.法国 强化对华转嫁经济危机 D.俄国(苏联)对华贸易稳步增加 19图 5 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所占比
10、重( %)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A 英国 B 德国 C 俄国 D 日本 20图 8 为中国 1952 1960 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A “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 B “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 C “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度的提高 D“大跃进”使工农 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 21 1978 年 5 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 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 :“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面当时
11、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左”倾束缚亟待提高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22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 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C “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23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 20 世纪 80 年代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经连续多年位居首列。当初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A 服务于天津自由
12、贸易区的建设 B 推动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 C 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 D 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 54 分,第 24 题 22 分,第 25 题 18 分,第 26 题 14 分) 24( 2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 10 分) 材料二 明朝中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或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 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粮食生产
13、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素,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龚不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少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 12 分) 25( 18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盛宣传怀( 1844 1916),江苏武进人。从 1870 年开始充当李鸿章幕僚,创办了一系列实业和教育事业。 1896 年,他将自办银行的见解向清廷作了系统的表述
14、:“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 摘 编自谢俊美编中国通商银行 材料二 1897 年 5 月 27 日,经过盛宣 怀一段时间的筹备,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银行股份全属华股,总董全是华人,其构成不是封建官僚就是买办商人,实行“权归总董,利归股商”。它的内部章则制度完全仿照英商汇丰银行章程来拟定,用洋人为大班,掌
15、握业务经营上的实权。它以上海总行为中心,积极开展业务。 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各类放款占其放款总额百分比 年份 国内工商业、交通业及其他 钱庄 外国洋行 外国在华银行 合计 1897 年底 70 14 12 4 100 1898 年底 51 11 38 0 100 1899 年底 85 0 15 0 100 摘 编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中国第一家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的初创时期 ( 1) 19 世纪中后期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 4 分) ( 2)根据材料一,归纳盛宣怀提出的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 6 分) ( 3)根据材料二,指出
16、中国通商银行初创时期放款的重点领域。( 2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行在重点领域放款所起的作用,( 4 分)指出该行在初创时期存在的不足。( 2 分) 26( 14 分) 1980 年 6 月 18 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 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图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14 分) 图 11 “写好了,墨汁都还没干就匆匆挂上去了。”“在换牌半年多时间里,我连 陌生人都不敢见呢。” 肖 开文(新牌子书写者,时任向阳公社文化站站长) “这(幅照片)是后来补拍的。因为摘牌很低调,当时广汉县委定了三条纪律:不准宣传, 不准广播、不准登报。” 陈武元(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研究员, 1980 年前后曾长驻广汉作农村改革调查与研究) 注:以上文字材料摘编自四川日报( 2009 年 8 月 1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