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2 年 11 月 30 日)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国内企业前所未有地感受到技术创新在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 作用,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建设企业技术中心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自我发展、提高竞争力的内在需求和参与市 场竞争的必然选择。作为老的国营企业,如何摆脱原计划体制下的条条框框, 建立迅速敏捷、高层次的研究机构,成为企业培养和造就技术人才的摇篮, 更 是值得关注。为此,本文在研究技术中心的几种模式基础上,结合九洲公
2、司的 存在的问题和作法,有针对性地对国营企业如何建立企业技术中心进行了有益 的探讨,以供商榷。 主题词:企业技术中心 技术创新能力 创新体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跨国公 司以强强联合为主要内容的兼并和重组,得以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拓展优 势,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加快全面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 纷纷在华设立研究开发中心,这标志着国外企业已从过去的单纯的产品竞争转 变为从整个产业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方面与对手展开了全面的竞争。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国内企业前所未有地感受到技术创新在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 作用,纷纷积极探索技术创新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3、。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建设企业技术中心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 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自我发展、提高竞争力的内在需求和参与市场 竞争的必然选择。 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的目的,就是要形成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和企业发展需要 的企业技术开发体系及其有效运行机制,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协调、运 用资源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 因此,进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研究与探讨显得十分重要。 一、企业技术中心的产生及特点 (一)企业技术中心的产生 1、计划经济下的科技需求矛盾 2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科技体制沿袭苏联的模式,建立了一大批独立的 科研院所,曾经为我国的国
4、防事业和科技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同时也存在 着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的现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 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企业技术需求空前高涨,原有的科技体制的弊端十分突 出,一方面,独立的科研院所成果很多,但绝大多数难以转化为生产力,浪费 了大量的科技资源;另一方面,企业处于技术饥饿状态,急需用现代科学技术 武装,计划经济下的科研体制与市场经济的实际需求产生了强烈的碰撞。 2、企业技术中心的产生 市场经济遵循价值规律,优胜劣汰,是一种竞争经济,企业要在市场经济 的惊涛海浪中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独到的产品和核心竞争能力,邓小平 同志 1975 年就指出:“加强企业的科学研究工
5、作,这是多快好省地发展工业的 一个重要途径”、“大厂要有自己独立的科研机构”。1978 年,他又强调“美 国和日本的大企业,都有相当规模的科学研究机构,我们也要把科研队伍加强 和扩大起来”。邓小平的论述,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技术化、技术企业 化的趋势和规律,是我国新时期科技工作的基本方针。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迅猛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了全球科 技、资源和市场的融合,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科技对经济的贡献也 越来越大。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 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 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对于在
6、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构建科学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高层 次、高水平的企业技术中心,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国有大中型 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战略,是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内容。我国作为 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经济上崛起,必须有自己的“贝尔实验室”,有一批在 国际上知名的企业和产品,有自己“IBM”和“SONY”,这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 技术依托之所在,许多企业纷纷建立了自己的企业技术中心。 1993 年 8 月,国家经贸委与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联合下发国经贸1993 261 号文,颁布了鼓励和支持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技术中心暂
7、行办法 。自此,企业技术中心作为我国政府确定的正式名称在我国普遍使用。企业技 术中心是我国对层次较高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的统称,我国企业技术中心分为 国家和省、市几个层次。 (二)企业技术中心的功能与定位 企业技术中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规模、水平和作用与市场经济的发展 程度相关,它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而兴起、发展而发展、成熟而成熟,与独立 的科研院所和高校相比,企业技术中心具有市场信息丰富、技术人才齐全、熟 悉生产的全过程和试验、试制条件优越等特点。 企业技术中心不是单纯的技术组织,其职能也不仅仅是从事研究开发,而 应定位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和支撑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上, 3 要形成
8、面向市场、充分调动内部资源、广泛利用外部资源的开放式运行机制, 并形成合理的决策程序、立项程序和管理程序,其主要职能应有: 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的研究开发职能 企业技术中心在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市场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支撑企业中 长期发展需要的研究开发工作,特别要不断研究开发出有市场前景、竞争力的 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积极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充分利用 世界先进技术成果进行综合集成和应用开发,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 和核心技术。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和技术发展战略的决策咨询职能 企业技术中心具备技术和市场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判断能力,从技术机会 和市场机会相结合的角度对企业
9、技术创新决策提供咨询,并参与企业发展战略 和承担技术创新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职能 企业技术中心体系建设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技术 创新的基础平台。 进行产学研合作和对外合作交流职能 企业技术中心要成为企业实施产学研合作的主要载体,积极与高等院校、 研究院所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协同关系,有效地组织和运用社会资源为企业技 术创新服务。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联合开展战略性研究开发, 推动产业技术的升级换代。 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训职能 企业技术中心要具备必需的先进的研究开发条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吸引国内外的科技人才到企业技术中心工作,增强企业
10、对科技人员的凝聚力, 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技术服务与技术孵化和辐射职能 企业技术中心要对企业内其他层次的技术开发机构进行系统的指导、咨询、 评价服务,使中长期研究开发工作与产品开发和商品化紧密结合,在企业技术 开发体系中发挥核心作用。 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理论是有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 1912 年提出的。他认为,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其目的在于获取利润。广义的讲, 技术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研 4 究与开发,到实现商品化这一整个过程中的经济技术活动的总和,包括产品创 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生
11、产要素的供给创新和生产组织与管理等五个方面。 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影响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 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一切阻碍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因素都在改革和创新之列, 所以,企业创新应是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是产品、工艺、制度、组织、 管理、市场的组合创新。 企业技术中心是围绕市场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研究开发具有商业化的 成果,这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所在。首先要明确技术开发的基本职能是围绕 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以实现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企业技术中心要建立面向市场,既有利于广泛利用外部资源,又有利于充分调 动内部资源,形成有利于成果转化以及自主创
12、新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所以, 企业技术中心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核心作用,建设企业技术中 心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工程,将有力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一)以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关系到我国技术现代化技术支撑体系的构建和 完善,关系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具体实现途径。下面,结合青岛海 尔、四川九洲电器集团公司等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经验,进行分析。 创新观念,提高对企业技术中心的认识 技术中心的使命是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从企 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应把技术中心建设作为提高企业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 增强企业发
13、展后劲的重要手段。企业一把手要亲自负责,组织和调动企业和社 会的技术资源,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技术中心。 海尔、九洲发展的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树立了强烈的技术创新意识。 海尔创业 10 年来,紧紧盯住世界科技领域的最新目标,把握世界家电高科 技发展的趋势,始终把重视科技发展、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的重大经营方针之一, 在一切企业行为当中,把技术创新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海尔的科研开发宗旨是 “立足创新,用户为师,永远改进,追求完美”,海尔目前已拥有 33 个研究所, 冰箱、空调实验室师中国仅有的国家级实验室,海尔所有产品的设计、开发、 检测都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
14、责任公司是专门从事电子整机产品开发和生产经营 的大型企业。主要产品有二次雷达、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有线电视宽带综合信 息网络系统、通信电子、数字视频产品,光缆、电线电缆、电力电缆,应用电 视系统等。九洲集团是国家重点企业,是国家科技部、中科院,四川省认定的 高科技产业型企业。九洲企业 1997 年组建了企业技术中心,2001 年被认定国 家级技术中心。自中心组建以来,九洲集团坚持把技术中心建设作为提升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的首要任务,作为企业一项长期的坚持不懈、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的战略性、引导性工作来抓,将企业技术中心定位于参与企业发展战略、重大 5 的新产品新技术的决策,是一个高层次、高起点、高水
15、平的研发机构,是整个企 业技术管理、决策的龙头和核心。为加强对整个技术中心的行政管理、整个集 团技术创新工作、超前研究、产品开发等工作的宏观管理与调控,由公司董事 会成员、总工程师和副总经理分别担任正副主任。同时,成立了专家顾问委员会, 聘请国内重点高校、院所的一些专家和公司内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为 企业和中心的发展献技献策,对重大问题的决策提出咨询意见,并对企业技术 中心的工作做出评估。 构建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技术中心承担着企业的长、中、近期研究开发,其组建模式应与企业 的组织结构和发展规模相适应,应形成层次分明又相互衔接的技术开发体系, 既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建立技术储备,又要利于满足企
16、业当前市场和改进当前产 品的技术开发,使企业既能保持发展后劲,又能形成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 海尔集团技术中心是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作为海尔集团技术创新体 系的核心,内部有中央研究院、产品开发中心、科技信息网络中心、工业设计 中心、生产手段开发中心、国际认证中心等构成。 中央研究院:海尔在 1998 年投资 5 亿元建成了“海尔中央研究院”,它由 数字技术、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化技术、环保技术、节能技术、通讯技 术、软件、降噪技术、产品健康技术、技术战略研究所共 11 个超前技术研究所 及有关实验室组成。中央研究院主要功能是开发超前技术及新领域技术。通过 该机构的工作,实现跟踪和分析研究
17、与集团发展密切相关的超前技术,同时搞 好这些技术的商品化工作,使得各类超前技术在中央研究院得到二次开发和技 术重组,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团的技术储备主要来源于这个机构的开发成果。 产品开发中心:结合市场需求进行课题研究。由电冰箱、电工、洗衣机、 药业、海洋生物、通讯等 14 个新产品研究所组成的产品开发中心,主要职能是 解决事业部市场创新课题,这些研究所直接和市场、生产、销售紧密联系在一 起,随时了解市场需求,把握产品发展趋势,根据事业部市场战略制定发展战 略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为事业部发展提供强劲支持。 生产手段开发中心:提高产品商品化速度、产品精细化研究。该中心采用 了美国和以色列的一系
18、列世界先进的 CAD/CAM/CAE 软件;拥有了国际先进的气 辅成型技术、激光成型技术、三维标准技术等,形成从 CAD/CAM/CAE 电脑辅助 设计模具设计注塑成型印刷、包装一条龙服务体系,为产品开发 和商品化不断开发、提供国际先进的技术手段。 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成果评价功能。该中心是在国内开展国际认证最早和 种类最多的国际认证部,并拥有中国家用电器检测所认可的试验室,承担新产 品新技术的评价功能,使开发出的成果符合目标市场的安全、性能、结构要求, 同时还符合消费者需求。通过这种科技创新体系,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工作 中,海尔做到了研究开发的超前性,目前在传统主导产品上海尔已经做到超前 6
19、 510 年的基础技术项目和应用技术项目的研究,并保证具备 23 年的产品储 备和 5 年以上的技术储备。目前,海尔已具备了国际上先进的 CAIDCADCAE 设计系统和大型激光成型机(SOUP 系统)等一系列设计手段,大大提高了海尔 集团的科研和设计能力,显著地缩短了新产品开发的周期。 通过创新机构的建设,形成了海尔特有的网络状金字塔形的科研组织机构。 九洲技术中心公司十分注重建立与健全企业技术中心的组织机构。针对九 洲集团军民并举、子公司产业涉及领域较多的特点以及原计划经济带来的科技 开发管理体制死板、不适应市场变化的特点,在体系建设方面重点抓了以下三个 方面的工作: (1)明确企业技术中
20、心定位。集团公司将企业技术中心定位于参与企业发 展战略、重大的新产品新技术的决策,是一个高层次、高起点、高水平的研发机 构,是整个企业技术管理、决策的龙头和核心。为加强对整个技术中心的行政管 理、整个集团技术创新工作、超前研究、产品开发等工作的宏观管理与调控, 由公司董事会成员、总工程师和副总经理分别担任正副主任。同时,成立了专家 顾问委员会,聘请国内重点高校、院所的一些专家和公司内经营管理等方面的 专家组成,为企业和中心的发展献技献策,对重大问题的决策提出咨询意见, 并对企业技术中心的工作做出评估。 (2)着眼于未来发展,重点抓技术发展及超前技术研究。针对集团目前军 民品以应市产品为主、缺乏
21、前瞻性技术储备及研究的状况,企业技术中心成立了 技术研究部,在其内部设立了对外联合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超前技术实验 室,主要从事超前技术及新领域技术和产品研究,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技术和 产品支撑,真正实现“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目前正在重点开展数 据传输系统、新航行系统、无线通讯技术、宽带光无线接入技术、自由空间光 通讯系统领域等项目的超前研究。 (3)抓好中心机构建设.为作好中心体系建设、中心开发所需各项资源的 规划论证保障工作,成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办公室。为加强科研项目、成 果、知识产权的管理,改组成立了科技管理部。为加强对应市产品的开发和技 术成果的转化,充实了产品开发部
22、,现下设有二次雷达研究所、宽带网络研发 技术中心、应用电视研发分中心、消费电子研发分中心、光缆和线缆研发分中 心、深圳九洲技术分中心等 6 个产品开发分支机构,并将原中试车间改造成立中 试部。 目前,九洲集团企业技术中心构建起了规划、决策、前瞻性技术研究、产品 开发、资源保障、科技管理的层次分明的技术创新体系。专家顾问委员会、技 术研究部是技术创新的导向体系。产品开发部是技术创新的实现体系,中心办 公室是技术创新的资源保障体系,科技管理部是技术创新的服务及项目管理体 系,中试部是技术创新的保证体系。 建立有效的创新体制和机制 7 创新的机制是企业可保持持续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诚如经济学家指出的
23、: 创新是现代企业和经济活力之源,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生长率增 长的基本驱动力。企业创新体系的建立,首要任务就是抓机制创新,没有一个 全新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创新机制,就无法全面启动和落实技术创新工作, 企业创新体系的建立必须立足于机制创新。 人才是创新技术的关键,海尔集团为高级人才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1988 年海尔提出“大胆吸收、大胆信任、大力加压”的 12 字方针,在全国范围内择 优录取大学以上文化水平的各类人才,到 1997 年海尔拥有科研人员 2168 人, 占管理人员总数的 53.04%。在科技人员使用中采用“赛马不相马”机制,你有 多大能力,就给你搭多大的舞台,鼓励科研
24、人员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 为所有人提供参赛的机会。同时,为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工人分别设计了三 种职业生涯设计,规定升迁的方向,提供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会,在 科研人员内部把外部竞争效应内部化。设计人员的收入与开发新产品挂钩,每 项工作根据其工作目标和难易程度、技术含量、工程量的大小、工期长短等因 素,分解成可以考核的单元,每个单元都和效果挂钩。这样,每个人的收入不 是长官说了算而是市场说了算,根据科研人员的成果创造的市场效果决定开发 人员的报酬。海尔的科技人员没有固定工资,每月定期发放的是企业暂借给他 们的基本生活费,其工资全靠科技人员自己的工作成果及市场效果。开发产品 优秀的科
25、研人员每年的收入可达 45 万元。有成果的科研人员在全集团的收入 一直是最高的,使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海尔坚持并不断完善“记效联酬、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技术中心实行全 员项目承包激励机制,对每个项目根据其工作目标和难易程度、技术含量等因 素,将承包工作分解成可以考核的单元,每个单元都和工资挂钩,既保证了工 作效率,又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对海尔技术创新工作做出贡献的人员, 海尔将通过设立“海尔奖”、“海尔希望奖”等给予精神及物质上的激励;获 奖者不仅每个月的报酬与之相挂钩,个人职务的升迁、住房、培训等均享受特 别优先条件。同时加大科研人员对企业的技术投入的报酬分配,
26、即根据每位科 研人员技术潜能的投入情况予以额外报酬。同时借鉴国外高技术公司的经验, 在海尔计算机事业部逐步实现科研人员股份制。 为了稳定九洲技术中心人才队伍,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心采取了一 系列积极措施,建立起了一套与市场接轨、适合于科研人员的激励制度。改革 科研人员工资分配制度:实施基薪加项目效益提成的收入分配制度;实施“人 才工程”,建立优秀人才库,并动态管理,设立每月 3001600 元不等的人才 津贴;重视高学历人才,对公司本科以上的员工设立特别津贴;对有突出贡献 员工进行公开重奖,通过以上举措的实施,使科研人员年收入得到了提高,技 术中心年人均收入为企业职工年人均收入的 3 倍,
27、技术中心人员最高收入为中 心年人均收入的 6 倍,有效提高了广大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政治待遇激 发人:每年年初,公司党政在制定工作计划时都将技术中心人员工作纳入公司 当年工作重点,在政治上关心科技人员,对积极要求进步的中心科技人员确定 专人培养,把有贡献的优秀科技人才吸收到党组织中,把一些有管理才能的技 术人员提拔到中层领导岗位任职,目前,有 30 多名 30 岁左右的年轻同志被提 拔到中层领导岗位任职。为鼓励先进,树立典范,每年评选 1-2 名科技标兵和 8 4-5 名科技能手,对评选出的科技标兵和科技能手除给予表彰和奖励外,定期 送其到外地疗养,激发其自豪感、荣誉感和创造力。高薪诚聘高
28、级技术人才: 中心对招聘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按月薪 400014000 元的标准执行。 2001 年,对外招聘了 2 名博士、4 名硕士研究生,现都是中心军、民品的预研 和开发的骨干力量。重视科技人才培养,抓好继续教育工程:选拔优秀青年人 才送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大等高校培养工商管理、工程硕士。从 二年开始,公司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联合举办“工程信息硕士研究生班” ,首批学员 55 名,为公司今后的发展储备科技人才动力;2001 年公司同西南 科技大学联合办学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联合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联合申报硕 士、博士点,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 有了创新的机制,就必须有创新的制度和
29、创新的管理与之相适应,只有这 样才能有效的贯彻机制创新和保障技术创新的顺利实施,制度和管理是联系技 术创新和机制创新的中枢神经。可以说,只有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而没有制度 创新及管理创新的企业创新体系是瘫痪的创新体系,因此,建立健全科学高效 的技术创新管理制度,是企业技术创新工作规范运作,顺利实施的制度保证。 海尔实行的“斜坡球体理论”、“日事日毕,日清日高”、“OEC 管理”、 “80/20 原则”等管理模式,确保科研开发效果,并根据科研工作的需要和特 点,按闭环原则建立了三大体系:科研进度保证体系、开发质量保证体系和设 计目标优化体系。在此基础上,海而坚持并不断完善“负债经营”的市场链激 励
30、机制:科技成果最终要转变为商品、实现其价值,不仅课题要从市场中来, 回到市场中去,还要使成果转化的各个环节都要对市场负责。因而海尔集团建 立了内部科研开发体系的市场链机制,是内部各环节、各工序形成链式关系, 互相咬合。同时逐步实现市场链的三个转化:即将外部市场目标转化为企业内 部目标;把企业内部目标转化为每个人的工作目标;把市场链完成的效果转化 为个人的收入,最终使科研、生产、市场各个相互独立的部分有效结合,实现 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为了保证技术中心不断有技术先进、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应市,加快研制开 发速度,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九洲企业技术中心努力完善科技政策、措施 与办法,先后制定了加强立项
31、管理的措施与办法、加快研制进度,加速 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生产的措施和办法、加强科研保障的措施和办法、 建立健全科研所研物质管理办法、设计目标成本管理办法、科研新 品经费包干管理办法、科研项目难度系数评定办法、科研新品项目鉴 定管理办法、专利(暂行)管理办法、科技专项项目申报管理办法、 科学技术进步奖及中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的管理办法、科研开发奖 励办法、科技人员奖励分房资格制度、科技和管理人员实行竞争上岗 考核流动的实施办法、科技人才年度考核评分标准等一系列管理办法, 中心的设计控制严格按照经新时代质量体系认证中心认证合格的程序运行,这 一系列制度形成了从规划、立项、计划、调度实施、对外技术
32、合作、项目评审 鉴定、项目申报、知识产权保护、项目奖励兑现等全过程的科技管理体系文件, 使技术中心的科技管理工作有章有序,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形成 了人人争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有力的推动了技术创新工作。 9 实施产学研战略,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合作与交流 “产、学、研”联合技术创新战略是海尔公司主要的技术创新战略之一, 通过实施该战略,使海尔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年销售收入 600 多亿元,品牌价值 265 亿元的国际化企业集团,并在日本东京、荷兰阿姆斯特 丹、法国里昂、加拿大蒙特尔、美国洛杉机、澳大利亚悉尼等地建立了科技协 作中心、科技信息站和七个工业园,平均每天有 2 个
33、专利,1 个新产品,新产 品贡献率达 70%以上,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亦有一席之地,出口 160 多个国家和 地区,已在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及南亚联盟等世界十大经济区均有合作伙 伴,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建设其在北美的家用电器生产基地,将逐步实现其 “产地销,销地产”的国际化战略。16 年来海尔平均每年以 82.8%的增长速度 高速增长,且在持续快速发展中,未出现大的失误,这是世界家电企业发展中 的奇迹。 为了获得持续、先进的技术与人才支持,九洲公司加强了同国内外高校、 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起开放型、高层次、多元化的产学研联合体,形成了具有九 洲特色的联合开发、委托开发、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入股、人才
34、培训、成果 孵化等模式,并制订了公司产学研合作(联合)发展管理办法,营造了良好 产学研合作氛围。目前,九洲集团已与全国 12 个重点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多 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共建研究机构 3 个,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合作项目 12 项, 累计注入资金 1800 万元。与电子科大联合组建了联合实验室,主要从事多媒体 数据广播及 VOD 等音视频技术及系统产品开发。目前已完成 CATV 数据广播系统、 VOD/NVOD 视频点播系统、卫星数据接收卡 3 个项目的设计评审,已小批量试产 和试销。与其合作开发的分布并行式服务器操作系统已申请知识产权保护。与 北京邮电学院合作开发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数
35、字电视前端处理设备编码器, 已小批量试产。与华中科技大学正在组建九洲华中科大联合实验室,拟就自 由空间光通讯系统、激光空间应用、DWDM 激光器、集群高性能服务器等领域和 项目进行全面合作。与信产部 14 所、38 所、10 所、29 所合作,研制出了众多 先进的国防电子装备,在部分军事领域填补了空白,为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 献。与中科院声学研究所 DSP 中心合作完成了数字卫星接收机的开发,已投放 市场 2 万多台,为公司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近期又与中科院合作在中央电视 台 2 万台的数字卫星接收机招标中一举夺标。与西南科技大学共建国家大学科 技园和信息技术实验室以及卫星传输数字宽带综合信息
36、网络技术中心和远程教 育网络平台。与中国科学院电子所和自动化研究所正在雷达成像技术和智能监 控系统、NC 终端产品进行了合作开发和技术交流。由于正确实施了技术创新战 略,九洲集团公司的发展呈现出快速成长的良好势头。 创新科技投入机制,确保企业长远发展 技术创新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成功除了依赖于先进的开发机 制及技术创新组织体系外,还必须借助于先进的科研开发和设计手段。为了确 保科技投入的有效运作,海尔确立了定期召开科技创新工作例会的制度,由集 团总裁任主任,决策、开发、生产、营销等部门的负责人和专家组成的技术创 新委员会成员专门对投入的科技开发资金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及时协调解决工 作
37、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保证科技投入的有效运作。海尔在集团资金的使用上, 10 确立了科技投入优先的原则,即确保集团每年的科技投入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 例逐年递增,投入总量逐年增长,资金使用确保到位,同时对集团内的关键技 术、共性技术采取集中投入、加大投入的原则。1996 年以前,海尔集团每年的 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 3 %左右,2001 年科技投入达 156800 万元,占销售收入 的%。先进的科研、设计手段,加上掌握最新技术的技术创新队伍,使得海尔技 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目前海尔达到了每天开发一个新品种,每天申请两项专 利每月投入市场 10 多个新品种的水平。 九洲公司为了完善技术创新条件,集团公
38、司为企业技术中心设立了专帐, 有效地保证了预算内科研项目所需经费的投入。“九五”期间累计投入科研开 发经费 1.98 亿元,为集团公司销售收入的 12%。累计投入技术改造经费 1.47 亿元,从国外引进了大批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用仪器、试验设备,进行了 大范围、大面积的技术改造. 这些巨资的投入,不仅开发出了众多的新产品, 还装备出了国内一流水平的技术中心,进一步完善了技术中心的工作环境,大 大提升了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 创新专利战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是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形成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 并将技术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竞争优胜。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大都伴随着技
39、术发明,这些发明及由此形成的技术秘密、专有技术及专利技术是企业独特的 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 以保持企业的竞争优胜。 企业实施专利战略,就是指企业运用专利制度,从技术发展及市场的角度, 加大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及 技术秘密的保护工作,寻求市场竞争优胜,国有大 中型企业必须创新技术创新的特征、机制,根据所处行业的技术特点及企业在 市场中的地位,采取适合企业实际的专利战略,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专利战 略有两种基本类型:进攻型和防御型。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实力、经济实力、 市场实力等综合因素决定其目前的专利战略是以防御型专利战略为主,进攻型 专利战略为主
40、辅。 海尔公司是我国实施专利战略最为成功的企业之一,现已申报专利近 2000 项,平均每个工作日开发 1 个新产品,申报 2 项专利,新产品贡献率达 70%以 上。 (二)技术中心评价体系 为了考核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情况,加强对企业技术中心的动态管理,科学、 合理的评价企业技术中心工作,国家经贸委制定了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 系,每年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进行一次评价。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有三 部分构成,即 3 个一级指标, 11 体制与机制主要从技术创新体系、科技投入机制、人才激励机制科技人才、 外部资源利用 5 个方面考察企业创新战略制定、执行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与运行情况、企业技术开发经
41、费投入及增长情况、企业技术人员收入及科技人 才流动情况、技术中心人员培训及参与国际技术交流的情况,产学研合作及利 用国际技术资源的情况。 实力与能力主要从创新队伍建设、创新条件建设、创新能力建设 3 个方面 考察企业专职技术开发人员、专家等技术带头人情况、技术开发、中试等硬件 条件及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 产出与绩效主要从技术创新产出、技术创新效益、社会经济效益 3 个方面 考察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产出和专利产出情况及技术贸易收入和在技术标 准的制定中的作用,新产品销售额和新产品利润额在对企业的贡献份额、出口 创汇和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情况、企业利润等综合经济效益情况。 此评价体系相对科学、公
42、正的评价了企业技术中心发展的实际情况。 在 2001 年度国家对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海尔得分 95.4 分。 三、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措施 通过对海尔、九洲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浅析,结合国家对企业技术中心的评 价,不难看出,目前我国的技术中心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产 学研结合程度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专利数量、质量和产出效益等方面较弱、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技术创新制度、人才吸引机制不够完善,企业技术中 心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等问题。尤其是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力度不够,在国家认 定的企业技术中心中,有 20 户企业研究开发投入还不到 1,有的企业虽达到 35以上,但从投入的绝对数
43、上,远无法与国外大企业相比。经济发达国 家一般都在 510,世界 500 强都超过 10。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研究开 发经费占销售额的 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占 2仅够维持;不足 1的企 业则难以生存。 体制与机制 (30) 技术创新体系(4) 科技投入机制 (14)人才激励机制(4) 科技人才培养(3) 外部资源利用(5) 创新队伍建设 (10)创新条件建设 (11)创新能力建设(9) 技术创新产出 (12)技术创新效益 (25)企业经济效益(3) 实力与能力 ( 30) 产出与业绩 ( 40) 12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 WTO 之后,我国企业面 临着巨大的机遇和
44、严峻的挑战,加强和完善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将直接影响到 我国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因此企业在技术中心的建设过程中,一是要注重与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发展 规模相适应,兼顾企业的长、中、近期研究开发,逐步形成多层次相互衔接的 技术开发体系,既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形成技术储备服务,又为企业适应市场需 求提供服务;二是要坚持“三个结合”的原则,即:与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形 成相结合,着力构筑市场、开发、生产、营销相互衔接、紧密配合的企业技术 创新组织体系,使技术中心在其中发挥核心作用;与企业制度创新相结合,形 成有效的市场机制、激励机制,为技术中心建设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 制度保证;与产
45、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围绕结构调整开展技术中心工作,使技术 中心在产品结构更新、产业技术升级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要明确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和技术中心建设发展规划,技术中心的研究开发 能力和水平要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不断完善技术中心的组织机构,建立有效 的运行机制,加速形成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为主攻方向,不断提供技术支 撑的组织体系;四是要进一步加大资金、人才的投入力度,形成以行业技术带 头人为核心的合理的人才组织结构,提升企业主导产品关键技术的自主开发能 力;五是要注重拥有自主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制订标准能力的提高,为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刘进先著,武汉出版社出版) 2、海尔的管理模式 (孙健教授著,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 3、技术经济学 (王 永 亮 、 张 永 安 主 编 , 中 国 轻 工 业 出 版 社 ) 4、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培训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