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宣传资料.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4246093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服宣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汉服宣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汉服宣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汉服宣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汉服宣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漢服 Han Fu 不是日本人韩国人,我是中国人;不是藏族人朝鲜人,我是汉族人。 不是穿越不是古装剧,不是 cosplay 不是唱戏,不是作秀不是行为艺术,而是汉族人穿汉服。 汉服,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 新中国 56 个民族,藏族人有藏袍,苗族人有苗服,少数民族同胞在传统节日和重大场合都穿上自己的传统民 族服装,汉族人穿什么呢?所谓旗袍、 “唐装”并非汉族人自古以来的传统服装,而是近代满清服饰元素与西式设 计结合的产物,旗袍和“唐装” ,难以担当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内涵,也难以代表古老而优秀的汉民族形象。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

2、 中国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 、 “衣冠上国” 。 汉服是从黄帝即位(约西元前 2698 年)至明末(西元 17 世纪中叶)这四千多年中,以华夏礼仪文化 为中心,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的礼仪衣冠体系。 汉服的基本特点是交领、右衽(rn),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又以 圆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 充。 汉服最能体现汉族人庄 重 、 大 气 、 飘 逸 、 灵 动 、 自 然 、 典 雅 的 气 质 。 现 代 汉 服 是 指 21 世纪初以来,立 志 于 复 兴 华 夏 文 明 的 志 愿 者 ,尊 崇 古 代 汉 族 人 一 脉 相 承 的 服 饰 特 征 ,传 承 数 千

3、年 的 服 饰 文 化 内 涵 ,立 足 历 史 ,反 思 当 下 ,观 照 未 来 ,从 而 复 兴 的 汉 族 传 统 服 饰 。 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始自衣冠,达于博远。 汉服复兴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始。汉服复兴的定位,是由衣冠切入,继承和发扬原生的华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夏文明精神,由服饰而礼仪、由文化而精神,层层深入地推 进华夏文明的觉醒与重振,在全新的起点 上传承华夏的文化、复兴中华的文明。 关于汉服复兴的几个问答 一、汉服运动是怎么回事? 汉服运动是由民间发起的的一场社会文化运动,是传统文化支持者以复兴汉民族传统服饰为切 入点,来试图影响大众进而 发扬传统文化的举动。

4、 汉 服运动是当前时期的华夏文化复兴和中华民族复 兴运动在文化领域的形式之一。目前, 汉服运动已由网 络传播进入现实,在全国各大城市以及海外 华 人华侨、留学生中已蓬勃开展起来。 二、汉服不是古装吗? 如果你看到其他民族的朋友们穿着他们世代相传的传统服装,你会觉得那是古装吗?因为一些 特殊的历史原因,汉服断代了三百多年,所以现在很多 汉族人没有传统民族服饰的概念,才会 误认为 汉服是古装。汉服不是古装,而是祖先穿过你我也可穿的美丽服饰。如果穿 汉服出现在高楼大厦面前 会别扭的话,那么进入古建筑、古镇时,诸君是不是要把身上的西装、 T 恤脱掉呢?这个逻辑显然是 荒谬的。古建筑、古镇都存在于当下,

5、是 现代生活的一部分。汉服也是一样。 汉服并没有明显的朝代之分,从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到明末清初的剃发易服, 华夏衣冠即汉服保持 了基本的款式和风格,各朝代虽然各具特色,但都是一脉相承的(尤其是礼服),几千年大多都保持着 “交领右衽、上襦下裙 ”的基本特点,最讲究“传承”二字,每种朝代的衣服并不是无中生有,与之前割断 了联系,所以应当以款式划分。 虽然汉服在明末断代,但是每种款式都是我们传统文化宝贵的一部分, 所以不能厚此薄彼,应该让国人欣赏到汉服的整体风貌。我们对先秦、 汉唐、宋明等各朝代的汉服均 不排斥,只要是符合汉服的基本特征,在 现阶段都作 为我们要复兴的款式,但不包括人 们因猎奇心理

6、 而流行一时的款式。 三、复兴和复古有什么区别?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复古是文化的守旧,复兴是文明的求新;复古是懒惰的袭用,复兴是批判地继承; 复古是躲在祖先的身后以避风雨,复兴是踏着祖先的脚印一步步走来,怀着无限的感恩,开 创文 明的前景。 兴汉不是复古,不是摒弃现代社会一切先进的东西,而是找回我们中华民族失落的传统文化及礼 仪。真正的复兴是让汉服文化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一人觉得冲突,也无一人 觉得怪异,日常穿着时干净 整洁即可,祭祀婚 庆等场 合可严格按照古礼以显庄重。 我们 在复 兴汉服的过程中同时发言,我 们祖先许多优秀的文明也濒临消亡,譬如正体字、文言文

7、和礼仪制度。这些作为一国一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保护,并作力所能及的弘 扬。 四、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很多糟粕,值得去复兴吗? 传统文化真正的复兴还没有开始,但是看看国际上渐兴的中国热、国内渐起的“ 国学热”、娱乐圈 流行的“中国 风” ,商业宣传不断利用的传统文化元素还有最为痛心的,日本韩国对于传统文化的 珍视保护, 难道还要说传统 文化没有价值吗?传统文化不值得复兴吗?这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财富!然而正是由于她的博大精深,所以应当谨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复兴传统文化好的方面, 百利而无一害。 中外许多学者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孝仁义 ”、“中庸之道” 等是医治现代社会许多问

8、题的 良药,中医等传统文化的子 门类也越来越受到世界重视。社会是在不断进步,但不 该数典忘祖;文化 是要不断发展,但不应全盘 西化。任何文化的 发展,都要有本民族文化作为根底。 “民族文化虚无主义” 是万万要不得的。汉服运动 是汉民丶族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历史的进步,是 为了华夏文明的 复兴。而复 兴决不可理解为 复古。况且,中华文明中的很多有益于当代的积极因素,是值得我们继承 和发扬的。尊重传统、尊重祖宗、尊重文化,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优秀品质之一,把历史全部划为糟粕 ,把传承一概说成是复辟,本身就是不合适的。 就像我 们学习古诗词不等于日常生活中就要用古文交 流一样, 现代生活与工作不

9、能受到干 扰,恢复 汉服也是在合适的 时间穿。 我们今天所谓的“ 社会进步 ”和“现代化”,往往只不过是“西方化”甚至“ 美国化”。除了金发碧眼,我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们几乎已被同化。中国作为崛起中的世界大国,如果没有独立的价值体系和文化体系(软实力),又怎 么可能实现真正的崛起。 五、 传统 文化的复 兴仅 靠一件衣服吗?汉服消亡了,复 兴还有意义吗? 传统文化的复兴仅靠一件衣服是不够的,但是,衣冠文明也是华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汉服本身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本身就值得我们传承。其次, 汉服虽然是传统文化的一种 表象符号,但如果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各种表象符号都慢慢流逝掉

10、,又何谈复兴传统文化呢?最后,我 们是将热爱汉服作为一种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和敬天法祖的一种象征,我们希望汉服运动能成为 华夏文明复兴运动的先行军,也成为华夏文明全面复兴的一面旗帜。复兴传统可不是靠一件衣服就够 了的,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但复兴这件衣服也具有重要的意 义,我 们就从这里开始。 汉服不是自然消亡的。胡服骑射是在保留自身衣冠制度特点的基础上,对外族衣冠的主动引进 和学习(且只改变了军装), 这和明末清初屠刀威逼下的“ 剃发易服”完全是两回事。 六、汉服主要有哪些款式呢? 唐装、旗袍是不是汉服? 答:不是。所谓“唐装”是根据近代的“马褂” 等服装改造而成的。而旗袍、马褂这类服装是

11、近代根据 满族服饰改造而成的,能否作为满族服装都有待商榷,更不可能是汉服。 下面列出的是一些常见款式,更多有关汉服形制和考据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七、为什么汉服像和服、韩服? 说反了,应该说和服、韩服像汉服。正如我 们说孩子 长得像妈妈,而不说妈妈长得像孩子。 汉服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深远地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和服、 韩服都是学习汉服而发展形成 的。 我们都知道,古代中国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她的繁荣与进步吸引了周边小国学习借鉴,日本 模仿吴服,即唐朝吴越地区服饰, 韩国服饰则以大明服 饰为主要特点。 这本来是我们值得骄傲的,但 是,现在 传统服饰反而

12、在日本 韩国保存的更好,所以就造成了我们看到的现象,穿 汉服正是以此为切 入点,重拾传统文化。 八、穿汉服不方便吧? 智慧的先民创造了世界公认最发达的服饰文明系统,历史上的汉服已经完美地满足了从礼仪场 合到日常劳作的各种实际需要。宽袍大袖只是汉服的一种代表,而不是唯一, 汉服还有各种中袖、小 袖、半袖甚至无袖的类型,衣幅也不全是非常宽大的。 汉服复兴运动是在继承文明基础上的文明求新运动。首先,各种隆重的礼仪场合和传统民族节日 场合,是 汉服将来发挥作用的主要方面。这时,服饰 承载的文化价值和民族标识意义是主要的,不能 只用方便不方便来衡量,这 些场合下,庄重 华美的礼服 类汉服是主角。其次,如

13、果在日常生活中也想 穿着汉服,只要亲身尝试就会 发现,非礼服 类的传统汉 服,如男子的直身、女子的襦裙等,在当代的生 活环境下也有很好的适应性。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我们提倡在祭祀、传统节日以及人生重大时刻如婚礼、成人礼时穿着汉服,作 为我们尊敬祖先、 传承文明的一种象征。在游园、宴会等休闲场合,我 们也认为穿汉服参加是适宜的,这在日韩等国亦 是如此。当然,在平时工作和学习中,有的 汉服复兴 者为了宣传汉服或是提高自身修养,也穿着汉服, 这种有志于复兴华夏衣冠的心情和举动我们也是应当理解的。 九.汉服不适合现代社会了吧? 1.在日韩等国家,穿着民族服装,戴眼镜,打手机,开汽车,甚至染黄

14、发、跳劲舞,都是常见现象。我 们 因为衣冠没有一直传承下来,只能在古装剧中感知到故国衣冠,因此看到我们穿汉服戴眼镜之类会不 习惯。如果穿汉服出现在高楼大厦面前会别扭的话,那么进入古建筑、古 镇时,诸君是不是要把身上 的西装、T 恤脱掉呢? 这个 逻辑显然是荒谬的。古建筑、古镇都存在于当下,是现代生活的一部分。汉 服也是一样。 2.现代汉服式样建立之初的确经历了一个古代衣装复原的过程,但是经过汉服同袍数年的努力,现在 的汉服已经作为汉民族的民族服装,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现代衣装,即 现代的民族服装。 十、汉服的文化内涵? 尚书正义注:“ 冕服华章曰 华,大国曰夏。 ”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

15、:“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 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中国自古就被称为“ 衣冠上国、礼仪之邦” ,而“衣冠” 便成了文明的代名 词。比如五胡乱华之时,原先在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及各 阶层人民纷纷逃亡到南方,保留了中原 文明的火种,而逐渐把江南开发成繁华富庶之地, 这 一事件史称“ 衣冠南渡”。 正如胡人传统服饰被叫做“胡服” ,汉人传统服饰被称之为“汉服” 。所以,后来“汉服” 这个词 汇的基本内涵也固定下来,即汉族传统服饰。在漫 长 的历史中“ 汉服”逐渐成为汉人自我认同的文 化象征。 汉服所有款式中,最有文化内涵的莫过于“深衣 ”:深衣是最能体现华夏文化精神的服饰。深 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

16、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腰系大带,象征 权衡;分上衣、下 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身穿深 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 居顺应四时之序。 十一、汉服运动的主题与意义? 1.重建礼仪之大、服章之美的独特的华夏人文风貌。 2.文化全球化冲击下,中国各族群对文化命脉断流危险的应对。 3.重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再造华夏中国独步世界、无与伦比的文明创造能力。 “定

17、位于传统 礼仪文化与 风俗文明的复兴,并且在其中传承和重建自尊自信、自强不息、传 承文明又勇于创造的民族精神与举世无双、无与伦比的文明创造能力”-或许这就是汉服运动 可以寻求到的最准确的位置。 真正正确的汉服及 华夏文明复兴运动,其方向不是指向历史,而 是指向未来。服饰、礼仪、精神、文明,层次递进、一脉相承。它是文化多样性的捍卫,是文明的 复兴与重振,是文化创造遗产的理性继承,是民族 创 造力的重新的勃发。 4.文明解释标准的重建。 西方解释话语霸权的解构。不再以西方文化为全球文明唯一的最高解释标准。建立和倡导 “以自己解释自己” 的全新的解 释标准,捍 卫人类文明的平等性和多样性。 5.民间

18、力量的生长,民间智慧的觉醒。 民间力量第一次自信地、主动地介入复杂的社会博弈,成功地再定义重大的文明发展标准。 不再寄空想于幻世、托希望于精英,草根的话语正在不可遏阻地上升 为强势和主流,民 间真正开 始引领社会文明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6.中国人从压抑民族性、刻意回避民族性走向正确对待民族性。 “汉服”是一个具有历史性意 义的文化概念,是时代文化思潮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汉服运动”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本质上不是为了一件衣服,它在文化复兴的意义之外,也是民族自觉意识的觉醒,是一种 对错误 必要的反正过程,是从压抑民族性走向正确对待民族性的过程。正确认知民族性、坦然面 对民族 性、合理利

19、用民族性、积极发展它所带来的强大文明,本身就是一个伟大国家的人民应有的素质 和能力。也是一个族群利益共同体生生不息文明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之源。 7.用千年汉文化的阳光涤荡民族几百年的心理阴暗。 逼迫我们这个已经变得不长进、不争气、猥琐、无能、阴暗的民族,记起祖先的阳光心态和伟 大抱负,只有如此, 汉民族才能真正承担起捍卫中国、 团结中国、引领中国、复兴中国的历史责 任。 8.汉服运动是真正意义上的、伟大的中国“民族和解运 动” 有信仰,有坚持,有道义,有责任,真正热爱民族的人,才是当今中国和中华民族真正的维护者和 捍卫者。 汉服复兴者非但不是族群关系麻烦制造者,恰恰是中国真正民族和解最坚定的倡导者,民族 团结最坚定的捍卫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