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生猪生产情况分析.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252989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生猪生产情况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广西生猪生产情况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广西生猪生产情况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广西生猪生产情况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广西生猪生产情况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广西生猪产业发展问题研究猪粮安天下,养猪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区食物安全、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目前生猪生产的现状到底如何?面临哪些问题?为此,我们通过调研结合近十年的有关数据,对我区生猪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一、生猪生产在我区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养猪生产的发展是随人类的文化、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人类养猪的历史久远,我国在距今约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前就已驯养猪。猪肉是人类生存,延续不可缺少的动物性营养食品,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也是世界消费最广泛的红肉。养猪业在我区畜牧业和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目前,我区生猪养殖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6%,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6%

2、。从2000年以来,广西生猪生产和价格也同全国一样,生猪生产波动频现,价格涨跌频繁,不仅给养猪业带来了大冲击,也助推了CPI的涨跌,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猪肉市场,给城乡居民生产生活造成困扰,生猪生产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生猪养殖是农民“钱袋子”之一,也是城镇居民“菜篮子”主要渊源。抓好生猪生产,对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市场供应,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二、我区生猪产业发展的特点:(一)规模养殖成为养猪生产主体。生猪饲养业在我国是传统产业,生猪养殖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农民的家庭副业经营,生产方式粗放,生产规模较小。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农村大量劳动力的转移,生猪生产向规模化发展的

3、趋势十分明显,规模养殖的数量迅速增加,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在不断提高。据广西区水产畜牧兽医局资料显示,2012年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殖户占总养殖户的0.3%,但出栏生猪占生猪出栏总量的49.3%以上。其中,年出栏量在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占0.1%,出栏量占35.2%。年出栏5000头的养殖户占总养殖户的0.005%,年出栏生猪占生猪出栏总量的26.9%。散养户和小规模户急剧减少,规模养殖成为主导力量。2007年至2012年底,我区养猪户从433.71万户减少到288.62万户,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下的养殖户280.37万户,比2007年减少34.5%,年出栏生猪所占比重由2007年

4、的64.7%下降为2012年的39.2%头;2012年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3896户,比2007年增加了61.3%,年出栏生猪所占比重由2007年的21.6%提高为2012年的35.2%。其中年出栏万头以上的大型养猪场达到130家,比2007年增加了31家,年出栏生猪所占比重由2007年的4.6%提高为2012年的8.4%。(二)优势产业区基本形成。伴随优质安全生猪基地建设,我区初步形成了生猪养殖优势产业区。2013年年出栏生猪超过500万头的市有玉林市和南宁市,分别有614.76万头和523.31万头,桂林市出栏量438.61万头,贵港市超过364.55万头,这四个市的生猪出栏量

5、占到全区生猪56.2%。其中有5个县的生猪出栏量超过100万头,年出栏生猪超过40万头以上的县有30个,占全区生猪总出栏量的74.7%。目前,在全国生猪生产超过200万头的4个大县中,博白位列第二。(三)标准化养殖比重提高。2008年,我区制定了“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技术规范”,作为自治区级地方标准发布。目前我区80%的乡镇成立了水产畜牧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我区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94 家,其中2013年新增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2家,省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144个,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由2007年的不到10%提高到目前的30%以上。(四)猪肉在整个肉类总产量中仍占主要地位。猪肉一直是我区居民

6、肉类消费的主体。上世纪80年代以前,猪肉占居民肉类消费比重的95%以上。进入80年代,随着肉类消费的多样化发展,尽管猪肉消费量不断增加,但其比重下降。到目前为止,猪肉占整个肉类总产量的比重已由2002年的76.8%下降为2013年的62%。2013年我区猪肉产量261.34万吨,人均猪肉占有量49.5公斤,比2002年增加25.1%。(五)产业化链条逐步完善。以养殖生产为核心,从饲料生产、种猪繁育到流通、屠宰加工、肥料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迅速。新建规模养殖场向集团型、资本运作型发展,龙头企业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到2011年底,我区共建设种猪场355个,其中原种猪场17个,一级种猪扩繁场176个

7、,二级种猪扩繁场160个,地方猪资源场7个。种猪场存栏基础种猪16.4万头,年供种量108万头。已建设108个种公猪站和1326个生猪人工授精站,2011年人工受精配种母猪498.6万胎次。我区有省级以上畜禽养殖加工龙头企业73个,总注册资金124亿元,年销售收入800亿元,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0个、省级63个,上市公司4个。我区有饲料生产企业670家,其中年产量过10万吨的企业16家,全年商品饲料产量达到1000万吨,饲料工业产值300多亿元;有兽药生产企业46家,年产值10亿元。有年屠宰加工生猪100万头以上的龙头企业9家。(六)生猪生产周期缩短。 随着规模化养殖的不断发展,在科学饲养技术

8、日益提高的条件下,大大的缩短了饲养周期,节约了饲养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一般情况下,规模户饲养的母猪怀孕114天,仔猪出生28天后断奶, 40天左右时间出栏,断奶后一周经过人工受精母猪又开始怀孕,一头母猪年生产2.2胎左右,这种几乎“机械化”的仔猪生产,比自然状态下(农户散养)的仔猪生产周期大大缩短,保证了仔猪货源。据调查,规模户饲养的仔猪(公猪)出生40天后的就可以添槽作为育肥猪,养殖时间4个半月后,重量在100到120公斤,就必须出栏,这个时期是出栏的最佳时期,如果超过4个半月出栏则大大降低养殖效益。但育肥猪在4050公斤的生长期,生长最快,如果这个时期出栏,亦很不划算。按照规模户育肥猪4

9、个半月的养殖周期,比一般散养户提前46个月时间出栏,由于饲养周期大大缩短,使养殖效益大幅度提高。 (七)生猪生产波动频率加快。农业生产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特征的背景下,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由于农民不掌握市场信息,不了解市场预期变化情况,更不具备抵御市场变化的风险能力,农户种什么、养什么,只能根据当期市场情况,决定下期生产,往往造成一哄而上,形成农产品“卖难”,城镇居民“买贵”的情况,农业生产跌入低谷高峰低谷的恶性循环,生猪生产也不例外。而养猪规模户在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掌握市场信息、疫情防治、仔猪生育生产等等方面,相比一般农户具有绝对优势,因而大大地减少了生猪生产的波动。据分析,当前我区生猪生

10、产的波动周期为1年半左右时间,比过去一般农户养猪的波动周期减少1年左右时间,而且波动的幅度也大大减小。 (八)一批有实力的企业正在投资或扩大生猪投资。总投资3亿元的湖南鑫广安集团武宣30万头生猪产业园一期工程建设全部竣工,并已于2013年年底投产,兴宾区仙境猪业有限公司新建4万头养猪场也顺利投产,目前存栏量13500头,能繁母猪2100多头,象州县华金养殖场新建2万头养猪场已于2013年顺利投产,桂林桂都生态养殖公司年产4万头肉猪生产线已实现投产运行,年产15万头猪苗的桂林温氏公司林村种猪场正式投产并满负荷生产,年产20万头猪苗的桂林温氏公司罗锦种猪场也正在抓紧施工建设。二、我区生猪与全国及相

11、邻云南省的差距 (一)生猪存栏量减少,全国排名下降,所占全国比重下降且排名由在云南的前面变为落后于云南。2012年我区生猪存栏量比2002年下降了18.6%,而同期全国却是上涨了2.8%,占全国的比重为5.18%,比2002年下降了1.38个百分点,生猪存栏量在全国的排名下降了三位,由第4名下降为第7名;同期,云南省生猪存栏量比2002年上涨了8.9%,占全国的比重为5.69%,提高了0.32个百分点,生猪存栏总量在全国的排名前进了二位,由第7名上升为第5名,排在了广西前面。(见表一)2002年2012年全国、广西和云南生猪存栏情况(表一)年份生猪存栏(万头)生猪存栏占全国比重%全国广西云南广

12、西云南2002年46291.53029.32486.96.54 5.37 2003年46601.72637.72554.15.66 5.48 2004年48189.126712605.55.54 5.41 2005年43319.130152601.76.96 6.01 2006年41850.42259.923655.40 5.65 2007年43989.52169.524574.93 5.59 2008年46291.3230726694.98 5.77 2009年469962332.427364.96 5.82 2010年4646023442766.85.05 5.96 2011年46766.

13、924122689.85.16 5.75 2012年475922466.62708.655.18 5.69 (二)我区生猪出栏量全国排名上升,依然排在云南前面,但所占全国比重下降且增长速度慢于全国平均速度和云南增长速度。2012年我区生猪出栏量在全国的排名为第8位,比2002年前进了一位,但所占全国的比重为4.8%,比2002年下降了0.11个百分点,增长速度为25.8%,比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少2.8个百分点,比云南增长速度慢14.9个百分点;2012年云南省生猪出栏量在全国的排第9位,比2002年前进了二位,所占全国的比重由4.17上升为4.57%,提高了0.4个百分点,增长速度为40.7%,

14、比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快12.1个百分点,比广西增长速度快14.9个百分点。(见表二)2002年2012年全国、广西和云南生猪出栏情况(表二)年份生猪出栏(万头)生猪出栏占全国比重%全国广西云南广西云南2002年54143.92656.52259.94.91 4.17 2003年55701.82555.12384.54.59 4.28 2004年57278.52462.52585.94.30 4.51 2005年60367.42831.92733.64.69 4.53 2006年61207.32957.22755.24.83 4.50 2007年56508.32767.32536.14.90 4.

15、49 2008年61016.629352701.74.81 4.43 2009年64538.63119.92824.54.83 4.38 2010年66687.432302961.84.84 4.44 2011年66170.33195.12964.74.83 4.48 2012年696283342.093180.134.80 4.57 (三)我区猪肉产量增长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于云南增长速度,猪肉产量排名由在云南的前面变为落后于云南。2012年我区猪肉总产量为252.5万吨,比2002年增长32.3%,高于全国29.4的增长速度,但却比云南34.8%的速度低2.5个百分点。我区猪肉占全国的比重

16、为4.73%,比2002年上升了0.11个百分点,猪肉产量在全国的排名由第11名上升为第9名,人均猪肉占有量48.2公斤,比2002年增长21.8%,增长速度比全国慢1.15个百分点;云南省由4.75%上升为4.95%,提高了0.2个百分点,猪肉产量在全国的排名由第10名上升为第7名,人均猪肉占有量56.7公斤,比我区高17.6%,增长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44个百分点,比我区高3.6个百分点。(见表三)2002年2012年全国、广西和云南猪肉产量情况(表三)年 份猪肉产量(万吨)猪肉产量占全国比重%全国广西云南广西云南2002年4123.1190.8195.94.63 4.75 2003年

17、4238.6179.8208.84.24 4.93 2004年4341161.7228.33.72 5.26 2005年4555.3186244.24.08 5.36 2006年4650.5210.3235.94.52 5.07 2007年4287.8206.2203.64.81 4.75 2008年4620.5218.4219.64.73 4.75 2009年4890.8232.3230.84.75 4.72 2010年5071.2241.5242.54.76 4.78 2011年5053.1239.8243.94.75 4.83 2012年5335252.5264.084.73 4.95

18、(四)从生猪规模养殖户情况看,我区规模养殖户明显高于云南。(四)广西生猪调出大县远少于云南。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是从2007年以来,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精神,为调动地方发展生猪生产的积极性,建立保障生猪生产稳定发展长效机制,促进生猪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专项惠农政策。目前,我区生猪调出大县为20个,比2008年增加了 10个,而2013年云南有生猪大县33个,比2008年增加了23个。生猪调出大县奖励以“引导生产、多调多奖、直拨到县、专项使用”为原则,以有关县市区生猪调出量、出栏量、存栏量等因素计算,对达到规定标准的县予以奖励。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增

19、强生猪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规模化养殖水平和生猪品种质量、加强环境保护、增强防疫能力等从上分析可以看出,近十年来,我区生猪生产发展速度 三、当前我区生猪发展面临的挑战(一)生猪价格波动风险加大。近十年来,生猪养殖户犹如坐过山车,生猪的价格可谓起伏跌宕,在大赚与大亏之间艰难地与市场博弈。最近十年,广西生猪价格和全国一样,经历了三轮明显的价格波动,平均周期长度为30个月左右。前两轮分别在2004年9月和2008年4月形成峰值,而最近一轮猪价上涨峰值“窗口期”为2011年9月。2003年以前生猪市场供求相对平衡、价格波动幅度不大。2003年受“非典”疫情的影响,养殖户宰杀母猪,补栏停滞,造成生猪供应紧张

20、。同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禽流感”,引发居民对禽肉消费的恐慌,进一步助推了猪肉消费量的增加,导致生猪价格开始明显反弹,并一直持续到2004年下半年,猪价进入十年中的第一个高峰期。2006年下半年,具有急性高致死性蓝耳病爆发。一时间人们“谈猪色变”,养猪业遭受重创。2007年初至2008年2月,疫情对猪价的影响开始显现,猪价经历了历史性的高涨。从2008年10月至2010年6月,猪肉价格进入回调期。从2010年7月起,本轮猪肉价格上涨开始启动,生猪价格开始回升,直至2011年9月份,三元杂生猪价格超过20元/公斤,创历史新高,去骨带皮鲜猪肉价格高达30.20元/公斤,之后,缓慢回落。目前,目前全区

21、二元杂、三元杂活猪平均价格11.35元/公斤、12.14元/公斤,全区猪肉平均价格20.27元/公斤。养殖户明显亏损,出栏1头肥猪亏损200元左右,部分小型养殖单位选择退出市场。近年来猪价波动频繁,周期趋短,往往是大涨之后即大跌,一年形成一个周期,养殖户调整适应能力和政府部门的调控能力难以赶得上市场节拍,陷入越调波动越剧烈的循环。并且有些调控政策只重短期效应,特别是价格高峰时,有利好产业政策出台,很容易引起外来资金盲目跟风;一旦价格进入低谷,这些资金投入者大多不能坚持,最终“受伤”的还是养殖户和养猪产业。2006年5月至2008年4月的23个月内,全国生猪价格由5.96元/公斤上涨至16.87

22、元/公斤,涨幅达183%,生猪价格窜至历史高位;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的14个月内,全国生猪价格由9.53元/公斤上涨至17.54元/公斤,涨幅达85%。2006年以来生猪价格的两次剧烈波动,对生猪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价格下跌致养殖户亏损。2010上半年,供过于求的生猪市场和季节性消费淡季使得生猪价格快速下滑,由1月的12.09元/公斤迅速下跌为6月的9.64元/公斤。据对近6000个生猪养殖户的监测,2010年6月出栏每头生猪亏损70元。若某一规模养殖场本月出栏3000头生猪,则亏损额将达21万元。2010年6月,全国生猪养殖平均亏损面达到58.23%,亏损严重

23、的地区达到90%以上。生猪价格下跌养殖户亏损严重,而生猪价格的快速上涨则使得居民消费水平大幅下降,对农村居民及城市贫困人口日常生活带来显著影响,价格上涨使居民消费水平下降。猪价变化周期趋短,调控难度加大。(二)劳动力短缺对生猪产业的影响已经显现。“用工难”使养殖业劳动力不足问题凸现。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一些地方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已经出现,尽管养殖场用工工资不断上涨,但是与进城打工相比,养殖场地理位置偏僻、工作形式单一且劳务繁重、外出机会和工作条件较差等因素影响,年轻人宁愿在城市工资略低的单位上班,也不愿意在养殖场上班,养猪场“用工难”问题凸现。近年来我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吸收大量农村劳动

24、力进入二三产业,农村劳动力减少导致散养户大量退出,但在生猪生产领域,机器设备不能像在种植业中那样大量代替劳动,养殖业劳动力短缺的状况仍将持续。当前我区普通规模养殖场聘用养殖工人的工资为1700元/月左右,而大型的养殖厂由于对工人素质要求更高,雇工费用会达到2500元/月。但,即使这样,也很难请到合适工人。 (三)生态环境对生猪业发展的制约日益突出。随着养猪场数量的增加和养殖规模的扩大,集约化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中小型养殖散户,由于管理粗放、设施简陋,标准化程度不高,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极容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国内首部针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方面的法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草案)

25、于2013年10月8日通过,对规模养殖场或者养殖小区的环境条件要求更严格,养殖养殖风险增大,利润空间小。一方面使养殖污染得到控制,环境状况得到好转,但另一方面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养猪业环保法律法规客观上提高进入养殖业的门槛,限制了一部分有养殖意愿但条件不能达标的农户或企业加入养殖业,对生猪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四)“融资难”长期困扰规模养殖户,养殖户融资困难,融资渠道少。农业是弱势产业,养猪行业是传统的农业生产项目之一,传统的养殖业资本运营特点表现为低投入、低产出、低风险,具有小农经济的显著特征。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户经济的壮大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养猪业以现代化规模养殖迅速发展

26、,资本运营表现为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这种模式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按照现有银行规定,用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必须要有国有土地上的房产做抵押,而大部分用于畜禽养殖场都是属于租赁集体土地。由于畜牧业生产不确定性较大,风险偏高,银行要求较高的风险收益率,同时养殖户往往又缺乏必要的抵押品,导致贷款获得难度较大。据养殖户反映,金融部门对养猪放贷比较谨慎,而且贷款手续繁杂,部分养殖户只好东拼西凑,缺乏稳定的融资渠道,无力改造圈舍,扩大生产规模,如果遇到市场疲软时,难以抵御风险,无耐只能走向“破产”。目前,养殖户通常的融资渠道一是向亲友借钱,但借贷规模受一定限制;二是向农村信用社及邮政储蓄银行借款,但手续繁杂,

27、利率较高,增加了经营风险。(三)成本上升,压缩利润空间 据畜禽监测推算资料显示,目前生猪养殖的多项成本出现上升。2011年一季度玉米价格达到1.81元/公斤,同比上涨13.8%;普通饲养员工资每人每月为1200元左右,比去年上涨了20%;仔猪出售价格为20.85元/公斤,同比上涨46%。生猪养殖成本的“刚性”增加,且不断上涨,加大了养殖风险,压缩了利润空间,一旦猪肉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养猪出现行业性亏损在所难免。 (四)“定价难”使养殖户定价话语权微弱 目前生猪销售大多依赖于中间商上门收购,销售渠道比较单一。在养猪专业协会(组织)不健全的地区,养殖户在出售价格谈判中处于绝对劣势地位,由中间商任意

28、“宰割”,无论是价格上涨期,还是下跌期,中间商都保证其取得相对利润。一旦遇到生猪出栏集中,收购价格下跌,销售发生困难,中间商就采用压价、少算重量等方式来保障自己利润,亏损的只是养殖户。 (六)“用地难”困惑新生规模养殖户 规模养殖需要一定的场所,又不能在人口密集的村镇区,需要占用相当规模的农业用地。据一些农民反映,想投资养猪业,用地审批手续很难办,只好望而止步。四、政策建议(一)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保证生猪生产平稳发展。 畜牧业事关国计民生,带有公共产品性质,其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调控。利润是决定养猪规模的关键因素,农民养猪有没有积极性、养殖规模保持多大才合适,关键是要看养猪是否有利可图,

29、利润是指导生产的有力杠杆。政府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杠杆来调节生产,建立健全快速、灵活、有效的猪肉产品市场调节机制,保持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生猪收购价格与当时市场玉米价格应保持61左右比例关系,当这种关系确立时,养猪就有利可图,农民就愿意养;当这个比例关系跌破51时,政府就应当通过收购市场猪肉产品,降低养猪户的损失;当这个比例关系突破71时,政府应通过投放市场猪肉产品,使养猪户的利润保持在合 理水平,从而平抑市场物价,保持市场繁荣稳定。 政府加强对生猪生产的宏观调控,不是建几个生猪养殖大县就能解决的问题。各级政府应该着重做好建立市场调解机制、资金扶持规模养殖户、防疫防控、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工作,由市场需

30、求决定生产规模,由经济发展规律决定养多少,由养殖户根据利润来调节养殖行为,只有这样,才不至于一哄而上导致全盘皆输。由于生猪生产运输条件的限制,在全国大市场下,陕西生猪走扩大调出的路子困难较大。在目前生猪生产产业链条还没有大的发展,新的较大规模的深加工能力还没有形成的情况下,要立足本省“内需”,稳定生猪生产。为了避免走进“猪贱伤农”、“猪贵伤民”恶性循环的轨道,陕西生猪生产不宜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应保持适度增长。(二)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综合生产率。一是要针对新品种培育、种质资源高效利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全国优势科研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力争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难点,尽快提升我区生猪产业科技水平

31、。二是加强生猪养殖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不断提高养殖业科技含量。进一步完善养殖业技术推广体系,针对当前我区仍然存在大量散养户的基本形势,充分发挥畜牧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支撑作用,调动大专院校、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积极性,深入养殖场户开展生猪饲养、繁育技术指导和服务,指导养殖场户合理调整生产结构。(三)积极推进生产方式转变,促进生产持续发展。一是要提高生猪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要以发展各种类型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为主要途径,推行标准化养殖和生态养殖模式,提高规模效率。二是要创新产业化模式,提高散户的组织化程度。在鼓励发展“公司农户”的传统产业化模式的基础上,要支持养猪户发展自己的专业合作

32、组织,改变散户的弱势地位。三是要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解决散户在养殖中难题。(四)切实加强疫病防控,减少生产波动。一是要加强动物疫病诊断和防控能力建设。要加强各级动物卫生执法监督和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完善疫情测报、流行病学研究和应急处置能力。二是要规范生猪防疫检疫行为。逐步推行所有疫病全部免费强制免疫,真正做到免费强制免疫全覆盖。三是要通过改善生猪饲养环境,提高动物福利水平,从根源上减少生猪患病的发生率和传播率。(三)加强防控、防疫措施,降低养殖风险 生猪防疫关系到养猪业发展、农民增收、市场供应和食品安全等重大问题。目前,畜牧业防控防疫资金投入不到位、人员力量不足、防控防疫水平低下等,与畜牧业

33、发展水平很不适应,已成为影响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做好生猪防疫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政府要加大投入,主要是检测仪器等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二是有关部门要做好疫情的预警,让疫情缩小到最小范围,防止大面积的蔓延;三是做好防疫的科技普及和科技推广,要重实效,不能锣鼓喧天的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应该做到农民需要什么技术就送什么技术,并教会农民防控、防疫的措施和办法;四是抓紧对基层兽医人员的技术培训,让他们尽快掌握动物防疫的新技术和新的操作规程,适应农村动物防疫的需要;五是做好免费疫苗发放监督工作,保证疫苗质量(五)加强财政支持力度,保障生产稳定发展。一是要多渠道增加对生猪产业发展的投入。认真落实国家扶持生

34、猪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建立对生猪产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二是要实现反周期逆向调控政策。建立生猪收购保护价制度,在生猪价格处于低谷时,及时按保护价实行收购,在生猪价格处于高位时,适度抛出库存平抑市场价格。三是要着力打造地方良种生猪肉类品牌。要通过“政府扶持、市场引导、企业运作”的方式加快地方优良猪种的产业化开发,以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赢得更大产业空间和市场容量。进一步加大对养殖户的资金扶持力度。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落实好产业扶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对畜牧生产贷款优先安排,资金重点保证;对重点养殖户实行利率优惠贷款,或政府贴息扶持;加速金融服务创新,稳步推广产权抵押贷款,缓解资

35、金紧缺矛盾;在保证对贷款用途进行认真审核的前提下,建立贷款审批绿色通道,提高贷款发放效率。切实落实好生猪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扶持政策。(六)鼓励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继续建设好畜牧示范场和畜牧产业集聚区,加快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合理规划,落实畜禽养殖用地,改善饲养、防疫条件,提高粪污处理能力,推动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实践证明,规模户在提高养殖效益、降低养殖成本、抵御风险能力、疫情防控和防治、筹措资金、产销信息、市场预测能力、加工等方面更有优势,且因为规模户生产已经形成,比较稳定,对保障猪肉市场供给,缓解供需矛盾起到了很大作用。因此,畜牧业的发展,不只是养殖总

36、量的简单扩大,更是养殖由散户向规模户集中,养殖方式升级。规模户的发展代表了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龙头企业的带动。(七)加强生猪市场监测和预警,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生猪生产调整比生猪市场变化有一定滞后,提前做好生猪生产的宏观监测与预警非常有必要,建立科学高效的预警监测系统,切实加强生猪市场价格成本动态监测,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生猪产销的调控引导作用,提前部署生猪生产计划,有效控制生猪市场价格波动,使广西生猪养殖走向均衡生产、有效供给的良性循环轨道,切实保护好养殖户的积极性。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数量日益多元化,需求质量日益精细化,需求时限日益超前化,统计工作模

37、式正在从单纯的“事后计数”向“事前预警”、“事中预测”、“事后计数”以及专题调研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各级农村统计部门要加强与各级农林牧渔业生产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及时反映农村经济工作、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新亮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升统计信息的共享水平。(八)高度重视养猪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严把环境保护关。2013年10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会议要求要强化激励措施,鼓励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统筹养殖生产布局与农村环境保护,严格落实养殖者污染防治责任,扶持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使畜禽养殖污染明显改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

38、持续健康发展。广西作为生猪养殖大省,对发展生猪生产与环境的保护问题,需要高度重视,不能走为了发展生猪生产而牺牲环境的“先发展,后治理”老路,在养殖场的布点、规划和设计上更要加强指导和服务,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从源头上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工作,防止环境污染。(五)推广科学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科学养猪能够降低养殖成本,降低生猪死亡率,提高猪肉品质,增强食品安全,提高养猪综合效益。因此,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的养殖户尤其是散养户主动接受科学养猪理念;二要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学习先进的养殖经验,引进优良品种;三要做好科技养殖推广工作,如在养猪专业网站、电视、广播、报

39、纸等媒体上系统的介绍先进养殖技术,推荐优良猪种、报到市场行情、预报疫情等信息;四要充实各级兽医站人员力量,做好对兽医站人员的定期培训工作,让他们接受最新的养殖技术和掌握市场动态行情,给养殖户传授经验,通报信息,充分发挥兽医站的传导作用。 (六)加强猪肉安全监管,提高猪肉品质 猪肉的安全问题,是养猪行业当前必须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近年来,养猪户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在饲料里添加违禁药物或泔水养猪,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养猪行业的监督和管理,倡导无公害养殖,严惩违规养殖行为,确保老百姓吃上放心猪肉。另外,现在居民生活更加讲究科学饮食,对食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低脂肪、高营养且残留物低的猪肉

40、在市场更受消费者欢迎。因此,养殖户也要紧跟市场需求,采用良好的养殖技术,饲养优良的猪种,同时屠宰企业也要保证拥有现代化的屠宰设备和保鲜处理工艺,从猪肉各个生产环节保障消费者利益,促进生猪生产良性发展。 (七)发展猪肉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猪肉的深加工可以使生猪生产走出直接销售初级产品的狭小圈子,丰富百姓餐桌上的品种,延长生猪生产行业的产业链,从总体上提高生猪养殖效益。猪肉加工企业一头连着消费者,另一头连着养殖户,能及时、准确反馈市场信息,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有了猪肉加工龙头企业的牵引,就能把分散的小规模生产与市场需求连接起来,养殖户就可以有计划地放手发展生产,减小因为商品流通

41、遇阻传导给养殖户的风险。目前,我省猪肉的深加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知名度不够高,品种单一,因此要引进资本,大力发展畜禽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生猪产品附加不平静的十年近十年来生猪养殖户犹如坐过山车,生猪的价格可谓起伏跌宕,在大赚与大亏之间艰难地与市场博弈。最近十年,广西生猪价格经历了三轮明显的价格波动,平均周期长度为30个月左右。前两轮分别在2004年9月和2008年2月形成峰值,而这一轮猪价上涨正处于峰值“窗口期”。2003年以前生猪市场供求相对平衡、价格波动幅度不大。2003年受“非典”疫情的影响,养殖户宰杀母猪,补栏停滞,造成生猪供应紧张。同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禽流感”,引发居民对禽肉

42、消费的恐慌,进一步助推了猪肉消费量的增加,导致生猪价格开始明显反弹,并一直持续到2004年下半年,猪价进入十年中的第一个高峰期。2006年下半年,具有急性高致死性蓝耳病爆发。一时间人们“谈猪色变”,养猪业遭受重创。2007年初至2008年2月,疫情对猪价的影响开始显现,猪价经历了历史性的高涨。从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猪肉价格进入回调期。从2009年6月起,本轮猪肉价格上涨开始启动。不过到2010年上半年,由于生猪疫情造成养殖户提前出栏,猪肉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2010年6月生猪价格开始回升,直至今年9月份,日均生猪价格达19.4元/公斤,创历史新高,鲜猪肉批发价格达23.0元/

43、公斤。猪市变牛市,养猪如同买股票董合林是太原市清徐县的普通农民,十多年来一直以养殖肉牛为生。2010年5月间,老董从饲料供应商那里了解到,周围的村子正在大规模出栏母猪,每天宰杀达50多头,而且这种清仓式的宰杀已经持续了近一个月。究其原因是全省生猪价格从2008后半年起一直低迷,2010年4月,日均生猪价格只有9.1元/公斤,仔猪150元/头都无人问津。眼看着耗下去只能越养越赔,养殖户只得忍痛出栏抛售。精明的老董马上意识到,母猪的大量减少,是猪价探底的直接表现。不出半年,猪肉价格肯定会反弹,正是入市的最佳时机。于是老董当机立断,毅然卖掉了家里的50头肉牛,转行当起了“猪倌”。事实证明,老董的判断

44、是正确的。从2010年6月,生猪价格进入了上升期。老董以280元/头的价格一次性购进291头10公斤重的仔猪,到当年12月出栏时,全省日均生猪价格已经涨到13.7元/公斤,较6月上涨了41.9%。但由于他购买的仔猪品种差,管理经验不足,死亡了106头,但老董还是赚了近5万元。第二次进猪时老董吸取了教训,从正规猪场购进优质品种三元猪266头,成活达255头。这时15公斤重的仔猪价格已经涨到400元/头。到2011年2月出栏时,日均生猪价格已经达到14.5元/公斤,比四个月前又涨了16.0%,老董净赚14万元。2011年春节过后,老董扩建了三间猪舍,在4月底又分三次购进仔猪497头,这时仔猪价格又

45、涨了一百元,达到500元/头。9月中旬出栏250头,毛猪价格已经涨到19.8元/公斤,比7个月前又涨了35.6%,老董又有了近20万元入帐。近15个月来,仔猪价格上涨了近70%,生猪收购价翻了番。每头猪纯利从300元到500元,目前已可获利近700元。但面对目前炙手可热的市场行情,老董在数钱数到手软的同时,也不无担忧。这么好的行情不知还能延续多久。今年7月份,一头20公斤重的仔猪已经涨到830元/头,养殖成本在不断增加,如果选择大量补栏,等出栏时没准正赶上价格大跌,他不敢冒这个险,“先进200来头,看看再说。”算算养猪这笔帐以太原市为例,目前生猪养殖以中小散户居多,为降低养殖成本,中小养殖户一

46、般都没有雇工,配料、保健、防疫等工作都由家庭成员自己承担,养殖的主要成本就是饲料支出,约占到全部成本的80%左右。一头10公斤重的仔猪从购进到出栏,整个育肥期约5-6个月。在这期间,如果是全价料饲养,则要消耗饲料约275公斤,其中1号料44公斤,2号料231公斤。一头仔猪价格按550元计算,1号料按4.5元/公斤计算,2号料按3元/公斤计算,那么每头猪在育肥期的饲料支出总额是891元,出栏时如果毛重为115公斤,收购价为19.8元/公斤,那么每头猪销售收入为2277元。扣除水电费、保健防疫等杂费50元和仔猪进价、饲料支出,从理论上讲,目前每头猪纯利应为786元。但大部分养殖户利润没有这么高,因

47、为在养殖过程中仔猪并不能完全成活,有一定的死亡率,而且仔猪在一个月的成长期中要精细喂养,成本相对要高,均摊下来,目前一头猪净利润在500元左右。如果选用混合料,那么每养一头猪大约需要饲料成本800元。混合饲料的原料主要是玉米、麸皮和豆粕,三者的搭配比例为65:20:15。同样养到115公斤出栏,需要消耗饲料约325公斤,按目前市场价玉米约2.3元/公斤,豆粕约3.7元/公斤,麸皮约1.6元/公斤计算,购买玉米支出为(2102.3=)483元,豆粕(603.7=)222元,麸皮(551.6=)88元,合计约800元。采用混合料,虽然可以节约100元左右的养殖成本,但育肥期却要延长一个月左右。大家公认猪粮比为6:1时,养猪处于盈亏的平衡点;低于5:1,养猪就进入了赔本期;高于9:1,养猪就进入了高价预警期。就目前来看,猪粮比价约为8:1,养猪收益率近25%。由于养殖经验和经营能力的差异,即使在相同的规模和市场条件下,养殖户之间的收入也存在较大差异,大型养猪场还要扣除人力成本、贷款利率和固定资产折旧等,粗算下来,目前养殖效益差的一头猪盈利也在400元左右。总体来看,今年的养猪效益非常好。从猪舍到餐桌的变化太原市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