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前养猪业发展趋势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拥有78千年的悠久养猪历史。猪为“六畜之首”,猪肉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猪肉产量占世界一半。虽然,我国是公认的生猪大国,但与美国等先进技术的养猪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疫病、药残、环境污染等因素制约着我国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随着文化、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中国养猪业必然向着集中化、集约化、专业化和工厂化的现代养猪生产体系发展。一、2012年国内生猪价格走势及养殖利润状况分析 2012年春节以后,全国生猪价格几乎是一路走低,持续至8月,9月随着国庆中秋双节的影响而略微有所回升,11月中后期又随着年度需求旺季的到来而迎来惯例性的春节行情。总体看,201
2、2年受制于较大的生猪存栏,加上36月份生猪压栏造成猪肉供应偏多,经济增速放缓,猪肉需求增速放缓,生猪价格持续低迷,而年内两轮明显的上涨则都是因为节日消费的刺激。2012年生猪均价为14.54元/公斤,较上年下跌19%。 2012年,我国生猪养殖利润基本是“两头好,中间低”。2012年前期,生猪养殖利润仍较为客观,但随着生猪价格的不断下跌和饲料原料价格的集体上涨而持续回落,4月开始,我国生猪养殖利润进入全面亏损期,亏损时间长达4个月之久,较2010年的全行业亏损时间更久,最低时亏损达140元/头左右,8月底开始,随着生猪价格的回升和饲料原料价格的跳水,生猪养殖利润也逐步回暖。据布瑞克监测,本年生
3、猪养殖利润平均为77元/头,较上年下降达80%。二、2013年猪价走势多种可能性及概率预测 预测猪价走势,首先要对猪价构成的三大要素:成本、供应、需求分别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对基本确定因素(存栏结构、饲料成本、季节性需求变化)和不确定因素(疫情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后,排列组合共9组,可能性最大的组合:第一组合:疫情总体平稳,成活率较高,而经济形势和2012年一样夏季低迷。结果将可能重演2010年走势,出现周期性亏损!从年初便开始快速下跌,3、4月份便可能跌破成本线,5-8月触底,底价可能达6元/斤左右。深度亏损2-4个月左右,大量宰杀母猪。本轮周期结束,国庆前后反弹走出亏损,新一轮周期开始。第
4、二组合:疫情总体平稳,成活率较高,供应增幅较大,而经济形势略好,需求略有回升。结果仍可能是供大于求,仍会出现亏损,亏损程度较2012年略大,但底部在6.3元/斤左右,出现部分资金链断裂、宰杀母猪,依旧可以出现周期性亏损,并之后开启新一轮上涨,但上涨力度不如第一种情况足。据官方媒体报道,春节过后的一个月,江苏及周边的山东、安徽、河南等多个生猪养殖大省遭遇寒冬期,截止到3月中旬,仔猪、肥猪分别较节前下降了19%、14%,而且不断上涨的养殖成本造成了亏损面越来越大,生猪养殖行业进入全面亏损阶段。3月18日,根据生猪价格监测点上报的价格信息和10余家大中型养殖场的调查,目前生猪收购价在1113元之间,
5、饲养品种较好的规模养殖场价格在1213元,饲养土杂猪的散养户价格仅在1112元。以规模养殖场来说,目前一头肥猪的饲养成本在7元/斤,现在每出栏一头肥猪要亏150200元,散养户的亏损可能会更大。此轮猪肉价格低迷的原因,主要还是供求关系失衡。目前生猪生产达到盈亏平衡点的猪粮比价约为61(猪粮比价是指生猪出场价格与玉米批发价格的比值,是判断生猪生产和市场情况的基本指标。)。按照国家出台的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将猪粮比价61和8.51作为预警点。猪粮比价在618.51之间,属于绿色区域(价格正常);在8.5191或615.51之间,属于蓝色区域(价格轻度上涨或轻度下跌);在919.51
6、或5.5151之间,属于黄色区域(价格中度上涨或中度下跌);高于9.51或低于51,属于红色区域(价格重度上涨或重度下跌)。通过调查,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的几个养殖大省也已突破5.5:1,全国平均水平已经突破6:1,正在向5.5:1靠近。根据猪粮比价的变动情况,政府将启动发布预警信息、储备吞吐、调整政府补贴、进出口调节等措施。按照猪价调控预案,跌破6:1政府便要启动收储,跌破5.5:1加大收储,跌破5:1深度亏损线后就可能启动母猪补贴,从而阻止养殖户过量宰杀母猪。 报道称,“由于此次价格下跌异常迅猛,从跌破6:1到跌破5.5:1只用了不到3周时间,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严格按照调控预案规定,密
7、切关注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变化,适时启动调控预案,防止出现过度下跌,为避免生猪养殖出现大面积亏损,预计近期国家就有可能发布中央收储。”不过,从存栏情况看,当前全国生猪产能偏高,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仍可能持续一段时间,短期来看,猪价难“翻身”。 三、我国养猪业现状 1、以农村散养为主,规模养猪发展速度在加快 目前主要的生产方式有三种: a、传统的农户养猪生产方式,一般每户饲养1或3-5头,作为家庭的副业,较为粗放。生产的猪肉偏脂肪型。猪肉主要供给广大农村、城镇及中小城市等。这种方式仍为我国生猪生产的主要方式。 b、专业户养猪,一般每户饲养规模从几十头到上百头,从数百头到上千头不等。这种生产方式具有一
8、定的专业性,要有一定的投入,建造专门的养猪场,有专人负责管理,利用混合或配合饲料饲养,饲养专门化的瘦肉型猪品种或其二元、三元杂交种,生产的猪肉偏瘦肉型。主要分布在全国瘦肉型猪基地县、经济较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的郊区等。生产的猪肉主要供应国内大中城市。 c、工厂化养猪生产,一般每场年出栏几千头到上万头或一万头到几万头。这种生产方式专业性很强,投入也较大,要有一批专业人员负责生产管理,同时对饲料的营养要求也很高,饲养专门的外二元、三元杂交种或专门化配套系。生产的猪肉为瘦肉型。主要作供港活猪和供国内大城市消费。从国家统计局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统计数据可知,2001年至今,我国养猪产业化程度逐年提高,特别
9、是2007年后,呈加速增长趋势。 2、疫病复杂,连绵不断,难以有效控制 疫情的净化和控制是养猪生产的保证。近年来,世界畜牧业的疾病流行情况令人堪忧,各地猪场疾病流行情况不容乐观,传统的流行疾病依旧威胁猪场安全,猪病流行形势依旧严峻:寒冷季节仔猪腹泻、伪狂犬病;蓝耳病呈散发,总体较平稳,猪瘟、口蹄疫免疫防控不能松懈。当前,在我国已采取了一系列疫病综合防范措施,来防治动物疫病。3、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事故的发生暴露了我们养殖环节中还存在严重的安全生产隐患,猪肉的卫生安全成为消费者日益关注的一个问题,并且越来越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消费信心。造成产品大量积压和大幅度降价,不仅给相关产业
10、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使整个产业陷入困境。由于猪肉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导致消费者对畜禽产品产生了信任危机,养猪业正面临严峻挑战。影响我国猪肉食品安全的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饲料添加剂与兽药添加、重金属和微生物污染等,这些现象造成消费者对猪肉品质的不信任,严重危害到人们的健康和行业发展。4、环保压力加大,环保成本增加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场小区不断增加,畜禽的粪便和污水排放剧增,养殖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部分猪场污水不经处理,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和超高含量的氮、磷等直接排入河流,将严重污染水源,进入土壤也将造成大量矿物质和营养素的富集,破坏土壤植被生存。同时猪场恶臭在空气中散发,造
11、成空气质量恶化和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如何在合理发展规模养殖、调整养殖结构与布局的同时治理养殖污染,是各级主管部门十分关心的问题。由于猪肉在我国人民食品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如何解决规模化养猪生产中的环境问题,做到既要发展经济,有保护好环境就显得更为重要。 5、饲料资源紧张,成本上升 目前原料价格一定程度上主导着养猪业,高价格的原料限制了一部分人养猪。这两年饲料原料价格居高不下,直接推动饲料产品进入高成本时代。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步入高劳动力成本时代,饲料行业的人工成本也逐年抬高。我国是饲料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豆粕生产主要依靠进口大豆,对进口的依存度达75左右,鱼粉进口依存度也在70以上,饲用玉米用量
12、已超过11亿吨,占国内玉米年产量的64,玉米供应日趋紧张。面对这种情况,提高饲料转化率是不得不进行的课题,在饲料单价基本相同时,饲料效率的差异则带来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的相对差异,所以提高饲料转化率养猪业对降低饲料成本的作用是很大的。 6、技术进步与创新落后,管理人才缺乏全县除规模化较高的猪场和后来兴建的一些猪场设施较好以外,很多规模猪场的设备老化,结构不合理,无法提供现代化猪场所需的良好环境,更无法发挥其生长潜能。对养猪实用技术的应用还比较欠缺,对先进技术的应用也只能算是某些猪场的专利,不重视选种选育,不推广人工授精的比比皆是。农村养猪者对技术欠缺和渴求更是深有感受。科技推广还任重道远。四、养
13、猪业发展趋势 我国养猪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必先决绝目前这些困扰养猪业的难题,而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也决定了我国养猪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养殖模式”、“智能猪业”、 “低碳排放”等。一、养殖模式 规模饲养场是养猪业发展的必然方向。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人们对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已经难以适应,而规模化养殖既可增加经济效益,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是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生猪质量的必要基础。也只有生猪养殖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实现服务指导、科技应用、疫病防控、产品销售、质量控制等的系列化、专业化、标准化,从而适用市场发展的需求,保证养猪效益和生猪及其产品的质量。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的规模养殖已是
14、大势所趋。 发展规模养猪有2种方式:一是发展企业化规模养猪。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组建包括饲料加工、种畜禽生产、产品加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产业链。农户可以为企业打工,或者在企业统一管理指导下,从事商品猪的养殖。温氏企业就是这样以一个龙头企业为主体,以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将公司、农户和高校组织成一个经济利益共同体,进行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二是通过合作组织将家庭经营的小规模养猪组织起来,实行多项统一服务,与市场或加工企业建立产销联系,实现“小舢板组成大舰队”的效果。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的种养结合的家庭养猪场正是这种形式。这2种方式各有长处,可互为补充。其中,企业化规模养猪,具有资金充足
15、、市场广阔、技术先进等优势,家庭经营的小规模饲养具有污染小、成本低等优势。当市场供求出现变化时,企业化经营可以起到稳定供求的作用,家庭经营的小规模饲养可以起到补充需求或者减少供应的调节作用,从而实现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防止大起大落现象发生,可以预见,将来的生猪市场必然会形成企业化规模饲养为主、家庭化小规模经营为辅的养殖业发展模式。二、智能猪业未来养猪的科技含量将得到很大的提高,养猪从业人员素质越来越高,各种新技术将更普及地应用到猪场日常管理,基本上摆脱了传统的养猪方法,向高新技术要效益,如:猪场设施更加智能化1、猪场自动送料设备及饲料散装技术的应用。随着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增高,猪场采用人工喂料的
16、方式将大大减少,猪场自动送料不仅将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也最大限度减少了猪群采食应激,提高猪群生产效率。2、母猪电子群养饲喂。国外母猪电子群养饲喂采用的关键技术是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系统能够准确识别个体母猪信息,电子饲喂主要基于3 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动物福利要求,二是猪场精细化数据管理,三是猪场快速扩张。3、猪舍环境控制。猪群生产环境的投入可以大大改善猪群的生产性能,主要体现在猪场的降温、保暖和空气质量的控制。4、猪场数据管理与分析。采用猪场管理软件,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及统计分析,可以持续改进猪场的生产成绩,提高猪场生产效率。另外,猪场之间的数据可以进行相互比较,找出不同猪场成绩差异的主
17、要方面,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业人员更加专业现在农业的科技含量在不断提高,势必要求有相应专业水平的从业人员来适应行业的变化,但目前农业板块迅速崛起,而人才却出现了严重的断层。未来,企业可与科研院校合作委托定向培养专业人才。随着工作环境在不断改善,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加入其中。当然这个过程必然是缓慢的。新技术更多的被应用猪育种的新技术可以归纳为分子生物学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系统工程理论的应用。1、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猪基因组计划,可以寻找重要经济性状(如瘦肉率、抗病性等)位点或与之连锁的DNA标记并将其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来改良畜禽品种,提高选择的有效性及年遗传改进量,从而提高动
18、物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数量性状主效基因的检测与利用,如猪应激综合征基因、窝产仔数候选基因等已在猪育种中应用;数量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对遗传力较低、度量费用昂贵、表型值在发育早期难以测定或限性表现的性状,如采用标记辅助选择(MAS),则可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和遗传进展,提高育种效率;转基因技术,可以改良的主要经济性状。2、计算机信息技术主要包括:遗传评估系统,可以对猪遗传素质进行的准确评定,这是正确的选种的基础;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的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和图文数据库的建立,使育种数据、种质资源、形态特征、生态环境等与动物育种有关的“数”和“形”联系起来,从群体行为到染色体组型都可以通过图像进行充分
19、的观察和度量,从而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高育种效果;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随着计算机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在畜禽遗传评估体系采用这些现代技术,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育种效率。3、系统工程理论的应用。育种方案和繁育体系的优化决策是数量遗传学与系统工程相结合应用于动物育种的又一个重要任务。在猪的育种优化方案中,从生物学和经济学目标考虑,以猪的繁殖力、生长发育、胴体品质等为主要改良的目标性状,通过对性状边际效益的计算和各目标性状经济权重的分析,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和投入产出分析,可制定出育种进展快和经济效益高的优化育种方案。三、低碳排放早在2006 年底,联合国粮油组织就公布了报告牲畜的巨大
20、阴影:环境问题与选择:肉类食品生产向大气层排放的温室气体大于交通业,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8%。这一数字包括肉类生产工业的每一个环节释放出的温室气体,从清理林地、饲料制造与运输到牲畜的打嗝与排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高品质、高安全性的猪肉需求越来越强烈,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渐形成绿色养猪生产。同时,在猪遗传改良方案中,加强对种猪使用寿命的选择。所有这些为我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榜样。低碳排放是养猪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养猪生产方面,未来我们可采用下列措施,减少“碳排放”:1 制订适合中国国情的猪舍建筑标准( 国家标准)。在猪舍建筑中少用水泥和钢材,水泥生产是制造业中二氧化碳最大的排放源
21、。采用合理的猪舍设计,在冬季可不需另外加温。在我国的中部长江三角洲地区,如采用合理的猪舍设计,在冬季可不再用煤炉在室内加温,会节省很多能源。2发展生态畜牧业。生态畜牧业基本特征是:种养结合、健康养殖、资源循环、环境友好、节约高效,抓住机遇大力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也是是畜牧业转变方式调整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生态畜牧业,统筹产业发展,可以做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节约集约生产,提高生产效益,在降低碳排放的同时,又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实现产业又好又快发展。3 大力推广青粗饲料替代部分精料(10%20%)喂母猪和育肥猪。既可降低饲养成本,又可增加碳的吸收。青粗饲料在
22、光合作用下,可以有效地吸收二氧化碳,从而减少碳的排放。4 支持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如果比较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 可以发现, 以煤为燃料发电产生的碳排放量是天然气的2倍, 是太阳能的6倍, 是风能的40倍, 是水力发电的200倍。因此, 我们有义务尽量选择和使用绿色环保能源的家用设备, 例如, 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户外照明灯。同时, 我们还应该支持相关的新能源项目, 如风力发电和垃圾填埋沼气项目;利用热泵技术开发与应用地热能, 利用地热能发电和直接供暖;研究与设计氢能应用设备, 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 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以此类可再生资源代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资源, 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等。 目前我国养猪业在猪病、食品安全、环保、饲料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下,面临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但发展的势头还比较乐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抓准时机,迎势而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结合实际情况,寻求各种有效的促进养猪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努力提高养殖效益,加快现代养猪业发展步伐。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