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公共管理学预测试卷(A卷)及解析.doc

上传人:美** 文档编号:4255640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公共管理学预测试卷(A卷)及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年公共管理学预测试卷(A卷)及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年公共管理学预测试卷(A卷)及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年公共管理学预测试卷(A卷)及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年公共管理学预测试卷(A卷)及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华中师范大学二 0 一三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预测模拟试卷 A 卷)院系、招生专业: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专业 考试时间:元月 6 日上午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709 公共管理学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6 小题,每题 4 分,共 24 分)1、公共物品2、公共政策3、公共财政管理4、企业化政府5、内阁制政府制度6、政府未来治理模式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12 分,共 60 分)1、概述治理理论的网络治理途径。2、怎样理解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定位?3、略谈如何推进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4、简述委员会制政府制度的主要特征。5、简述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形成过程。三、辨析题(本

2、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3 分,共 26 分)1、中国的地方政府机构无异于西方政府机构。2、单一制国家行政体制与联邦制国家行政体制没有多大区别。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一题 16 分,第二题 24 分,共 40 分)1、论我国国家元首制度的历史发展。2、结合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谈谈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华中师范大学二 0 一三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预测模拟试卷 A 卷)院系、招生专业: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专业 考试时间:元月 6 日上午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709 公共管理学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6 小题,每题 4 分,共 24 分)

3、1、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2、公共政策: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等的总称。公共政策的特征:1)公共政策由特定的主体,即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2)公共政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目标或目的,政策主体尤其是执政党和政府总是试图通过制定和执行政策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3)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以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是与谋略、法令、措施等密切相关的政治行为。4)公共政策

4、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3、公共财政管理:公共部门为保证公共财政职能的履行,而对财政收支所进行的决策、管理、监督等活动的总和。4、企业化政府:用企业家在经营中所追求的讲效率、重质量、善待消费者和力求完美服务的精神,以及企业中广泛运用的科学管理方法,改革政府机构中的公共管理部门,重塑政府形象。5、内阁制政府制度:亦称议会制度或责任内阁政府制度或议会内阁制政府制度,它是西方国家及其他一些国家由内阁总揽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政府制度。6、政府未来治理模式:作者是彼得斯,本书对以下四种政府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市场式政府、参与式政府、弹性化政府、解制型政府。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12 分,共 60 分)1、概述治理理论的网络治理途径。答:这一途径试图在网络管理的框架内整合政府管理和公民社会两种研究途径。这一途径认为,治理是政府与社会力量通过面对面的合作方式组成的网状管理系统。一方面,它继承自组织网络的观点,将治理看作是相互依存状态下的管理,将公民社会看作是治理的主体,并用它来解释公私部门分享权力,合作治理的新型关系,从而确立了多中心的公共行动体系论。另一方面,它也吸收了政府管理途径的重要观点,承认一个负责、高效、法治的政府对有效治理的重要意义。2、怎样理解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定位?答:(1)政府放弃不必要的生产职能降低政府生产角色的比重。委托授权:合同承包、

6、特许、补贴、法令委托。政府撤资:对撤资战略的选择要求对国有企业进行正确分类。政府淡出:政府是消极与被动的。包括民间补缺、政府撤退、放松管制。在基础设施领域实行民营化:与民间资本的合作。(2)规范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公平竞争秩序;规范的市场秩序;健全、公平的公法和私法体系;公正的仲裁制度。(3)提高管理能力。提高合同管理能力。促进竞争。建立规制框架,进行合理规制。提高降低或分担风险的能力(商业风险、财政风险、政治风险)。提高融资能力。3、略谈如何推进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答:(1)政府对第三部门重新定位:接受机构精简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场所承接政府部门社会职能的组织。政府职能转变形式化的工具公民社会最

7、活跃的公共部门。不是向政府夺取帮助政府治理社会。(2)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的明晰化:政府应承担第三部门发展所需的大部分资金,且财政拨款不应以左右第三部门为条件。政府是第三部门发展的监督者,但是要依法进行。政府不是第三部门的领导者,而是合作者。(3)健全第三部门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其合法性、独立性及组织权益的基本要求。(4)“官办”社团的改革:逐渐弱化与政府业务主管机构的关系。(5)鼓励民间组织的发展:在注册登记、筹集资金、改进技术等提供帮助。(6)培养公众的志愿精神和互助品质。4、简述委员会制政府制度的主要特征。答:委员会政府制度亦称合议制政府制度,它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权不是集中在国家元首或政

8、府首脑一人手中,而是由议会产生的委员会集体行使的一种政府制度。特征:(1)议会至上。议会不仅有立法权,而且有行政决策、方针决定权,是最高行政领导机关。(2)会员会成员权力相当。在委员会政府制度下、联邦主席虽然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但他除了享有一些礼仪性和象征性的权力如对外代表国家、对内主持联邦委员会的会议外,其他权力与委员会中的其他委员完全相当。(3)合议决策。一切重要事务,均由委员会集体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集体负责的原则。5、简述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形成过程。答:(1)基本形成阶段(1949-1954)共同纲领规定,在县市以上的人民政府内部设立人民监察机关,在中央设立人民监察委员会,在政务

9、院人民监察委员会之下,设地方各级人民监察委员会。以此同时,设立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1949 年 11 月成立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并相继在县以上各级党委成立了纪律检查委员会,还建立了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我国社会主义行政监督制度基本形成。(2)初步调整阶段(1954-1959)原人民监察委员会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在省、直辖市、设区的市人民委员会中设置监察厅,县和不设区的市及市辖区不设监察机构,而适当扩充了省、直辖市、设区的市和专员公署监察机关的组织,同时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地方人民检察院,经过调整和改革,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形成了由国家权力机关、行政监察机关、中共

10、纪律监察机关和人民群体组成的比较健全的行政监督体系和制度。(3)遭受破坏阶段(1959-1977)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权力机关名存实亡,监督权的行使失去法律依据;国家检察机关也被取消,职权由各级公安机关行使,国家行政监督组织体系陷入瘫痪。(4)恢复发展阶段(1977 至今)行政监察机关的重组、审计机关的设立、国家权力机关监督主体地位的重新肯定以及中共纪律检查机关的恢复,使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得以重建和加强。三、辨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3 分,共 26 分)1、中国的地方政府机构无异于西方政府机构。答:(1)机构的组织原则相异(2)议决机关的地位相异(3)行政机关的性质相异(4)政府

11、机构的组织管理方式及职能范围相异2、单一制国家行政体制与联邦制国家行政体制没有多大区别。答:单一制国家是以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为组成单位的国家结构形在单一制国家,中央政权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在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其职权。在法理上,单一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中央,地方的权力具有中央授权性。单一制国家的明显外部特征是: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权,一部宪法,一种法律体系,是国际交往中的国际关系主体,它的公民只有一个国籍。这种形式为现代大多数国家所采用。而在联邦制国家,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是权限范围不同的中央与中央的关系。国家整

12、体与其组成部分的权限范围由联邦宪法规定,它们各自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相互间不得进行任何干涉。联邦制国家明显的外部特征是:除联邦有中央政权外,各组成部分也有各自的中央政权;联邦立法机关中通常有一院由联邦各组成部分的代表组成;除有联邦宪法和联邦法律体系外,联邦各组成部分也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体系。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一题 16 分,第二题 24 分,共 40 分)1、论我国国家元首制度的历史发展。答:(1)1949-1954根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和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产生的

13、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内领导国家政权。其具体职权包括属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和属于国家元首的职权。(2)1954-1975按照 1954 宪法的规定,国家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内统率武装力量,提名国务院总理人选;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公布法律、法令,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发布大赦令等,这表明,我国采取由合议制的集体领导和个人作为国家代表相结合的国家元首制度。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元首制度遭到严重破坏。(3)1975-19821975 年宪法正式取消了国家主席的建制。1978 年宪法恢复了 1954 年

14、宪法中国家元首的部分职权,如颁布法律法令、授予国家荣誉称号、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等,规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行使,但是,国务院总理的人选由中共中央委员会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名,国家武装力量也由中共中央主席统帅,国家元首制度还不完善。(4)1982 至今1982 年宪法恢复了国家主席的建制,现行的国家主席制度与 1954 年宪法的国家主席制度基本相同,但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变化:国家主席的对内职权发生了变化;国家主席、副主席缺位的填补办法更加完善,国家主席的任期和连任问题规定明确。2、结合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谈谈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和方向。答:全会强调,改革是加快转变经

15、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大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继续优化政府结构、行政层级、职能责任,降低行政成本,坚定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推进政务公开,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强行政问责制,改进行政复议和

16、行政诉讼,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提高政府公信力。目标取向:1)政府高效化。政府机构体系横向贯通,纵向畅达;能令行禁止,反应灵活,把内耗减少到最低程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花费最少的资源,以最高的质量满足最大数量的社会需求。政府机关能敏锐察觉和感知外部环境的变化,并能根据这种变化及时、主动地调整自身结构和功能。政府系统具有成熟的宏观驾驭能力和社会调控能力,能及时有效的处理突发事件和化解社会危机。2)政府公正化。政府施政规范公正、政府施政行为公正。3)政府民主化。在政府内部,政府民主化的内容有人员选择民主、领导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就政府外部而言,政府民主化体现为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广泛参与。4)政府科学化。是指政府机关按照现代化政府活动的客观规律,采用科学的政府组织体制系统和政府管理制度结构治理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5)政府廉洁化。6)政府法治化。政府机关作为社会公共权力的享有者和行使者,必须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尊重法律规范的权威,服从法律的规制。根本途径:1)以更新行政观念为先导;2)以转变行政职能为基础;3)以重构行政组织为重点;4)以调适行政关系为核心;5)以优化行政人员为关键;6)以加强行政法治为保证;7)以提升行政能力为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竞赛试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