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马克思的实践观的形成发展历程.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265785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述马克思的实践观的形成发展历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述马克思的实践观的形成发展历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述马克思的实践观的形成发展历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述马克思的实践观的形成发展历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述马克思的实践观的形成发展历程摘 要:马克思在批判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即实践的理论。从而开创了新唯物主义发展的纪元,实践理论也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之一。探究马克思实践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史,对于系统的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关键词: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实践理论 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一方面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另一方面,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欲望也得到了空前的激发。马克思的实践理论也就是在这种情形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 一、新唯物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之前的理论家对实践的理解 从实践概

2、念的提出到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形成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的。期间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古代的朴素的实践观,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和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实践观以及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古代的朴素的实践观。在古代希腊罗马的早期哲学中,对实践概念没有什么系统的论述。在认识论上他们大都把人们的实践归之于单纯的看、听等感觉活动,他们认为感觉是人类知识的来源并且是认识的可靠的见证。赫拉克利特:“凡是能够看到、听到、学到的东西,都是我喜爱的”,“眼睛是比耳朵更可靠的见证” 西方哲学著作选读上,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5页、26页伊壁鸠鲁:“我们由于心灵的或感官认识活动而得到

3、的每个影像”这实际上是一种唯物主义感觉论,这些哲学家们坚持感觉是知识的来源并且是检验认识真伪的“见证”。与唯物主义感觉论相对立的是以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为代表的唯心主义理念论或共相说。苏格拉底:“只要一息尚存,我永不停止哲学的实践”。亚里士多德认为“实践是包括了完成目的在内的活动”。亚里士多德是在论述人类幸福时明确的提出了实践概念,“世上的一切学问和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人间的至善”“实践成为最优良的生活” 同上 第148页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实践观,是实践概念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近代第一次把经验和科学实验引入认识论并提高到哲学高度加以系统论证的人是十七世纪的英国唯物主义的鼻祖培根。他强调通过科学实验

4、来获得关于自然、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康德是在亚里士多德之后第一个对实践概念进行系统探讨的哲学家。康德哲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是纯粹理性,康德认为纯粹理性是一种“先验的理念”,是“绝对离开一切经验而独立存在” 纯粹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第28页的东西。他从纯理性出发,通过实践理性的批判和对人的本质的分析以及对实践原理的阐述来论证实践概念。“纯粹理性之原理,在其实践的使用中,始具有客观的实在性”。黑格尔提出了“实践理念”的概念,并把它作为达到和实现“绝对理念的”一个必经的环节,认为理论理念的任务是消除主观性的片面性,即接受存在的世界,使真实有效

5、的客观性作为思想的客观性,作为思想的内容;而实践理念高于理论理念,它的任务在于扬弃客观思想的片面性,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并改造客观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二)天才世界观的出现 二、实践理论的丰富、发展 毛泽东深刻的揭示了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全面的论述了社会实践及其基本形式,系统的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认识的源泉、认识的动力的、认识的母的以及检验真理的标准和认识过程的理论,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较高一级的的程度。这一理论,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的实践理论,毛泽东的实践理论集中的反映在他的哲学著作中特别是实践论中。实践论写

6、于1937年7月,是为了批判党内存在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而写作的。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论述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以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关系,从而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全书集中论述了五大内容:第一,批判了以往旧唯物主义的错误,指出辩证唯物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并分析了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即生产实践活动、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其中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第二,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的两个最显著的特点:其一是阶级性,其二是实

7、践性。第三,分析了人的认识发展总过程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以及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并分析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以及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批判了经验主义者和教条主义者的根本错误是割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第四,论述了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与行之间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思想,并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穷尽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第五,论述了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之间的辩证关系,阐明了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

8、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毛泽东选集-实践论 第1卷 第270-271页“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 三、实践理论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 正如马克思认为的那样,实践是感性的、现实的人的活动。构成实践的两个要素,一个

9、是感性的现实的人,一个是他们的活动。在这里,这个活动是两个对象性的活动:人的主观思维活动和在人的主观意识指导下的使用工具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对于实践的理论我们也许并不是那样的了解,但是作为现实的人,我们却无时无刻的进行着实践理论的真实的实现。实际上,所谓的实践理论指的就是对人们全部的、普遍的实践活动所作出的系统性的、理论性的一种概括。实践理论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生产、思维活动),而一旦感性的现实的人掌握了实践的理论,它就会对人们的实践活动给予指导和促进。人们通过实践理论的学习,可以避免进入诸如“小马过河”“盲人摸象”的误区。 在现实生活之中,一方面每个人的认识能力与实践能力都是不同的,也都

10、是有限的;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人们不可能产生出那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实际上人们的好奇心常常会将人思维的触角延伸到一些新的领域,在这个时候,适时的学习别人的实践经验,则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新的探知活动。 对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双向认识、改造构成了个人的现实生活的实践,了解实践理论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生活。四、小结 实践理论是关于人的实践活动的理论,这一理论必然会随着人的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化而发展创新。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哲学家总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我们虽然不是哲学家,但我们是那改造世界的现实的人。参考文献: 【1】哲学基本概念的演变敬永和 刘贤奇 王德生主编 吉林人民出版社 【2】马克思哲学史教学资料选编下册 庄福龄等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4】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