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4273557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师范大学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杭州师范大学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杭州师范大学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杭州师范大学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杭州师范大学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杭州师范大学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52020年)杭师大发201434号专业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载体和教学活动的依托。专业建设是高校优化结构、凝练特色、提高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项根本性教学建设。为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促进学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按照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编制高等学校专业发展规划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划。第一部分 现实基础一、专业基本情况学校目前共69个本科专业,按照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划分

2、,其中师范专业22个,占学校专业总数的31.9%;非师范专业47个,占学校专业总数的68.1%。按照学科门类划分,经济学专业2个、法学专业4个、教育学专业11个、文学专业6个、历史学专业1个、理学专业12个、工学专业9个、医学专业5个、管理学专业7个、艺术学专业12个,共涉及十大学科门类。从专业招生和办学规模看,截至2014年,学校69个专业中,招生专业数为60个含浙江音乐学院(筹)招生的5个专业;在校本科学生规模为16568人。二、专业建设成绩(一)专业结构日趋合理 “十二五”时期,根据学校人文艺术、教师教育的传统特色,适应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学校新增地理信息科学、环境工

3、程、特殊教育、物流管理、金融工程、公共艺术、朝鲜语、物联网工程、书法学9个专业,并按照“下一个、增一个”的新专业设置原则相继停招4个专业,促进专业设置向应用型、综合性转型;学校通过专业评估停招2个专业方向、暂停2个专业,推进传统专业转型发展。目前,学校专业涉及十大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体,教育艺术学科为特色,工学、管理学等应用学科为增长点的学科专业体系,专业结构不断优化,有力推进了学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二)专业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学校通过加强对新建专业的指导、成熟专业的评估和特色优势专业的遴选,激发学院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凝练专业特色和优势,专业建设水平明显提升。

4、“十二五”时期,临床医学专业通过了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新增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优势专业11个、新兴特色专业7个,市重点和特色专业6个;获得国家级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三)专业建设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学校实行常规建设与重点扶持相结合,根据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类别,按照“校(市)省国家”三个层次遴选专业重点培育,充分调动了学院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出台了杭州师范大学专业设置、建设和评估管理办法(试行),探索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2012年和2013年先后组织了两轮专业评估,对评估中排名居

5、后的4个专业(含方向)暂停或停止招生,对招生就业情况不甚理想的6个专业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促进了学校专业结构的优化和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三、问题与不足(一)专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学校与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经管类、文创类和工科类专业的比例偏小,47个非师范专业中应用性强的专业明显不足,难以支撑打造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个别师范类专业社会需求不大,亟需转型发展;学科拉动型专业不够多,学科交叉催生型专业基本没有。(二)非师范类专业竞争力亟需提升非师范类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切度不高,整体竞争力明显不足,特别是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大多为学校从师

6、范向综合性大学转型过程中申办的专业,其中部分专业或者缺乏特色;或者带有明显的师范痕迹而与行业要求相脱节,亟需转型发展。(三)专业规模和办学效益不相协调除艺术类专业规模受限外,相当一部分专业招生人数偏少,专业规模偏小,办学效益不高;专业布局也较分散,缺乏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同类专业甚至同一专业的不同方向,未搭建专业基础课程平台,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具有优势的专业群。(四)新兴应用型专业教学条件亟需改善学校近年开办的新专业特别是新兴应用型专业,学科基础和教学条件相对薄弱,师资力量尚显不足。教师的实践能力明显偏弱,相对稳定的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数量不足。部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条件和管理机制难以满

7、足学生集中性见习实习的需要,一定程度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亟需加强建设与管理。第二部分 编制依据一、学校办学定位杭州师范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与艺术教育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未来六年,学校将继续坚守这一定位,重点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结构和办学层次三大方面实现突破与创新,以“有为”争取“有位”,努力成为浙江省和杭州市重要的人才库、知识源和创新源。(一)人才培养定位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发展需求,大力推进三大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支撑并凸显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将秉承教师教育的办学传统,以培养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

8、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卓越教师为己任,彰显教师教育传统特色,引领和服务浙江省基础教育;秉承重视人文艺术教育的办学理念,延续艺术教育薪火与遗风,培养具有人文情怀、艺术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强化“文理渗透、艺体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和谐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适应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对新兴产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促进专业与地方产业紧密衔接,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造品牌,凸显优势。 (二)学科专业定位加大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学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学校坚持“转型发展创一流”的目标,依据已有的多学科框架和浙江省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加大综合集成力度,重点调

9、整学科专业结构,增强学科关联度,实现“学科专业拼盘式”的综合发展模式向“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式“的综合发展模式转型,改变以基础性为主的学科专业结构,增加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性学科专业,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催生新兴学科专业,进一步推进学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发展。(三)办学层次定位不断增强办学实力,提升办学层次。学校目前正在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发展。未来六年,学校仍以提升本科教育质量为本,同时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并在现有博士项目基础上,加大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力度,积极争取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二、学校发展规划思路(一)综合性与特色化协调发展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

10、化学科专业结构,形成与综合性大学办学定位相符合的学科专业体系;针对专业与产业发展适应性弱,与城市功能匹配度低的状况,进一步提升学科综合化水平,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促进学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进一步强化教师教育与艺术教育特色,打造教师教育与艺术教育品牌。利用“攀登工程”项目支撑,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做强一批特色学科专业,形成特色研究领域,力争省内领先、国内先进。(二)跨越式与可持续协调发展利用“攀登工程”内涵建设项目,有所为有所不为,采取超常规举措,实施重点突破,选择可以或可能支配与影响全局的学科专业重点扶持建设,培育若干个优势和特色学科专业,抢占省内外教育和学术高地,实现跨越

11、式发展。要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以学生为本,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努力建设高水平师资团队;从提升办学层次和综合实力的战略高度,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加大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力度,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三)地方性与国际化协调发展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在学科专业设置、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合理布局,提升为区域服务的水平与能力。加强教育国际化进程,深化与国(境)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校教育国际化程度。三、人才社会需求预测学校作为杭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地方大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人才供求问题责无旁贷。未来六年,学校在坚持教师教育和人文艺术教育传

12、统特色的同时,将主要围绕浙江省和杭州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区域产业结构分析根据20132014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和未来发展计划报告、浙江省关于加快信息经济的指导意见和2014年杭州市十大产业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调研报告要求,未来几年,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仍是浙江省和杭州市经济建设的重要发展思路。依据这一发展思路,浙江省提出今后几年将加大综合交通网、能源保障网、水利设施网和高速信息网投入,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提升发展,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加大公共服务业如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提升投资,并加

13、大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明确提出以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应用、扩大信息消费、深化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经济是今后浙江省建设信息经济大省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软件、先进装备制造、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十大产业以及信息经济、智慧经济将成为浙江省和杭州市的重点扶持产业。(二)人才社会需求预测根据政府有关调研报告和相关文件,未来几年,随着浙江省和杭州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信息经济、智慧经济和十大产业为核心的人才需求依然保持良好态势。调查显示,从企业所需人才的紧急程度看,十分紧缺的岗位占到了35.11%,一般紧缺的岗位占

14、到64.89%。从人才类别看,需求量最大的是技术研发类人才,占34%,其中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软件等产业的技术研发类人才需求甚至占到该产业人才需求的一半以上;由于信息软件、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优势产业由“点”到“面”发展的强劲势头,使得市场销售类和技术技能类人才需求缺口较大,分别占22%和13%,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特别是动漫营销、电子商务营销、品牌策划等某些特殊产品与服务的专门销售人才以及网页设计师、雕塑师、麻醉师等高技术和高技能人才需求激增;其他依次是生产运营类、综合性高管类、财务管理类、行政人事管理类人才;而信息化管理类和投资管理类人才需求有所减少。另外,从对杭州市十大

15、产业高层次人才雇佣前景的调查看,结果显示十大产业的净雇佣前景指数为积极的+69%,这个指数代表了杭州十大产业对高层次人才的招聘需求是比较旺盛的,参与调查的企业中75%的企业表示将会在未来两年增加高层次人才的数量,19%表示会维持现有的高层次人才数量。就各个产业来说,除旅游休闲产业外,其余九大产业的高层次人才净雇佣前景指数均在+50%以上,其中,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软件、金融服务等产业的高层次人才净雇佣指数达到了+80%以上,显示出十大产业对高层次人才的良好雇佣态势。浙江省和杭州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升级,人才社会需求的良好态势,无疑为学校优化专业结构和提升专业水平提供了良好机遇;同

16、时,学校也面临着如何整合校内学科优势和教学资源,加大学科专业的设置、调整与改造力度,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等难题的巨大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学校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与改革创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发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使命,为浙江省和杭州市经济的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第三部分 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围绕学校“转型发展创一流”的目标,坚持“需求导向、分类建设、突出内涵、强化特色”的专业建设方针,以应用型经管类、文创类、与区域产业结合度高的工科类专业为增长点,以提升、改造和

17、调整现有传统专业为重点,以强化内涵建设和专业特色为核心,以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为抓手,分类别、分层次开展专业建设,全力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优化学校专业结构,形成符合学校办学定位、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体系。二、基本原则(一)坚持服务地方原则以服务地方为己任,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文化传承创新对人才的需求作为专业设置与调整的重要依据,围绕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公共事业的发展趋势,做好科学预测和论证,促进专业设置与调整有效衔接社会需求,使学校专业结构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地方相关行业和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二)坚持综合发展原则 以“加强综合、发展交叉、突出前沿”为原

18、则,依托学校多学科优势,根据专业发展规模、办学条件、师资配备、教学资源等因素,对各学科专业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处理好传统专业和新兴专业、基础专业和应用专业、重点专业和一般专业之间的关系,大力推进学科间的联合交叉,扶持新的专业增长点,逐步形成与综合性大学相匹配的专业群。(三)坚持特色发展原则 以“适应社会需求、找准专业定位、寻求差异发展”为原则,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办学传统和优势,扬长避短,点面结合,以强化教师教育和人文艺术办学传统凸显特色,以保持信息经济、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领域相关专业的领先优势强化特色,以重点扶持新兴应用类专业建设培育特色,努力促进学校专业优势和品牌的形成,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19、 (四)坚持分类建设原则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将专业建设与社会对各类人才的客观要求相结合,实施专业分类建设,充分考虑教师教育类、人文艺术类、新兴应用类等不同类型专业在专业定位、发展方向、培养规格、培养模式、职业准入等方面的差异性,处理好一般人才培养与精英教育的关系,在专业建设与发展上形成梯度与层次,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合格人才。(五)坚持优先发展原则以“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优先建设”为原则,坚持重点扶持与常规建设相结合,对于符合学校办学定位、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专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高、社会需求大、优势特色明显的专业,能够支撑省级以上重点学科和硕士学位点的专业,跨学科设置的交叉学科试点专业

20、,学校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建设。第四部分 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进一步促进学校专业结构向应用型、综合性转型,形成适应社会需求的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分类、分期、分级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力争“十三五”时期获得的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类建设项目和以专业为依托的其他类项目继续位居省内高校前列,带动专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进专业建设的国际化,力争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和全英文授课的国际化专业实现突破。二、具体目标(一)专业总体规模至2020年,专业总数稳定在70个左右;实际招生的专业数量与学校办学规模、专业办学条件和专业建设水平相适应。(二)专业设置与调整目标至2020年,分阶

21、段、分步骤改造和调整1015个专业,留出一定空间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契合度高的专业,拟增设新专业610个。大力推进部分现有专业转型发展,解决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建立起有效服务于浙江省和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群。(三)高水平专业建设目标至2020年,力争新增省级以上优势、特色、综合改革试点等各类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1015个,支撑专业发展的其他各类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位居省内高校前列。(四)国际化专业建设目标力争举办中外合作办学专业12个;全英文授课的国际化专业和课程群实现突破。第五部分 任务举措一、贯彻专业分类建设战略(一)做精做强教师教育类专业 适应社会需求和教师

22、教育改革要求,集结式推进教师教育改革,进一步探索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特教学校,下同)建立教师培养联盟,构建高校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强化经亨颐学院“一制三化”培养,探索“4+2”本硕一体化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等适合不同师范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模块化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师范生师德培养和教师技能培养;继续以经亨颐学院和教育学院为依托,以实施卓越教师计划为举措,探索优秀师范生成长规律,构建完整的从学前到中学、普通到特殊、职前到职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教师教育体系。“做精”小教、英语等具有传统优势的师范类专业;“做特”学

23、前、特教等具有传统特色和学科交叉优势的师范类专业;“做强”汉语言文学、数学、科学等基础教育主干课程的相关师范类专业,确保学校在浙江省教师教育中的领先地位。(二)做特做优人文艺术类专业传承和强化学校“人文学堂、艺术校园”的办学特色,依托公共艺术教育部、美术学院和人文学院,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继续加强艺术教育、音乐学、美术学、绘画、公共艺术等艺术类专业建设,保持艺术类专业的省内优势地位;充分利用人文艺术学科的传统优势,大力加强公共艺术教育,探索以“普及、专长、提高、拓展”为特征的公共艺术教育体系,努力使广大学生具有人文情怀和艺术特质,使学校成为全省高校实施人文艺术教育的典范。(三)做大做活新兴应用类

24、专业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适度新增经管类、文创类以及与区域产业结合度高的工科类专业,形成生源足、就业好、适切度高的新兴应用类专业群。实施应用型专业提升计划,转移投入重点,加大师资引进和培养力度,强化教师实践能力,改善专业基本教学条件;深化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服务外包)、物联网工程、动画、旅游管理等新兴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多元化的校企、校政、校研合作共赢长效机制,建立有效的全方位协同培养模式,在电子商务、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领域,人才培养质量做到省内领先。(四)做实做好国际化专业和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按照“积极稳妥、规范管

25、理、提高质量”的原则,积极推进全英文授课的国际化专业和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建设。在有一定基础条件的汉语言文学、临床医学、护理、电子商务等专业中遴选建设全英文授课的国际化专业,争取学历留学生规模大幅增长;根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学校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在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与创新药物、金融、医学以及国际商务、软件外包服务等领域扎实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建设;坚持与境外知名院校、具有优势特色学科专业的院校以及在办学理念、教学水平、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管理等方面具有先进性的院校合作,提升学校教育国际化水平。二、创新专业调整优化机制(一)实施专业分类评估,完善专业预警与调整机制全面修订学校专业设置、建

26、设和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充分考虑专业所属学科类别和职业类型的差异性,突出与人才需求和培养质量相关的指标权重,注重师资和基地等专业基本建设,衔接国家专业认证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实施专业分类评估,建立健全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对专业定位不明确、一志愿率和签约率较低、社会认可度不高、特色不明显的专业予以黄牌警告限期整改,或者暂停招生乃至撤销;对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高、社会需求大、就业率高、特色明显的专业,学校给予相关政策重点扶持,促进学校传统专业改造提升,推进各类专业协调发展。(二)实施分级分类分层管理,完善专业建设与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校院二级管理,进一步明确学校对专业建设

27、与管理的宏观指导、协调和监控职责,强化学院专业建设与管理的主体地位,明晰专业负责人的职责、任务和权利,真正将专业建设与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坚持优先发展,根据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类别,以扶新扶特扶优为原则完善专业遴选机制,加大“校(市)省国家”三个层次重点项目的培育和扶持力度,促进专业建设上水平、出成果。加强专业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完善专业项目检查与验收制度,保障重点扶植专业优势与特色的形成。(三)加强学科与专业互融,培育优势专业群根据专业建设成效以及学科建设情况,进行适当的专业扩充或淘汰,真正实现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互为依托、相互支撑,促进教学资源的充分共享与利用,为优势专业群的形成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8、;结合区域信息经济、智慧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以及文化教育事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优势,大力促进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在文化创意、网络金融、智慧旅游、电子商务、特殊教育等相关产业或领域,培育和促进特色优势专业或专业群的形成。三、明确专业内涵建设任务(一)优化专业培养方案适应人才社会需求变化和浙江省招生制度改革,坚持“以生为本、加强实践、强化创新、综合培养”的指导思想,根据国家专业标准,以健全校企(校政、校研)协同培养机制、构建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完善专业核心课程、提高选修课学分比例、强化实践教学等为重点,全面优化专业培养方案。2016年6月各专业完成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9、按照“需求导向、分类指导”的原则,大力推进教师教育类、新兴应用类、传统特色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深化“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积极探索适应社会需求、适合专业特点的分类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教师教育、人文艺术教育、新兴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凸显亮点与特色。加快推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积极探索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合办专业模式,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格局。(三)大力加强课程建设以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两大课程群为重点,以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为核心,大力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推动“慕课”和全外语授课的国际化课程群建设,加快推进课程

30、的“精品化、网络化、国际化”,提升课程建设水平,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加大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力度,加快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转型升级、教师教学改革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和条件。(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贯彻落实浙江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6年),践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积极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PBL等各种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教学方法改革,探索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业综合评价方式,打造以“自主、协同、互动、探究”为特征的大学课堂,构建“师生协同互动、课内课外互通、结果过程互融”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31、。(五)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围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实验实训、见习实习等第一课堂为核心,增加实践教学时数和学分,优化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完善“验证、综合、设计”的实验项目层次,统筹规划和规范实践教学环节;以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为辅助,为不同方向发展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实践学习空间;按照 “校(市)省国家”三个层次重点培育和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根据专业和行业特点,每个专业建立25个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构建相对独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四、系统推进四类重点项目(一)品牌专业培育项目继续扶持现有省级以上各类专业建设项目,夯实各专业建设基

32、础,保持其优势和特色,为国家级项目的新突破奠定基础;根据“十三五”时期国家和省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基本导向,遴选1015个专业、35个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点大力培育和建设,为争取省级以上各类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打好基础。(二)优质课程建设项目以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的转型升级、全外语授课的国际化课程群建设为重点,以慕课、微课、视频课、资源共享课等多种形式,遴选200门左右课程重点培育和建设,为省级以上各类高水平课程建设项目的新突破奠定基础;启动实施100项高等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和400项课堂教学改革项目,以项目引导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与创新。(三)师资队伍优化与提升项目以新兴应用型专

33、业为重点,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在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学术水平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大力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相对稳定的专业兼职教师师资库,聘请相关领域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教学和专业建设。“十三五”时期,以专业为依托、以课程群建设为重点,培育和建设1520个教学团队,为省级以上优秀教学创新团队的评选奠定基础。(四)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在继续建设已有校级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基础上,“十三五”时期,遴选510个实验教学中心、50个校外实践基地进行重点培育和建设,充分满足学生实验实训和见习实习的需要,并为省级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34、项目的新突破打好基础。第六部分 实施保障一、思想保障:统一观念与认识专业建设是涉及“办什么学”“如何办学”的重大问题,关系到学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为此,全校上下要统一认识,把专业建设作为学校本科教学的核心工作,紧紧围绕专业建设统筹师资、配置资源、安排经费,保障专业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要牢固树立和强化专业办学质量的优胜劣汰意识,建立健全本科专业办学质量自我约束、自我监控机制,促进专业建设良性循环、良性发展。二、组织保障:完善组织实施体系充分发挥学校教学指导专门委员会作用,加强对专业建设的指导与监督;转变教务处具体管理职能,加强其对专业建设的宏观指导、协调和监控。强化和明确学

35、院的专业建设与管理职责,实行专业负责人制,专业负责人在学院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具体专业建设工作。通过构建完善的专业建设组织实施体系,保证专业建设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三、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在完善专业设置与调整、专业建设与管理、专业检查与评估等有关制度,创新专业调整优化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专业建设激励机制,将专业评估情况纳入教学工作绩效考评,保证专业建设各项任务按时保质地完成。建立专业建设跟踪调查制度,促进学院对专业建设进行反思,进一步理清专业发展思路,保障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四、经费保障:确保建设经费投入切实把本科教学作为学校中心工作,紧紧围绕专业建设,保证建设经费投入,优化经费支出

36、结构,严格经费使用管理,确保专业建设维持经费满足需求,新专业开办经费及时到位,重点扶持专业建设经费有专项保障,教学研究与改革有经费激励,促进专业建设上水平、出成果。全面落实校院两级管理,支持和规范学院自主理财,明确学院对专业建设经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职责,激发学院专业建设的积极性,确保经费发挥最大效益。附表1杭州师范大学专业设置情况与专业结构调整建议一览表(2015-2020年)序号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学科门类现有专业新增备选改造提升调整或撤销备 注师范非师范1思想政治教育030503法学2汉语言文学050101文学3英语050201文学4历史学060101历史学5数学与应用数学070101理学6

37、物理学070201理学7化学070301理学8生物科学071001理学9应用心理学071102理学转型非师范专业10人文教育040103教育学11科学教育040102教育学12教育技术学040104教育学明确重点培养方向13学前教育040106教育学14小学教育040107教育学15特殊教育040108教育学16体育教育040201教育学17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040204K教育学18艺术教育040105教育学19音乐学130202艺术学20舞蹈学130205艺术学21美术学130401艺术学2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901工学转型非师范专业23经济学020101经济学24金融工程020302经

38、济学25金融工程(网络金融方向)020302经济学新增专业方向26法学030101K法学27知识产权030102T法学28社会工作030302法学29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040203教育学30休闲体育040207T教育学31旅游管理120901K管理学专业定位:智慧旅游32会展经济与管理120903管理学33电子商务120801管理学34物流管理120601管理学35国际商务120205管理学36市场营销(网络营销方向)120202管理学37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120401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方向)38城市管理120405管理学39财务管理120204管理学40会计学1202

39、03K管理学41汉语国际教育050103文学42汉语言050102文学43日语050207文学44朝鲜语050209文学45广告学050303文学46网络与新媒体050306T文学47翻译050261文学48信息与计算科学070102理学专业定位调整为“数据挖掘”培养方向49应用物理学070202理学专业定位调整为“光电子材料”培养方向50应用化学070302理学51统计学071201理学52应用统计学071202理学已有专业拟招生53生物技术理学54地理信息科学070504理学55生态学071004理学56环境科学082503工学57环境工程082502工学58食品质量与安全082702工学

40、59电子信息工程080701工学60软件工程080902工学61物联网工程080905工学62高分子材料与工程080407工学63制药工程081302工学64轻化工程081701工学65生物制药083002T工学66环境科学与工程082501工学67数字媒体技术080906工学68信息安全080904K工学69临床医学100201K医学70口腔医学100301K医学71预防医学100401K医学72药学100701医学73护理学101101医学拟新设“老年护理、涉外护理和助产”三个培养方向74动画130310艺术学75绘画130402艺术学76视觉传达设计130502艺术学77环境设计1305

41、03艺术学78公共艺术130506艺术学79书法学130405T艺术学80音乐表演130201艺术学81舞蹈表演130204艺术学82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130203艺术学83数字媒体艺术130508艺术学84戏剧影视美术设计130307艺术学85广播电视编导130305艺术学86戏剧影视文学130304艺术学高水平专业培育重点(15-20个):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文艺术类专业、新兴应用型专业(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电子商务、网络金融、服务外包等)注:1.专业代码带”T”为特设专业;带“K”为国控专业。2. 为现有师范类专业;为现有非师范专业;号为新增备选专业;为改造与提升专业;为调整或撤销专业。附

42、表2杭州师范大学专业发展规划分年度计划一览表(2015-2020年)类别 分年度计划(个)总计(个)备注201520162017201820192020新专业设置1-22-32-32-42-41-210-18专业改造、提升与高水平专业培育2-34-64-64-64-62-320-30专业调整或撤销11111-21-26-8附表3杭州师范大学专业经费投入规划及年度执行计划一览表 (2015-2020年)类别经费预算(万元)分年度计划(万元)201520162017201820192020专业建设常规经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800300300300300300300课程建设840140140140140140140专业师资引进与培养1200020002000200020002000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计划总结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