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组常见伤害预防与控制一、机械伤害常见伤害:绞伤、刺割伤、挤压伤、砸伤、和其他伤害。机械伤害预防与控制措施(1)机械设备应有完好的安全防护装置和紧急制动装置;(2)作业人员应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3)发现机械、工件有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机检查,排除故障后才准重新开机;(4)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危险性较大的作业现场;二、物体打击常见的物体打击(1)高空作业中,工具、零件、砖瓦、木块等物从高处坠落伤人;(2)人为乱扔废物、杂物伤人;(3)地面上的工具、石块等物体落入井内伤人;(4)弹块、锤击、滚石等对人体的伤害。物体打击预防与控制措施(1)进入有物体打击危害的场所应戴安全帽;(2)在有物体打击危险的
2、场所设置安全警告牌;(3)高空作业时禁止投掷物料;(4)高空作业的正下方无可靠隔离防护措施,不得作业。三、起重伤害常见起重伤害1.失落事故:包括吊包、吊具、吊物、工具等物体掉落伤人事故。2.坠落事故:包括从机体上坠落、被吊物碰落、与输送工具一起坠落以及在对高处设备进行维护、检修、安全检查时的坠落。起重伤害预防与控制措施(1)起重作业前必须对安全装置,吊具、索具等进行详细检查;(2)开车前或接近人时必须先鸣铃示警;(3)起重吊装工作必须分工明确并设专人指挥;(4)严格遵守起重作业“十不吊”原则;1.超载或被吊物重量不清不吊; 2.指挥信号不明确不吊; 3.捆绑、吊挂不牢或不平衡,可能引起滑动时不
3、吊; 4.被吊物上有人或浮置物时不吊; 5.结构或零部件有影响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损伤时不吊; 6.遇有拉力不清的埋置物件时不吊; 7.工作场地昏暗,无法看清场地、被吊物和指挥信号时不吊; 8.被吊物棱角处与捆绑钢绳间未加衬垫时不吊; 9.歪拉斜吊重物时不吊; 10.容器内装的物品过满时不吊。(5)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和安全帽;(6)严禁在起重臂和吊物下面停留和行走。四、车辆伤害常见车辆伤害:1.车辆在行驶中挤伤、压伤人员;2.撞车或倾覆等事故伤及人员;3.人员在车辆行驶途中上下车,私自搭乘货车而受伤;4.放飞车事故;5.跑车事故等。常见车辆伤害预防与控制措施(1)驾驶员须经过专业培训、考核
4、,取得相应资质后方准驾车;(2)严禁驾驶员酒后驾车或超速行驶;(3)装载的物品不能超过额定载重量;(4)车辆起步时认真观察周围情况,并鸣笛;(5)及时对车辆进行维护修理,禁止带“病”行驶。五、常见触电伤害类型1.电击: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坏人的心脏、神经系统、肺部的正常工作而造成的伤害。2.电伤: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局部伤害,包括电弧烧伤、烫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电气机械性伤害等不同形式的伤害。影响触电者受伤害程度的因素(1)流过身体电流的大小;(2)电流流经身体的途径;(3)电流通过身体的持续时间。预防触电与控制措施(1)非电工严禁私拆乱接电气线路、插头、插座、电气
5、设备、电灯等;(2)使用电气设备前必须要检查线路、插座、漏电保护装置、接地保护措施是否完好;(3)在供、配电设备及线路上作业必须设专人监护,并悬挂标识牌;(4)电工在操作前必须穿戴好绝缘手套和绝缘鞋后在进行作业;(5)搬迁或移动电气设备必须切断电源。(6)搬运钢筋、钢管及其他金属物体时,不得触碰到电线;(7)禁止在电线上或电气设备挂晒物料;(8)禁止使用灯泡或电炉取暖;(9)在架空输电线路附近工作时,应停止输电;不能停电时,应有隔离措施,保持安全距离,防止触碰;(10)电线不得在地面、施工楼面随意乱拖,若必须通过地面、楼面时应有过路保护。六、高处坠落常见高处坠落:临边、洞口坠落;脚手架、工作台
6、坠落;高处作业吊篮、升降机坠落。高处坠落预防与控制措施(1)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体检合格方可上岗;(2)高处作业区要有安全防护装置并悬挂警告牌;(3)高处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4)严禁坐在高处无遮拦处休息,防止坠落;(5)随时清扫手板、斜道板、跳板和交通运输通道;(6)遇有恶劣气候(如雨雪天、大雾、六级以上强风)时,应停止高处作业。七、坍塌常见坍塌类型: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建筑物坍塌、高支撑模板坍塌。坍塌预防与控制措施(1) 坑、沟、槽土方开挖,深度超过1.5米的,必须按规定放坡或支护;(2)挖掘土方应从上而下施工,禁止采用挖空底脚的操作方法,并做好排水措施;(3)
7、基坑、井坑的边坡和支护系统应随时检查,发现边坡有裂痕、疏松等危险征兆,应立即疏散人员,采取加固措施,消除隐患;(4)各种模板支撑,必须按照模板支撑设计方案要求安装;(5)架子上不能集中堆放模板或其他材料,以防止架子坍塌。八、(一)火灾火灾类型:A类火灾为固体物质火灾;B类火灾为液体火灾和可溶化的固体物质火灾;C类火灾为气体火灾;D类火灾为金属火灾。(二)爆炸爆炸可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爆炸的危害:产生高温、高压及冲击波,造成火灾、中毒和环境的污染等。火灾、爆炸伤害预防与控制措施(1)利用不燃或难燃物料取代可燃物料;(2)防止易燃易爆气体、液体泄漏;(3)采取有效的通风排气措施以降低
8、易燃易爆气体浓度;(4)降低易燃易爆气体的百分比,如充入惰性气体;(5)对易燃易爆物严禁采用明火加热;(6)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应采取防止火花生成的措施;(7)火灾爆炸危险场所进行明火作业时,应按相关动火规程进行;(8)正确选用不同的防爆电气设备;(9)设置可靠的避雷设施和防静电设施;(10)在可燃气体、蒸汽可能泄露的区域设置检测报警仪;(11)在锅炉、压力容器设备上安装爆破片、安全阀等安全防护装置;(12)锅炉严重缺水时,应紧急停炉,并严禁给水。九、中毒与窒息(一)常见毒物类型刺激性气体:如氮气、氨气、氮氧化物、光气、二氧化硫等;有机化合物:如甲苯、二甲苯、二硫化碳、汽油、甲醇、丙醇等;离分子
9、化合物:如酚醛树脂、聚四佛乙烯塑料等金属和类金属毒物:如铅、汞、锰、磷及其化合物等。中毒的途径: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通过消化道侵入人体;通过皮肤粘膜吸收。(二)窒息1.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其他气体过多或者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危及生命的现象。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氮气、甲烷、乙烷、乙烯、硫化氢等。2.易发生中毒、窒息的场所(1)封闭、半封闭设备:船舱、储罐、反应塔、冷藏库、深箱、锅炉、压力容器、浮筒、管道及槽车等。(2)地下有限空间: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暗沟、隧道、建筑孔桩、封闭车间、实验场所、烟道等。3.中毒、窒息伤害的预防与控制措施(1)加强作业场所通风换气;(2)必要时应检测危险场所氧气、有毒有害物浓度;(3)进入危险场所作业必须得到许可,并有人监护;(4)正确穿好防护服并按规定佩戴供氧防毒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