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平海湾二期250MW海上风电项目.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282693 上传时间:2019-10-1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莆田平海湾二期250MW海上风电项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福建莆田平海湾二期250MW海上风电项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福建莆田平海湾二期250MW海上风电项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福建莆田平海湾二期250MW海上风电项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福建莆田平海湾二期250MW海上风电项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福建莆田平海湾二期250MW海上风电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福建中闽海上风电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5年10月1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1.1工程概况1.1.1工程地理位置和工程规模莆田平海湾二期250MW海上风电项目布置在福建莆田平海湾海上风电场B区和C区范围内,福建莆田平海湾海上风电场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平海湾海域。场区西邻埭头半岛,北临南日岛。场址内海域水深1020m,距海岸线最近距离约6.0km。本项目包括:50台5MW风电机组,总装机规模250MW;海底电缆总长约110.6km;新建鸬鹚岛220kV岛上升压变电站,并将原福建莆田平海湾50MW

2、海上风电项目陆上110kV升压变电站改建为220kV升压变电站;鸬鹚岛靠近升压站附近岸线新建一座1000吨级配套码头。项目年上网电量约87145万kWh,等效满负荷小时数3486h。工程总投资为499049万元,单位千瓦动态投资为19962元。建设工期约3年。平面布置见图1。1.1.2施工方案与工艺(1)风机基础施工本风电场II04II06、II13II14、II20、II32II33、II39、II44II45、II49II50等13台风机基础拟采用外插式导管架基础。本风电场II01II03、II07II12、II15II19、II21II31、II34II38、II40II43、II46I

3、I48等37台基础拟采用高桩承台基础。风机基础施工主要工序为:打桩船定位打桩船立桩施打钢管桩钢管桩嵌岩基础平台施工。(2)海底电缆铺设施工根据电缆敷设区域海洋环境的不同,可将电缆敷设区分为以下两个主要区域进行:水深4m以内的近岸段采用浮法铺缆。水下先预挖缆沟,采用水陆两用挖掘机开挖。浮拖法电缆施工,将铺缆船锚泊在2m左右水深处,岸上设绞车,电缆在铺缆船上连接后,捆绑漂浮物,下放海面上,由岸上绞车通过钢铰线拖拉至岸边管道陆上连接处,然后拆除漂浮物,辅以潜水员,沉放到缆沟位置。铺设效率为300m/h。图1 风电场平面布置图水深4m以上的离岸段采用敷缆船铺缆。敷缆船将开沟犁沉至水底,开启高压水泵,缓

4、缓释放海缆,保持适当的海缆张力,进行海缆冲埋,将海缆逐渐埋深至2-3m的埋深要求。铺设效率为360m/h。(3)风电场专用码头施工为满足码头前沿水深要求,尽量减少疏浚量,将突堤码头堤头延伸到水深较深处,邻近堤头布置1000t泊位,泊位长度85m,内侧泊位供小型运维船舶靠泊,码头总长150m。码头宽度主要依据码头的装卸工艺方案确定,本工程为货运码头,考虑码头装卸,码头平台宽度为8m。根据航道设计底标高的计算,85高程基准面以下9m以上区域可满足设计船舶全潮通航要求,小于9m水域需要乘潮。为满足码头前沿水深设计要求,需对码头前沿局部区域进行疏浚加深,疏浚至-5.2m,港池挖方量估算为4.5万m3。

5、1.2工程分析1.2.1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1)施工对海水水质影响因素风机桩基通过液压打桩锤沉桩,施工时振动导致海底泥沙再悬浮引起水体浑浊,污染局部海水水质,但其影响范围很小,且平海湾二期风电场水深均超过10m,对海水水质影响可忽略,其悬浮泥沙源强不做定量计算。电缆铺设近岸段施工引起的悬浮泥沙源强为6.0kg/s;离岸段施工引起的悬浮泥沙源强为10.8kg/s。桩基施工过程中会产生钻渣和钻孔泥浆废水,若钻渣和钻孔泥浆随意倾倒入海,预期将对施工点位周围海域水质产生较大影响。本项目施工产生的钻渣和钻孔泥浆废水定期清运至岸上处理,严禁钻渣和钻孔泥浆直接入海。施工期人均生活用水量按0.15t/人d计,

6、排水系数取0.8,则1#4#临时布置区施工期生活污水量最大分别为15.24t/d、15.24t/d、18.36t/d、39.48t/d。1#施工区生活污水自建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回用于周边绿化浇灌、2#施工区生活污水利用一期已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回用于周边绿化浇灌;3#及4#施工区生产、生活废水可分别接入石城码头、江阴码头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施工船舶吨位在1004000t之间,根据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每艘船舶舱底油污产生量在0.141.1t/d,施工船舱底油污产生量共约9.6t/d,含油量最大约为2000mg/L。该污水应按规定到周边港区的船舶油污水接收船接收后,由有资质的单位

7、统一处理。(2)对鸟类的影响因素工程施工期间,主要由于人类活动、交通运输工具、施工机械的机械运动,相应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灯光等可能对工程附近区域的鸟类栖息地和觅食的鸟类产生一定影响,使施工区域及周边区域中分布的鸟类迁移,导致数量减少、多样性降低。影响的种类多为滨水种类和空中飞翔种类,可能造成该区域的鸟类在种类、数量及群落结构上发生一定变化。(3)对水下声环境的影响因素风电工程海上施工分别对水面声环境和水下声环境造成影响。水上噪声打桩作业可分为冲击打桩和振动打桩两类,本项目采用D220 型柴油打桩锤,为冲击打桩的一种,打桩时噪声级一般为为80dB(A)85 dB(A)。水下噪声风电场打桩水下

8、噪声的峰值声源级为233dB re 1Pa-m,均方根声源级为228dB re 1Pa-m。所含频率成分非常丰富,属于宽频连续脉冲信号。固定测点,在所有频段上施工中水下噪声声压级比海洋环境噪声提高了2030dB。(4)对海洋生态和渔业的影响钢管桩基础范围内的底栖生态环境被破坏,栖息于这一范围内的底栖动物将全部丧失。此外,钢管柱打桩产生的噪声对海洋生物存在一定影响,根据预测,本项目桩柱施打时水下噪声源强可达215dBre1Pa-m,不同鱼类在不同声压级条件下会产生逃离、昏迷、死亡等的反应。电缆沟开挖使海底泥沙再悬浮,增加所在海域的含沙量,降低海洋中浮游植物生产力,对海洋生态系统带来影响。(5)水

9、下炸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本工程码头施工需局部区域进行炸礁作业,炸礁量不大。一次最大起爆量90kg。炸礁所造成的振动和水下冲击波,可能将对岸上建筑物及附近海域海洋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6)大气污染源 在海域施工区,施工船舶和机械在运行中也会排放一定量的废气,影响海上大气环境质量。此外施工临时场地施工机械和车辆运行会产生一定量废气,主要污染物质包括NOx、CO、SO2等。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是短期的、局部的,经采取措施后,影响不大。(7)固体废弃物的影响本工程主要固体废物是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约736人,若按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0kg计算,则生活垃圾产生量约736kg/d,这些固体

10、废物若不妥善处理,对海水水质和海洋生态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本评价将提出相应环保措施。1.2.2运行期环境影响分析风力发电的工艺流程是利用自然风能转变为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不消耗燃料,不产生污染物。运行期间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区域海域水质的影响平海湾风电场二期运行期生活污水量约为6.0t/d。运行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入成套污水处理设备,出水回用于绿化。风机设备日常运行需定期更换润滑油机油等,若处置不当可能造成的水质污染。本工程钢管桩的污染主要来自牺牲阳极金属中金属锌等金属的溶解。单台风机阳极消耗(溶解)量为3.65kg/a,则50台风机

11、年消耗(溶解)总量为182.5kg/a。阳极含锌量按4.5计算,则单台风机牺牲阳极最大年释放量为0.16kg/a,整个二期风电场阳极锌释放量为8.0kg/a。(2)对海域水文动力及地形地貌与冲淤的影响本项目建成后,风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局部海底地形,对工程区附近的潮流场将产生一定影响,风机基础周围的流速可能发生变化。随着局部流场的变化,局部海床自然性状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使该区域的冲淤情况发生一定改变。(3)对鸟类的影响风电场对鸟类存在阻挡、干扰作用,风电场存在对迁徙鸟类的影响。风机存在鸟类撞击的风险,风机存在对鸟类活动范围的影响等。风电场区域的光源是影响夜间迁徙鸟类安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

12、因素,特别在遇上大雾、降雨、强逆风或无月的夜晚,鸟容易被光源吸引,向着光源飞行,这种趋光性极易造成鸟撞上光源附近的障碍物。(4)噪声影响水上噪声影响由于莆田平海湾海上风电场项目周围5km 内无噪声敏感目标,仅通航航道有船舶来往,另外风电场运行期间,场址范围及周边有可能有部分渔船作业。低频噪声对船舶上的人群有可能产生影响。但是由于船舶过往时间较短,且渔船作业的临时性,其影响基本不大。水下噪声影响本项目水下噪声影响类比已建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影响,结果表明,风机的总体水下噪声级较低,基本上与原有的环境背景噪声级相当,在距离桩基200800m 的监测点,垂直方向以1m 水深的水下噪声相对稍大些,比

13、3m 水深可高出1015dB/1Pa,但总的谱级不高。频率高于100Hz 时,谱级均在116dB/1Pa 以下;频率高于500Hz时,谱级在110dB/1Pa 以下。(5)电磁辐射的影响对于35kV的集群海底电缆,由于磁场在海域介质中的衰减特性,在离机群中心距离1m外,磁感应强度已降在10-6T以下;对于220kV的单芯海底电缆,在离机群中心距离1m外,磁感应强度已降在10-5T即10T以下的数量级。远低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中推荐的工频电场4V/m和磁感应强度0.1mT的评价标准。本风电场输电电缆埋设于海底2m以下处,输电线路沿线基

14、本无电磁波射线的不利影响。(6)对渔业生产的影响目前,在路由区登陆点入海约3km范围内,渔民在养殖区及附近海域布设渔网进行海洋捕捞作业,风电场建成运行后,为保护海底电缆和风机的安全运行,该海域禁止底拖网、抛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渔业捕捞量,从而引起经济收入下降,对渔民的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同时,由于风机桩的存在,特别是在迷雾天气,渔船与风机桩相撞的概率大大增加,对渔船和风机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7)对通航环境的影响南日水道主航道在鸬鹚岛、北碇屿以东,但鸬鹚岛西侧水域也是千吨级以下中小型船舶出入兴化湾、石城港的习惯航路。现场调查发现常有船舶从路由区中部海域通航,并在航路两侧锚泊。风机运行对通航会

15、造成一定影响,船舶抛锚也会对海缆运营期安全造成威胁。2 环境现状评价2.1 水动力环境(1)工程海区为正规半日潮海区。工程海区属大潮差区,2013年T1和T2两个站的最大潮差分别为653cm和665cm,平均潮近岸的潮差大于外海的潮差,处于近岸的文甲站比处于外海的南日岛站潮差大12cm。(2)调查区的潮流性质为正规半日潮流。除H4站流向受平行岸线地形水深影响、A4#、A6#受南日水道影响,表现为较典型的往复流性质,其它站均表现为一定的旋转流性质。工程所在海域属于中流速区,除位于南日水道的A4#、A6#站的实测最大流速超过1m/s外,其余测站海流最大流速在0.82m/s以下,多数站处于0.500

16、.70m/s之间。(3)调查站位中1#5#站,观测期间平均含沙量为0.0322kg/m3,实测最大值为0.1160kg/m3,最小值为0.0151kg/m3。H1H4站,观测期间平均含沙量为0.0401kg/m3,实测最大值为0.1464kg/m3,最小值为0.0182kg/m3。A1#A7#站,观测期间平均含沙量为0.0480kg/m3,实测最大值为0.1360kg/m3,实测最小值为0.0276kg/m3。水平分布上,各站含沙量相差较小。垂线分布上,含沙量平均值均有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4)波浪类型主要是混合浪,全年H1/10波高年平均值为0.80m,年最大值为4.28m,Hmax

17、波高的最大值为5.27m,Hmax的月最大值变化在1.99m5.27m之间。全年Tm的年平均值为3.36s,各月平均值介于2.85s3.81s之间。全年的波向主要集中在NESSW向,所占频率达95.09%,其中以ENE向最多,所占频率为19.28%,为常浪向2.2 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工程区处于莆田平海湾,在中国近海二级地貌单元上处于台湾海峡西侧岸坡,属于近海与浅海过渡地带,地形总体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地貌类型为岛屿与浅海,海岸主要体现为沙滩和岩滩,海底地貌以潮流沙脊为主。场区主要地貌形态为岛、礁、暗礁及水下岸坡、水下堆积台地、潮流沙脊等。海底高程-14-20m,地形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态势,海底坡

18、度一般小于3。鸬鹚岛、北碇屿等系列岛礁分布于场区内的中偏东部。通过1963年、1982年、2006年测量的海图水深资料(理论最低潮面)的对比。工程区所在海域在 40多年的时间尺度上,2m等深线在湾顶明显向外海偏移,最大偏移量可达1km,说明湾顶处于淤积状态,而10m等深线和20m等深线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说明该海域海床处于冲淤稳定状态。2.3 海域水质环境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总体上评价海域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无机氮按所执行的海水水质标准评价的超标率为57.72%,最大超标倍数为1.06,但各站均未超过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按所执行的海水水质标准评价的超标率为61.03%,最

19、大超标倍数为1.93,但各站均未超过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调查海区的海水水质状况总体良好。2.4 海洋沉积物环境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海洋沉积物样品的硫化物、石油类、铜、铅、镉、汞、砷、锌、铬、有机物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海洋沉积物质量现状良好。2.5 海洋生物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春秋两季的牡蛎的铜、铅、锌、镉含量超过海洋生物质量(GB18421-2001)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其中,秋季铅、春季铅和镉符合第二类标准,秋季锌和镉、春季铜和锌符合第三类标准,秋季铜超过第三类标准。春季的虾姑的镉超过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中的甲壳类评价标准。其余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的铜、铅、锌、镉、

20、总汞均符合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中的相应评价标准。2.6 海洋生态环境(1)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春季(2014)调查海域表层叶绿素a的平均值为0.96mg/m3,变化范围介于0.671.45mg/m3之间;秋季(2013)调查海域表层叶绿素a的平均值为1.09mg/m3,变化范围介于0.852.01 mg/m3之间。春季调查海域初级生产力的平均值为136.7mgC/m2d,变化范围在46.7282.1mgC/m2d之间,总体呈现西南高于东北的平面分布趋势。秋季调查海域初级生产力的平均值为61.7mgC/m2d,变化范围在42.0112.9mgC/m2d之间,平面分布区域性较明显,总体呈现

21、鸬鹚岛的南部海域高于北部海域的分布状况。(2)浮游植物秋、春2航次共鉴定种类85种。秋季调查共记录浮游植物3门34属63种(类),其中硅藻32属60种(类),甲藻1属2种,绿藻1属1种。春季航次共记录浮游植物2门30属59种(类),其中硅藻27属56种(类),甲藻3属3种。优势种为具槽帕拉藻。调查海区浮游植物秋、春季总量平均为4.58103 cells/L;秋季密度平均为6.88103 cells/L,春季密度平均为2.28103 cells/L。秋季调查,表层和底层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22和1.96。春季调查,表层和底层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01和1.52。整体上,春秋两季

22、表底层水域的多样性指数在3.00以下,表明群落结构不稳定。(3)浮游动物秋季航次已鉴定到种的浮游动物共有35种,其中以桡足类(48.57%)和水螅水母类(11.43%)占比例较大,其次是毛颚类(8.57%)、樱虾类(5.71%)和栉水母类(5.71%)。春季航次已鉴定到种的浮游动物共有29种,其中以刺胞动物(37.93%)和桡足类(34.48%)占比例较大,其次是毛颚类(10.34%)和栉水母类(6.90%)。秋季航次评价区域浮游动物的湿重生物量普遍较低,变化范围为36.52158.00mg/m3,均值为81.94mg/m3,春季航次评价区域浮游动物的湿重生物量显著高于秋季,其变化范围为110

23、.40258.57 mg/m3,均值为169.43 mg/m3。秋季调查平均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2.94和0.85,多样性指数较为丰富,物种丰富度相对较高,个体分布比较均匀。春季调查平均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2.03和0.58;物种的数量及丰富度均比较低。(4)大型底栖生物两季调查所获样品经初步鉴定共有大型底栖生物11门87科148种。其中最多类群为环节动物,为65种,占总种数的43.92%,是构成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主要优势类群。软体动物与节肢动物数量相近,分别占总种数的15.54%及22.97%。另有棘皮动物9种,其他动物16种。秋季和春季分别发现种类数81种

24、和113种。春秋两季大型底栖生物的平均总密度为121ind/m2,2季平均总生物量为15.60g/m2,秋季各生物类群的平均生物量(19.97g/m2)高于春季各生物类群的平均生物量(11.24g/m2)。春、秋两季大型底栖生物物种多样性指数H的平均值为3.227,春季物种多样性(3.304)大于秋季物种多样性(3.150);物种均匀度指数J的平均值为0.912,均匀度指数也是春季高于秋季;种类丰度指数d的平均值为2.515;优势度指数D的平均值为0.4945,秋季优势度指数(0.839)高于春季优势度指数(0.150)。(5)潮间带底栖生物秋、春两季共鉴定大型底栖生物95种,春季物种数(70

25、种)秋季(49种),昌螺和红眼钩虾等种类在秋、春两季都是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和主要种群。秋、春两季调查所获得的样品,春季平均生物量(18.37g/m2)秋季(6.28g/m2),其中藻类、多毛类、软体动物和其他类的平均生物量是春季大于秋季,甲壳类的平均生物量是秋季略大于春季。根据种类多样性指数(H)、种类均匀度指数(J)、种类丰度指数(d)和优势度(D)统计,3条断面丰度指数d值春季(6.685)秋季(4.732),均匀度指数J值春季(0.741)秋季(0.649),多样性指数H值春季(3.643)秋季(2.948),优势度D值秋季(0.253)春季(0.158)。2.7 海洋渔业资源(1)游泳动

26、物两季调查共鉴定游泳生物100种,其中,鱼类最多,为70种,占总种类数的70.0%;其次蟹类为13种,占13.0%;其三虾类为8种,占8.0%;其四头足类为5种,占5.0%,其五虾蛄为3种,占3.0%;最少其它类,为1种占1.0%。重量相对资源密度以秋季高于春季,秋春两季平均为202.347kg/km2;尾数相对资源密度以秋季高于春季,秋春两季平均为6550 ind./km2。其中秋季总重量相对资源密度平均为331.819kg/km2,总尾数相对资源密度平均为9.124103ind./km2。春季总重量相对资源密度平均为72.874kg/km2,总尾数相对资源密度平均为3.975103ind.

27、/km2。(2)鱼卵、仔稚鱼春秋两季调查共记录浮性鱼卵和仔稚鱼11科12属17种(含末定种),调查期间两季鱼卵和仔稚鱼数量均值分别为12.8ind/100m3和2.5ind/100m3。其中秋季分别为6.7ind/100m3和4.2ind/100m3;春季各为18.9ind/100m3和0.8 ind/100m3。2.8 鸟类及其栖息地由于项目建设区为海域,在项目建设区活动的鸟类种类和数量很少,调查记录中仅有黑尾鸥、银鸥、红嘴鸥等一些鸥类在项目建设上空飞翔经过,或者偶尔跟随渔船。项目建设区不是鸥类集中分布区,也不是偶尔主要觅食区。项目建设区虽然处于东亚澳大利亚迁徙通道上,但是项目建设区并非是迁

28、徙期鸟类迁徙所经过的路线,调查单位在迁徙期多次调查中并未发现有大量的迁徙鸟类从项目建设区上空迁徙路过。2.9 声环境由海上声环境现状调查结果可知,海面上环境等效噪声级主要分布在8695dB 之间,最大声级约为119dB。在20Hz20kHz 的频率分布范围内,噪声级的动态范围为45dB。该海域海洋环境背景噪声级随频率的增高而下降,噪声级在 126kHz 范围内总的动态范围为75dB,而对某一个特点的频率(如100Hz),在不同测点的动态范围为20dB。总体上,在100Hz 频率点以上的声压谱级均在122dB 以下;500Hz频点以上的声压谱级均在112dB 以下;2kHz 频率以上的声压谱级已

29、降为93dB 以下;而在26kHz 频率上,声压谱级均在70dB 以下。2.10环境空气质量根据2014年莆田市年度环境质量状况,2014全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93.7%,其中一级和二级天数比例分别为36.7%和57.0%。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75,主要超标污染物为细颗粒物。与2013年相比,环境空气质量基本保持稳定。3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3.1海域环境影响(1)水文动力环境影响莆田平海湾二期250MW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后,风机海域涨、落潮平均流速减小区主要位于新建风机基础附近,与风机基础布置走向基本一致,呈西北-东南带状分布,约有0.05m/s的流速降低,风机基础周边流速减小在0.05m/

30、s0.15m/s之间。新建码头南北两侧海域的涨、落潮平均流速均有所减小,减小约0.01m/s0.05m/s,其中落潮平均流速的减小幅度要大些。码头附近海域流速受影响区基本在新建码头周边200m海域范围内。总体上,莆田平海湾二期250MW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没有明显改变工程区海域的潮流流态,工程区附近水域的流速发生了较小的变化,工程建设对平均流速的影响在工程区附近局部范围内,其它水域流速基本不会受到工程的影响。(2)冲淤环境影响风电场工程后的淤积主要产生在风机基础周边水域,淤积强度变化幅度不大,普遍的年淤积增加量为2cm5cm,且范围与风机布置走向一致,自西北向至东南向基本呈带状分布。风机局部水

31、域的淤积强度可达15cm/a,但范围有限。专用码头建设后的淤积主要产生在码头两侧港池,南港池年淤积增加量为3cm26cm,平均为16cm/a,北港池年淤积强度增量较为明显,为21cm28cm,平均为25cm/a,回旋水域流速稍有减弱,年淤积强度不甚明显,平均淤积增加量为3cm。工程海域周边的中型以下船舶航线基本不受工程后的回淤影响,兴化湾规划航道、南北侧锚地和湄州湾规划航道不会受到工程引起的回淤影响。(3)施工期海域水质环境影响施工期间悬浮泥沙浓度增量超过10mg/L的总影响包络面积约22.2km2,基本沿海缆两侧线性分布,影响距离位于海缆两侧约0.5km3km,其中靠近平海镇和鸬鹚岛的近岸段

32、海缆两侧的影响距离较大,最大影响距离出现在平海镇海缆入海处,影响距离约为3km。距离工程区最近的环境敏感目标是包括西侧的平海镇近岸养殖区和东侧的南日岛西侧养殖区,以及鸬鹚岛旅游休闲娱乐区。施工期的入海泥沙将对平海镇近岸养殖区和鸬鹚岛旅游休闲娱乐区造成一定影响,但其影响是暂时的;东侧的南日岛西侧养殖区距离工程区约4km,施工期悬浮泥沙对其造成的影响较小。施工船舶吨位在1004000t之间,根据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每艘船舶舱底油污产生量在0.141.1t/d,施工船舱底油污产生量共约9.6t/d,含油量最大约为2000mg/L。该污水应按规定到周边港区的船舶油污水接收船接收后,由有资质的单位

33、统一处理。施工期人均生活用水量按0.15t/人d计,排水系数取0.8,则1#4#临时布置区施工期生活污水量最大分别为15.24t/d、15.24t/d、18.36t/d、39.48t/d。1#施工区生活污水自建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回用于周边绿化浇灌、2#施工区生活污水利用一期已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回用于周边绿化浇灌;3#及4#施工区生产、生活废水可分别接入石城码头、江阴码头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4)水下爆破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在配套码头附近需进行水下炸礁,炸礁量约2500m3。水下爆破会对水生生物、近岸及水中建构筑物、船舶、水下作业人员的安全形成较大的威胁。根据本工程炸礁工艺及GB672

34、22011爆破安全规程,本项目炸礁产生的冲击波对游泳人员的安全距离是1400m;对施工船舶的安全距离是300m;对鱼类的安全距离为600m。3.2鸟类及其生境影响由于风电场施工区为海域,鸟类主要为鸥类,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较少,属于广泛分布的种类,为常见物种,且多数属于轻微或者中度受干扰的种类。因此,施工期虽然对鸥类的觅食、活动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减少了一些觅食、活动地域,但受影响的物种及其数量有限,项目区周边可以容纳其继续生存,能有效缓解这些负面影响,其影响是可以接受的。营运期风电场可能对本区鸟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风电机组桨叶的运动,风机运行时,风轮机转动对低飞的鸟起到驱赶和惊

35、扰的作用;主要是对留鸟产生影响,对候鸟和旅鸟影响不大,所以运行期产生的噪声对平海湾迁徙候鸟和旅鸟的影响较小,平海湾海上风电场范围内未发现有留鸟分布,不存在风电场对留鸟的影响。二是风电机组的噪声,风电机组的噪声超过100dB,主要是气流与风机叶片作用产生的,属于比较稳定持续的噪声,该噪声对鸟类的有一定影响,对鸟类的栖息环境也将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根据相似环境的已建成的风电场调查资料,由于整个风电场海上布置,鸟类对噪声的敏感性,在风电场及其周边候鸟栖息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从而远离风电场,在风电场周边海域上停歇或栖息的候鸟将有所减少,同时风电场的建立占用一定面积的鸟类生境,从而迫使栖息在

36、风电场范围内的鸟类迁移到别处,重新选择适宜的生境。风力发电机组噪声、风机以及气流干扰等会影响鸟类正常的栖息环境。3.3水下环境噪声影响(1)风电场施工引起的水下噪声影响风电场施工噪声对渔业资源具有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于对游动鱼类的驱赶作用。不同鱼类对声压的忍受力不同,其中石首科鱼类对声压最为敏感。如果施工水域有石首鱼科种类产卵,打桩作业对石首鱼科种类产卵的影响不可避免。因此在鱼类产卵期应该暂停打桩作业。施工期程对产卵场、索饵场和洄游通道的影响是负面的,主要是打桩和电缆铺设产生的增量悬沙,风机打桩形成的噪声。但是产卵场、索饵场和洄游通道功能的作用有一定的季节性,每年5-7 月是主要季节。只要工程

37、中作业顺序安排得当,电缆铺设和风机打桩尽可能的避开渔业敏感季节,施工对产卵场、索饵场和洄游通道的影响程度可以得到减缓和消除。(2)营运期水下噪声影响分析欧洲一些国家的海上风电项目水下噪声测量资料表明:营运期的风机运转噪声远低于施工期的打桩噪声,风电场在营运时所产生的噪声比较低。厦门大学课题组类比实测了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一期工程和福建福清嘉儒风电场近海风机水下噪声。结果表明:不同风速下,风机在水下产生的噪声强度变化不明显。与海洋环境背景噪声相比,不同风速(风速分别为6m/s 和13m/s)的风机在水下辐射的噪声强度不同,高风速(13m/s)时在低频段(63Hz 以下)风机噪声与海洋环境背景噪声相

38、当(淹没在背景噪声中),高风速(13m/s)时在125Hz 频点上比低风速(6m/s)的风机辐射水下噪声谱级高10dB/1Pa 左右,但总体都不高,与海洋背景噪声相当。3.4电磁辐射影响风机基群所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效应不明显。在假设的理想条件即电缆金属护套完全接地情况下,电场将严格限制在每个核内部。对于35kV的集群海底电缆,由于磁场在海域介质中的衰减特性,在离机群中心距离1m外,磁感应强度已降在10-6T以下;对于220kV的单芯海底电缆,在离机群中心距离1m外,磁感应强度已降在10-5T即10T以下的数量级。据本项目实验室模拟实验,对该海域中典型的海洋鱼类和底栖生物(大黄鱼、锚尾鰕虎鱼、半

39、滑舌鳎;虾类和贝类有对虾,口虾蛄;菲律宾蛤仔等)基本上没有影响。 3.5对周边海洋开发活动影响(1)对南日水道矿产与能源区海砂开采的影响本项目海底电缆距南日水道矿产与能源区约1.8km,持续采砂会引起海域海床冲刷,危及海缆安全。建议密切关注路由区及附近海域后续采砂活动,定期监测采砂导致的路由海域海床冲淤变化。(2)对海水养殖的影响现场调查发现,路由登陆点入海约500m2km范围为龙须菜养殖区。施工期悬浮泥沙将会影响龙须菜养殖区,据了解,龙须菜养成适温在27以下,该海域养成期一般为每年10月份至翌年6月。建议施工期避开龙须菜养殖期,若在龙须菜养殖期进行施工,应对影响范围内养殖进行补偿。(3)对船

40、舶通航、锚泊影响拟建工程在施工期间,大量施工船舶会显著增加风电场水域内的船舶交通量,使得通航形势变得复杂。施工作业期间如果施工船不设置或显示正确的信号标志、警戒标志,当过往船舶经过时,避让不及也会导致船舶碰撞等事故。工程施工期间,过往船舶的航行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如果管理、协调得当,并按相关部门的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在 海事部门有力监管下,施工期间的安全保障措施得当,则过往船舶发生水上事故的风险将会大大降低。在捕鱼及养殖旺季,风电场周围的船舶交通量会对拟建工程风机的正常运营构成较大威胁,船舶抛锚也会对海缆运营期安全造成威胁。风电场建成后建议禁止渔船和其它作业船舶在风电场水域范围内航行,并保

41、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保障风机设备和船舶自身的安全。3.6对环境空气影响分析(1)施工期施工中由于建材堆放、混凝土搅拌、施工车辆的行驶和施工船舶作业,在作业面及其附近区域将产生粉尘和二次扬尘,造成局部区域的空气污染。施工粉尘和扬尘总量不大,项目区域周围无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目标,且施工区域的地形条件有利于粉尘和扬尘的扩散,故不会对周围空气环境产生明显影响。(2)运行期工程运行期对周围空气环境质量影响不大。4 环境风险评价本项目为海上风电场项目,项目在建设期和运行期均存在发生突发环境事故的可能,主要包括船舶碰撞溢油风险,项目海域内通航环境风险,雷电、台风等自然灾害风险和海底电缆及风机基础泥沙冲刷

42、掏空风险。工程海域通航船舶主要为千吨级以下的小型船舶,另外,工程施工期船舶主要为打桩船、起重船、交通船及拖轮,船舶载油量不大,且发生事故后易于发现并进行围控,本项目以溢油10吨作为最大可信事故。在NE风下(6.5m/s)4个不同潮时发生溢油,24小时的总扫海面积分别为80.41km2、89.85km2、91.14km2、88.17km2;在SW风下(5.0m/s)4个不同潮时发生溢油,24小时的总扫海面积分别为171.26 km2、142.56km2、166.30km2、99.99km2;在SE风下(5.0m/s)4个不同潮时发生溢油,24小时的总扫海面积分别为59.21km2、41.52km

43、2、23.71km2、30.73km2。在三种风况下,溢油影响到鸬鹚岛旅游休闲娱乐区的最快时间为溢油后1小时;影响到现状养殖区的最快时间为溢油后1.5小时;影响到南日岛农渔业区的最快时间为溢油后14小时;影响到石城农渔业区的最快时间为溢油后10小时,影响到平海湾农渔业区的时间为溢油后11小时。一旦发生溢油,应尽快将溢油用围油栏等围控,用收油机回收溢油,减少污染损害。5 主要环保对策措施5.1 施工期主要环保对策措施(1)施工期生产生活废水处理后回用或者由有资质的单位接收处理,禁止排海。(2)严格执行国家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和73/78 国际防止船舶污染海洋公约的相关规定,严禁所有施工船只的含油废

44、水等在施工海域排放。大型施工船舶设相应的防污设备和器材,并备油类记录簿,含油污水如实记录;设专用容器,回收施工残油、废油;含油废水运回陆地进行处理。(3)施工活动应尽量在风浪较小的时段施工,既能保障施工安全,利于施工进行,也能减小悬浮物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招标时应优先选择先进的施工工艺,进一步控制和减缓施工对水质的影响。(4)施工期水下打桩中应严格确立在距离桩基一定范围为鱼类受水下噪声影响的危险区域,基于上述的分析在本项目中对应的保护距离为600m, 在该范围内应对鱼类活动进行可能的驱赶、搬移等工作。(5)施工时严格按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控制施工场界噪声排放,

45、应尽量减少夜间施工的时间。禁止夜间进行爆破作业。(6)春、夏季(57月)是鱼类产卵高峰期,从减缓对渔业资源影响的角度出发,打桩、电缆铺设应避开海洋鱼类产卵高峰期。同时打桩前可采取预先轻打几下桩,以驱赶桩基周围的鱼类,为减缓后续正式打桩时产生的水下噪声和悬浮物对鱼类的影响。(7)合理安排实施施工计划,工程施工尽量避开鸟类迁徙、集群的高峰期。根据区域鸟类季节型特征分析,区域鸟类数量以春秋季迁徙期及冬季居多,则适宜的建设时期应为夏季。(8)为减轻炸礁对水产养殖的影响,施工期应避开季节性养殖时间,若施工期无法避开养殖周期,应对炸礁中心半径600m范围内的养殖进行征用。5.2 运营期主要环保对策措施(1

46、)在运营期对风电机桩基周围加装加装保护圈,避免渔船碰撞引发事故,对电缆区设置警示标志,禁止打桩、抛锚。(2)项目运行期,对风机及相关设备进行维护时需用到一定数量、不同种类的润滑油。因此,在维护过程中应防止油类的跑、冒、漏、滴;废油储应存在专设的废油箱中,含油的连通软管和其他含油废物(揩布、废滤网)应统一存放在维修船上妥善保管。维护结束后,应将废油、含油废物等一并送交有关单位回收处理。(3)由于海上导航指示灯会增加鸟类撞击的概率,所以避免使用连续的红光或是旋转光柱,建议采用低亮度的白色闪光。建议用紫外光固化涂料涂漆在风电机叶轮表面,以增加鸟类对风电机的可见度。(4)至今为止,大部分有关风电场对鸟

47、类影响的研究缺乏长期的监测数据。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的鸟类物种而言,风电场的影响可能是多样化的。建议在风电场建成后建设鸟类观测站,开展长期的鸟类调查和监测项目,针对性地开展风电场对鸟类的影响研究,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5)机械噪声和结构噪声是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要噪声源,这部分噪声是能够控制的,其主要途径是避免或减少撞击力、周期力和摩擦力,使齿轮和轴承保持良好的润滑条件。为减小机械部件的振动,可在接近力源的地方切断振动传递的途径,如以弹性连接代替刚性连接;或采取高阻尼材料吸收机械部件的振动能,以降低振动噪声。(6)风电机组的主要部件安装于机舱内部,这些部件产生的振动直接传递给机舱,引起机舱振动

48、并辐射产生噪声。为降低风机噪声源强建议可以在机舱内表面贴附阻尼材料对机舱进行表面自由阻尼处理,衰减振动,降低结构辐射噪声,同时隔离机舱内部的噪声向外传播。6 评价结论工程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福建省海洋风电场工程规划等;工程建设对于降低福建省的煤炭消耗、缓解环境污染、改善电源结构等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是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具体体现,是福建省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工程建设对海洋环境和生态具有一定的影响,在严格落实报告书所提出的环保措施,落实资源保护与补偿措施前提下,工程建设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和环境资源损失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本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