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总结.docx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284216 上传时间:2019-10-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 学 科: 语 文姓 名: 肖明昌 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一、研究课题的提出1.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要求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人,而人文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好书的滋养与熏陶。但目前人们的人文精神、道德素质有待提高。因此,我们要开展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风气,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2.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需要。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学生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表达能力差,分析其原因不乏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不强。孩子们每天愿花两小时看电视,却不愿花30分钟看书,这是我们现在教育的危机

2、。(2)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当。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导致学生阅读的随意性比较大,不能科学地进行阅读。(3)阅读的内容过于片面。教师向学生推荐的读物偏重于教育性、科普性、知识性,家长也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安排孩子的阅读,学生受自身知识和审美能力的局限,不能很好地选择有益的书籍。相对而言,对文学作品的推荐显得比较薄弱。(4)学生阅读的时间不能保证。受应试教育心理定势的影响,教师平时的教学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学生沉迷在题海、试卷中,没有时间去阅读优美的经典。这些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扼杀了学生的读书欲望,阻碍了学生读书能力的形成。3.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读书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

3、作用。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营造自主、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精神氛围;培育会学习、行为良好、爱好文雅、绿色环保的具有现代人文理念的人,为学生可持续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课题研究内容:1.整理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教师必读书目、学生必读书目、家长必读书目。2.创设让人渴望的阅读环境,整合让人惊奇的阅读资源,开展让人神往的读书活动,探索一套能激发师生与家长阅读热情的可操作性策略。3.构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成长的读书沙龙,营造开放、人文、和谐的校园环境。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1.显性目标:探索多样的读书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受读书带来的快乐,喜欢和好书交朋友。具有独立

4、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高雅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人人参与读书成为学校、家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隐性目标:提升全校师生的人文素养,形成丰厚的人文底蕴,培养崇高的精神境界,使全校师生热爱阅读、喜欢思考,形成浓厚的学校文化特色,努力达到“读书,让学校精神起来”的目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注重硬、软件建设,每个班集体要尽力营造读书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为核心。3.综合目标:形成新的教学理念,提高学校各学科教学效率,形成开放的校园、开放的课堂、开放的教

5、学,探索以课堂为主体,课外校外为两翼的大阅读教育模式,形成鲜明的课外阅读特色。四、课题研究对象:坡庄小学五、研究的理论依据1、认知建构理论。学生学习的过程并非是被动地吸取知识、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构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再创造过程。所以,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要遵循知识形成的规律,来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2、教学认识论。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和能动的反映过程。认识起因于主客体方面的相互作用,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现代教学论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从多渠道获得知识,而且让学生在阅读中更

6、具有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造性。3、积极强化理论。 强化学生积极行为产生的内部情感体验,使积极的情感态度得到巩固,并对以后的更高层次的情感态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条件。对学生阅读中的点滴体会及闪光点、成功点或创新处,应运用各种方式予以积极强化,如鼓励和表扬、赏识等,以巩固学生的积极行为。六、研究策略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分析与研究,制定出课外阅读的具体计划,开展实践与研究,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采用边学习、边研究、边改进、边总结、边提炼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培养起一支高素质的学生课外阅读指导队伍。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把握学生的阅读状况,分析存在的

7、问题、了解课外阅读的教学情况及其效果。3、经验总结法。课题组的教师不断研究,及时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避免一切从头做起,善于总结和筛选以往的经验,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新经验,以保证课题研究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4、文献资料法。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避免重复研究,浪费资源,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高起点和课题成果的高水平。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法1.营造适于学生阅读的校园文化环境。(1)教学楼的走廊上分别悬挂名人名言和师生的优秀书画作品、座右铭等,设计成文学艺术长廊。(2)开展书香班级创意布置比赛,发动学生收

8、集家庭藏书目录,让教室里的图书角“活”起来。让学生每天与书相伴,使学生在校的每时每刻受到熏陶,让师生生活在一个充满读书气息的潜在课堂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3)学校设立图书室,图书室要丰富藏书量,开架向学生借阅图书,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读书,图书管理员每月要设计好书推荐的宣传画,引导学生读好书。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1)探索教师阅读习惯的培养途径。要求师生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安排好读书时间,思考读书反馈形式,定期对照,督促自己抽时间读书,逐步养成读书习惯。倡议教师每年至少自费订阅两种教育教学刊物杂志。每年要求教师填写读书卡,交流读书乐。让教师填写一年中阅读的各种书目,发表自己的一句话感受,并且

9、将自己读的一本好书推荐给其他教师。力求在教师队伍中营造学习的氛围,研讨的氛围,以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促使教师更具有人文精神。(2)探索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措施。向学生推荐小学生必读书,每半月每班开设一次书刊阅读课。 开展“好书天天读”活动。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学校画出表格展出每个学生的阅读的进展、进步情况(二年级以上学生都要摘抄读书笔记,根据笔记或背诵情况,学生将所读的书名贴到读书板上)。班级要制定班级读书计划,要求学生每天进行2030分钟的阅读;每周背诵一首古诗和一句名人名言(各班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每周二首诗或二句名言”等)。每半月教师要带学生到图书馆上一节阅读课。每月

10、学生要读2本左右的好书。第四周的星期四综合时间活动时间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交流活动,评选读书之星。背诵读书名言。学校开展全校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收集读书名言活动,向全校推荐100条读书名言,要求班级布置中外名言上墙、上黑板报;再根据年级不同要求选择背诵。开展教师、家长、学生读书情况调查。及时、准确地了解他们的阅读状况。让教师了解学生、家长的读书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同时针对调查内容审视自己的读书情况,让每位教师真正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3组织多样的读书活动。(1)组建教师、学生、家长读书沙龙,为开展文学导读活动搭建平台。每周有班级读书沙龙,每月有年级读书沙龙,每两周业务学习有教师分

11、组的读书沙龙。定期有家长和全体教师的读书沙龙。读书沙龙每次活动都有组织、有主题、有记载、有照片,以此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教师在读书中不断提升自己,丰富自身内涵。并组织教师、家长、学生共同畅谈读书之乐,相互交流,资源共享,让学校真正开放。(2)开展系列读书活动。订好一个计划。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制订读书计划,并根据所推荐的读书目录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每周二、四早上8:00-8:15为晨读时间,教室里必须有琅琅的书声;每周三、五中午12:00-12:20为阅读时间,学生须静心看书,每天回家需保证半小时的阅读。制作一张书签,可以把书签设计成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可以把书签设计成各种书的形状,可以在书签上写

12、上勤奋读书的格言和名句,各班进行展评。开展一次交流会,各班级由语文教师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以“名人名言”、“我最喜欢的”、“好书推荐者”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开展美文诵读活动,以美文的滋养达到陶冶身心的目的。开展“好书伴我成长”的讲故事比赛,让优秀的文学作品占据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发挥其潜存的能量。4.将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1)注意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定期召开班级读书交流会,从形式上看,有竞赛、辩论、朗诵、介绍、交流等等;从内容上看,有名著欣赏、方法介绍、读书体会交流、好书推荐、古诗文朗诵、名言成语积累等

13、等。(2)渗透于课堂。课前一分钟阅读活动。此活动是一种常规性的导读活动,内容丰富,有课前一分钟演讲、一分钟诵古诗词、一分钟即兴读新闻、一分钟欣赏同学们摘录的精彩一句话等。5.读写结合。要求学生每天至少读半小时的课外书,建立读书成长记录册,摘录好词好句好段,写一写读后感。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用笔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记录生活中的真、善、美等等。养成记日记的习惯,每周至少写一篇周记。八、研究工作的步骤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分以下几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进行前期论证和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学习,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写好申报表,制定详细计划。第二阶段:实施方案阶段 实践研究,出版学生刊物,

14、举行座谈会,初评研究成果,举行专题论文研讨会。验证取得的初步成果,举行专题研讨会,活动心得交流,编辑师生优秀作品。撰写实验报告、经验论文、个案分析,编印成果材料,邀请专家鉴定。第三阶段:结题工作 出版课题论文专辑,收集实验资料,课题实验研讨会,完成课题实验报告,做好实验结题准备工作,上交有关实验资料本阶段采用的方法有理性概括、经验交流、研究报告、论文集、示范课、音像资料。九、课题研究预期目标1、全面调查并分析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2、优化读书环境,创设广阔的阅读空间,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供良好条件。3、通过课内多角度的有意识的阅读指导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4、通过开

15、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探索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研究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十、课题研究成果:通过一年来课题组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学生方面1、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会努力去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阅读效率提高了,加上各种读书活动、激励措施,学生读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课余时间,人人争着借书,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三五成群围在一起看书或讨论书中的问题。正如刘国正先生言到:“有了兴趣和

16、习惯,你不让他读都难,几天不看书,他就会觉得空荡荡的难受。”2、教师正确的引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经常遇到一个难题,就是学生的盲目性、随意性较大。这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形成。因而,要将课外阅读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制定长远目标和短期计划,切实抓好。俗话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阅读要养成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反复训练才有可能形成习惯。所以应遵循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按“读多读深读透”的步骤进行。3、大量的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书是人的精神食粮”,书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学生常常问我:“老师,我做完这

17、个作业可以看书了吧?”得到我的许可,他们往往特别高兴。的确,读书在他们看来是一件十分愉悦的事情,学生从书中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从书中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同时还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受到真、善、美的启迪,净化了学生心灵,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较好养成。4、传授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效能。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大量的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文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阅读方法的传授,加强课外阅读

18、指导。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应首先浏览序言、目录、后记,然后通篇浏览,以确定是精读还是略读。如果是单一的一篇文章,开始应通读浏览,稍加意会即可,以便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基本情感。对于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应加以精读、反复吟咏,并随时圈点、勾画、批注、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新课程标准中进一步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

19、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还应重视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不受老师、同学的影响,把自己阅读中独到的体会、感悟真实地写下来,甚至还可以是自己对文章的故事改编。常言道:“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让学生真实地不拘泥任何形式地记述阅读感悟,才能进一步达到理解文化、提升品位、开拓思维、综合提高语文读写能力的目的。(二)家长方面多数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学生家长为孩子购买书籍、征订报刊比例明显上升,有几十位家长还坚

20、持与孩子一起阅读,交流阅读感受,比赛阅读收获,互评阅读笔记。学生真正养成了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对净化环境、和谐关系、构建书香校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位家长说道:“和孩子一起读书会带来无穷的乐趣,不知不觉之中,在我们和孩子之间建立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把彼此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彼此了解,彼此信任。”和孩子一起读书带来的好处远不止这些,因为父母的模范作用是无限的,在潜移默化之间,一方面给孩子做出了好的榜样,另一方面也营造了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学习型、读书型社会的建立,正是来源于无数个读书型的家庭。(三)教师方面经过三年时间的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对课外阅读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在研究过程

21、中,我们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以及教育家叶圣陶和语言学家吕淑湘等名家大师对于阅读的精辟论述,提升了自身的理论水平,并积极记录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体会经验。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摸索出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习惯养成的指导方法。并且改变了片面追求课内知识,追求卷面分数的局面,开始重视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与此同时,教师也和学生一同成长。十一、困惑与反思在深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了一些喜悦,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存在不少困惑:1、我校留守学生较多,读书氛围较为淡薄,托管家长的课外阅读意识不够强。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社会环境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大难

22、题,而且单靠学校教师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所以应该把阅读社会化。2、小学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独特性使学生的阅读活动受教师的直接影响更大,教师“潜移默化”的作用更明显,因此,语文教师的改革意识、阅读品位、兴趣爱好、自身的语文素养等诸多因素也影响着方案的实施效果。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指导中,如何让更多教师也投入到书香中去,也是一个需要进一步去研究的问题。3、实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研究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多课外拓展的机会,学习兴趣与潜能得到发展,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优等生原有的基础夯实,视野更开阔,发展速度愈快,从而加速了班级的两极分化。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表现

23、得更为明显。如何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使他们都能在阅读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受益,也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作更加深入的思考。4、网络世界纷繁复杂,里面既有宝藏,也有垃圾。教会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后,如何避免学生接触不良文化,还需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5、如何处理好学业负担和阅读时间上的矛盾还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今后,我们将继续研究和探索,进一步完善课题所取得的成果。参考文献: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 孙云晓邹泓北京出版社 3、杜威教育名篇 赵祥麟王承绪教育科学出版社4、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王晓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5、与孩子共同成长写给家长的信和便笺常丽华,小学语文教师6、好习惯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孙云晓北京出版社7、小学生的21个好习惯 孙云晓孙宏艳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8、让阅读点亮学生的生命福建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