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号: WD_WHWS_CRSP_20150722_DL武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二期建设项目需求规格说明书参照GB/T 9385-2008编制(Version版本1.4)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7月文档修改情况记录版本号修改状态修改日期修改摘要修改人V1.0创建2015-05-13创建邓磊、谭晓洲V1.1修改2015-07-22根据疾控处、妇幼处、人事处、财务处业务人员提出意见进行修改。邓磊、谭晓洲V1.2修改2015-07-30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需求规格说明书各章节进行修改。张鹏、邓磊、谭晓洲、李志明、杨炎良、严俊、夏明、黄丰林V1.3审核2015-08-03审核
2、行文规范、主体内容。杨秋芬V1.4修改2015-10-22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第三次)对需求规格说明书各章节进行修改。张鹏、邓磊、谭晓洲、李志明、杨炎良、严俊、夏明、黄丰林目 录1.引言81.1项目背景81.1建设目标81.2项目范围91.3术语定义131.4引用文件141.5综述142.总体描述152.1项目描述152.2项目蓝图规划152.3武汉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一期建设内容完成情况162.4武汉卫计委特点172.5用户需求182.5.1各级医院临床及管理需求182.5.2各区基层医疗卫生和计生机构服务需求182.5.3全市公共卫生机构服务需求192.5.4标准规范需求202.5.5信息安全
3、需求202.6信息量分析与预测202.6.1平台采集数据量202.6.2平台业务处理量202.6.3平台网络流量分析和预测212.6.4医院信息化特点212.6.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特点312.7假设和依赖323.具体需求-人口信息资源库333.1总体概述333.2业务范围333.3用户角色分析343.4基本业务流程图353.5功能需求分析363.5.1数据集成接口363.5.2数据筛选及清洗363.5.3数据归档及存储363.5.4数据共享接口363.6接口方式373.7数据集成373.8应用效果704.具体需求-智能应用724.1总体概述724.2业务范围724.3现有基础724.3.
4、1智能前端724.3.2手机客户端734.4功能定位734.4.1患者特征库734.4.2.业务规则库744.4.3业务引擎744.4.4智能前端工具开发744.4.5手机客户端754.5角色分析764.5.1智能前端764.5.2手机客户端774.6业务流程774.7数据集成784.8接口方式794.9效果场景805.具体需求-公卫协同应用835.1总体概述835.2业务范围835.2.1传染病协同应用835.2.2慢病协同应用835.2.3妇幼保健协同应用845.2.4计划免疫协同应用845.2.5血液业务协同管理系统845.3现有基础855.3.1武汉市公共卫生信息化整体情况介绍855.
5、3.2武汉市公共卫生信息化整体情况分析875.4功能定位875.4.1传染病协同应用875.4.2慢病协同应用885.4.3妇幼保健协同应用885.4.4计划免疫协同应用895.4.5血液业务协同管理系统895.5角色分析905.5.1传染病协同应用905.5.2慢病协同应用905.5.3妇幼保健协同应用915.5.4计划免疫协同应用915.5.5血液业务协同管理系统925.6业务流程925.6.1传染病协同应用925.6.2慢病协同应用935.6.3妇幼保健协同应用945.6.4计划免疫协同应用955.6.5血液业务协同管理系统965.7数据集成965.8接口方式3135.8.1传染病协同应
6、用3135.8.2慢病协同应用3145.8.3妇幼保健协同应用3155.8.4计划免疫协同应用3155.8.5血液业务协同管理系统3165.9效果场景3176.具体需求-卫生与计生协同应用3196.1总体概述3196.2业务范围3196.3现有基础3206.4功能定位3206.5角色分析3226.6业务流程3246.7数据集成3276.8接口方式3286.9效果场景3327.具体需求-市区卫生资源监管系统3347.1总体概述3347.2业务范围3347.3现有基础3357.4功能定位3367.5角色分析3367.6业务流程3377.7数据集成3397.7.1卫生机构3397.7.2医护人员34
7、67.7.3医护人员工资情况表3517.7.4医疗设备3527.7.5卫生机构床位数3537.7.6卫生机构建筑面积3547.7.7卫生机构资产3547.7.8卫生机构收入与支出3557.8接口方式3577.9效果场景3588.具体需求-人口健康大数据示范项目3598.1总体概述3598.2业务范围3598.2.1大数据平台建设3598.2.2本期大数据示范项目3608.3现有工作基础3618.4功能定位3618.5角色分析3628.6业务流程3638.7数据集成3648.8接口方式3658.9效果场景3658.9.1 大数据平台效果场景3658.9.2 示范项目效果场景3669.具体需求-接
8、口实施3689.1接口实施范围3689.2数据采集接口3689.2.1接口方式3699.2.2前置端数据反馈与处理3709.2.3中心端数据反馈和处理3719.3业务数据接口3729.3.1接口方式3729.3.2平台收到消息后反馈与处理37210.具体需求-预约挂号号池管理系统需求37310.1总体概述37310.2业务范围37310.3现有基础37410.4功能定位37410.5角色分析37410.6业务流程37510.7数据集成38110.8接口方式38110.9效果场景38211.具体需求-全市工程项目直报系统需求38311.1.总体概述38311.2.业务范围38411.2.1.机构
9、管理38411.2.2.工程项目管理38511.2.3.统计分析38811.3.现有基础38911.4.功能定位39011.4.1机构管理39011.4.2在建项目管理39011.4.3前期项目管理39111.4.4策划项目管理39211.4.5 2000年以来完工项目管理39211.4.6工程项目统计分析39211.5.角色分析39311.6.业务流程39311.7.数据集成39511.8.接口方式39611.9.效果场景39612.具体需求-科研项目申报管理系统需求39712.1总体概述39712.2业务范围39712.2.1机构组织管理39712.2.2用户管理39812.2.3项目申报
10、(项目负责人)39912.2.4项目审批(机构管理员)40012.2.5项目审批(市卫计委管理员)40112.2.6项目报表40312.2.7数据初始化40412.2.8系统权限描述40912.3现有基础40912.4功能定位41012.5角色分析41112.6业务流程41112.7数据集成41212.8接口方式41212.9效果场景41313.具体需求-数据接口标准41413.1概述41413.2医疗服务数据接口标准41413.3公共卫生数据接口标准4141. 引言1.1项目背景在国家新医改政策指导下,武汉市编写了武汉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2013年-2015年),规划明确提出了武汉市在
11、今后三年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以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为切入点,加强卫生信息标准化和卫生信息资源综合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统筹推进适应医改要求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信息系统建设。加快市、区两级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实用共享的电子病历库和居民电子健康库,建设市、区、乡卫生专用网络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联动指挥与决策信息系统。推进跨部门、跨医疗机构的业务系统互联整合,形成健全的医药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作机制”,使市卫计委、各区卫计委及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议有章可循、有序推进。根据武汉市卫生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卫生计生
12、部门与计生部门的机构合并对信息化建设的新要求,在一期项目的基础上,在市、区两级平台的架构下,本期将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升级定位为市级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着重加强对公共卫生类应用及计生数据整合的建设,完善和丰富平台健康档案,服务于卫生和计生事业发展。1.1建设目标平台的二期建设以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以建立健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级计生机构信息化系统、树立市/区两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标杆为抓手,在一期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更大范围地完成居民健康档案的采集、整合及共享;重点通过业务标准规范的建立和实施,集中整合辖区范围内各医疗机构和计生部门的信息资源,推进公共卫生电子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区
13、域范围内临床、公共卫生与计生的一体化业务管理,为居民提供个性化、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从而提升武汉市区域卫生及计生管理效率及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本文主要针对武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二期建设项目确定建设内容,并详细的提出了系统的功能性、非功能性需求,说明了系统的各种功能。为后续的设计工作划定范围、重点方向。本文针对的读者为系统管理者、系统使用者、信息数据提供者、应用接入单位、系统设计开发人员和相关评审人员。1.2项目范围序号系统单位数量简要说明1基础库扩建人口信息资源库套1采集计生领域全员人口数据,与平台已采集的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形成满足人口健康需要的武汉市人口信息资源库。2
14、智能应用业务规则库及患者特征库套1支撑智能提醒的业务规则库及患者特征库建设。业务引擎套1基于业务规则库及患者特征库,为智能提醒应用提供业务引擎服务。智能前端工具开发套1开发通用工具,为后续协同应用提供支撑。智能前端实施套1智能前端应用的调试、培训,对平台联网28家医院进行实施。手机客户端套1提供卫计委内部管理应用APP以及对公众服务APP,并提供对公共服务相应数据接口支持。3公卫协同应用传染病协同应用套1开展接口改造及实施,在国家大疫情网开放接口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前端实现临床医生诊断后实时报卡,并将相关数据落地到市本级,事后与国家大疫情推送的传染病报卡数据进行比对。慢病协同应用套1对接武汉市人
15、口健康档案系统,并进行接口改造及实施。通过智能前端应用实现联网医院中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业务的临床医生诊断后实时报卡,并将相关数据、任务推送到人口健康档案系统。妇幼保健协同应用套1采集电子病历、计划免疫相关数据,并从中筛选出B超信息、计划生育手术信息及儿童信息数据,将该信息及时推送到妇幼系统,方便妇幼业务人员进行管理。计划免疫协同应用套1采集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并通过与计免接种数据对比后从中筛选出未接种儿童相关信息,推送到计划免疫系统。血液业务协同管理系统套1开展接口改造及实施,对血液中心采集血液发血信息、献血者的历次献血、血液制品的生产、保存、转运过程数据,对已联网的28家医院,采集医院血液库
16、存信息,患者用血信息等,从而对血液利用链全过程进行监管。急救业务协同管理系统套1开展接口改造及实施;利用平台所产生的信息为急救医生提供应急查询,按照患者姓名、住址等居民信息筛选居民健康档案(支持模糊查询),现场医生在无法获知患者完整信息的情况下快速查询到患者并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以便于其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急救诊疗;同时在急救车车载设备及系统支持情况下,能及时将现场信息通过平台传输至急救医院,便于急救医院提前做好急救准备。(根据到市急救中心的实际调研情况,武汉市急救中心现正在面临拆迁,并且急救医生在救护车上面做急救过程中,不一定有时间做过程记录工作,因此及时将现场信息通过平台传输至急救医院不太现
17、实;至于院前电子病例数据上传,需等急救中心搬迁结束后再接入平台)4卫生与计生协同应用准生证及出生证信息协同应用套1通过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准生证信息(来自计生)及出生证的采集、存储、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育龄妇女手术信息协同应用套1通过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育龄妇女手术信息的采集、存储、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B超和孕检信息协同应用套1通过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孕检信息(婚育保健、怀孕信息及妇检信息等)的采集、存储、查询和统计分析等功能。接种疫苗信息协同应用套1通过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对儿童接种疫苗信息的采集、存储、查询和统计分析等功能。人口死亡信息协同应用套1开展接口改造及实施
18、,在国家直报系统开放接口的基础上,通过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对人口死亡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实现查询和统计分析等功能。流动人口信息协同应用套1通过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将卫生领域中的数据与武汉市人口信息资源库进行对比形成属于流动人口的相关信息,并实现查询和统计分析等功能。对降低计生中流动人口漏报和漏管起到辅助作用,同时将相关数据、任务推送到人口健康档案系统。5市区卫生资源监管系统医疗机构管理套1满足对全市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的医政管理工作需求。区域人事监管套1实现区域内人事资源统一管理。区域财务监管套1实现区域内财务资源统一管理。区域物资监管套1实现区域内物资统一管理。6人口健康大数据分析应用统计分
19、析及综合查询套1针对本期项目采集的公共卫生数据,开发相关领导查询分析功能;计划生育综合查询与决策支持:卫生与计生部门合并后,对于统计工作,能根据重新界定的统计指标和定义,完成统一统计口径,保持统计数据源来自市平台且唯一,支持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的统计分析,满足计划生育领域的区域性统计分析及决策支持建设。人口健康大数据的示范应用套1大数据平台(Hadoop)搭建,数据清洗及存储,人口健康关联分析与预测专项分析软件开发及人口健康大数据示范应用。7接口实施与省全员人口数据库接口个1接口改造,用于支持武汉市人口信息资源库扩建。国家直报网数据接口个1接口改造,用于支持将直报相关数据(传染病、死亡)连入平台
20、。人口健康档案系统数据接口个1接口改造,用于支持人口健康档案数据(慢病)连入平台。妇幼保健系统接口个1接口改造,用于支持妇幼保健数据连入平台。计划免疫系统接口个1接口改造,用于支持计免数据连入平台。血液管理系统接口个1接口改造,用于支持血液管理数据连入平台。医疗机构诊疗数据接口升级个1接口改造,用于扩大诊疗数据接入范围,并接入平台。与省级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对接个1接口改造,实现与省平台的对接。与各区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对接个1接口改造,实现各区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接入。8预约挂号号池管理系统套1采集平台各联网医疗机构医生排班、号源等相关信息,进行统一整合管理,并提供统一接入接口。9全市科研项目
21、直报系统套1为市卫计委提供全市统一的科研直报管理系统。10全市工程项目直报系统套1为市卫计委提供全市统一的工程项目直报管理系统。1.3术语定义HIS:医院管理信息系统CIS: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等医院内部的临床信息管理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系统RIS:放射科信息系统。主要功能和应用包括:病人检查预约,影像设备管理与预定,医嘱的输入与管理,病人与设备预约的管理,影像诊断报告和生成与管理,划价,收费PACS:医疗图像管理与通信系统,主要功能是图像信息的获取、传输与存档和处理CHSS:社区卫生管理信息系统RHIN:区域卫生信息网络。EHR:居民电子健康档案EMR:电子病历HIAL:医疗卫生信息访问
22、层MPI :居民个人主索引UIS:超声信息系统B/S :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C/S :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SOA :面向服务的架构VPN:虚拟局域网络XML :可扩展性标志语言目的1.4引用文件 国家卫计委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 国家卫计委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 国家卫计委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 国家卫计委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试行) 国家卫计委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 国家卫计委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基本功能规范 国家卫计委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功能规范 国家卫计委妇幼卫生系统功能规范 国家卫计委国家基本公共
23、卫生服务规范 国家卫计委社区卫生信息技术标准 武汉市卫生信息化工程标准规范体系 武汉市卫生数据中心数据标准、接口标准 武汉市卫生数据中心管理和运行规范 武汉市区(市)平台建设规范1.5综述本文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描述需求,第2章主要是需求的总体描述,包含对项目的整体需求的描述,包含对用户特点的描述,相关假设和限制条件。第3章至第13章是对具体需求的阐述,包含人口信息资源库扩展的需求、智能应用方面的需求、公卫协同需求、公卫与计生协同的需求、卫生资源监管系统需求、人口健康大数据需求、接口需求、预约挂号需求、工程直报管理系统及科研项目申报管理系统需求。2. 总体描述2.1项目描述本项目重点通过业务标
24、准规范的建立和实施,集中整合辖区范围内各医疗机构和计生部门的信息资源,推进公共卫生电子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区域范围内临床、公共卫生与计生的一体化业务管理,为居民提供个性化、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从而提升武汉市区域卫生及计生管理效率及水平,提高服务质量。2.2项目蓝图规划2.3武汉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一期建设内容完成情况序号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使用情况1市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完成了注册服务系统、存储服务系统、共享协同服务系统、全程诊疗档案服务系统、信息接口服务系统、数据交换整合系统、卫生信息基础资源库的开发及本地化实施。在用2基于市级卫生信息平台的应用系统建设完成了居民健康卡系统、市民电子病历共享系统、市民
25、检验检查结果共享系统、市民健康自助管理系统、医疗业务分析系统、合理用药预警及管理系统、数据质量监管系统、公众健康服务门户、权限管理系统、系统运维系统、绩效评价系统、医疗资源信息库系统、标准管理系统、网站系统等16个应用的开发及实施。在用3已有系统和平台的数据对接完成了市突发公卫应急指挥系统、家庭健康档案、行政审批系统的对接。在用4医院前置系统开发实施已完成了27家医疗机构数据接入市平台工作,分别是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第二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市第五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武汉市第十一医院、武汉市普爱医院、武汉市武昌医院、武汉市中医医院、武汉市儿童医院、武汉市武东医院、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武
26、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武汉市普仁医院、武汉市东湖医院、武汉市汉口医院、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新洲区人民医院、汉南区人民医院、蔡甸区人民医院、东西湖区人民医院、武汉市皮肤研究与防治所、武汉市第八医院、武汉市第九医院、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武汉市亚洲心脏病医院。在用5标准化建设已完成了系统功能规范、平台接入指南、居民健康卡补充规范、分类和编码标准、数据交换标准、信息共享标准、业务规范的制订,共15套。在用6系统集成和总体咨询规划完成了系统集成方案、武汉市卫生计生委专网建设方案的制订及实施;为27家医疗机构及其系统开发商提供医疗机构数据接入市平台工作的咨询及指导实施
27、。在用7卫生数据中心建设核心数据库服务器 2台、综合应用服务器 4台、刀片服务器 7台、刀片服务器机箱 1台、KVM3台、在线存储设备 1台、SAN 交换机 2台、在线存储设备 1台、磁带库 1台、备份软件 1套、边界防火墙 3台、入侵检测系统 1台、漏洞扫描设备 1台、网络防病毒系统 1台、网站防篡改系统 1台、网络流量监控 1台、网络审计系统 1台、安全交换区交换 2台、核心数据区核心交换机 2台、负载均衡设备 2台、网管软件 1套、操作系统 11套、数据库软件 1套、J2EE中间件 1套、统计分析和报表工具 1套、虚拟化软件 1套。在用8卫生专网建设已完成35家医疗机构的专网接入工作,分
28、别是武汉市卫计委、市疾控中心、市急救中心、市血液中心、市医科所、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第二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市第五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武汉市第十一医院、武汉市普爱医院、武汉市武昌医院、武汉市中医医院、武汉市儿童医院、武汉市武东医院、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武汉市普仁医院、武汉市东湖医院、武汉市汉口医院、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新洲区人民医院、汉南区人民医院、蔡甸区人民医院、东西湖区人民医院、武汉市皮肤研究与防治所、武汉市第八医院、武汉市第九医院、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武汉市亚洲心脏病医院等。在用2.4武汉卫计委特点武汉全市现辖13
29、个区、3 个国家级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东湖风景区),总面积 8494 平方公里。全市现有综合医院190家,其中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23家,100-499张床位的医院32家,1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135家。全市现有专科医院(西医类)43家。全市现有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院49家,其中公立中医医院17家。全市共有54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16个。有乡镇卫生院86家,村卫生室1845个。全市现有门诊部393家,其中中医门诊部144家,诊所2129家,其中中医诊所592家,妇幼保健机构17家;产科及助产技术服务机构128家;临床检
30、验中心5家,血液中心1家,急救中心和站12家,体检机构13家。全市现共有床位51413张,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床位6.15张。现有卫生技术人员62343人,其中医生25223人,护士25382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3.02人。全市居民死亡原因前6中,主要疾病顺位及所占比重为: 脑血管疾病31.23%,恶性肿瘤26.51%,心脏病17.37%,损伤和中毒7.85%,呼吸系统疾病7.22%,消化系统疾病3.08%。2010年全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合计5100.2万人次,其中门诊4467.3万人次,急诊632.9万人次,住院155.1万人次,病床使用率91.17%,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11.1日。武汉市
31、卫计委区域卫生平台一期建设完成,对启动二期建设已具备了一定的有利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市卫计委信息中心机房建设已基本完成。各种信息化设备、基础光纤、网络也基本建设完成。机房现有硬件、网络等环境已基本具备武汉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二期硬件建设基础,只需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硬件扩容以及内外网隔离建设,可有效节约成本,减少重复投资。(二)武汉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一期已与全市28家市直属医院完成数据接口及前置机的部署实施,只需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接口升级即可。(三)120院前急救、疾控、妇幼、社区、新农合、卫生应急等信息系统基本建成。“十一五”期间,武汉市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120急救指挥、疫情直报
32、、妇幼保健、社区综合管理、新农合、卫生应急等各类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在卫生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目前各系统都是独立建设,彼此之间信息不能互通共享,亟待整合资源。(四)区级卫生数据交换平台项目已同步动工建设,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武汉市卫生信息化数据交换体系,实现区域内外的信息共享及业务协同。2.5用户需求2.5.1各级医院临床及管理需求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提供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各级医院(三级、二级及一级医院)的医生希望获得更多的病人健康相关的信息,这部分信息除了其他医院之外,还包括公卫机构和计生机构的信息,同时,医院还希望能减少信息重复录入的工作量,可实现从电子病历中自动获取并提交疾病控制、妇
33、幼保健、精神卫生等公共卫生条线业务单位或部门需要的数据和信息。2.5.2各区基层医疗卫生和计生机构服务需求为提供更优质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医疗、康复的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全科医生在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时可以调阅到管辖居民的所有诊疗信息(急诊、门诊、住院、健康等信息)及健康档案信息。社区医生可以将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精神卫生、计划生育等业务条线系统需要的数据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上传到相应的条线系统中,并且获得以上公共卫生和计生条线系统下发的数据,完成相应社区卫生和计生服务,避免数据重复录入。2.5.3全市公共卫生机构服务需求本期项目建设重点解决公卫领域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及整合。
34、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希望实时从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取疾病个案信息,智能分析出区域群体疫情信息,与医疗机构联网完善传染病的上报流程和模式,提高上报效率和质量,实现传染病、慢病、精神病等疾病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报告。方便、实时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和方案发布服务,让整个区域所有卫生机构紧密结合在一起,将该体系纳入全区域应急联动体系和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实现业务联动,共同构筑区域人民疾病预防的健康大门。2)卫生监督机构建立起管理对象档案,通过管理对象档案实现不同机构,不同业务业间的信息共享,通过管理对象档案和居民健康档案和关联,实现将个人的健康管理和人群管理统一起来。通过信息共享,加强执法力度,杜绝人工
35、管理的弊端,实现卫生监督的实时、动态的高效管理,覆盖到全区各卫生监督所、医院、娱乐场所、公共卫生等,形成集卫生监督信息收集、加工、存储、检索、分析、研究、传输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体系。针对全区的医疗卫生系统的基本状况进行监督,监测辖区所有的医疗卫生信息资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事故等信息。3)妇幼保健各业务数据离散度较大,分布在医院、社区、围产保健机构,难以形成个案全面的数据管理,围产保健个案跟踪数据缺乏,保健与临床信息无法统一。妇幼保健院希望得到更丰富的信息,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妇幼保健服务。妇幼各业务工作量大,需建立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行政管理单位的横向网络体系,完成妇幼保健信息
36、与其他信息系统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实现妇幼保健业务与医疗业务,做到数据一处录入,多处利用,实现妇幼保健行政管理业务的全面整合。2.5.4标准规范需求统一标准规范是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进行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基本前提。在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强调“统一规范、统一代码、统一接口”。项目一期建设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卫生信息化标准和规范体系,本期项目建设因为新连入公卫和计生领域数据,需要对原有标准和规范体系进行适度升级,保持标准和规范的可用性。在各区的区级基础平台建设中,要遵守该标准规范体系,同时适当的根据各区实际情况做适量的个性化修改、补充和完善,以符合武汉市各区医疗卫生和计生业务的具
37、体开展情况。2.5.5信息安全需求信息系统的安全是任何医疗卫生和计生业务开展的基础。项目一期建设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本期项目建设因为新连入公卫和计生领域数据,需要对原有信息安全体系进行适度升级,保持信息安全的持续性。2.6信息量分析与预测2.6.1平台采集数据量武汉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采集全市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业务及管理数据,重点包括医院临床数据、医院运营管理数据、公卫业务及管理数据、计生业务及管理数据,以便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应用。本期采集对象为平台联网医院及所有市属公卫机构及计生机构,预计本期建设新增的日数据采集量为1500M。2.6.2平台业务处理量基于人口健康信息
38、平台的主要规划应用包括:健康档案调阅、双向转诊业务协同、决策分析支持、绩效考核应用、面向公众的健康服务门户应用等,本期新增建设的包括智能应用、公卫协同应用、卫生与计生协同应用等,初步规划本期建设新增的业务处理量为日均5000个。2.6.3平台网络流量分析和预测武汉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所提供业务中,除了内网运行的应用之外,主要是面向公众的健康服务门户,该门户面向全市所有居民提供健康档案在线查阅、自我健康管理等服务,智慧医疗一期建设中网络流量大概为100M,按照当前的增长速度,依据本期新增的面向公众的应用,预计本期新增的日均流量为200M。2.6.4医院信息化特点目前武汉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正处于以财
39、务结算为中心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MIS)到以患者为中心、医疗为主线的临床信息系统(HCIS)的过渡阶段。所有医院建有挂号、收费、药品、物资管理等必备的HMIS功能模块,近50%的医院已建或在建门急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医技管理系统(如LIS、RIS、PACS等)以及相应的经济管理、综合管理功能模块,实现以患者为中心、医疗为主线的相关功能。个别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医院则在积极探索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医疗行为的监管、方便群众就医,如医疗管理与质量监控系统、临床路径管理、预约挂号等。系统架构大多采用C/S应用体系架构,系统的部署、升级与维护相对复杂。其中,市中心医院对此进行了大
40、范围的革新,除挂号、收费等系统为了保持系统稳定采用C/S外,其余系统均采用B/S架构,以便于系统的统一管理及维护。同时,武汉市中心医院还在积极探索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整合平台的建设2.6.4.1医院系统使用情况软件系统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HIS1998年开始使用自主开发的系统,系统采用C/S架构,Informix数据库,当前数据量约为20G,每年数据增长量无统计1999年开始使用众邦的系统,系统采用C/S架构,oracle数据库,现有数据量为45G,每年数据增长量约为35G,最近两年数据增长较多使用军卫一号,系统采用C/S架构,orac
41、le数据库,现有数据量为270G,每年数据增长量约为20G2011年10月开始使用东华合创的系统,系统采用B/S架构,cache数据库,现有数据量100GCIS自主开发,门诊医生站没有全部科室使用(部分科室没有配置电脑),住院医生站全部使用2011年11月份开始使用东华合创的软件,门诊医生站现在还未使用,收费处会录入处方信息,但是药品用法频次类信息可能缺失使用了多家厂商的,门诊医生站和住院医生站使用的是军卫一号东华合创系统,门诊医生站2011年开始使用,住院医生站2012年3月份开始使用LIS使用蓝博的,但是医院对现有系统不满意,准备更换2006年开始使用南方惠桥的检验系统,检验设备齐全,整个
42、系统走电子化流程使用科华系统,检验设备齐全,整个系统走电子化流程2011年11月份开始使用东华合创的系统,整个系统走电子化流程RIS2007年开始使用东软开发的系统,在住院医生站和门诊医生站可直接调阅报告,整个系统走电子化流程2009年起使用锐科的系统,2011年将超声设备也接入系统,整个系统走电子化流程使用东软系统,整个系统走电子化流程已经招标东软的产品,目前还未使用PACS2007年开始使用东软开发的系统,在住院医生站和门诊医生站可直接调阅报告,整个系统走电子化流程2009年起使用锐科的系统,2011年将超声设备也接入系统,整个系统走电子化流程使用东软系统,整个系统走电子化流程已经招标东软
43、的产品,目前还未使用电子病历系统2007年使用海泰的电子病例系统,门诊使用了部分科室,住院科室全部使用2011年11月份开始使用东华合创的软件使用浙江和仁系统,所有住院科室使用2012年1月份开始使用东华合创系统,所有住院科室都使用合理用药系统使用大通的合理用药系统,同时嵌入在门诊医生站和住院医生站中,医生在保存处方时给出配伍禁忌提示,医生可查看药品说明书等信息使用大通的合理用药系统,嵌入在医生工作站中,医生在保存处方时给出配伍禁忌提示,医生可查看药品说明书等信息使用美康的合理用药系统,嵌入在医生工作站中,医生在保存处方时给出配伍禁忌提示,医生可查看药品说明书等信息使用大通的合理用药系统,嵌入
44、在医生工作站中,医生在保存处方时给出配伍禁忌提示,医生可查看药品说明书等信息预约挂号系统114平台与HIS做接口,2011年左右开始使用114平台与HIS做接口,2011年左右开始使用114平台与HIS做接口114平台与HIS做接口,2011年左右开始使用双向转诊系统有双向转诊的业务,但是没有通过系统实现医院现无双向转诊系统可实现体系内部的转诊有双向转诊的业务,但是没有通过系统实现软件系统武汉市普爱医院武汉市武昌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市中医院HIS2008年开始使用东软系统,系统采用C/S架构,oracle数据库,现有数据量200G,每年增长约为30G2008年开始使用中联的系统,系统采用C/S架构,oracle数据库,现有数据量100G,每年数据增长量约为20G2002年开始使用杭州创业的系统,采用C/S架构,sybase数据库,现有数据量130G,每年数据增长约为60G2000年开始使用,厂家已经倒闭,准备换新的系统CIS2008年开始使用东软系统,门诊医生站和住院医生站使用情况良好2008年开始使用中联的系统,门诊医生站住院医生站全部科室使用2002年开始使用创业系统,门诊医生站住院医生站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