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290305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字串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 二、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体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2、、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三、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性设置课程 字串9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知识

3、和地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如:一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综合实践活动(问题的提出、问题的研究、成果展示);校本课程包括:校本教材、安全法制、课信息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四、三级课程设置表 字串2 1、教学时间 全年52周,教学时间40周,每期分别20周,假期(寒暑假、节假日)1011周;机动12周。 字串3 2、每周活动总量: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

4、为30课时,每课时上课40分钟。 字3、国家规定的学科类课程、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均在周一至周五的教学时间内按课表进行。 4、班队活动每周安排一课时,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进行环境教育、安全教育。 5、活动课程安排为,每周二、周五下午。6、一至六年级的体育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 7、我校地方课程课时安排为,每周一二年级2课时,三四年级3课时,五六年级4课时,占义务教育阶段总课时的10.2%。设置普通话、实践与创新、道德与法制等,使用相应的教材。8、校本课程结构设置(1)学校篇:通过开设学校篇课程,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过程,增加学生知校、爱校、

5、兴校的责任心。(2)家乡篇:让学生了解近些年来家乡的巨大变化,了解一些家乡生产生活结构。(3)低年级识字:加增学生识字兴趣,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学习生字的方法。(4)英语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5)普通话训练:目的是提高学生说好普通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起他们对说好普通的渴望,加大语文课堂的补充和课外延伸。五、保障措施 字串4 1、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即学校校务会,它是学校课程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明确本校的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根据上级颁发的课程计划制度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同时指导各教研组工作。 教导处是学校课程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计划、执行、检查、指导、评估全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联手各学科教师间的合作,以促进课程合力的形成。 2.制度保障:学校建立相应制度。如:校本教研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教师、学生评价方案等。学校定期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保障课程计划的真正执行。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