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西带状公园说明(0524).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294466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江西带状公园说明(052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滨江西带状公园说明(052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滨江西带状公园说明(052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滨江西带状公园说明(052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滨江西带状公园说明(052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设计说明海口市滨江西带状公园规划说明第一部分 项目概述1、项目要求1.1 设计目标“为市民与游客创建一个充满活力的集观光、旅游、休闲等功能的公共空间和绿色生态长廊,创造一流的滨江带状生态公园”。1.2 规划范围北起长堤路新埠桥,南至南渡江大桥,全长12.57公里。西边以滨江西路西侧道路红线为界,往东至江边,设计范围包括道路内绿地、东面宽度20米以上不等的滨江绿化带及江漫滩地,总用地面积约为193公顷,其中江滩绿地133.2公顷,道路中心绿地31.10,城投已报批绿地26.5公顷。2、规划依据1、公园设计规范2、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3、海口市规划局提供的规划用地范围、地形图4、水法中对防洪堤及江

2、堤、江滩地段的安全管理法规5、现场勘测资料。第二部分 现状分析1、区域分析1.1 地理区位(1)位于海南岛:热带岛屿,中国的四季花园,热带滨海旅游度假区。因此,项目应突出热带城市人文与生态特征。(2)位于海口市:华南地区南翼中心城市,全岛综合中心,与大陆联系的交通焦点,热带浪漫之都、休闲基地。因此,项目宜突出休闲场所的宜人性、多样性。(3)位于南渡江西岸:西侧为海口主城区,东岸为待开发的江东新市区。北端接海口旧城区的新埠桥,与海甸、新埠两岛相望,南到南渡江大桥,自北向南由海口市建成区进入府城组团。1.2周边功能关系分析 1)城市带状开放空间西海岸休闲旅游带呈东西向,长度约12公里,已基本成型的

3、滨海带状公园,以休闲度假为主,已开发主要项目有帆船帆板训练中心、水上表演中心、假日海滩游泳场、海洋世界、星级酒店等,位于城市的次中心西城北侧。海口外滩主要呈东西向长度约为7里,在海口市区滨海的核心地段,以观光游乐、商务活动、文化休闲为主要功能,兼有居住与生态度假等功能,尚未成型,处在规划初始阶段。距南部地区市民日常休闲的距离较远。东海岸休闲带呈东西向长度约为20公里,尚未开发,未来城市的滨海休闲带,位于城市另一次中心东城的北边。美舍河休闲带自北往南贯通海口城市,以滨河居住区为主的城市日常生活休闲带。以上三个主要休闲旅游带均是位于城市北面,使南部地区居民日常休闲距离较远。2) 城市点状开放空间万

4、绿园面积约为75公顷,为滨海开放式公园,是海口市最著名和市民最喜爱的开放性大型公园,位于国贸组团北侧;金牛岭公园内含动物园的市民公园,位于主城和秀英组团之间,在城市的发展轴线上。人民公园建成区中心的内部公园,与海口最重要的海秀东路商业区相邻。红城湖公园滨湖公园,位于主城和府城组团之间;白沙门公园拟建的大型生态式滨海公园,以游泳为主,位于海甸岛组团的北侧;1.3 城市结构分析l 海口城市的三条发展轴线未来城市发展轴:连接城市主城区和东西两个次中心、穿越南渡江;城市历史文化发展轴:连接城市历史的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海口老城区新城区府城区;南渡江城市生态发展轴:是海口城市的产生、发展、演变、拓展的自

5、然依托。l 滨江西路带状公园现状生态湿地位于城市主城区的东部边缘,是城市重要景观界面;是南渡江城市生态发展轴的组成部分;是南渡江带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l 根据中规院编制的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4年),滨江西路西侧周边用地自北为文化娱乐、居住;中部为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南部为旅游、居住。对岸相对的用地自北向南为旅游、居住;中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居住;北为旅游、居住。2、交通分析l 与三条城市主干和二十六条其它横向道路相交,主干路为:北接长堤路滨海大道;中为国兴大道海秀大道;南接琼州大道; l 因与长堤路、滨海大道相连接,共同构成城市主要的滨水景观环线; l 该路既是城市内部南北主干道,

6、又是从美兰机构进入主城区的重要道路之一。l 已有三条桥梁(从南到北为南渡江大桥、琼州大桥、新埠桥)穿越地段。另一主要桥梁海瑞大桥正在施工中,并有新埠桥在拟建中。l 因相交城市道路桥梁众多,产生大量交通节点;3、自然条件分析l 水文新埠桥处常水位标高为3.0米,20年洪水位为3.82米。南渡江为季节性干枯明显的河流,常年水位变化明显。江滩水系较丰富,水质较好,因接近出海口,江面开阔,水深仅可供中小船舶通行。现状生态湿地l 地形防洪堤按百年一遇洪水位修建,堤顶标高(7.010.0米)比两侧现状地形高出35米;堤外部分江漫滩在常年水位线3米以上,部分江漫淮在20年洪水位3.82米以上;江上沙洲散布数

7、处,最大的沙洲为司马坡岛;堤内地形较平坦,整体由南到北、由西向东稍倾斜。l 植被主要为野草,间有小片木麻黄林。在北段植被相对较少,南段植被状况较好,江漫滩上植被具有较好的湿地景观,道路西侧地段较开阔,自然景观比较优美。l 气候海口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降雨多发生在8-10月份。4、景观要素分析l 南渡江是城市的发展中心轴线。具有重要的景观价值;l 沿江线性较长,长度为12.57公里,江面窄宽相间,穿越城市南北性质不同、居住人口密度也不同的区域;l 南渡江江面尺度大(1000米以上),充分展示壮阔的效果同时,需要近人的、亲切的尺度去营造宜人氛围,。l 防洪堤一侧是人工城市,另一侧是自然的河流,因

8、此带状公园具有城市的人工化和河流的自然性的双面性、过渡性、连接性和混合性。l 日本断桥在海口的城市发展历史上具有历史意义。l 南渡江三江入海口景观开阔,城市轮廓线清晰。l 滨江西路道路绿化已经完成,部分堤内绿地也在近年内的义务植树活动中进行了基础绿化。5、优劣比较分析1)优势条件l 纵向延伸的曲线形边界应有变化,江面自然景观保持良好。l 近城和面江是城市的边缘性景观界面。l 大量的城市道路在此相交。可以带来大量的人流具有节点的集聚效应。l 四条东西向桥梁横跨滨江西路,有利于形成集聚的节点效益。2)不利条件l 周边社区未形成,缺乏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支撑,形成活跃气氛的时间较长。l 数公里长的直立

9、式防洪堤,人工痕迹太重,阻隔了城市和江面的連系。l 滨江西路的交通性较强,对市民进入亲水空间造成一定的难度。l 江面宽阔尺度过大与对岸的视线联系不强,缺少亲切感,两岸互动性不足。l 狭长的线性空间不易形成聚集的效果,空间具有离散的倾向。第三部分 方案构思1、规划原则 以现状特征及要求为依据,确定如下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的原则该地段首先是可供进入使用的公共休闲娱乐开放空间,应保证良好的交通可达性和有参与性空间,设置必要的环境设施。主要的使用者将包括本市居民、当地居民以及外地游客,应满足不同人群、年齡的不同使用要求。加强城市各功能区与滨水地区的联系,创造整体协调、连贯有序的滨江休闲环境空间。2)

10、生态优先的原则规划地段为江海交汇区,在区域生态系统中具有特殊意义。规划设计重点是保护与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系统,引导人类活动限定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和适度的强度,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确保南渡江江岸原生植被、江滩湿地、江心岛屿生态敏感因素,在规划中得到充分重视,并融入新的城市空间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3)体现地方文化的原则南渡江是海口的母亲河,是海口城市产生、演变、发展和生存的重要自然基础。挖掘、延续海口老城的、历史的、热带的、滨江的文化,构成地方特色鲜明的开敞的活动空间。4)塑造滨江个性化精品景观的原则营造有特色的滨江景观带,使之成为体现热带滨江城市特色的展示平台。 体现在海口整体开放空间体系中

11、独特的定位,并与其它开放空间互为补充。2、规划目标海口市新的城市发展战略中提出“打造最精最美宜居省会城市”和“三带一轴”的城市发展格局,南渡江作为一条生态轴线,因此该地段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该地段应是:1)一座向公众开放的生态带状公园和重要的城市景观主干道。2)合理组织交通、功能、景观、绿化等,布局休闲游乐等社会服务设施,丰富滨江的休闲生活内涵,创造宜人的休闲环境。3)控制交通、绿化通廊,提高江边的视线通透性和可达性。4)改造防洪堤,保留或疏通水体,合理绿化,培育区域生态环境,提升滨江的环境品质。3、规划理念滨江西带状公园塑造以“绿色”和“水”为主题的城市生态公园和景观长廊,体现城市生活、城

12、市文化、城市生态等的多元化要素的融合。1)城市休闲生活l 结合现代的休闲生活方式,营造丰富多样的、面向不同文化背景、年龄阶层的休闲空间场所。2)城市文化l 延续和发展城市的发展脉络。l 兼顾当代文化和本土文化。 3)城市生态l 保护江滩的生态湿地,留出纯自然空间,延续自然文脉。l 利用原生和次生自然要素、场地现有要素,以保护自然的最少主义手法,创建人与自然共融空间。4)“绿色”与“水”的主题l 以南渡江为“大水”,自然湿地水、水塘和各类组合水景为“小水”,共同构筑以“水”为特色的主题空间。l 以城市休闲景观林地带、自然林地、南渡江滩江自然湿地,共同构成丰富多样的以绿色为主题的自然景观。4、总体

13、构思l 因为防洪堤高出江面常水位4米左右,成为一道城市与江面的视线屏障。因此如何将城市与江面景观尽可能融为一体是规划方案的重要出发点之一。l 因城市由北向南用地性质和人的集聚程度从大趋向于小的特性,同时地段从东(城市)到西(江面)的特性不同,形成了以下横向、纵向不同的氛围的空间场所。结合以上的规划理念,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结合人的要求,提出了“三夹层”和“三段”的功能布局。 3.1 横向“三夹层”景观带。第一层“江滩生态层”为沿江漫滩最外层的公共开放的空间,本着维持自然生态原来的空间的原则,运用简洁尽可能少的人工要素的最少主义处理手法,布局亲水空间和感受自然魅力为主的设施,主要是季节性、周期性

14、、临时性的设施。第二层“江堤观光层“由自然林地和防洪堤构成,为常年洪水位以上及防洪堤上的带状层面,是为广大市民及游客提供观光旅游、休闲服务、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的中心活动带。本层面地势高,同时可眺望开阔江面和未来的城市景观,具有双重特性,主要为观赏性、流动性、提供人流量集中使用的公共设施。第三层为 “城市休闲层”是由自然江漫滩、原始的水系状况向城市化的公园过渡,并与滨江西路以西城市区域衔接,城市区域到整个滨江带状生态公园应控制足够的视线通廊、绿色通廊和交通通廊,保证其可达性及市民充分享用公园设施。3.2 纵向上分为由北到南集聚性、活动频率由强到弱,城市性趋向自然性的不同三个段落。带状公园北段,从

15、新埠桥至琼州大桥,本段紧靠城市中心,以城市休闲、生活游乐为主,为市民提供特色活动空间;带状公园中段,从琼州大桥至海瑞大桥,地段属于城市核心区的外缘,用地以居住区为主,设计突出对周边居民的服务功能,凸显宜居城市环境特色;带状公园南段,从海瑞大桥至南渡江大桥,本段属主城区的外缘区域,设计利用现状的自然空间,通过生态保护、生态培育,营造原生态的自然景观特色,达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5、景观结构以上述功能结构为前提,确定带状公园沿线“五区”“一点”“一线”的景观结构:“五区”具体内容如下:l 城市友好园本地段贴近省委办公区,属堤内绿地最宽阔的区域,总面积18公顷,符合市规划局对海口市城市友好园的选择要求

16、。由于友好园属于捐赠性博览园,设计主要突出入口区、景观轴及环路布局、基础绿化三个方面。广场立面结合传统与现代的装饰元素,体现海口市立足传统、面向未来的城市风貌。主环路在绿地内形成闭合环路,景观由横向设置增加入口景深度,景观轴与环路相穿插,构成主要游览体系。绿化设计突出了公园边界绿带的构成,以自然群落式种植为主,结合地形呈带状间断式布局,兼顾景观空间分隔与通透的双重要求。l 湿地公园本段为江滩湿地靠近城市中心,以生态湿地景观为依托设系列生态游游览区,利用现有内湖及虾塘水面设内湖水上游览区,利用滨江和小岛设鸟类观赏区。,形成活动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城市生态游览区。l 双拥公园本地段位于海瑞桥北侧,

17、城市郊野过渡地带,面积8.6公顷,符合市规划局对双拥公园的选择。公园以贯通两块用地的景观主轴组织活动内容,沿主轴分别设有双拥公园纪念广场、退役兵器展览场、国防军事展厅、双拥纪念林、摸拟训练场,成为海口市近郊的国防军事教育基地。国防军事展厅采用覆土的生态建筑模式,与防洪堤堤身融为一体,突出郊野生态特色。l 滨水游憩活动区本段江滩呈长带状,连绵不断的森林、草地是本段主要景观特色,活动内容按纵向分段布置。北端利用开阔起伏的地貌设小型高尔夫练习区,靠近绿色佳园的地段设大众游戏场,林间布置闭合的健身步行道,点缀各类小型活动场地,包括自行车、滑板极限运动场、儿童活动场、安静休息区、小型花园游览区,可满足不

18、同年龄段市民活动休憩。l 生态旅游休闲区本段江滩西靠滨江新城南区。新城用地主要为酒店及休闲服务区,向南与郊野生态控制带相接,现状植衩以人工防护林为主,岸线有中度水土流失现象,下游筹建的拦水坝为本段提供了稳定的水位,为开展水上活动提供了可能。设计首先立足于对江滩生态植被的恢复,选择耐水湿、抗性强的乡土树,摸拟自然群落进行配植,营造以灌木为主体的滨水生态丛林,恢复原生态的江岸湿地景观。在恢复生态植被的基础上,结合地势合理布局中心集散广场、观景台、木栈道、亲水广场、林间休息区,江岸设大型游船码头,可开展江面水上活动,设栈桥连接江堤内外,减少对滨江西路的影响。“一点”指“断桥沉思”景观节点:断桥沉思:

19、以日本断桥遗址为题材,设计爱国教育站点。由于堤顶的宽度限制,设计圆弧形栈道与广场相融合,形成开阔的观景视野,广场外围设有雕塑纪念墙、海南归侨抗战纪念碑等。“一线”指堤顶慢行观光线:现状堤顶通道宽8米,由预制水泥砖铺砌。设计改为现浇水泥彩绘路面,步行与自行车分流,结合堤顶绿带设休息区,提供休息、避雨的作用,结合主要交通路口设慢行通道服务点,提供停车、租赁服务。休息区、服务点在全线均衡布局,形成完备的服务体系。慢行通道限制机动车进入,保证通道的完整性和舒适性。6、分期规划 依据海口市城市建设进度要求及带状公园的现状特征,规划公园建设分两期进行,以防洪堤为界限,一期建设用地以江堤内绿地为主,包括堤顶

20、慢行通道及断桥沉思景观点。其余部分为二期建设内容。通过对设计内容的分期规划,使带状公园的建设进程与周边城市建设紧密结合,提高方案的可操作性。第四部分 技术方案1、交通流线规划1.1 动态交通交通组织实行人车分流,交通方式采用:公共交通、游船、自行车、步行。l 实行公交优先,按照500米-800米间隔设置公交停靠站。l 防洪堤堤顶设慢行通道,休息区及服务点形成全市慢性系统的滨江西组成部分。l 各景点设置游船码头,快捷联系各个景点之间及連接陆路交通。l 设置江滩贯通的自行车系统及連系的滨水步行系统。在公园入口及城市核心区,人行过街采用人行天桥方式;公园此入口与滨江西人行横道呼应,人行过街采用信息灯

21、和人行过街横道的方式,有高差处设置台阶衔接。1.2 静态交通l 在每个景点入口处设置集中式生态停车场。l 按照人流量大小设置停车场泊位数量。2、绿化系统规划现状绿化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已建成的滨江西道路绿化,以椰子树为主;二是江堤外的湿地、生态林及人工防护林,布局较为零散。绿化设计立足现状,重点突出三个方面:(1) 整体的连续性(2) 空间层次的多样性(3) 生态的特色性具体做法是:1) 堤内外增设多条连续的密林带,连接各大景观区,形成带状公园纵向的联系纽带。2) 潮位落差区配植自然式滨水灌丛,加强岸线水土保持,恢复原生态的水岸景观效果。生态湿地增设多种湿生、水生植物,形成湿地景观的多样性。3

22、) 堤顶绿化带采用抗风树种,按不同色彩高度及树形自然式种植,形成丰富的绿化天际线。4) 双幅道路之间的自然式坡面采用保持水土的树种及竹林按自然式配植,形成堤内绿地的丰厚绿化背景。5) 边界绿化,与城区相临的绿地,绿化配植兼顾绿地内外界面的景观效果,以自然群落为主,结合地形呈间断式布置,既能围合内部空间,又预留出视线通道。6) 护堤绿化,垂直防洪墙采用攀援植物绿化,防洪堤外侧硬质护坡采用模带草坪绿化。7) 生态设计自然生态的滨江植物景观是带状公园的基本特色,规划着重立足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态恢复计划。通过现场调查,归纳江滩绿地生态现状特征如下:l 受人工破坏比较严重,原生植被所剩无几;植被构成

23、比较单一,尤其是南段,以人工木麻黄为主,常见的原生树种不超过10种;l 地势高差大,内部水系丰富,形成不同的湿地生境。局部区域有轻微水土流失现象没有红树,但有适合红树生长的滩涂地。l 沿线有数处城市排水口,水质不佳,对江岸生态造成破坏。规划首先确定:1)沿线以自然灌木丛林作为基调,灌木丛一方面具有自然的形态和稳定的群落构成,另一方面具有优良的水土保持能力,不影响河道的排洪。乔木选择中小型乔木为主,呈纵向带状设计,减少对排洪的影响。2)根据不同的地势条件,设置不同耐湿性的群落模式,其中:常水位与年均最高水位之间设滨水湿地灌丛。群落构成以乡土湿生树种为主,突出耐水性和水土保持能力,形成丛林与水面相

24、接的原生态江岸景观(勒仔树、刺木类、水黄皮、乌臼、琼崖海棠、海芒果、黄槿、野菠萝、海桐); 年平均高潮水位以上的植物群落构成以灌丛为主的杂树丛林,植物配置突出植物的自我更新能力(雀肾树、水蒲桃、水石榕、椰子、槟榔、刺竹、宝巾花、黄钟花、洋金凤、福建茶); 二十年洪水位线以上,适量种植小型遮荫树及其他景观树,兼顾绿地的综合服务功能(凤凰木、秋枫、海南蒲桃、羊蹄甲)。另外,沿江滩内部水系相对独立的湿地区域设连续的水生植物区、湿生植物区和沼生植物区,形成丰富的湿地景观内容,(其中水生植物区植物组成为:宽叶香蒲、睡莲、伞莎草、芦苇;湿生植物组成为:水蒲桃、野菠萝、蜘蛛兰、龟背竹、国王椰子、水葱;沼生植

25、物组成为:水黄皮、勒仔树、芦苇、野菠萝)。3)沿岸江滩滩涂地设红树林种植区,充分开发利用南渡江入海口的资源优势;4)在城市排水口区域种植大面积芦苇缓解水质对环境的影响。3、环境设施设计l 采用统一风格的设施,以强化生态公园的地域性。设施包括电话亭、报刊亭、商亭、垃圾箱、灯具、休息座椅、指示牌、铺地等。l 所有的露天布置的环境设施均考虑采用耐久性材料,接近自然质感、本地的材料,融于自然的色彩。例如木质、不锈钢、铝合金、火山石等。l 设施布局应结合人行道、绿化带、防洪堤进行设置。一般的、垃圾筒80米设一个、50米-100米设一组座椅,商亭及报刊亭设置在主要出入口、人流集中段。4、竖向设计4.1 因

26、原有直立式的防洪堤已建成,如何充分利用它,同时在不防碍防洪要求的原则下,改造防洪堤的负面影响,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场地竖向设计是本次规划的一个重点。4.2 现状:场地现状地形西南方向地势较高,东北方向地势较低,最高点高程为10米,在防洪堤以内,最低点高程为1.5米,在防洪堤以外,两点高差为8.5米。滨水与城市之间的防洪堤高出两侧约3-5米,将来建成滨江西路局部半幅路抬高,因此,为解决交通、景观、空间等各方面的合理布局,进行不同程度的地形改造4.3 策略:设计中本着生态、景观、经济原则,对用地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整体合理的场地地形。调整原则:江滩外填挖方基本平衡,不防碍洪水疏通,有利形成怡人城

27、市景观。1)对防洪堤外江滩地形本着少调整、局部调整、保持原地形为原则,创造自然的、原始的、野趣的、粗犷的景观。l 在江滩宽阔的地段,筑造高出洪水位的台地,设置临时近水的休闲、观光设施。调整局部地形,形成高出常水位人行步道、自行车道及亲水台。其余的大部分保持原地形,随水位变化呈现沙滩、抛石、水草、树木等交替的景象。l 在江滩狭窄的地段,地形稍做整理,利于对原有江滩湿地适宜的培育,保持地形延续、起伏。l 在江滩生态湿地观赏段,基本保持原有地形,保护现状良好湿地景观,培育成片的湿地。l 为改善人工化过重、景观过于呆板的垂直岸堤,将局部填土方,改造为斜坡绿化式护堤。2)对防洪堤内地形本着造景、造园、引

28、导近水亲水为原则,创造人与自然共融的空间景观。l 用分级台地的办法,筑造多层次的景观。l 挡土斜坡处理成自然的草坡及适当间距的上堤台阶,既防止地基滑落或水土流失,又快捷地到达江边。3)规划地势基本顺应现状地势的走向,同时通过斜坡或台地方式衔接防洪堤、滨江西路。5、给排水规划 5.1 设计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公园设计规范GBJ48-9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3 建筑或其他专业

29、提供的资料5.2 设计范围:滨江西带状公园室内(外)消火栓系统给水,室外给排水系统管网和绿化、水景用水管网布置。5.3 给水设计5.3.1室外给水设计:本次设计给水水源由市政自来水供给,由市政路上分别引入两条DN250的进水管作为该园区的生活、消防用水水源。接入口设总表计量。5.3.2生产、生活用水量估算 a、总规划面积:193 hm2 b、建筑总面积:0.9 hm2 c、绿化面积:绿化面积172 hm2(需要浇灌面积为120hm2) d、道路广场面积11.9hm2 e、水体面积13hm2 用水量统计表 用水参数序号用水性质用水量标准时间变化系数用水时间总用水单位日均用水量最大时用水量1游客1

30、0L/人.次2.012H10000人100m3/日20m3/H2绿化浇洒1L/日.m21.012H603600m2603.6m3/日100m3/H3地面冲洗2L/日.m22.012H11900m223.8m3/日5.47m3/H4水体补充水7L/日.m21.816H13000m291m3/日3.94m3/H5统计用水量汇总818.4m3/日6未预水量按20%计163.7m3/日7计算用水量总量1.212982.08m3/日129.41m3/H 5.3.3室内给水设计:以甲方提供市政给水管网的工作压力为依据,本园内建筑生活给水采用市政管网直接供水的形式进行。建筑单体给水由园区内的室外给水环管直接

31、接出,并在室内设分水表进行计量。5.3.4消防设计a 消防用水量 本建筑物群建筑高度,局部为地上二层。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要求,室内设置消火栓给水系统。b 市政给水管网的压力为0.3MPa,而建筑只有两层,故本次初步设计消防部分不考虑防泵房。室内消火栓按防火分区进行布置,保证建筑物的任何部位均有连股水柱到达。室内消火栓系统按建筑物的用途分别在其内部形成环状供水管。外部管网由两路水源供给。在其室外设置供消防车用的水泵接合器,每台水泵接合器的供水量按1015L/s计。c 气体灭火系统:建筑群内均设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型号为MFA4,与室内消火栓一体化放置。5.3.5

32、 绿化浇洒给水在园内绿化种植区内设置人工手动浇水取水器,实施人工绿化浇洒,对较大面积且平整地面的草坪局部实施自动浇洒,日最大浇洒水量定额为3L/m2,雨季和相对湿润的季节以及冬季可以减少或不浇洒。手动浇洒喷头布置间距为30-50米,自动喷洒喷头布置间距不大于20米,手动浇洒喷头选用DN20铜制快速去水器,平地面安装,自动浇洒喷头选用R50伸缩全圆加撒喷头,电动(或手动)启停。就近接自园区给水主环网,设水表、倒流防止器和泄水阀接入浇洒局域管网。5.4 排水设计5.4.1 雨水系统: 暴雨强度公式采用海口市暴雨强度公式 2338(1+0.4lgp)q= -(t+9)0.65室外场地雨水设计重视期为

33、2年,降雨历时15分钟,综合径流系数取0.20。其暴雨强度值为q=332L/S.公顷室外场地内道路及绿地低洼部分采取雨水口收集径流雨水,为为使高尔夫区域绿地不出现积水,在本区域室外绿地下设置波纹滤管排除地面渗水,园区雨水系统经管道收集后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或园内水系。5.4.2 污水系统:建筑内排污、废水重力排至室外。建筑物内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园内公厕采用无水环保公厕,粪便自动打包后用作园内植物底肥。其他生活废水经地理式生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接入湿地水系内,作为补给水。5.5 管材选用:5.5.1 消防水系统:室内消防给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当管径DN00时采用丝扣连接。

34、 当管径DN100mm时采用沟槽式卡箍连接,埋时应作加强防腐。室外消防(与生活适用)给水管一律采用普压铸铁给水管,橡胶圈接口,埋时应作加强防腐处理。5.5.2 生活给水系统:室内给水管采用PP-R给水管,热熔连接,室外埋地管道采用UPVC给水管,粘接。5.5.3污水及雨水管道:室内排水管采用UPVC排水塑料管,粘接。5.5.4压力排水管采用UPVC给水管,粘接。室外排水管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水泥砂浆抹带接口。5.5.5 雨水渗水管采用UPVC波纹滤管,粘接。6、照明设计本公园照明系统主要有道路照明和环境景观照明。园区内主要园路设置道路照明,主要为傍晚时疏散游客以及用于安全防范,主要道路(4米

35、宽)照明灯具采用4.0米高庭院灯,安装间距25m左右,光源为150W高压钠灯。规划区内主入口广场设置环境景观照明灯,结合景点、植树、庭院小路和水景等分别设置泛光灯、草坪灯、地脚灯和水下灯来渲染、点缀景点以营造活跃、温暖的环境氛围。7、要技术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193 hm2(其中江滩绿地133.2公顷,道路中心绿地31.1公顷,城投已报批道路与防洪堤间绿地28.7公顷)管理建筑:面积0.6 hm2(占公园面积0.3%) 道路广场:面积11.9 hm2(占公园面积6%) 游览休息服务设施:面积0.3 hm2(占公园面积0.15%) 绿地面积:172 hm2(占公园面积87%)一期绿地面积:62

36、hm2水体面积:13 hm2(占公园面积6.55%)绿地率:93.43%(含水体) 8、 估算滨江西带状公园(一期) 投 资 估 算 比 例 表工程总造价:15509.42万元公园景观约面积:66.60万M2经济指标:233元/M2工 程 名 称单项工程造价(万元)数量/单位平均单价(元)比例(%)备注1、土方工程1166333000M335元/m38场内转运、平整、土方2、园路及铺装工程2775119850M2230元/m218花岗岩、大理石、海南常用石材等3、绿化工程8138626000M2130元/m252主材、种植、种植土、肥料、活护等4、园林建筑工程6094雕刻长廊、凉亭、花架、长廊、小品、雕塑等5、绿化给排水及景观照明工程799666000M212元/m25主材、安装6、工程其它项目取费202313设计费、监理费、工程造价咨询费等合 计15509100注:一期以防洪提为界线,江滩部分为二期工程。该估算不包含江滩区域湿地培育、游艇码头、人行天桥及双拥公园、友好园的建筑内容等项目。-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