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杨礼赞教学案例分组讨论为学生搭建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 蠡县缪家营中学 杨静然案例背景新课程标准首次对阅读的方式 提出了要求: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一要求的重点是强调以“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阅读中的问题,目的是培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前人们阅读教学:重在对文章的非理性的机械分析,重做题。至使学生们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乏激情。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品质。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以朗读为主,通过朗读训练,品析语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第二课时以分组让学生讨论深入理解散文的思想内容,理解和掌握该文的象征手
2、法,理解白杨树象征的革命品质。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讨论、探究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能力。 第二课时片段俗话说“人多力量大”人多可以找出多种解题方法,可以碰撞出知识的火花,我们主要进行分组讨论,合作探究。1、第一次讨论(展示多媒体课件)为了避免学生抓不住重点,讨论不够热烈。教师应起到指引作用,提出主问题。提问的繁杂细碎,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我设计了以下的几个主问题,设计主问题能轻便有效地牵动对全篇文章的整体感知,整体理解和整体赏析。以能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代替繁杂细碎的提高。能有效地简化课堂教学头绪,能有效地克服目前语言阅读教学中肢解课文,一讲到底
3、。遏制教师过多讲析,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有序学习活动的主体。 (在这一环节设计三个主问题)(1)写黄土高原的景色和白杨树有什么联系?(提示:从白杨树的角度考虑,它与黄土高原有什么联系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角度思考,黄土高原的环境暗示了什么?)交代白杨树生长环境,衬托它坚强不屈的品格和傲然挺立的形象。暗写华北抗日战场,为后文揭示白杨树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雄壮、伟大不平凡的环境培育了不平凡的白杨树从正面衬托白杨树;单调、枯燥不禁感到像缺少点什么东西,没有了白杨树就单调枯燥,从反面衬托白杨树。点明了地点是西北高原,暗示了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根据地,所以为后文揭示白杨树象征意义、表达中
4、心意思做了有力的铺垫。(2)文章结尾处为什么要写楠木?写楠木与白杨树对比,衬托白杨树的品质,显示作者排斥异己的立场态度。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呼应篇着,深化主题,加强了文章的战斗性。楠木一语双关,指树实指人,它象征的是贱视民众的人,顽固倒退的国民党反动派。茅盾在给彭守恭的信中说:“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3)文章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学生很快抓住了四个排比反问句。要求学生把它们改成陈述句,进行比较。改成陈述句语气较弱,以反问表达肯定就更加肯定有力连用四个反问句式组成排比句,提示白杨树的
5、象征意义,节奏一句比一句强烈,联想一句比一句扩展,内容一句比一句深刻,层层递进,气势恢宏,从而使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由浅入深,由赞美树到赞美人,过渡自然。第一句由树及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那么,应该觉得它是什么呢?第二句从白杨性格出发,第三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第四句从白杨树“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特别强调北方农民?这应该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这时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第五个年头,北方农民的觉醒是党唤起的;北方农民的思想是党武装的;北方农民的精神和意志,就是党的精神和意志的体现。所以赞
6、颂白杨树,意在赞颂北方农民,意在赞颂组织和领导他们的中国共产党。但是这后一赞颂,是作者当时在国民党统治区想说而不能公开说的话,所以作者就把这一意义寄寓在白杨树上。指导学生配乐朗读这七段。(朗读时,一定要读出反问的语气,同时还要注意重读和停顿)分组比赛,背诵四个排比句。(每组推荐一名同学表情背诵。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本次讨论学生们突破了文章的重点、难点。2、进行第二次讨论只是老师问了,现在也给你们机会问。你们喜欢文章的哪些地方,哪里有疑问(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们分组讨论找出喜欢文章哪些地方,提出疑难问题,展示到各组小黑板上。只要是能围绕课文设计有意义的问题,都要给本小组加分,然后教师根据学
7、生们的展示,挑选主要问题让小组同学回答,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给本小组加分,如果是本组内学习上等的加1分,中等的加2分,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回答问题加3分。学生们主要讨论了以下的几个问题:(1)喜欢第一段的作用:引起下文,奠定感情基调,开篇点题(2)在描写环境处为什么写黄土高原的“单调”?(3)一排、三五株、一株这样写由远及近、由面及点看得更真切。(4)第四段中说白杨树“极普通”又“不平凡”是否矛盾?极普通指白杨树极常见,极易生长;不平凡指白杨树的“形象美”又是指下文阐述的它的“内在美”。二者是从不同的角度写白杨树的所以并不矛盾。(5)象征与托物言志的区别托物言志与象征:象征属于托物言志,但托物言志不
8、一定属于象征。托物言志要比象征大。象征贵人描“像”,对托义的物必须做到细致地描写和刻画。用一个大圈一个小圈来代表。联想马说爱莲说(6)作者在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时,为什么特别强调北方农民?这应该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这时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第五个年头,北方农民的觉醒是党唤起的;北方农民的思想是党武装的;北方农民的精神和意志,就是党的精神和意志的体现。所以赞颂白杨树,意在赞颂北方农民,意在赞颂组织和领导他们的中国共产党。但是这后一赞颂,是作者当时在国民党统治区想说而不能公开说的话,所以作者就把这一意义寄寓在白杨树上。这就是象征的作用既把文章艺术化,又把想说不能说的话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9、。(7)喜欢第八段进一步写象征意义,中心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8)第一段、四段、六段、九段的议论抒情句的作用这独立成侧面的四个抒情的句子,将全文内容串联起来,体现出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同时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调与深化。(9)喜欢本文的语言本文语言精练优美,颇具感染力,主要表现在:一是用词准确生动如写高原驱车奔驰时,景色是“扑入你的视野”,一个“扑”字便形象地显示了当时真切的感受。二是变化有致。全文下面赞美白杨树不平凡的句子有多处,但无一雷同。三是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本文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设问、反问、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均对内容的表达产生了积极作用。四是大量使用褒义词,表达对白杨
10、树的赞美这情,如第七段一用了“伟岸”、“正直”、“朴质”、“严肃”等七个词语,有力地赞美了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体现了白杨树的“神美”。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象征与拟人的相同点是把事物人格化,但象征大都用在立意上。象征与比喻都是使事物形象化。(10)托物言志与象征:象征属于托物言志,但托物言志不一定属于象征。托物言志要比象征大。象征贵人描“像”,对托义的物必须做到细致地描写和刻画。案例反思本节课重点让学生分组讨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中是参与者、组织者,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标准要求积极提
11、倡语言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小组讨论属于一种合作形式,它的优势在于:小组的成员能对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获取信息,认识和借鉴其他同学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模式,从而集思广益给出一个较个人原先想法更全面更深刻的回答,这个过程体现了由共性走向个性再达到更高层次共性的发展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要让小组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所以合作成员需明确分工。我认为小讨论前应分配给小组中每个成员一定的任务,给每个成员角色分工。小组长:召集组员,小结讨论情况。检查员:督促小组成员遵守小组讨论规则,协调组内关系,督促纠正违规行为。书记员:记录小组内的不同意见,
12、寻找症结,把讨论一层一层引向深入。发言人:代表小组,就小组讨论情况作总结性发言。这样就使小组中每一个人都在可能的范围内成为强者,课堂中实施的讨论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果缺少明确的分工,小组讨论就成了几个精英学生的表演,看不出学生的能力如何得到培养。组织课堂讨论活动,教师不仅要吃透文本,更应该吃透学生。应深入细致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掌握他们所拥有的学习资料,他们所迫切需要的东西教师应通过巡视及时了解讨论的进展情况。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更应及时指点迷津;当学生之间在观点上有分歧时,教师应启发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激起学生在更大范围内的深入讨论的反思,从而使小组讨论成为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平台。语文教学案例分组讨论为学生搭建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杨静然蠡县缪家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