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摘要】 近10年来,糖尿病发病逐年上升,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血管疾病的第3大危害人民健康的终身性疾病。血糖水平是反映该病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而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措施。糖尿病一经确诊,便需终身进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因此,患者的负面情感非常严重,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护理、治疗和健康指导,可导致血糖控制不理想,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残疾或过早死亡1。为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现将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及糖尿病教育进展情况进行论述【关键词】 健康教育 慢性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 护理措施 预防前言糖尿病专家解释,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并发症主要是
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乳酸酸中毒。慢性并发症主要有大血管病变如冠心病、脑梗塞、下肢动脉闭塞、糖尿病足等;还有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2。1 糖尿病定义 糖尿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使体内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以慢性高血糖为突出表现的内分泌代谢异常3。2 糖尿病现状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后10年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视网膜病变在病程为10年和15年后,有40%50%和70%80%的患者并发该病。大约有10%的患者在起病15年后会发展成严重的视力损伤,而2%的患者将完全失明。
3、神经病变患病率在糖尿病病程为5年、10年、20年后分别可达到30%40%、60%70%和90%。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增加24倍,并且发病年龄提前。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和神经病变,常导致足部溃疡,进而截肢4。因糖尿病尚无根治方法,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已经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失明、肾衰竭等严重疾病的主要原因。除了心、脑、肾、眼、神经等重灾区以外,糖尿病足病导致的截肢发生率也较高。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一定要重视这些并发症并定期去医院检查。临床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护理,对于提高生活质量、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介绍部分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症状和一些护理措施。3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4、处理措施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并与遗传易感性有关。无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及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患、糖尿病性肾病变、眼部病变、神经病变等,其发生、发展与糖尿病发病年龄、病程长短、代谢紊乱程度和病情控制程度相关5。3.1 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眼病发生的关键是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好,体内代谢紊乱,引起全身微血管循环障碍,眼底视网膜血管是最容易受损害的,即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病变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瘤、视网膜出血斑、软性及硬性渗出物、视网膜动脉和静脉病变,血管易破裂致视网膜前和玻璃体出血,血块溶化后,纤维组织牵拉引起视网膜脱离,是糖尿病失明的主要
5、原因。其预防措施为如患者出现视物模糊,应减少活动,保持大便通畅,以免用力排便导致视网膜剥离;当患者视力下降时,应注意加强日常生活的协助和安全护理,以防意外。3.2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主要是由于肾小球硬化所致,表现为肾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毛细血管基膜增厚,出现微量蛋白尿,可伴有水肿和高血压,呈肾病综合征表现,肾功能逐渐减退,晚期伴氮质血症,最终发生肾衰竭。其预防措施为积极有效地控制高血压,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治疗糖尿病,除饮食控制外,可口服降脂药物及抗凝血药物,以改善肾小球内循环。3.3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主要由微血管病变及山梨醇旁路代谢增强,山梨酸增多等所致,其病变部位以周
6、围神经为最常见,通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病情进展缓慢。临床上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伴麻木、针刺、灼热感,有时伴痛觉过敏。随后有肢痛,呈隐痛、刺痛或烧灼样痛。夜间及寒冷季节加重。后期可有运动神经受累,出现肌张力减弱、肌萎缩和瘫痪6。4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及处理措施急性并发症包括:(1)酮症酸中毒见于1型糖尿病,血糖明显升高。尿中出现酮体,酸中毒,严重者昏迷,抢救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2)非酮症高渗性昏迷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升高,但尿中可不出现酮体,血渗透压升高,容易昏迷、死亡。(3)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一种并发症。轻度低血糖时可有心慌、手抖、饥饿、出冷汗等表现
7、。严重时可昏迷,甚至死亡。预防措施有:对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和周围人使他们了解糖尿病低血糖的起因和临床表现,患者和家属学会监测血糖和尿糖。定时定量服药及进食,情绪稳定,定期到医院复查,与医务人员合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忌烟酒,外出时必需备些饼干、糖果以便低血糖时服用,随身带病情卡(包括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电话、合同医院、病历号),写明自己意识不清时,将口袋内的备用糖请他人帮助放到嘴内或立即送医院急诊室抢救。5 糖尿病的预防36个月做一次糖化检测。研究发现,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与糖化血红蛋白(简称“糖”)水平密切相关,它能最有效反映一段时间内血糖是否达标。可以说,糖化是糖尿病的晴雨表。如果这个指
8、标控制得好,会显著降低并发症,糖化每下降一个百分点,糖尿病相关风险会下降20%,减少1/5的死亡率,减少15%的心梗发生风险,减少30%-40%的微血管病变以及高达43%的外周血管病变。因此,定期做糖化检测很重要,建议每36个月测一次,小于6.5%达标,高龄老人应小于7%7。初诊患者用胰岛素。什么症状也没有,但一查血糖很高的人叫初诊患者,与口服药相比,早期用胰岛素,降糖效果更明显。远离冠心病、心梗,常做心电图。糖尿病可引起心肌炎症和冠心病,需定期查心电图,心电图无异常时可每半年检查一次,心电图有异常或伴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情况,应严密观察。如果你大于40岁或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
9、异常、蛋白尿等高危因素时,请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防止血栓。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格监测血压。严格控制血糖,视网膜病变会有好转;早期糖尿病如严格控制血糖可预防视力不受损害,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更容易导致失明,因此要严格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的达标值应该是130/80毫米汞柱,至少也要140/90毫米汞柱。另外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脂高糖饮食,运动不足。除此之外,一般半年到一年查一次眼底。预防肾脏并发症,要控盐。糖尿病患者应该严格遵循低盐饮食,适当限制钾和蛋白质的摄入,蛋白质应控制在0.60.8克/日/公斤体重,最好多吃易消化的鱼类、瘦肉,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微量元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锌、钙、铁等
10、。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以上者,需经常查肾功能、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没有肾病时至少每年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8。爱护双脚、远离截肢。穿舒适透气性好的鞋袜,不要用热水袋或热宝暖脚,不要用很热的水洗脚,趾甲不要剪得太短。6 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6.1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有无泌尿道、皮肤、肺部等感染,女性有无外阴部皮肤痛痒;有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嗜睡、呼吸加快、加深,呼气呈烂苹果气味及脱水等酮症酸中毒表现;有无低血糖;有无四肢麻木等周围神经炎表现等9。6.2 一般护理 生活有规律,身体情况许可,可进行适当的运动,以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减少胰岛素的需要量,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糖尿
11、病常因脱水和抵抗力下降,皮肤容易干燥发痒,也易合并皮肤感染,应定时给予擦身或沐浴,以保持皮肤清洁;此外,应避免袜紧、鞋硬,以免血管闭塞而发生坏疽或皮肤破损而致感染;按时测量体重以作为计算饮食和观察疗效的参考。必要时记录出入水量。6.3 饮食护理 让患者明确饮食控制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饮食规定。严格定时进食,对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尤应注意;控制总热量,当患者出现饥饿感时可增加蔬菜及豆制品等副食;有计划地更换食品,以免患者感到进食单调乏味。6.4 健康指导 帮助患者(或家属)掌握有关糖尿病治疗的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学会尿糖定性试验,包括试剂法和试纸法有关事项;掌握饮食治疗的具体措施
12、,按规定热量进食,定时进食,避免偏食、过食与绝食,采用清淡食品,多食蔬菜10。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饮食治疗,二是药物治疗。二者缺一不可,单纯的饮食治疗或单纯的药物治疗都是失败的;应用降糖药物时,指导患者观察药物疗效、副作用及掌握其处理方法;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学会胰岛素注射技术,掌握用药方案,观察常见反应;预防和识别低血糖反应和酮症酸中毒的方法及低血糖反应的处理;注意皮肤清洁,尤其是足部、口腔、阴部的清洁,预防感染,有炎症、创伤时要及时治疗;避免精神刨伤及过度劳累;定期门诊复查,平时外出时注意携带糖尿病治疗情况卡11。参考文献1赵洪芝.糖尿病并发症病人的护理 护理研究,2005,19
13、(6B):10572王霞.糖尿病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05,7(3):67-683李红梅.糖尿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52(13):168.4向文青.糖尿病护理进展J.南方护理学报,2000,7(1):58-595马丽雅.糖尿病护理现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7(4):88-896杨红樱,杨秋分.护士在糖尿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与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6):1654-16557全国糖尿病研究协作组调查研究组.全国14省市30万人口中糖尿病调查报告J.中华内科杂志,1981.20(11):6788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9蒋新,李森.护理应用于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009,28(6):84510赵俊芝,苏湘慈.对糖尿病患者动态管理中进行健康教育的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33(6):9011孙静敏. 糖尿病教育对患者自我管理的作用J. 实用糖尿病杂志,2008(4):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