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案例评析【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试卷讲评课 讲课教师:刘元媛(北京市第十八中学) 评析教师:刘秀华(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 【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展示典型错误,引导学生辨析错因,通过正确归因,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2. 认清知识漏洞,巩固基础知识、完善知识体系,寻找试题与知识的切入点,培养正确的数学解题方法思路。 3. 通过一题多解,强化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转化、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4. 培养学生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和他人合作、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和正确的解题方法思路。 教学难点 试题与知识的切入。 教学方法
2、引导探究、讲练结合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试卷分析: 1. 学生对试卷进行分析和自我评价 ( 1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针对错题进行纠错寻找错因,并且对试卷中的每一题进行分析,将题目与知识点形成联系,明确试卷对哪些知识进行了考查,以什么形式考查,以及自己的得分、失分情况等等,从而让学生对自己作出客观的评价 , 提高重新审视知识、提升知识的能力。 附表:学生自己设计评价表 ,例如: 知识点 题目 应得分 实得分 自我评价 改进措施 ( 2 )课堂交流:上课后先由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己的试卷分析表,简单交流自己在本次测试中的经验和教训。 2. 教师分析试卷 ( 1 )学生答题情况 选择题 题
3、 号 1 2 3 4 5 6 7 8 正答率 % 100 92.3 97.4 100 97.4 87.2 51.3 100 题 号 9 10 11 12 13 14 正答率 % 100 100 66.7 100 100 87.2 填空题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正答率 % 94.9 61.5 97.4 97.4 94.9 97.4 92.3 100 94.9 94.9 解答题 题 号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正答率 % 84.6 92.3 82.1 84.6 53.8 87.2 92.3 79.5 ( 2 )学生主要问题: 基本概念掌握不扎实;基本运算能力不过
4、关;缺乏基本解题方法等。 二、试题讲评 题组一 基本运算 处理方法:先演示学生的错例,再由学生讨论分析错因、小结做题方法,最后通过复练题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方法小结 :( 1 )有理数运算可转化为算术处理,注意先定符号再算数。 ( 2 )求代数式的值要先化简再求值,主要方法是合并同类项,加、去括号时注意每一项符号的变化。 ( 3 )去分母时方程两边的每一项都要乘以同一个数,原来不含分母的项不能漏乘。 课堂练习: 1. 计算: 2解方程: 题组二 基本概念 1. 若 互为相反数,则 分析:由 互为相反数 ,2若 |a|=3 , |b|=5 ,且 ab0 ,则 |a-b| 等于( )。 分析
5、:由 ab|b| ,则 a+b_0 【方法 1 】赋特殊值 取a=2 ,|b|=1 , 当 b=1 时,a+b=30 ;当 b= -1 时, a+b=10 ;所以,a+b0 。 【方法 2 】分类讨论 【方法 3 】数形结合 利用数轴: 思考:a-b 的符号又怎样? 4已知 -4x0 ,化简 |-x|+|x+4|+|x-4| 。 分析: 【方法1】先确定每个绝对值里代数式的符号,再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去掉绝对值符号。 【方法2】数形结合 知识小结 : 1相反数:( 1 )若 a ,b 互为相反数,则 a+b=0 ( 2 )几何意义: 2绝对值:( 1 ) |a| 的性质: ( 2 ) |a| 的几
6、何意义:数轴上数 a 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 ( 3 ) |a-b| 的几何意义:数轴上数 a ,b 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点评:概念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对于一个重要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背的层面上,关键要挖掘其内涵。对概念理解得越深刻,思维才会更全面,做题才会更灵活! 课堂练习: 1已知有理数 a 等于它的相反数,有理数 b 等于它的倒数,求 a 2008 + b 2007 2. 已知数 a,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代数式 |a+b|+a 化简的结果是 _ 题组三 探索规律 如图 1-1 是一个三角形,分别联结这个三角形的中点,得出图 1-2 ,再分别联结图 1-2 这个三角形形的中
7、点,得出图 1-3 ,按此方法继续下去,请你根据每个图三角形的个数的规律完成下列问题: ( 1 )将下表填写完整: 图形编号 1 2 3 4 5 三角形个数 1 5 9 ( 2 )在第 n 个图形中有多个三角形? 分析:n=1 ,a1 = 1 ; n=2 ,a2 = 5 = 1+4 = 1+4(2-1) n=3 ,a3 = 9 = 1+8 = 1+4(3-1) an = 1 + 4(n-1) = 4n - 3 方法小结: ( 1 )基本策略:从特例分析入手 归纳猜想 探索规律 得出一般结论。 ( 2 )怎样分析特例:关键找到三角形个数(an)与图形编号(n)的关系。 练习: 1 如图,将一张正
8、方形纸片剪成四个小正方形,然后将其中的一个正方形再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再将其中的一个正方形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如此继续下去,根据以上操作方法,请你填写下表: 操作次数 n 1 2 3 4 5 n 正方形的个数 4 7 10 三、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这一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 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概念;提高运算能力; 思想方法:化归转化、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思想解题; 学习习惯:养成反思的习惯不断积累解题经验。 四、作业:每个学习小组出一份复练题 试卷讲评 一、基本运算 1 有理数运算 2 化简求值 3 解方程 二、基本概念 1相反数 2绝对值 三、基本方法 五、板书设计: 【案例评析】 本
9、节课是学期期末考试前的综合练习的试卷讲评课。试卷讲评就是在学生练习后,对试卷进行分析、讲解和点评,对学生已学的数学知识起着矫正、巩固、完善和深化的作用。上好试卷讲评课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掌握数学概念、熟练地运用数学规律、系统地巩固数学知识结构、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试卷讲评课前刘元媛老师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老师对学生的试卷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将学生的问题归类,确定了试卷讲评的内容;同时,学生也进行了认真的自评,评自己知识掌握的情况,评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并提出自己的改进措施。师生讲评课前的准备为上好试卷讲评课打下了基础。刘元媛老师对本节课
10、的精心设计,对于澄清学生的模糊概念、纠正错误、查缺补漏,激发求知欲,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所学知识的运用水平,开拓解题思路,提高思维水平,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学生自评 学生课前针对错题进行纠错寻找错因,并且对试卷中的每一题进行分析,将题目与知识点形成联系,明确试卷对哪些知识进行了考查、以什么形式考查、以及自己的得分、失分情况等等,从而让学生对自己作出客观的评价, 提高重新审视知识、提升知识的能力。学生自己设计了评价表,下表是其中一位学生的自我评价表。 知识点 题目 应得分 实得分 自我评价 改进措施 课上,由几位学生展示他们的自评,与大家进行交流
11、。在展示过程中,学生不仅谈到了他们的成绩、进步,而且谈到了不足及措施。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从过去的老师“让我学”,变为“学生主动学”、“愿意学”。 第二个环节是:教师展示班级考试的基本情况 课前,刘元媛老师对学生试卷中的每个小题的答题情况作了认真的统计、分析。课上,老师展示了班级考试的基本情况,师生对试卷中的主要问题达成了共识,确定了讲评内容。 第三个环节是:试卷讲评 刘元媛老师在对学生的答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是:基本概念掌握不扎实;基本运算能力不过关;缺乏基本解题方法等。 将学生的问题归类,设计了有针对性的题组。如: 题组一
12、基本运算, 题组二 基本概念, 题组三 探索规律。 对题组一的处理方法是:先由学生独立纠错(学案中印有错题),然后展示学生的错例,再由学生讨论分析错因、小结解题方法,最后通过复练题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这个环节的处理方法是初一学生特别喜欢的,在找错、纠错的过程中,对他自己会有很多帮助的,别人出现的问题对自己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学生在课堂小结中谈到了)。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加以归纳、提升。 题组二对初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通过这组题目使学生澄清一些对概念理解上的错误。概念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对于一个重要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记忆的层面上,关键要挖掘其内涵。对概念理解的越深刻,思维才会更全
13、面,解题才会更灵活!题组二的处理是:先让学生改错,然后师生共同讨论、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提练方法。通过这组题的解决不但使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相反数、绝对值),而且通过一题多解,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同时渗透了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结合、分类讨论)。 通过题组三帮助学生总结解答这类题的基本策略:从特例分析入手 归纳猜想 探索规律 得出一般结论。 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是: 1. 以学生为主体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刘元媛老师采用了学生自主诊断和教师启发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突出体现了学生的自主诊断,学生自主辨析错因,总结知识,探究规律、方法。这样可使学生客观的评价自我,克服不良的学习
14、习惯,同时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的思维活跃,学习 数学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在参与中,可以更好地澄清错误认识,掌握知识与方法。 2. 找准讲评课的切入点 老师通过试卷分析、统计,找出学生在知识和思维上的薄弱环节,找出带有普遍性的典型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分析、学习,引导学生辨析错因,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帮助学生认清知识漏洞,巩固基础知识、完善知识体系,寻找试题与知识的切入点,形成正确的数学解题思路方法。 3. 讲评时,重视思路方法的总结 本节课的各个环节,刘元媛老师都不忘引导学生总结思路、方法。引导学生对涉及到的有关知识点、解题的思路、方法、步骤和技巧的题目作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讨论,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化和扩展。通过一题多解,强化思维训练,帮助学生 掌握转化、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通过各个环节中思路方法的总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并且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