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矿山建设规划.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304488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3.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矿山建设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绿色矿山建设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绿色矿山建设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绿色矿山建设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绿色矿山建设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绿色矿山建设规划第一章 前言第一节 规划的背景为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推进绿色矿业发展,实现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中确定的“到2020年基本建立绿色矿山格局”的战略目标,国土资源部于2010年开展了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的申报工作,同时,要求取得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称号的矿山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编制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规划。安徽矿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了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在依法办矿、规范管理、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和社区和谐等九大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为进一步落实绿色

2、矿山建设各项指标要求,有效地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各项工作,安徽矿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了本规划。第二节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1996年8月29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4、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5、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二五”专项规划(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发2011184号);6、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发2010146号);7、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发2010119号);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国家级绿

3、色矿山试点单位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 国土资厅函2011574号);9、绿色矿山公约;10、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第三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 国土资厅函2012423号);11、皖北煤电集团矿塌陷复垦“十二五”规划;12、安徽矿有限责任公司“十二五”生产接替规划;13、淮北市“十二五”矿产资源规划;14、收集的矿山其他相关依据。第三节 规划定位本规划是在总结现有矿山建设工作的基础上,按照绿色矿山的建设标准加以编制,是矿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的专项规划,是矿开展绿色矿山建设的行动纲领;是保证矿沿着绿色矿业之路发展,顺利开展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政府指导和规范矿

4、绿色矿山建设的依据和抓手。第四节 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一、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矿井田范围,主要包括井下开采区、工业广场、矿山办公生活区、开采影响范围等,总面积21.65km2。二、规划期限本规划以2011年为基准年。规划期限2012年2021年,其中近期规划目标年为2014年,中期规划目标年为2016年,远期规划目标年为2021年。第二章 矿山现状第一节 矿山基本情况安徽矿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皖北煤电集团安徽恒源股份有限公司,是安徽省“861”行动重点项目之一。矿井于2004年12月筹备;2005年6月开工建设;2008年9月12日矿井竣工投产,矿区面积21.65km2,查明储量13730.46万

5、吨,可采储量7435.4万吨。矿井年生产能力150万吨,产品以肥煤、焦煤、1/3焦煤为主,是国家提倡的洁净环保用煤。矿自2008年建矿以来,坚持以科学技术为先导,全面开展“安全高效型、本质安全型和管理精细化、装备机械化、培训制度化、监控网络化”矿井建设,大力推行“绿色”开采项目,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全国煤炭工业行业一级安全高效矿井”、“安徽省省属企业文明单位”、“全国煤炭系统文明煤矿”等称号。一、矿区交通与自然地理矿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五沟镇境内,其中心距宿州市35km,距淮北市约50km,西接淮北矿业集团临涣矿区。矿区内有五沟镇至宿州市、淮北市、蒙

6、城县的公路干线和四通八达的支线,青(疃)芦(岭)铁路支线从矿区东北部通过,铁路西连京九铁路,东接京沪铁路。矿区交通十分便利,具体见图2-1。图2-1 交通位置图井田位于淮北平原中部,区内地势平坦,地面标高+26.37+27.67m之间,一般+27m左右。矿区内人工沟渠交错纵横,浍河流经矿井北部,属淮河水系,为中型季节性河流。该区气候属季风暖湿带半湿润气候,春秋温和,雨量少。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多风。年平均降水量为834mm,雨量多集中在七、八月,全年蒸发量1400mm,全年无霜期208220天,冰冻期一般在12月上旬至次年2月中旬。二、区域社会经济概况矿位于淮北市濉溪县南部五沟镇,是临涣矿区

7、的一部分。区域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大豆、瓜菜等,当地居民人多地少,劳动力资源丰富。近几年来,在当地煤炭采选产业的带动下,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所在地的城镇建设得到迅速发展,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稳步增长。矿在发展中坚持资源高效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不断加大土地复垦、生态保护的力度,促进了矿山和谐社区的建设。二、矿产资源概况(一) 井田范围矿井田范围北以五沟断层为界,南、西、东三面均以石炭系太原组一灰露头线为界,南北长约4.5km,东西宽约1.55.5km,面积约21.6508km2。矿区范围由27个拐点坐标圈定。(二)

8、煤质特征本井田煤类以肥煤为主,次为焦煤和1/3焦煤。煤层煤质为低中灰份,低特低硫,低特低,中等中高挥发份,特强粘结性,中高热值煤;可选性为较难选极难选;矿煤种稀有,煤质优良,是我国比较短缺、市场供应紧张的炼焦或配焦用煤,是国家鼓励提倡的洁净环保的“绿色煤炭”,市场销售前景十分广阔。(三) 资源储量矿井查明的资源储量为13730.46万吨,扣除防水煤柱、断层煤柱、工业场地煤柱、非经济储量及开采损失等后,全矿井可采储量共7435.4万吨。截至2011年年底,矿山保有资源储量为11772.7万吨,其中可采储量(121+122+333K)7022.8万吨。以目前核定生产能力为150万t/a计,矿井尚能

9、服务46.8年。(四) 资源赋存条件矿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和二叠系,其中二叠系山西组和上、下石盒子组为主要含煤层段,煤层埋藏较深,一般在-262m-680m,可采煤层有31、51、52、71、72、81、82和10煤共计8层,可采总厚15.27m;其中主要可采煤层为72、81、82和10煤,平均厚度分别为1.80m、2.50m、2.53m、3.86m,煤层倾角415。平均可采总厚10.69m,占可采煤层的70.0%。31、51、52、71为不稳定煤层,72、81、82煤层属较稳定煤层,10煤层为稳定煤层。井田内10煤层基本全区可采外,72、81、82煤层大部分可采,主要分布于井田西北较深部

10、。矿井井田地质构造中等偏复杂,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北端下降、南端仰起的近南北向复合式向斜构造,及五沟向斜。井田断裂构造较发育,落差大于10m的断层19条,均为正断层,其中落差大于50m的7条,3050m的3条,其余均为小于30m的断层。矿井开采技术条件为复杂。井田未发现岩浆岩侵入现象。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可采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主要补给水源为新生界松散层第四含水层(组)和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组),是矿井开采的主要充水因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开采水平为-440m时,矿井正常涌水量414m3/h,最大涌水量500m3/h。太灰可能突水量629m3/h。矿床属半坚硬坚硬岩类,主要

11、可采煤层顶底板的稳定程度为不稳定中等稳定,矿床工程地质条件属中等。根据勘察地质报告,最大煤层瓦斯含量CH4:13.85cm3/g,N2:15.40cm3/g。在实际掘进过程中,南一采区开采10煤层,相对瓦斯含量和压力较低,西翼三条下山相继揭露72、81煤层,实际掘进中,72煤原始瓦斯含量10.03cm3/g,压力1.9Mpa,81煤原始瓦斯含量8.5cm3/g,压力1.6Mpa,均大于临界值,因此,2009年12月矿井重新评定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四、矿山开发利用现状矿2005年6月开工建设,2008年9月建成投产,2009年11月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安徽煤监局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为150万t

12、/a。全矿井共划分为西一、西二、南一、南二、南三5大采区块段,目前生产采区为南一采区,正在回采的工作面为1021综采工作面,准备工作面为1025工作面和CT101工作面。矿井采用立井、石门及主要大巷开拓方式,采用一个水平上、下开采,水平标高为-440m。开采顺序为自上而下开采,回采工艺以综合机械化回采工艺为主,通过优化采区和巷道布设,对于构造复杂及厚度较薄的块段或煤层,采用矸石充填开采等回采工艺,科学控制工作面采高,最大程度上的提高了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矿井主要采用倾斜长壁与走向长壁相结合的综合机械化开采,按采区前进、工作面后退的方式组织开采,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部分块段采用矸石充填开

13、采方式,同时,引进国内先进的工作面综采设备、综掘设备,实现了矿井的机械化开采。五、土地利用现状矿井田面积2165hm2,区域地形比较单一,基本上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自然地面标高+26.37+27.67m。在土地利用上,该矿区是一个人口密集、耕地面积大、土地利用率较高的农业耕作区。区内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旱地、农业居民点、水域、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和未利用地等。工业广场、场外道路及铁路专用线,总占用土地面积为38.2hm2,其余部分土地在没有采动破坏仍由当地使用。截至2011年底,矿区采空塌陷影响面积约298hm2,最大塌陷深度3m,其中耕地面积为272.25hm2,住宅用地面积为25.75h

14、m2。主要因位于工业广场北部的首采区(南一区)的10煤层的开采,形成面积545589m2的采空区引起地表塌陷。塌陷区内村庄已完成异地搬迁安置,面积272.25hm2的耕地已按有关规定交纳土地补偿费,其中,塌陷深度0.011.5m面积共155.807hm2,具备复垦条件的11hm2已协助当地复垦成耕地,交给当地居民继续耕种;3hm2塌陷深度1.53.0m的积水区具备复垦条件,矿方已协助当地整理成塘,剩余113.443hm2的塌陷积水区待复垦。六、矿山基础设施条件矿井建有主井、副井各一个,主井井筒直径5m,装备1套7t双箕斗,副井井筒直径6m,装备1套1t双层双矿车1窄1宽双罐笼。井下采区煤炭运输

15、的设备有刮板输送机、顺槽胶带机及采区煤仓下给煤机,辅助运输的设备有蓄电池电机车、调度绞车、顺槽连续牵引车等。掘进工作面的运输设备有掘进胶带输送机、调度绞车等。同时,对运输设备采取了过速保护、闸间隙保护、松绳保护、减速功能保护、信号闭锁、失压、过流、过压检测、温度检测、接地故障检测、功率元件过热和电机缺相等保护措施。矿井井下排水系统为在-440水平设置水仓,容积为4500m3,中央泵房装备5台主排水泵,型号为SGD2006,每台排水能力为420m3/h。矿井地质报告提供的正常涌水量414m3/h,矿井最大涌水量500 m3/h。在实际生产期间的正常涌水量110m3/h,矿井最大涌水量230 m3

16、/h。排水系统完全可以满足生产需要。矿井采用全负压抽出式机械通风,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主井、副井进风,风井回风,风井直径为5米。通风机房装备2台轴流式风机两台,一用一备,主要通风机型号为MAF2100/1200-1A,配用电机功率900KW,转速991转/分,目前运转角度在+48度。目前全矿井无串联通风,矿井需要风量6865 m3/min,实际总进风8033m3/min,总回风8091m3/min,矿井排风量8340m3/min,矿井静压2180Pa。矿井建立了地面永久瓦斯抽采系统,安装了KJ90型瓦斯抽采监测计量系统,能够实现对瓦斯抽采各项参数实施24小时监测。矿井安装KJ73N型安全监控

17、系统,具有超限报警、数据监控、远程断电、交叉断电等功能,井下共安装监控分站20个,矿井安装使用瓦斯传感器46台,一氧化碳传感器6台,风速传感器9台,温度传感器8台,烟雾传感器6台,局扇开停传感器48台,馈电传感器26台,远程断电仪15台和风门开关传感器30台,主扇开停、负压传感器各2台。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第二节 绿色矿山建设现状矿以保护环境、资源利用和社区和谐作为绿色矿山建设的工作核心,以绿色生态助推五沟矿发展的理念为引导,积极探索和践行绿色矿山建设之路,在依法办矿、规范管理、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和企业文化等九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一、矿产

18、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矿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建矿,矿产资源开发活动按照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较好地完成了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指标,2009年、2010年、2011年采区回采率分别为80.4%、82.3%和81.6%,均高于当年国土部门的核定值,并在国内同类地质条件下煤炭开采中处于先进水平。同时,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坚持探索,开展了含水层下矸石充填开采试验研究工作,可将主采煤层10煤层开采设计留设的60-91m的防水煤岩柱,缩短到18.5m以内,全矿井可盘活呆滞煤量3155万吨,可延长矿井服务年限40年,有效减少塌陷对耕地的破坏

19、,避免矸石对地表生态环境的破坏。据不完全统计,每采出1万吨煤造成3至4亩的塌陷,沉陷有时甚至达8亩,矸石每万吨占地0.8亩,如果矿山全部采用充填开采计,按矿井目前年产150万吨,每年将减少450亩耕地的破坏,对实现矿区资源开采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矿煤质属于可选性为较难选极难选,为提高洗(选)精煤回收率,矿开展了大量的洗(选)工艺改造,主要有优化煤泥重介工艺项目,项目实施后精煤产率提高1.08%,每年可多产精煤39.75万吨。二、土地复垦和环境治理矿遵循“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在开采过程中,配合地方政府对地表产生沉陷区进行复垦。截至2011年底,矿区采空塌陷影响面积约29

20、8hm2,最大塌陷深度3m,其中耕地面积为272.25hm2,住宅用地面积为25.75hm2。主要因位于工业广场北部的首采区(南一区)的10煤层的开采,形成面积545589m2的采空区引起地表塌陷。塌陷区内村庄已完成异地搬迁安置,对搬迁的孙家、胡家老村址562亩已复垦完毕。面积272.25hm2的耕地已按有关规定交纳土地补偿费,其中,塌陷深度0.011.5m面积共155.807hm2,具备复垦条件的11hm2已协助当地复垦成耕地,交给当地居民继续耕种;3hm2塌陷深度1.53.0m的积水区具备复垦条件,矿方已协助当地整理成塘,剩余113.443hm2的塌陷积水区待复垦。下一步将加大复垦力度,对

21、受影响供电线路、道路、河堤等进行修复、加固。同时,矿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建立9960m3/d的矿井水、1200m3/d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和采用D1000型花岗岩水膜除尘工艺对锅炉消烟除尘,除尘效率达96%以上。废水、废气排放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加大资源的循环利用,洗(选)煤废水重复率达100%。矿区绿色率占可绿化面积的80%以上。三、和谐社区建设矿以“以人为本、共建共享”为宗旨,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深入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为主题的帮扶活动。建立企地沟通模式,对采煤塌陷地的破坏的青苗进行了丈量和补偿、塌陷区搬迁、土地复垦等各项工作稳步进行,形

22、成了符合五沟特色的企地沟通机制。矿坚持不断的深化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做大、做强、走远,追求卓越,基业长青”的发展愿景,建立“集团-矿(子公司)-科(区、团队)-班组-个人”五级相互支撑的愿景体系,依据愿景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以此激励员工,凝聚员工的思想,使企业内部形成强大合力,形成符合矿发展的企业文化。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对照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一、绿色矿山理念需要进一步加强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真正实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已成为矿山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在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要把建设绿色矿山的理念贯彻于矿山生产建设的始终,从矿产

23、勘查、矿山规划、建设、开采、选冶、加工,直至矿山闭坑、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恢复重建全过程,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实施严格的科学管理,实现资源充分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环境、安全生产、社区和谐和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矿在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和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矿将把绿色矿山建设贯穿与日常生产经营之中,以国家级绿色矿山的标准来衡量日常工作,加大绿色矿山的宣传力度,让矿井生产经营者,甚至每一员工都了解绿色矿山、认识绿色矿山,使全矿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绿色矿山的建设中。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在绿色矿山建设中,资源综合利用表现在一方面提高资

24、源的综合利用率,另一方面则是从根本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矿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偏复杂类,矿井开采技术条件为复杂,地质勘察阶段预计组合断层19个,但在2008年投产以来的生产活动中,南一采区和南二采区实际揭露的断层条数远高于设计值,采区内褶曲和断层极为发育,对生产和资源回收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矿虽已经积极开展采区工作面优化设计、矸石充填开采等手段,最大程度上的回收了矿产资源,减少开采矸石、废石的排放。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矿将采取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通过与高校、院所联合攻关、引用新技术等手段,在提高资源回收率、矸石综合利用、瓦斯治理、废水循环使用、提高洗(选)精煤回收率等方面,有计划、分步骤地建设一

25、批重点项目,通过这些重点项目的建设提高矿井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三、土地复垦和环境保护仍需进一步推进煤炭开采地表的破坏主要是因采空区引起的地表塌陷,而塌陷达到稳沉一般还需34a时间,矿2008年才正式投产,因此,矿在绿色矿山建设过程,要进一步科学制定复垦计划,采取超前复垦等动态预复垦相结合的治理方法。另外,矿在绿色矿山创建过程中针对废水、废气、塌陷区生态恢复等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下一步矿山将继续加大对瓦斯综合治理、矿井水的循环使用、矸石的综合利用相关工作。同时,环境保护与治理是一项投资大、见效慢、直接经济效益差的工程,因此,矿应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集资金,积极争取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等各项专项

26、资金,确保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足额的资金保障。四、进一步加强和谐社区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谐社区是企业发展的基础。矿将以文化建设为主线,着力推行精细化管理、企业文化建塑、员工培训的“三位一体”的煤炭企业管理新模式,根据流程需要设置、优化组织机构,既要结果也关注过程,强调协同和整体(1+12),大幅提高组织效率。同时,矿将以绿色矿山建设为契机,推行绿色生态助推五沟矿发展的文化理念。同时,矿将立足关爱企业职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惠民工程,积极做好搬迁新址的配套设施建设,使搬迁新社区成为优美、舒适的美好家园,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沟通机制,努力构建企地和谐的长效机制。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

27、则与规划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要求和皖北煤电集团公司加速转型、夯实煤、煤化工发展基础的战略部署,围绕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以安全生产为主线,以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资源消耗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保障,将矿山的人文环境、生态环境、资源环境和经济环境与采矿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国家级绿色矿山的建设推进矿发展方式的转型,实现五沟矿发展的资源、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保证矿山的可持续发展。第二节 基本原则一、坚持绿色开采,科学优化采矿设计、采场布局,应用充填开采采煤方法,不断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重抓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推行清洁

28、生产,加大对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改造,加大对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实现矿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二、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不断加强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重建,大力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三、坚持科学办矿、科技兴矿,加强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领域的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矿科技进步与创新水平;四、坚持矿山发展与社区繁荣共赢,加强企地共建合作,加强惠民工程建设,积极投身于社会和谐建设中,通过开展项目合作和多种形式的活动,努力实现企业发展的双赢;五、加强绿色矿山建设长效机制建设,将绿色矿山建设纳入矿山日

29、常生产系统中一并管理,建立和完善绿色矿山建设工作责任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构建体现矿自身特色的绿色矿山发展模式。第三节 规划目标一、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认真履行绿色矿山公约,绿色矿山建设遵照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的九条标准,以实现矿资源利用集约化、开发方式科学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为总体目标,积极推行“三位一体”的煤炭企业管理新模式和绿色生态助推五沟矿发展的崭新理念,有序推进、分步实施,构建资源、环境和社会效益相协调的矿山发展模式,建立绿色矿山建设长效机制,力争通过三年时间的建设,将矿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绿

30、色矿山企业。2、阶段性目标近期目标(2012年2014年):按照国家级绿色矿山的建设要求,结合自身发展特征,开展矿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对照国家级绿色矿山基本条件和相关指标要求,在分析现有绿色矿山创建工作成果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真实施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和社区和谐规划建设任务,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类工程、科技攻关类工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类工程以及和谐社区建设类工程,科学、合理、有序的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力争2014年底前完成绿色矿山创建的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并通过国土资源部的评审验收。中期目标(2012年2016年):在开展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的同

31、时,进一步巩固绿色矿山创建取得的成果,不断总结、提高、完善,继续实施绿色矿山建设,构建绿色矿山建设的长效机制,确保2016年底完成绿色矿山建设的预期性指标。发展展望(2012年2021年):继续巩固绿色矿山创建取得的成果,将“资源利用集约化、开发方式科学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的绿色矿业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的全过程,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很好地统一起来,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矿山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矿区土地复垦水平全面提升,矿山企业与地方和谐发展,实现矿的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二、规划期指标体系矿绿色矿山建设规划目标分为3年近期目标

32、、5年中期目标和10年发展展望,根据各阶段发展目标,针对绿色矿山建设的9个方面,矿制定了规划期指标,详见表3-1。表3-1 矿绿色矿山建设规划目标 规划目标指标名称2011年(现状)2014年(近期)2015年(中期)2021年(展望)指标类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采区回采率81.6%82.0%82.3%82.3%预期提高洗(选)精煤的回收率-1%1%1%预期综采机械化水平99%100%100%100%预期综掘机械化水平98%100%100%100%预期选矿废水重复利用率100%100%100%100%约束矿井水重复利用率75%78%90%90%预期煤矸石综合利用率11.96%18.59%19.70

33、%20%预期原煤生产电耗25.92kwh/t25.69kwh/t25.19kwh/t25.19kwh/t预期科技创新投入占企业总产值比例1.0%1.2%1.3%1.5%约束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土地复垦率60%80%85%90%预期绿化面积占可绿化面积的比值80%97%98%98%预期企业文化建设与社区和谐发展安全生产培训次数36454545预期矿山土地复垦率:已复垦土地面积与可复垦土地面积之比(以百分率表示)。第四章 绿色矿山建设规划任务第一节 矿产资源高效开发与合理利用一、强化采区建设,优化生产布局,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根据矿区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和集团公司发展战略,规划期内,应合理布置生产区

34、域,保证矿煤炭资源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确保矿山开采可持续性,确保15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矿编制了2012年2015年回采工作面生产接替计划,具体见表4-1。76表4-1 2012年2015年回采工作面接替计划表采煤区队工作面编号采煤工艺2011年9月底剩余可采储量(万吨)工作面参数工作面具备生产条件时间(年.月)回采起止日期平均月单产(万吨)2011年1012月产量计划(万吨)分年度计划产量(万吨)推进长度(米)面长(米)采高(米)容重(吨/米3)煤厚(米)煤层倾角()瓦斯情况2012201320142015采煤事业部一队1021综采518001703.11.373.1102011.6201

35、1.06.252012.02.281036151025综采708001903.31.373.3102012.32012.03.012012.08.1510701029综采263601603.51.373.5102012.82012.08.162012.10.3110281023综采234001203.51.373.5102012.112012.11.012012.12.3110231031综采13214001803.51.373.5102013.12013.01.012014.01.311012391022综采13817001703.51.373.5102014.12014.02.012015

36、.03.3110114241033综采10017501273.51.373.5102015.42015.04.012015.12.311099采煤事业部二队CT101充填204501003.31.373.362011.122011.11.202012.12.311.5120CT103充填224601003.31.373.362013.32012.03.012014.05.311.5157CT102充填4310001003.31.373.362014.82014.08.012015.12.311.5815回采产量小计37156138138138掘进煤312121212合计401681501501

37、50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科技技术,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规划期内,按照生产计划分步骤开展回采工作面采前防治水安全评价、制定防治水工程措施;开展巷道超前探查断层赋水性及注浆加固;进一步提升瓦斯灾害治理和防治水的技术管理水平,开展西翼三采区10煤层多阶段的底板灰岩放水试验工程,开展西翼三采区瓦斯抽采综合治理工程等工程措施确保资源安全回采,保证资源的有序供应;二、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进先进生产工艺,推行资源科学化开采,大力提高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重视技术改造,结合实际,鼓励创新,不断优化设计,向现有系统挖潜增效;引进工作面齿轨卡轨车等先进设备,实现采掘全部机械化;规划期内,继续实施矸石充填

38、开采绿色开采项目,对CT103、CT102回采工作面实施矸石充填开采,提高了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又综合利用煤矸石,有效地防止了地表塌陷;对正在开采的CT101充填工作面进行充填及沿空留巷技术管理的优化、创新研究,不断优化矸石充填工艺,最大程度的回收煤炭资源;针对矿山以往开采揭露的断层情况与预计不同,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的实际情况,开展断层防水煤柱合理留设研究,通过煤柱的合理留设,即保证回采的安全,又最大程度的回采资源,避免资源浪费。规划期内,完成F16断层防水煤柱留设研究;根据实际生产的情况,不断优化选煤工艺,提高资源回收水平,规划期内,根据即将开采的7煤煤质与前期开采的10煤煤质不同,完成选煤厂

39、高灰高煤泥条件下煤泥水系统的适应性研究,提高精煤洗(选)回收率1%以上。三、坚持“三废”治用兼顾,加大资源的循环使用。转变传统废弃物处置模式,变“治”为“用”,变“废”为“宝”。开展煤矸石充填开采,置换出更多的资源;开展矿井水循环使用项目,计划在规划中期,完成选煤厂直接利用井下污水以及洗水闭路循环,实现行业“一级闭路循环”。第二节 矿山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一、加强矿山环境风险监测,加大环境灾害应急预警机制建设矿地处皖北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高,主要地质环境风险由开采沉陷和矸石堆引起。开采沉陷造成地表径流变更,水利设施丧失原有功能,直接影响农作物耕种,特别是地表常年积水,造成耕地绝收,矿将定期

40、对塌陷区情况进行监测,对矿山充填开采项目,建立岩移观测站,开展充填开采地表环境损坏评价;定期巡视矸石山,加强矸石山边坡管理,加大矸石综合利用力度。二、矿山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规划截至2011年底,矿共有塌陷区面积4039.6亩,最大塌陷深度约3.0m,积水区面积约1896.0亩。根据开采计划,规划期2012年2014年预计塌陷区面积约为10990.4亩,具备复垦条件807.9亩,矿将协助当地政府计划完成复垦646.4亩,土地复垦率80%。随着煤矿资源开采和塌陷区域范围、深度的延伸,矿将按照“边生产、边治理”,具备复垦条件一块就复垦一块,持续、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使土地复垦率2

41、006年和2021年分别达到85%和90%以上的目标。三、进一步开展矿区绿化工作矿矿区绿化以构建矿区立体绿化为目标,用草坪、花坛、绿篱、常青树、落叶乔木和灌木等构成宜人的空间层次;在生产区“见缝插绿”地栽培小灌木和草坪;在主、副井绞车房、压风机房、动筛车间和选煤厂主厂房等处的生产噪声较强,种植具有吸声效果的树种;在矿井工业场地场界外,进矿道路附近密集种植大量的乔木,使得规划期内矿区绿化率达到预期的指标。第三节 科技创新一、加大科技投入认真贯彻“以科技促生产、以科技保安全、以科技增效益”的工作宗旨,矿将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方面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水平,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和科技攻关力度,推广应用“四新

42、”技术,积极开展各类创新创效活动。加大科技创新研发资金投入力度,每年投入资金不低于企业总产值的1%;进一步完善各事业部创新工作室创新激励机制,强化创新工作室创新能力。二、建立产、学、研发平台,培养科技人才深入开展与高校、研究院的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研发平台。针对矿井的实际问题,与高校、研究院联合攻关和技术开发,引进、消化和吸收各种理论和技术为矿所用,为矿绿色矿山建设所用。规划期内,将与中国矿业大学联合开展矿含水层下矸石充填开采项目;与安徽理工大学联合开展五沟选煤厂高灰高煤泥条件下煤泥水系统的适应性研究、矿西翼三采区多阶段放水试验及灰岩富水性评价;与山东科技大学联合开展矿F16断

43、层防水煤柱留设研究;与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联合开展矿三采区10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等,以科技促发展,以科技促管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国家绿色矿山发展的引领作用,实现矿煤炭资源的科学化利用。三、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把“科技兴矿”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并每两年举行一次科技大会,总结过去,表彰先进,编制科技大会成果汇编手册。加快成果转化,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科研攻关不断向深层次发展。第四节 节能减排一、工艺设备优化、节能发展节能减排,构建完整的矿山循环经济产业链,努力促进“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传统生产方式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淘汰落后产能,

44、推广机电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引进新型磁选机,脱介筛筛板改造,新型浮选药剂使用,浮选工艺完善,探究生产过程控制减少电耗等,逐步实施,到2020年,努力实现选煤厂吨煤生产成本降低10%,吨原煤生产电耗逐年下降。二、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提高废弃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加强对废水、瓦斯、煤矸石等综合利用技术研究,较少污染物排放;为确保矿山废水排放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二级标准,加强对矿山建设的9960m3/d矿井水及1200m3/d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同时,在规划期中期,开展选煤厂直接利用井下污水以及洗水闭路循环的实现的研究,提高矿井水的循环利用

45、水平;加强锅炉消烟除尘设备水膜除尘器的维护,确保其稳定运行,确保排放的废气排放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第时段二类区标准。继续开展矸石充填工程,规划期内,对CT103工作面、CT102工作面实施矸石充填开采,实现每年充填开采消耗煤矸石20万吨以上的目标。同时,进一步探索其他矸石综合利用其他途径,加快现有矸石山的处理,力争消耗生产产生的全部煤矸石,实现煤矿开采无废或少废排放。第五节 社区和谐建设一、进一步完善企地协调磋商机制进一步加强与矿区周边居民的协调沟通,建立良好的企地磋商协调机制,利用企业自身优势加大企业与地方项目往来,努力寻求双方共赢的项目合作模式,积极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加深企地之间的融合。二、持续开展惠民工程,创造和谐社区环境加强对企业员工的人文关怀,同时,妥善做好五沟镇孙瓦坊、小孙家、王楼、余大桥、路东李家及五沟镇镇区居民搬迁的安置工作,对塌陷区搬迁的居民进行妥善安置;及时完成搬迁新址征地及道路征地约2400亩,并对新村址回填、平整压实达到设计标高;对新村址内沟、塘按有关技术要求进行处理,满足建房基础的质量要求;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建设搬迁新址建设,水、电、道路等辅助设施及时安装到位,将搬迁新址打造成为花园式社区,让搬迁居民的生活质量较原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