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本课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实施方案郑州经开区九龙中学一、课程开发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生事物纷至沓来,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化,人们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这一人类教育的永恒课题开始令人瞩目地凸现出来。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 学生的心理素质日益受到重视,而现实生活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却令人担忧。心理健康的诸多问题,已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交往,阻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传统的普通课程,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在普通课程中,虽然也包含了某些心理教育的成分或因素,但这种成分或因素没有明确的目的、方法不系统不科学,只是一种附带的、
2、无意识的和经验式的心理教育,它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和阻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而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阶段可搞可不搞的无合法地位、无明确要求、无具体措施的状况,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地位,明确的目标和相对固定的系统内容,固定的时间和相应的研究检测手段,使之进入合法、规范的轨道。 我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个体终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将心理辅导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的现实意义,并在这方面也做了初步尝试,努力寻找适合我校的心理教育课程模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
3、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这正是对过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足的批评总结,也是今后工作的指导方向。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学校“心育”的极为重要的载体,它的作用是其他各种“心育”载体所无法替代的。 2、 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1)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创立的团体动力学理论着重从本质上探索团体内各种潜力的交互作用,团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等内容。勒温的团体动力学的主要观点:团体并非是互不相干的单个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由互相联系的个体所
4、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团体来改变其中个体成员的行为要比单个改变的行为更为容易,而在一个具有内聚力的班集体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要比单个教育学生的效果好。(2) 发生认识论它认为活动是一切认识和心理产生的源泉。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活动视作其整个理论的逻辑起点和中心范畴,并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个体的认识产生于主体的活动,活动时主体认知结构不断形成、丰富和发展。他认为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主客体的分化都离不开活动这一中介物,借助于活动,主客体得以不断的互为建构,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为当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活动的形式开展提供了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3) 人本主义心理
5、学它强调以人为本,认为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潜能,具有自我指导的能力,人人都具有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倾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强调信任、尊重学生、重视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在适当的情境中,通过自我教育实现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这些无一不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体现。此外,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建构主义、社会学习理论也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3、 情境(学校背景情况)分析九龙中学是经开区下属的一所农村中学,由于地处农村,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包括家长、学生以及绝大部分的老师。所以,我校虽然积极尝试开设心理健康课,但由于某些强大的现实因素,心理健康教育不
6、受重视,任课老师缺乏系统的培训,校园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和基础等等原因,课程的开设、开发一直停滞不前。 现在大家慢慢地有了这种的意识,领导也较为重视,我校开设了心理辅导室,积极准备把心理健康课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学生的学习范围,并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研究。4、 课程开发的目标 (1) 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健康活泼的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一个善于创造的人,一个不断进步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
7、,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意识”,逐步提高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自重、自爱、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及对自我与对外界的评价能力;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 2、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情感,完善的意志品质,增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 3、 培养学生更为成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去面对学习、人际交往、情感世界及自我发展等问题。 4、 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的认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交往角色辅导,以正常的心态参与人际交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5、 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和升学的压力,进行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
8、的辅导训练,开展考试心理调试和辅导,减少学习、升学和考试的心理负担。 5、 课程的组织和实施 (一)课程的组织 1、 课程组织的呈现形式:活动课 2、 课程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可以分为:学习、人格、生活和职业四个方面,这四项课程内容又有不同的要求。 (1) 学会学习。学会学习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注意和记忆能力,学会学习的策略能做好自我意识的教育,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2) 做好人际交往的教育。学会与父母、教师和同学的交往,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学会认识自我、欣赏自我,能正确调节情绪,面对挫折; (3) 学
9、会与其他成人的沟通。侧重休闲、消费和生活适应,为适应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的需求,学会自我计划、自我调控学习,使学生全面提升学习中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 学会与他人间的交往的技巧。如宽容、倾听,克服嫉妒等; (五)学会调节情绪。使自己的情绪处于健康状态; 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及专题目录(参考)第一篇 环境适应篇1、 走近心灵成长课 2、适应初中生活 3、我爱我的家第二篇 有效学习篇4、科学管理你的时间 5、这样学习效果好第三篇 认识自我篇6、了解自己,认识自我 7、我的情绪我做主 8、开心时刻第四篇 社会交往篇9、我的
10、新伙伴 10、理解 感恩八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及专题目录(参考)第五篇 有效学习篇11、我的学习我做主 12、张开思维的翅膀 第六篇 社会交往篇13、青苹果乐园 14、与父母面对面 15、品味信任第七篇 认识自我篇16、我的自画像 17、价值观大拍卖 18、青春风景线第八篇 环境适应篇19、挫折是成功的必须课 20、站在十字路口九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及专题目录(参考)第九篇 有效学习篇21、超强记忆,倍速复习 22、科学用脑,高效学习 第十篇 认识自我篇23、我的生命线 24、拥有自信,拥抱成功 25、情绪ABC 26、小宇宙,爆发吧第十一篇 社会交往篇27、竞争与合作 28、
11、良师益友 第十二篇 环境适应篇29、快乐与中考同在 30、考试加油站(二)课程的实施 1、 课程的时间安排 每周一节课,排入正式课程表,此外,各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每月至少安排一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教学活动。 2、 教学方法 各种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五类,即以学习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品质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参与社会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需要和兴趣为主的教学方法。根据本校本课程的呈现方式,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 让学生在某种情境下,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影响他们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模拟
12、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在某种模拟的情境下,进行某些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调查 为了了解学生某些方面心理想法和看法,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通过各种不同的调查方法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教学方法。 .讲座 包括演说、谈话或其他形式的口头表达方式。.讨论 对事先布置的题目或有关学习材料提出问题或作出回答。这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对话过程。 .视听 这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视听材料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课程实验和推广。 本校本课程大致按照先开发后实验推广的形式进行课程的实验和推广。主要按三个步骤进行。 一是组织科研力量,编写活动
13、用书及辅导用书。 二是试点实验。以初一年各班作为实验班级,积累好相关的实验素材,作为进行课程评价的基础。 三是在实施课程评价的基础上,修订校本课程教材并推广到学校的所有班级。 六、课程的评价 下面从两个方面明确本课程评价的方法。 (一)学生的评价。 作为活动课程中学生学业的评价,我们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1、 前期和后期测试对比看学生变化。 一是就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对实验班级在开展校本课程活动前后变化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测试,分析变化数据,分析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程度变化。 二是对比实验课程的班级和普通班级的测试情况,分析评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和变化。
14、2、 观察记录学生活动表现定性分析。 注重学生在实施课程过程中的表现,采用观察法记录学生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情绪状态、活动表现、日记等),分析确定学生前后变化的情况和程度。 (2) 课程本身的评价。 1、 课程本身评价的范围。 校本课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校本课程的预期目标是否有效; 校本课程是否适合学生和学校的需要;是否选择了恰当的教学方式;是否采用了恰当的评价方式。 2、 课程本身评价的主体。 学生;教师;学生家长等。 3、 课程本身评价的标准。有效性。在信息与它描述的现象之间保持一致(内部效度);从某处归纳出的结论应适合其他类似的地方(外部效度)。 客观性。全体评价者的意见达到高度的统一,所采用的评价技术有助于消除偏差。 及时性。过早实施评价或过迟评价会影响评价结论的准确程度和完整程度。 4、 课程本身评价的方法。 根据校本课程的呈现方式,我们建议采用如下的评价方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面谈法;教师日记法等。 5、 课程本身评价的过程。 制定计划:主要是成立评价组,确定评价目标,拟定详细的评价计划活动内容和要求。 收集信息:根据计划内容收集相关信息。 分析报告:运用数据统计的方法或描述性的方法分析所收集的信息,然后全面总结评价的各方面资料,撰写评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