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席,评委,大家晚上好。很高兴能跟对方辩友探讨这么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辩题。对方立论中有几点我方不敢苟同,现在让我来一一指出。 第一,对方辩友提出高校产业化能够促进教育事业自身发展。我方并不认同,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产业化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不然教育部早就大力倡导高校产业化了,也不会出现教育部副部长王宝庆所说的教育部历来坚决反对产业化的言论。的确,高校产业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供资金以及更完善的硬件条件。然而,有钱就能发展吗?两者显然不能等同。有钱只能解决学校硬件设施的问题,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多取决于学生对于知识,文化的追求以及传承的程度。并不是产业化了,有钱了,教育就能发展。第二,对方辩友认为高校产业化
2、能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为社会经济做贡献,在对方眼中,高等教育可以是盈利的教育形式,它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而且产业化后高校办学经费可直接来源于学生的学费,这就可以有效保证教育的经费来源和支出。但是我国宪法中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因此不应将此权利作为赚钱的工具。最重要的是,高校本就该是一个精神场域,是一个智慧交融、心灵汇聚、追寻真理的地方,而不是产出商品、炫耀经济增长的地方,这是企业。高校存在的意义是传承文明,追求真理,决不能将高校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否则会违背高校建立以人为本的宗旨。退一步说,就来说经济,大家津津乐道的是扩招每年带动三十亿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现实真的是这样吗?每增加一个大学
3、生,国家要补贴一万元。这就需要国家每年增加一百亿的财政支出,如此大的缺口,这种方式真的能促进经济有效增长吗?第三,对方辩友提到产业化是经济时代的必要要求。也就是说,高校要以市场为导向来发展,如此,当今高校产业化的只能是一些高科技部门和与市场接轨的专业。这会导致严重的专业设置不均。看看专业,大学生都对那些热门专业趋之若鹜,君不见商学院的学生浩浩荡荡。而那些冷门的如哲学、历史等传统学科能否传承,令人担忧。让我们这些历史文化学院冷门专业的学生情何以堪啊。第四,对方辩友认为高校产业化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例如扩招能让更多的人有受教育的机会,达到教育公平的目的。从1991年起,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此后,
4、中国在六年间,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108万上升到2005年的504万。目前高等院校在校人数达2300万,规模居世界第一。然而,当扩照的大学生毕业后,国家在就业市场缺乏对大学生必要的就业保障弊端开始显现,中国人才发展报告中的数据说,仅2005年我国就有2500万人因没能“尽其才”而被无端消耗,造成的损失仅经济指标一项已超过9000亿元。而这不过是扩招毕业生走出校门开始一两年的情况。产业化确实解决了居民与日俱增的教育需求和有限的教育供给的矛盾,很好,可同时在四年后,又造就了泛滥的大学生与有限的工作岗位的矛盾,使其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相信在座的各位到时都能感受到,难道用错误去弥补错误,是一种好的解
5、决方法么?此外就教育公平来说,高校的产业化完完全全在消解着过去高等教育很大的公益性质,过去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师范教育全部是免费的。这样的方式,不仅为城市孩子更为农村子弟提供了一条很好的出路和方向,农村孩子有了一个可以追逐的梦想。高等教育作为培养社会精英的教育形式,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其巨大的社会效应。而产业化意味着高昂的学费,因此高等教育成为有学习能力有经济能力的人才可以享受的资源,否则即排除在外。这等于宣告那些穷人大部分基本上已经排除在高学费高门槛的高等教育之外。农村中都流传着“一个孩子上大学,全家回到解放前”的说法,多少学子因为高学费而失学,即便付出了百倍的努力走进高校还要付出百倍的艰辛去维持
6、学业,而且在就业压力的沉重现实面前,那些无畏的梦想都被会残酷地击碎在追逐的道路上。中国那么多贫困的学子好不容易才考上大学的,对方辩友一记重拳又将其打回现实,产业化带来的是教育极度的不公平,造成富者更富,贫者更贫,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能达到对方所期望的社会进步吗?第五,对方辩友提到高校资金短缺因此要实行产业化来缓解资金不足。为什么资金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育大规模扩张,尤其高校入学率攀升,高等教育投入增长跟不上规模发展,办学条件不足,学校对于寝室,教室,师资,教学仪器,实习场地等的需求激增,而这恰恰是因为高校产业化扩招引起的,用产业化引起这个问题,又用产业化解决这个问题,岂不是脱裤子放屁吗?第六
7、,对方辩友认为产业化的提出可以使高校的技术成果走向市场,在市场上得到更多的利益,这也是一些学校大力支持的产学研一体化的一条新路,的确,北大方正、清华紫光、复旦光华也是我国在这些方面很好的例证。纵观全国,眼下的各大学府也纷纷急于将手中的技术上马,力争在短期内可以得到经济上的回报,但是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中国的众多大学之中,又有几个大学可以手握重大的科技成果,在社会之中创造有影响的效益呢?再回头想想,这些客观的科技成国所赚取的利润,又有多少回报到教育的进一步投资之中?为何每年教育部扶持各高校的科研经费还是没有明显的减少?这到底是商人在做教育,还是教育被商人利用?还是这条路,我们走错了 第七,对方辩友
8、一味强调产业化不等于高校是营利性企业,只是将盈利作为一种手段,最终目的还是要发展高校自身。且不说这只是一种美好的乌托邦幻想,请问对方辩友,能把握好产业化的度吗?能避免产业化过程中一系列严峻的问题吗?君不见在产业化时一些高校营利创收、高收费、乱收费、乃至钱权交易、教育腐败等各种不良现象,高校后勤产业化,高校放肆扩招和大面积征地建设新校区,高校组合形成超级大学高校形成一种近似于“公司的运营模式” 。一群教育人在一个教育场所里从事着非教育的“事业”,开办着盈利和谋生、发达的行头。在这样的高等教育中,唯规模和效益至上的领导们何时想过学生的发展。耶鲁大学校长小贝诺施密特德强调:大学的意义及价值在于追求真理。可见大学是人类追求知识、追求真理,传承人类文化、文明的圣地。确实,高校的产业化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为学校带来了一定的资金来源,然而,它真正毁灭的却是整个高等教育的精神和学生读书的渴念和梦想。综上,正如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说的教育部历来是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我方也坚持认为高校产业化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