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对策.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314839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对策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能源消耗迅速增加, 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如何防治城市大气污染,成为我国亟待破解的难题。通过分析中国大气污染现状、主要危害、造成污染的原因, 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治理对策。关键词:城市 大气污染 现状 危害 对策1.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大气污染问题日渐严重,尤其近年来各大城市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不仅影响城市民众的正常出行,更对民众身体健康带来了威胁。目前,大气污染治理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进行大气污染治理,提高城市环境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2.1 城市大气污染源以煤炭污染

2、和尾气污染为主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在城市所消耗的能源中,煤炭资源占到70%以上,因此,燃煤废气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汽车尾气成为加剧大气污染的又一污染源。而且,中国汽车尾气污染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中国北方城市大气污染要比南方城市严重,尤其是冬季污染比夏季严重;经济越发达的城市,由于汽车使用量更大,汽车尾气对于空气污染越严重,而且汽车尾气已经上升为影响大中型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2.2 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严重我国城市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含量高,而且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我国北方城市以石家庄、邯郸、沈阳等城市为代表,以PM10

3、超标为主,兼有SO2超标。北方地区气候干旱,冬季取暖以煤炭为主要能源,加上工业废气及机动车尾气排放,导致其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含量较高,但西北和东北城市地区由于地域广阔,扩散条件较好,其颗粒污染物主要以扬尘污染为主;我国东南部城市经济发达,其PM10超标主要是由工业和机动车废气排放所引起的;我国西南部城市以能源开采和资源加工为支柱产业,导致其SO2超标更为严重。并且我国城市中人均绿地面积不足,降低了城市环境系统自我修复能力,而且使的空气中细菌含量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恶化。2.3 新兴城市污染加剧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涌现了大批新兴的中小型城市。这些城市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甚至

4、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为了提高地区经济总产值和就业水平,一些地方政府领导降低招商引资条件,甚至将一些重污染企业引进起来,在企业废气处理、机动车尾气排放、郊区秸秆焚烧等大气保护方面又重视不够,对于如何开展大气环境保护的防治工作缺乏考虑,导致新兴城市大气污染严重,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1。3. 大气污染的主要危害大气污染对人类及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大气污染对局部地区乃至全球气候都会产生较大影响,从长远来看,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将会很严重。大气污染危害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类通过吸入污染空气、表面皮肤接触污染空气和食入被大气污染的食物,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等疾病,严重的可致命;(2

5、)对生物的危害。大气污染物可使植物抗病能力下降、枯萎死亡,动物因吸入污染空气发病或死亡;(3)形成酸性降雨。导致水质恶化, 引起植物枯萎死亡;(4)破坏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产生危害; (5)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煤等的燃烧会产生大量CO2, 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破坏CO2平衡,引发“温室效应”, 导致全球温度上升,产生了热浪、干旱、热带风暴和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严重自然灾害。大气污染至今已超越国界, 危害遍及全球2。4.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治理机制不健全。目前,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应对治理机制进行完善,及时采取相关治理措施,加强对污染问题的治理。但是

6、,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机制不健全,严重阻碍了空气环境的有效改善。第一,污染源管理机制发展不完善,当前城市机动车辆越来越多,对车辆尾气排放的管理还采用较为落后的手段,导致管理效率低下。第二,由于新型污染防治还处于发展阶段, 对其进行防治的法规建设还在筹备之中,这种法规建设落后情况,不利于大气污染的及时防治。第三,政府监管力度不足,由于环境保护的经费有限,定期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十分困难,致使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3。(2)现行减排政策存在一定的弊端。为有效治理大气污染问题,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政策,然而现有的治理政策针对的是污染物的总量问题,对其质量缺乏关注。这种以总量控制为主的减排政策,

7、 对于大气污染治理而言,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对空气质量的改善。除此之外,当前的大气污染治理主要以一次污染为主,对于城市的复合污染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进行治理时应全方位考虑问题,制定完善的减排措施。5.大气污染的防治对策和解决办法5.1 加强大气污染源控制(1)加强对大气检测、大众媒体的监督,进行污染源控制,对城市空气进行质量报告,在唤醒全民对大气关注度的同事,还可对生产企业施加压力,促进生产企业控制对污染物的排放;(2)不断改进企业生产工艺,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与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环境保护投资;(3)减少耗能相对较大、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加强监控和强制环保处理力度;(4)控制交通污染中已经存在的生

8、活污染源,确定城市规模,控制城市人口,加强对城市车辆数量控制,通过改革发展大气污染较小、无污染新型车辆。5.2 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节能减排(1)在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能源消费的增长不可避免。应当以国家投入为主体,增加个人、社会的投入,鼓励各地都能够根据实际的资源环境条件、产业发展情况,制定地区发展的循环经济方案, 调整产业结构, 从而降低能源消耗;(2)在生产、流通以及消费过程中,应当重视减量化、再利用以及资源化,从而提高利用效率与效益;而根据产业的发展布局、结构调整要求等,严控产能过剩问题,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3)鼓励开发、使用清洁能源政策,加快核能电网的研究,发展高效低

9、能耗产业,推广高效节能产品与设备,推行激励、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5.3 建立大气污染监测和预警体系我国大气环境承载条件与能力都有限, 而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日常生活、经济发展都需要燃烧大量能源,必须加强对于大气污染程度的监测能力, 进而形成完善的空气质量检测体系。面对存在的不利天气条件,例如雾霾天气等,必须做好污染物类型、污染范围以及污染趋势变化的相关研究分析,及时发布空气污染监测的预警信息,启动治理的应急预案,提醒市民做好污染防范工作。5.4 大力建设城市绿化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大力建设城市绿化, 不断提高城市绿化面积, 以利用植物绿化特有的杀菌净化功能以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提高大气质

10、量。坚持绿色发展,将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大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绿色发展,核心是形成内生动力机制,关键是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履行环保职责,把绿色发展转化为地方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执政观、政绩观和实践观,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关系,并落实到各项工作部署中。地方党委政府和各部门不能只讲发展不顾环境,不能先发展后环保。不能只强调环保不顾及发展甚至搞垮了经济,同样不算本事,最后也会伤害环保。要坚持两点论、辩证法,讲两点最终对经济和环保都有好处, 讲一点对经济和环保都没有好处。5.5 推广清洁能源,加大环保投入我国还应该大力推广清洁能源, 改变当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

11、利用率,并且加大对环保的投入,发展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可以采用脱硫技术降低污染物中含有的粉尘和无机物。另外,要尽量选择低硫的煤炭和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核能等。同时,应当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坚持环境治理五化并举,不断提升管理质量和效能。系统化,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的系统观, 遵循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统筹好部分与全局、个体与群体、当前与长远之间关系,实现环保理念认识的系统化、管理思路的系统化、手段措施的系统化。重点是推进规划环评落地,强化约束力,

12、做好生态空间的用途管制;推进区域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实行统一规划、联合监测、联动应急、信息共享4。6.结语大气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宝贵资源, 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过程。因此, 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复杂而系统,为了做好该工作,需要在多层次、各个部门之间紧密配合的同时,不断总结实践管理经验,完善对于各类大气污染的防治,进而实现对于大气环境的科学管理,改善我国空气质量,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参考文献1 乔晶晶.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J. 企业技术发,2016,(02):40+43.2 郭海强. 浅谈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其对策J. 能源与节能,2015,(10):107-108.3 朱莹,李静静.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分析.四川化工,2015,03.4 曾莉.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形势与对策J. 低碳世界,2016,(06):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