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瓮安银盏轻工业聚集区发展规划瓮安银盏轻工业聚集区发展规划(2010 2020年)总 论瓮安县位于黔中腹地,是贵阳城市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及区位优势突出,生态环境优越,矿产及生物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农业经济基础好,绿色轻工业发展具备一定基础条件且发展潜力巨大。未来5到10年,是瓮安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瓮安县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瓮安县委、县政府为进一步抢抓发展新机遇,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和承接产业转移,结合瓮安县城的规模扩展,提出了加快规划建设“瓮安银盏轻工业聚集区”的战略决策,着力构建瓮安发展绿色轻工和承接产业
2、转移的重要平台,努力实现瓮安工业发展的新突破。本规划是根据瓮安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由北京蓝图规划设计院牵头,组织省内外有关资深专家,在借鉴国内外先进工业聚集区发展经验和深入研究分析瓮安轻工业发展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高起点编制的瓮安轻工业聚集区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统筹工业聚集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突出产业发展特色和优势,强化了工业区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治理和生态工程建设,提出了近期行动计划、重点建设项目和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是指导瓮安县轻工业聚集区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招商引资、引导企业集聚、安排项目建设投资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3、。本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对发挥瓮安县的资源组合优势,集聚发展绿色轻工、加工制造业和承接产业转移,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加快轻工业聚集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一、规划范围瓮安轻工业聚集区位于瓮安县城北面,规划范围包括银盏乡穿洞村、太平村,以及草塘镇新华村的部分区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0731211075642北纬273213282114之间,规划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规划区南接县城规划扩展区,北与规划建设的瓮安磷化工聚集区相连,距县城中心区约3公里,总体上为南北长约3公里、东西宽约23公里的长方形地带(见瓮安县轻工业聚集区综合现状图)。二、规划依据(一)国家有
4、关规划及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40号令);6、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发改企业20072897号);7、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8、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农业部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9、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10、全国生态建设规划(国发200038号);11、国家有机产品标准(GB/T19630.19630.42005);12、有机产品发展规划编制
5、导则(国家环保总局);13、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编制指南(国家环保总局);14、有机生产与加工基本标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制定);15、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考核管理规定(试行);16、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国土资发2004232号);(二)贵州省有关规划及政策文件1、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重点突破、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的决定;2、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3、贵州省工业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4、贵州省“十一五”科学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5、贵州省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6、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贵州省骨架
6、公路网规划修编)。(三)黔南州及瓮安县有关规划及政策文件1、黔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黔南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3、黔南州“十一五”城镇化发展规划;4、黔南州“十一五”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06年2010年)5、黔南州土地利用规划修编(2006年2010年);6、黔南州城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7、瓮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8、中共瓮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意见;9、瓮安县土地利用规划(修编);10、瓮安县城镇建设总体规划(2008-2020年);11、瓮安县融入贵阳城市经济圈战略发展规划(20092020年);12
7、、瓮安县工业 “十一五”发展规划;13、瓮安县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14、瓮安县农业及畜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15、瓮安县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16、瓮安县“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17、瓮安县“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18、瓮安县电网20072011年规划;19、瓮安县有关建立轻工业聚集区的文件。三、规划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一)指导思想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融入贵阳、面向两广,立足乌江、挤进长江”的战略构想,通过科学制定规划,发挥瓮安资源和区位优势,全面激活生产要素,努力推动瓮安新型工业加快发展。二是积极运用现代工业发展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借鉴省内外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密切结
8、合瓮安轻工业发展实际,不断创新发展思路,高起点、高质量为瓮安县编制一个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工业区发展规划。三是把发展绿色轻工作为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龙头,强化政府导向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统筹工业聚集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着力于要素和产业集聚,努力构建新型工业发展平台。四是坚持推进工业区的集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突出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着力提高工业区的资源转化和利用水平,努力实现工业聚集区科学发展。(二)规划原则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促进瓮安县经济与社会、资源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坚
9、持从瓮安实际出发,发挥瓮安优势,突出瓮安轻工业聚集区发展特色。3、坚持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构建生态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聚集区,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进集约发展和节约发展。4、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分步实施,强化与相关规划的协调统一。四、规划期限本规划的规划期为20102020年;总体划分为近中期和远期二个阶段。近中期为:2010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瓮安县基本情况一、行政区划及地理位置瓮安县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贵阳城市经济圈重要的卫星城市。地处东经10707至10742,北纬2653至2729之间,东邻黄平,南接福泉,西靠开阳,北与余庆、湄潭、遵
10、义接壤,距州府都匀120公里,距省城贵阳市174公里,距遵义市150公里。全县辖9镇14乡,247个行政村,6个居民社区,2个居民委员会,县域总面积1974平方公里,总人口4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4.3%。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近年来,瓮安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到200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3.18亿元,同比增长19.50%;工业总产值39.11亿元,同比增长32.22%,规模工业增加值为7.51亿元,同比增长34.40%。财政总收入4.54亿元,同比增长39.6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3亿元,同比增长53.8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17亿元,同比增长115.12%。社会
11、消费品零售总额6.52亿元,同比增长27.34%。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初步形成了磷及磷化工、煤炭工业、冶金电力、建材、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优质烤烟、粮油、茶叶、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和畜产品显著增加,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到2009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7:40:33,已由“十五”期末的“二、一、三”调整为“二、三、一”产业结构。交通、水利、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外交通运输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和村村通公路。建成了一批重点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全县各种水利工程蓄水能力达到4706.8万m3。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以上,人口达到9.3万人;城
12、镇化水平达到26.7%。在国家大力支持下,瓮安县进一步加大了教育、文化、卫生、科技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投入力度,新建和改扩建了一批农村学校、乡镇医院和村卫生室,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加快建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25元。第二节 瓮安县轻工业发展现状近年来,瓮安县依托优势农业及生物资源开发,积极扶持发展轻工业,建成了冬秀孃酸辣食品厂、柴姨妈食品有限公司、阿乡食品有限公司、雁达蔬菜有限公司、老满血灌粑生产厂、黄氏皮蛋厂、佳悦涂料厂、景全保鲜库、草塘百信食品有
13、限公司、茂康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左氏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中小型食品企业,形成了年分割牛肉5000吨、年产1万吨菜籽油、泡辣椒2000吨、皮蛋及咸蛋200万个、黄粑及各类风味食品4000吨、血灌粑500吨、气调保鲜库容量400吨等生产能力。轻工企业主要布局在靠近县城的富水桥片区及草塘(猴场)片区,但产业集聚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初步统计,到2009年,瓮安县轻工业总产值5000余万元,仅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7%,直接或间接就业人数不足2000人。总体上看,瓮安县的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特色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轻工业的条件和潜力。但目前瓮安的轻工业发展较为缓慢,加工制造业尚
14、处于起步阶段,基础比较薄弱,产业结构单一,企业布局分散,生产规模较小,技术创新能力弱,缺乏有竞争力的产品和轻工业发展平台,制约了优势资源的加工转化和产业的集聚发展。第三节 瓮安县轻工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一、区位及地理条件瓮安位于乌江中游,黔中腹地,西靠贵阳、北接遵义、南连都匀,与贵阳市中心城区直线距离不足90公里,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规划中的瓮安至贵阳高速公路建成开通后,瓮安将进入贵阳特大城市的一小时经济圈;同时,规划建设的瓮安至马场坪高速路建成后,瓮安将实现快速连接贵新和贵广高速公路,构建起瓮安南下珠三角的大通道,显著提升瓮安的区位优势。从区位及地理条件看,规划建设瓮安轻工业聚集区具有明显优势:
15、一是靠近贵阳大市场的优势,市场需求大,辐射面宽。二是具有依托原料供应基地的优势,可以为发展轻工业直接提供生产原料。三是具有较好地交通条件,可以为产品的外销提供快捷的运输服务。四是近靠瓮安县城,具有较好的生产和生活配套条件。二、工程地质和建设用地条件该规划区地处中丘陵地带,中间地势较为开阔,并沿瓮安河向下游展开。据相关地质资料,该区域大多位于级堆积阶地和级剥蚀阶地,以前震旦纪上板溪群至第三纪及第四纪地层均有出露,以中上寒武统的白云岩和二叠系、三叠系的石灰岩分布面积最广。河流洪水位仅淹没级阶地地势较低部分,历史最高洪水位1068.00米,常年水位1061.47米。地下水主要为岩溶水和岩溶裂隙水,地
16、下水类型为重碳酸硫酸钙镁水,岩石主要为碳酸盐类岩石。该工业聚集区规划范围内地势较为平坦,用地条件较好,适宜建筑工程。土地现状主要为农用地和部分工业用地。三、资源条件 1、农业及生物资源瓮安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发展潜力大,农产品资源丰富,是全省商品粮基地县、优质烟叶基地县、优质油菜籽生产县和全国辣椒生产十强县之一。2009年,瓮安粮食产量达到20.08万吨、烟叶17.48万担、油菜籽1.98万吨、辣椒11万吨、蔬菜5万吨、各种水果1万多吨;生猪出栏50万头、家禽上百万羽。同时,瓮安还盛产太子参、板蓝根等中药材。按照瓮安融入贵阳城市经济圈发展规划,瓮安在未来5到10年内,将建成一批规模化的特色优质农
17、产品基地,形成优质稻米16万亩、优质蔬菜5万亩、优质辣椒10万亩、优质茶叶20万亩、优质烤烟18万亩、精品水果10万亩、优质中药材5万亩,年出栏生猪80万头、肉牛5万头、羊5万只、家禽500万羽、水产品8000吨的生产规模,优质农产品的供给能力显著增加。瓮安动植物资源丰富,县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具有较大的综合开发价值。有植物近800种,蕨类、藻类、菌类、苔鲜和种子植物80多科400多种,被子植物70多科400多种,拥有红豆杉、银杏、楠竹、香果树等珍贵树种,盛产天麻、杜仲、竹荪、金银花、龙胆草、锁阳、天门冬、麝香等400余种中草药和名贵中药材。有动物40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202种。县境
18、植被分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有林地面积达到6.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5.6%,林木活立木蓄积量达到246.6万立方米。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农业资源,为瓮安发展轻工产业提供了重要支撑。2、气候及水资源瓮安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小,无霜期较长,适于多种农作物、树木、草类,畜禽的生长发育及作物多熟栽培。年平均气温在13.614.9之间,极端最高气温34.3,极端最低气温9.2。全年无霜期250280天,年总积温在46006000。境内大部分地区光照在10001300小时之间,太阳光年辐射总量为每年每平方米80.7888.66千卡。历年平均降雨量1148.2毫米,80
19、%的地区降水量在10001100毫米之间。瓮安地处长江流域,系乌江、沅江水系,流域面积20公里以上的河流38 条, 河流总长1815公里,主要河流有乌江和瓮安河。水资源总储量9.54亿立方米,过境客水212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储量43.85万千,目前仅开发3.4%,其中瓮安河5.58万千瓦,可梯级开发小型水电站9座,总装机容量约3万千瓦,目前约开发50%。有水塘库448座,总储水量4186 万立方米。建有各类水利设施814处,其中蓄水工程267处,总库容5310万立方米;引水工程466处,引水流量5.24秒立方米;提水工程81站,装机容量2458.00千瓦。3、人力资源情况据统计,瓮安县目前
20、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793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1980人。有中小学专职教师共329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905人,中级职称的1508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65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19人。大多数人才集中在党政机关和教育、卫生系统,工业发展缺乏技术及管理人才。第四节 工业聚集区基础设施现状一、道路交通及物流银盏轻工业聚集区位于S305和S205省道的交汇地带,县城规划有两条城市主干道与工业区相连,规划区内目前仅有通村公路,尚无物流基础设施。贵州省高速公路网(678网)规划近期建设的新寨道真高速公路瓮安段由规划区西面边界通过,并在银盏设有互通匝道口。随着高速公路、马遵铁路,瓮安将成为黔中地
21、区水陆交通要道,为工业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交通条件。二、给水、排水及环保设施 瓮安河由南向北流经规划区。居民的生活给水来自县城供水系统,该片区目前无排水设施和环境保护设施,当地居民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瓮安河。位于银盏附近的瓮安县城污水处理厂将于2010年建成投入使用。三、电力、供配电设施瓮安县目前形成以南方电网都匀电网电源为主,地方小水电作少量补充的供电方式。县级电网电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主网500kV福泉变电站经35km线路送入220kV瓮安变电站,由该站送入瓮安110kV电网;二是本县境内总装机容量为9.49MW的6座小水电站,同时瓮安还将在2011年建设1座水电站,装机总容量20M
22、W;地方小水电站发电量占整个供电区域供电量的9.389%。 瓮安电网已覆盖全县,村和户通电率达100%,有110kV输电线路3条,总长度为25.09 km。有35kV变电站9座,35kV公用输电线路 15条,主干线路总长度192.87 km;10kV配电线路有35条,总长为329.763km。其中,县城有电网4条,10kV配变共125台,总容量34545kVA,线路配电变压器单台平均容量276.36kVA。规划的银盏轻工业聚集区内目前尚无变电站,用电主要由农村电网构成。四、能源供应及设施情况瓮安县城居民主要使用瓶装液化和管道液化气,部分居民和公建用户仍以煤为燃料。其他能源还有汽油、柴油等。根据
23、贵州省城市燃气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瓮安县城燃气发展的实际情况,除继续使用管道液化气外,可利用现有的焦炉煤气作为县城居民及小型企业配套的燃气气源。第二章 工业聚集区建设的发展环境和机遇第一节 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一、发展环境总体评价,瓮安轻工业聚集区建设正面临一个较好的发展环境。全国及我省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地区间的经济合作日趋紧密,为瓮安县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国家将推进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同时,为保障中国经济又好
24、又快发展,国家正在采取积极的措施,大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增加投资,扩大内需,为瓮安县发展新型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政策保障。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继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受世界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以及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带来的挑战,世界及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加速调整,我国的产业振兴和国际资本加速向中国转移,东部发达的部分产业也开始向西部地区梯次转移,给具有矿产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的瓮安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区积极推进,“西南”六省区经济协作的深入开展,以及贵阳城市经济圈和成渝经济圈的建设,为瓮安县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合作和市场空间
25、。二、面临机遇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进入“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实施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政策,重点支持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势资源开发转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瓮安县新型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2、我省加快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网建设带来的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未来5到10年内,我省将加快建成覆盖全省各个市县区的高速公路网,建成贵广快速铁路、黔渝快速铁路、成都至贵阳快速铁路和长沙经贵阳至昆明的客运专线,贵阳在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地位将明显提升;同时,结合推进贵阳城市经济圈快速交通网建设,将建设贵阳乌当至瓮安等高速公路,这将改变瓮安县长期被边缘化状况,显著提升交通基础条件,为
26、瓮安发展工业聚集区提供了扩大开放、承接产业转移、开拓区域市场的机遇。3、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当前,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正面临升级换代,促进了部分产业向中、西部资源优势地区转移,这是瓮安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新型工业的良好机遇。4、推进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发展机遇。我省开始进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的阶段。随着瓮安城市化率的提高,城镇人口的大幅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轻工产品的需求必将大量增加。因此,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瓮安轻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5、国内消费结构变化带来的机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品生产将有更大的市场需求。未来10年,国内消费结构将持续升级,居民消费总体上
27、将从满足生活需要向重视生活质量转变,农村消费市场将日趋活跃,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为食品工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三、有利条件1、具有丰富的农业及生物资源优势。瓮安县是黔中地区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及农业资源丰富,具有发展优质粮油、优质蔬菜、优质水果、优质茶叶、优质中药材和生态畜牧业等特色农业优势,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是支撑瓮安轻工业聚集区建设的资源条件。2、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和较大发展空间。瓮安县围绕特色农业的基地建设,已经发展了一批特色食品、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一批企业落户瓮安县,形成了一定的生产加工能力和产品品牌,这为瓮安轻工业聚集区建设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瓮安县还具有发展空
28、间较大,水、电力、煤炭等综合配套及用地条件较好等有利条件。3、具有依托贵阳城市经济圈发展轻工业的有利条件。瓮安地处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的黔中地区,属于贵阳城市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卫星城市。随着贵阳市的规模扩展和辐射带动能力增强,以及城市经济圈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发展布局调整,瓮安县的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将得到有效发挥,使瓮安具有“融入贵阳、面向两广,立足乌江、挤进长江”发展新型工业的有利条件。4、具有政府的支持和引导。瓮安县选择发展轻工业及加工制造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市的战略部署。规划建设银盏轻工业聚集区是瓮安县委、政府的战略决策,将在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引导企业发展等方面得
29、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第二节 不利因素及面临挑战一、不利因素1、发展观念的制约。由于瓮安目前仍然是我省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在发展观念和体制机制上与发达地区有较大的差距,还不适应发展开放型经济和建设新型工业聚集区的需要。2、轻工业发展基础薄弱。2009年,瓮安县轻工业产值为5000多万元,仅占全部工业产值的2%左右,总量明显偏小;瓮安轻工业几乎全部是农副产品粗加工,缺乏轻工制造和其它加工产业,产业种类单一,技术简单;轻工业加工水平不高,产业层次低,附加值少,资源的消耗量大,容易被复制和取代,产品竞争力不强。3、受到交通条件制约的影响较大。目前瓮安县的对外交通条件仍然比较落后。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区位比
30、较优势不突出,缺乏要素聚集和大交通的支撑。4、人才和科技的支撑能力不足。瓮安县缺少轻工业发展所需的众多的专业技术人才,也缺乏熟练的职业技术工人,更缺乏一批高层次的经理级管理人才,劳动者素质总体不适应轻工业加快发展要求。科技水平及技术装备落后,不能满足轻工业发展的需要。5、投资环境需进一步改善。由于瓮安县轻工业聚集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品牌和形象尚未建立起来,在省内外影响力十分有限,软硬投资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二、面临挑战1、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带来的挑战。一是在轻工业发展上,国内加工能力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一般初级加工产品的利润水平也将大幅下降。二是市场准入门
31、槛进一步提高的压力。从国内看,随着食品安全标准的提高和检验检测体系的完善,一批采用传统加工方式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从国际看,国际贸易技术壁垒门槛的提高使食品工业出口阻力增大。3、周边区域工业区发展带来的挑战。随着贵阳城市经济圈及黔南州的工业化发展加快,区域性工业发展布局将全面展开。在瓮安周边区域已经建成或正在规划建设的有开阳县、乌当区、福泉市、遵义县、湄潭县、余庆县等一大批工业聚集区,在部分产业及项目设置上具有一定趋同性,这将使瓮安轻工业聚集区在资源、市场、技术、人才和招商引资等方面面临相互竞争的挑战。虽然瓮安县建设轻工业聚集区面临许多不利因素和挑战,但总体上看,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机遇大于
32、挑战,发展环境较为有利。第三章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第一节 总体要求和发展原则一、发展定位把银盏轻工业聚集区建设成为贵阳城市经济圈重要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生态型工业区,黔南州和瓮安县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相结合的示范区,以特色食品、加工制造为重点的特色工业基地和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带动瓮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龙头和重要的工业经济增长极。二、发展原则1、特色和优势原则。发挥工业聚集区的比较优势,利用现有基础条件,按照构建新型工业聚集区的发展定位,重点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和较好发展前景的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建设特色鲜明的工业区。2、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工
33、业聚集区产业发展和企业集聚。同时要充分体现政府的引导作用,以打造新型工业经济增长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规划,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优惠政策制定、营造投资环境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工作,推动工业区加快形成和发展。3、开放带动原则。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把工业聚集区作为瓮安县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窗口,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和扩大招商引资,树立工业聚集区开放发展新形象。4、绿色发展原则。按照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废物排放和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使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最佳平衡。5、科技进步原则。要突出科技进步和创新在工业聚集区建
34、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大力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不断提升产业科技水平,创造条件发展有技术支撑、有市场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创建有特色的科技型工业区。6、协调发展原则。工业聚集区建设发展要与瓮安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衔接,并与瓮安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工业区协调发展。二、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抢抓发展新机遇,按照“统筹规划、完善配套、集聚产业、融合城市、绿色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瓮安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以打造黔南州和瓮安县新型工业基
35、地和承接产业转移平台为目标,以发展特色食品和制造加工业为重点,把建设工业聚集区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大力推进资源整合和招商引资,着力加强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一流发展环境,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引导产业集聚和构建特色产业集群,提高资源转化和综合利用水平,努力把工业聚集区建设成为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龙头,加快形成瓮安县新的工业经济增长极,为实现瓮安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做出贡献。第二节 发展目标一、总体发展目标力争经过510年的建设和发展,把银盏轻工业聚集区建设成为瓮安县重要的产业聚集、环境良好、设施配套、管理先进的新型工业聚集区和工业经济增长极,贵阳城
36、市经济圈以特色食品、制造加工为重点的特色轻工基地和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加快培育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优强企业,并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推进工业区的园区化管理取得成效,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有效带动瓮安城乡就业和产业结构调整,努力为瓮安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力争到2020年,工业集聚区的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7亿元以上,实现税收3亿元以上,带动城乡就业1万人左右;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取得突破,资源综合利用率和节能降耗指标达到省内同类工业区先进水平。二、分阶段的主要预期目标近中期目标(20102015年):力争到2015
37、年,工业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以上;建成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重大工业项目,基本形成以特色食品和制造加工等为重点的主导产业;基本建成主要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管理服务体系;对外招商引资取得重大进展,工业区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5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5亿元以上,实现税收1.5亿元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工业重复用水率达到9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水耗达到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国家标准;直接就业和带动城乡就业达到0.5万人以上;基本形成工业区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工业区绿化率达到30%以上。远期目标(2
38、0162020年):力争到2020年,工业区规模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设施得到完善;产业链进一步延伸,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以特色食品和制造加工为主导的产业集群,逐步树立起银盏工业聚集区的品牌形象;工业经济规模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力争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5%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水耗达到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进一步降低;工业区绿化率达到35%,基本把工业区建设成为生态型工业示范区。 第三节 发展战略及发展模式一、发展战略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促进工业区健康有序发展,需重点实施以下发展战略。
39、1、环境立区和开放带动战略。要以建立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为基础,切实制定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努力创建工业聚集区新优势,着力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推进跨区域联合与合作,大力发展工业区的开放型经济。 2、创新发展战略。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大胆探索有利于工业聚集区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打破行政区划、相对独立、精简高效的工业区管理体制,政企分开、市场化的运行机制,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把工业区建成改革和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3、可持续发展战略。要以构建生态型工业区为方向,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提高产业的加工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进节约发展、集约发展、循环利用
40、,加快构建生态产业链,努力实现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4、品牌优先战略。优先发展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企业品牌和轻工产品,大力扶持企业发展一批新的品牌,以实施“品牌战略”拉动工业区加快发展。二、发展模式按照上述发展战略,应重点采取以下基本发展模式:1、开发与开放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把开发本地优势生物和农产品资源作为重点,发展以地方资源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同时,结合瓮安高速公路和“两高”建设,切实推进扩大对外开放和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一批优强企业,走开发与开放相结合的发展道路。2、政府推动与区域联动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工业聚集区发展中的作用,积极争取国
41、家和省的支持,加强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推进瓮安县与周边区市县及贵阳市的联合与合作,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3、龙头企业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把引进和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建设工业聚集区的核心任务,依托龙头企业发展,建立企业与农业发展新型利益连接机制,带动原料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第四章 轻工业聚集区产业发展规划第一节 产业总体设计一、产业发展的基本导向从瓮安县区域环境和目前县域经济基础看,瓮安的产业发展必须依托优势资源的深度开发,扩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发展相关加工制造业,提升资源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从轻工业发展的
42、资源条件看,瓮安具有较为丰富的绿色生物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粮、烟、药、畜、果、菜、茶”等特色优势农业资源,为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和相关加工制造业提供了资源保证。从区域分工和市场需求看,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开发、转化发展新型轻工制造业。围绕贵阳中心城市的市场需求和产业配套,推进工业与农业产业化的结合,发展以特色食品、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的绿色轻工业。依托环境容量大和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低的比较优势,承接贵阳及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为矿产资源开发提供装备配套技术服务,发展劳动密集型及相关配套加工制造业。依据上述分析,瓮安县轻工业聚集区主要立足于融入贵阳城市经济圈,重点发展以特色食品和农副产品
43、加工为主的绿色轻工业,以机械加工维修、电子电器组装及灯饰家具等为主的加工制造业、以及有机肥、包装印刷等综合利用及配套产业等三大主导产业,形成三大产业集聚效应。通过绿色轻工发展,加快农产品加工业步伐,带动农业产业化,推动县域轻工业发展。二、产业总体结构工业聚集区发展的产业总体结构设计为:1、特色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绿色轻工。依托区域优势农林产品资源,大力发展特色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粮油加工、无公害蔬菜加工、调味品、果蔬饮料、辣椒深加工、畜产品及地方特色风味肉制品等食品加工业项目,形成特色食品产业集群。2、加工制造产业。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发展与贵
44、阳市相配套的产业,重点发展一批电子电器组装、灯饰家具制造等产业以及为贵阳等地机械电子工业和区域内磷化工、采矿业配套的机械加工和电力电器产业,形成以承接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配套为主的加工制造产业集群。3、综合利用及配套产业。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围绕工业聚集区内所产生的有机废弃物进行综合开发利用,重点发展以有机肥、有机饲料为主的生物环保产业;为工业区各产业配套服务,积极发展以包装印刷为主的相关配套产业。根据三大产业间技术关联,系统集成工业聚集区产业链,形成六条共生耦合生态链组成,如图41所示。包括: 图41 瓮安银盏轻工聚集区产业结构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产业链:通过茶叶深加工,将产生的茶渣输送给
45、综合利用产业用于有机饲料和有机肥。粮油加工与综合利用产业链:通过粮油加工,将所产生副产品米糠可用于生产米糠油、糠醛。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油饼用于生产饲料,大量纤维废料和有机废料由综合利用产业的企业用来生产饲料、生物有机肥等产品。畜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产业链:通过畜产品加工,将畜产品加工产生的有机废料,用于生产饲料、生物有机肥等产品。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产业链:通过食品和农产品加工,将产生的纤维废料和有机废料提供给综合利用产业用于生产饲料和有机肥。配套包装印刷产业与绿色轻工产业链:绿色轻工产品及工业区其他产品需要大量的包装物品由配套包装印刷企业提供。综合利用产业与农业链:农业产生的秸秆以及轻工业
46、聚集区产生的大量有机废料是饲料和有机肥的生产原料,饲料和有机肥料是发展有机农产品种植业和养殖业的重要资源。通过农业产业化,构建特色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形成农业生产农产品食品生产流通市场的食品产业链:加强辣椒、生姜、糯米等农产品种植基地建设,扩大黄粑、竹叶粑和血灌粑、泡辣椒等地方风味食品生产规模,创立品牌,扩展市场空间。实现原料生产基地化、规模化、良种化、专用化。第二节 特色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规划瓮安县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突出。选择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的绿色食品工业作为瓮安县轻工业经济发展的优先发展产业,充分发挥县域比较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必然选择。做大做强食品工业能够有效地为农
47、产品转化打开通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食品工业的发展方向是方便营养、安全卫生和天然保健的特色食品。一、特色食品及农副产品、健康保健品产业发展规划根据瓮安特色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条件,重点优先发展粮油加工、无公害蔬菜加工、调味品、果蔬饮料、辣椒深加工、畜产品及地方特色风味肉制品等食品加工业项目,形成特色食品及农副产品、健康保健品产业集群。二、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和主要项目(一)优先和重点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健康保健品产业:(1)优质大米及精加工产品;(2)黄粑、竹叶粑及血灌粑等地方风味系列食品;(3)风味泡辣椒、泡大蒜、泡洋姜、油辣椒系列调味食品;(4)菜籽油、茶籽油等食用植物油深加工系列产品;(5)中、高档优质绿茶系列产品;(6)茶饮料制品(冷溶型速溶茶、调味速溶茶);(7)健康保健品:利用低档茶叶进行精深加工,开发茶叶生物碱、茶多酚、茶多糖、茶叶三十烷醇等产品。(8)大蒜、生姜制品及食用调味油(姜油、蒜油、花椒油)系列产品;(9)果蔬汁饮料及食用菌等绿色食品加工;(10)蕃茄、精品水果及无公害蔬菜等特色果蔬的贮藏、保鲜、加工。(11)猪肉冷分割肉、休闲小食品及腊肉、风肉、香肠、辣子鸡等风味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