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 1.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315495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 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 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案课 题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1.1相交线课时及授课时间 1 课时 授课人 年 月 日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3. 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教学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教学用具直尺,剪刀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板书】邻补角:

2、1与2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条公共边OC,他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2和3)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邻补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一般地有两条直线相交,某个角的邻补角有几个?【板书】对顶角: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2和4)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1) 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

3、里就有相交线;(2) 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3) 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4)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2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邻补角、对顶角,那么它们有什么性质呢?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并说说理由【板书】 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l3(同角的补角相等)3、例题讲解 p3例1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

4、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解:3140(对顶角相等)218040140(邻补角定义)42140(对顶角相等)三、随堂练习: 1、课本P7 复习巩固 1,2 2、拓展训练:将例1进行变式。变式1:若2是1的3倍,求3的度数?变式2:若2-1=400, 求4的度数?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大练习册P2备注 (补充)板书设计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相交线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对顶角、邻补角的性质教学反思教案课 题5.1.2垂线(1)课时及授课时间 1 课时 授课人 年 月 日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1. 经历观察、操作、想像、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用几何

5、语言准确表达能力.毛2.2.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性质“经过一点,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 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3. 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教学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教学难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教学用具直尺,三角板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过程情境引入1.出示相交线的模型,演示模型,学生观察思考: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 当b的位置变化时,a、b所成的角a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b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发现:当b的位置变化时,角a从锐角变为钝角,其中a是直角是特殊情况.其特殊之

6、处还在于:当a是直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直角,即a、b所成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都相等.2.垂直定义及表示法当a=90时,我们说a与b互相垂直,记作ab.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它们的交点叫作垂足。注意:分清“互相垂直”与“垂线”的区别与联系:“互相垂直”指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线”是指其中一条直线对另一条直线的命名。 如果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其中一条必定是另一条的“垂线”, 如果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则它们必定“互相垂直”。用几何语言叙述:反之 3.简单应用学生观察课本P4图5.1-6中的一些互相垂直的线条, 并再举出生活中其他实例.二、画图实践,探究垂线的画法与性质

7、1.学生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1) 已知直线L,画出直线L的垂线.能画几条?通过操作, 使学生明确直线L的垂线有无数多条,即存在,但有不确定性.(2) 讨论:过已知直线 l 上一点P ,作l的垂线,可以作几条?学生总结作法步骤,老师引导归纳:1放(放直尺)2靠(放三角板)3移(移三角板)4画线(画直线)(3)经过直线L外一点P画直线L的垂线,从中你又得出什么结论? 通过交流, 使学生明确垂线性质1: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三、巩固练习1、练习课本P5(强调:画一条射线或线段的垂线, 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2、练习P8 3,4,6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8、五、作业布置:大练习册P4板书设计5.1.2垂线(1)垂线的定义、性质、画法教学反思教案课 题 5.1.2垂线(2)课时及授课时间 1 课时 授课人 年 月 日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1.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2.掌握垂线的性质2,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教学重点垂线性质2的理解与应用教学难点垂线性质2的理解与应用教学用具直尺,三角板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 复习引入过直线AC外一点P向直线做垂线PO,垂足为O.二、讲授新知1、垂线段的概念:由直线外一点向直线引垂线,这点与垂足间的线段叫做垂线段。例如:如图POAC于点O ,线段PO

9、叫做点P到直线AC的垂线段.强调:垂线段是垂线上的一部分,它是线段,一端是一个点,另一端是垂足。2、思考:在灌溉时,要把河中的水引到农田P处,如何挖渠能使渠道最短?探究: 如图,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O,A,B,C,.其中(我们称PO为点P到直线l的垂线段)。比较线段PO、PA、PB、PC.的长短,这些线段中,哪一条最短?板书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解决思考:在灌溉时,要把河中的水引到农田P处,如何挖渠能使渠道最短? 二、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例如:如图,PAl于点A ,垂

10、线段PA的长度叫做点P到直线l的距离.例:如图,是一个同学跳远的位置跳远成绩怎么表示?解:过P点作PAl于点A ,垂线段PA的长度就是该同学的跳远成绩.三、知识应用1、如图,点A处是一座小屋,BC是一条公路,一人在O处。(1)此人到小屋去,怎样走最近?为什么?(2)此人要到公路去,怎样走最近?为什么?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线段AB叫做点B到直线AC的距离。(B)线段AB的长度叫做点A到直线BC的距离(C)线段BD的长度叫做点D到直线BC的距离(D)线段BD的长度叫做点B到直线AC的距离3、 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中哪一条最长?为什么呢?答:直角所对的边即斜边最长.4、 如图所示,在AB

11、C中,ABC=90 , A B C过点B作三角形ABC的AC边上的高BD,过D点作三角形ABD的AB边上的高DE。点A到直线BC的距离是线段 的长度. 点B到直线AC的距离是线段 的长度. 点D到直线AB的距离是线段 的长度 线段AD的长度是点 到直线 的距离.三、巩固练习 课本P9第10、12题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布置:大练习册P6备注 (补充)板书设计5.1.2垂线(2)1.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2.垂线性质2:垂线段最短教学反思教案课 题 5.2.1平行线课时及授课时间 1 课时 授课人 年 月 日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1、 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

12、关系;2、 会根据几何语言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3、 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与平行公理。教学难点对平行公理的理解。教学用具直尺、三角板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动手实践法、引导法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利用图片展示生活中平行线的形象,从而引出课题:平行线二、新课学习1、.用钉在一起的三根木条演示三条直线相交所出现的不同情况。观察并思考,在以上演示中,有没有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2、 引出平行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线的特征: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3、平行线的表示方法:用“/”表示平行,例如:若直线AB平行于直线C D,记

13、做:AB/CD,读作:AB平行于CD。4、平行线的画法:放靠推画 利用三角板与直尺教师演示,学生动手实践。三、动手实践,发现新知1、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平行线,看看你能作出吗?能作出几条?结论(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说明: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结论叫做基本事实,也称为公理,它可以作为以后推理的依据。 2、三条直线 a、b、c,如果a/b ,c/b,那么直线a与c可能相交吗?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几何语言:a/ b , b/c(已知) a/c(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14、)四、巩固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1)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平行。(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4)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5)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与平行A、0 B、1 C、2 D、4 2、随堂练习 P12六、小结七、作业布置: P15 习题5.2 第4题 练习册备注 (补充)板书设计 5.2.1平行线1、 平行线概念与表示法2、 平行公理3、 平行公理推论教学反思教案课 题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课时及授课时间 1 课时 授课人 年 月 日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1、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强化学生在

15、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含义。能在具体图形中正确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3、通过在复杂图形中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让学生发现规律,增强分类讨论的意识。教学重点在具体图形中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难点在较复杂图形中正确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用具三角尺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动手实践法、引导法教学过程一、 回顾复习1.平面上两条直线有哪两种位置关系?2.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角?(画图展示)3.如图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呢?(画图展示)怎样描述这三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8个角的关系呢?二、探究新知1.截线、被截线(1

16、)画出三线八角图,说明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可形成八个角。(2)用数学语言正确叙述这八个角是如何得到的,区分“截”与“被截”的含义。(3)画出三线八角图,说明“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是相对而言的。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叙述直线a、直线b、直线l的“截”或“被截”的位置关系。2.同位角(1)观察:图中,1和5的位置关系。(2)归纳:通过讨论,得出同位角的概念。(3)操练:根据同位角的特征,让学生寻找图2中的其它同位角。3.内错角和同旁内角(1)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内错角的概念,强调内错角与同位角的区别。(2)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同旁内角的概念,强调同旁内角与同位角、内错角的区别。4、巩固课堂练习识别哪

17、些角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5、 例1、如图、直线DE、BC被直线AB所截(1) 1和2,1和3,1和4各是什么位置关系的角?(2) 如果1=4,那么1和2相等吗?1和3互补吗?为什么?三、随堂练习P7第1,2题,P9 第11题四、小结(学生口答,老师用表格呈现)五、作业大练习册P8备注 (补充)板书设计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相关概念例1教学反思教案课 题 5.2.2平行线的判定(1)课时及授课时间 1 课时 授课人 年 月 日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1、掌握平行线判定的三种方法。2、通过动手观察、操作、推断、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

18、能力。3、渗透化归思想。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教学难点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应用教学用具尺子, 三角板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观察, 交流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21问题1:如右图,在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的过程中,三角板起着什么样的作用?结论结果:三角板的作用是使1和2相等。二、讲授新知问题2:这两个角相等,两条直线就会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我们是否得到一个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记为: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用符号语言表达: 1=2 ABCD.( 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问题3:木工用角尺画平行线

19、的过程中,试说出用角尺画平行线的道理(课本13页图5.27)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问题4.在判定方法1的图中,如果1=3,那么ABCD,为什么?这就需要将问题中的内错角相等转化为同位角相等。可以先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后小组交流,学生口叙,老师板演。1=3(已知)2=3(对顶角相等)1=2(等量代换).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归纳判定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记为: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用符号语言表达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1=3, ABCD(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3.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问题5.同旁内角在数量

20、上满足什么关系时,两直线平行?你会用以上两个判定来推导吗?(学生尝试说写过程)两条线的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记为: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用符号语言表达: 1+4=180 ABCD (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小结:我们在遇到一个新问题时,常常将未学的知识转化为已知的(或已解决的)问题,在这节课中,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就是借助于对顶角相等或邻补角互补,将内错角相等转化为同位角相等,或将同旁内角互补转化为同位角相等而得出的,这种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方法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我们今后推理常用的方法.三.课堂小结1.本节主要学习了平

21、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2.用到的主要思想方法是转化思想.3.注意的问题是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灵活应用.四、布置作业 大练习册P14备注 (补充)板书设计5.2.2 平行线的判定(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教学反思教案课 题 5.2.2平行线的判定(2)课时及授课时间 1 课时 授课人 年 月 日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1、会灵活运用平行线判定的三种方法。2、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会灵活运用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教学难点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与其书写过程教学用具尺子, 三角板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 复习回顾1、我们学习过哪些

22、判断两直线平行的方法?(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平行。(2)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3)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巩固练习1.如图1,直线 AB、CD被直线EF所截. 如果1=4,根据_,可得ABCD;如果1=2,根据_,可得ABCD;如果1+3=180,根据_,可得ABCD .二、探究新知例题讲解:在同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要求:分别用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的方法同旁

23、内角互补的方法板演过程,老师规范过程。强调:又一平行线判定方法: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用符号语言表示:ac , bcab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三、巩固练习 1.这是小明同学自己制作的英语抄写纸的一部分,其中的横格线互相平行吗?你有多少种判别方法用?2、已知: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1+2=180,那么直线a与b平行吗? 为什么? 3、课本P16 习题5.2 第5、6、7题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 备注 (补充)板书设计5.2.2 平行线的判定(2)平行线判定方法: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教学反思教案课 题 5.3.1平行线

24、的性质(1)课时及授课时间 1 课时 授课人 年 月 日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1. 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2. 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教学重点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利用性质对问题进行简单的推理教学难点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区分教学用具三角尺,量角器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引导观察,合作交流教学过程1、 复习引入1、问题1:前面我们探索了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学习了哪些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呢?(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

25、两条直线平行。2、问题2:反过来,若改变已知与结论的位置,即:已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所形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平行线的性质。(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 探索新知 1、完成P18探究2.通过这次测量我们可以推出:abc1性质1: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用符号语言表示: ab 1=2.(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3、思考:上一节,我们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推出了“内错角相等,两线平行”类此地,你能由性质1,推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内错角之间的关系吗?师:你能由性质1证明性质2 吗

26、? 性质2: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内错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用符号语言表示:, ABCD 1=2(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类似来推导性质3三、课堂检测 解决问题ABCD例1、如图有一块梯形的玻璃,已知量得A115,D100,请你想一想,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例2、如图,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前后两条路互相平行。第一次拐的角B是142,第二次 拐的角C是多少度?为什么? 四、 随堂练习 课本P20 第1,2题五、 课堂小结六、作业布置:大练习册P18备注 (补充)板书设计 5.3.1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

27、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教学反思教案课 题 5.3.2 命题、定理、证明(一)课时及授课时间 1 课时 授课人 年 月 日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1、理解命题、定理、证明的概念.2、会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教学重点命题、定理、证明的概念教学难点命题、定理、证明的概念教学用具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自学为主教学过程一、 引课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性质、判定、定义,这些命题都是真命题,那什么是命题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5.3.2命题、定理.证明。二、讲授新知1、命题的概念(1)下列语句在表述形式上,哪些是对事情作了判断? a、对顶角相等; ( )b、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c、

28、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 )d、a、b两条直线平行吗?( )e、玫瑰花是动物;( )f、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板书: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注意:1、只要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不管正确与否,都是命题。2、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2、真假命题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判断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判断不正确的命题叫假命题。通常是采取观察、验证、推理、举反例等方法来判断。练习1:下列句子哪些是命题?是命题的,指出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羊有四只脚; (2)四边形是正方形;(3)同位角相等

29、; (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5)相等的角是对顶角;(6)同垂直于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命题一般都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例如:对顶角相等。改写为:如果两个角互为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题设(条件) 结论注意:添加“如果”、“那么”后,命题的意义不能改变,改写的句子要完整,语句要通顺,使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更明朗,易于分辨,改写过程中,要适当增加词语,切不可生搬硬套。练习2:把下列各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指出题设和结论。(1)内错角相等; (2)两平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3)同平行于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4)直角三角形两

30、个锐角互余;3、公理定理概念(1)数学中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不需要证明,并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公理。(2)有些命题可以从公理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判断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进一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公理和定理都可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五、课堂小结六、作业布置:大练习册P22备注 (补充)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案课 题 5.3.2 命题、定理、证明(二)课时及授课时间 1 课时 授课人 年 月 日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1、 掌握常用证明的思路,并会按规定格式表述命题的证明过程。2、 使经历“观察

31、发现归纳证明”的过程。教学重点表述命题的证明过程。教学难点命题的证明过程。教学用具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教导引导,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命题都由 和 两部分组成. 2、命题分为真命题和 两种。 二、讲授新知在很多情况下,判断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做证明。注意: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学过的定义、基本事实、定理等。例1、如图,已知直线b c, a b.求证: a c证明: a b(已知)1=90(垂直定义)b c(已知)2=1=9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 c(垂直定义)学生分析已知条件和结

32、论,学生口叙推理的过程,老师引导学生补充,最后由老师来板演完整过程。注意:学生除了可以利用同位角来证明,还可以用其它位置角来做,教学要注意学生的多样性,并将板演好的示范在黑板上。二、巩固练习1、 随堂练习P22 第1、2题2、P23 第6题、P24 第13题三、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就行。比如说:“三角形最小内角大于60度”是个假命题,因为如果最小的内角大于60度的话,那么其它两个内角都会大于60度,所以三个内角之和就会超过180度,与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不符,所以它是假命题。四、巩固练习 P24 第12题三、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大练习册P24备注 (补充)板书设计5.

33、3.2 命题、定理、证明(二)例1教学反思教案课 题5.4平移课时及授课时间 1 课时 授课人 年 月 日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1、了解平移的概念,会进行点的平移,理解平移的性质,能解决简单的平移问题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分析问题.教学重点平移的概念和作图方法.教学难点平移的作图.教学用具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教导引导,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一.观察图形形成印象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请同学们欣赏下面图案. 观察上面图形,我们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局部和其他部分重复,如果给你一个局部,你能复制他们吗?学生思考讨论,借助举例说明.二.提出新知实践探索平移:(1)把一个

34、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个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3)连接各组对应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图形的这种变换,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利用一张半透明的纸附在上面,绘制一排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图案 引导学生找规律,发现平移特征三.典例剖析深化巩固例如图,(1)平移三角形ABC,使点A运动到A,画出平移后的ABC先观察探讨,再通过点的平移,线段的平移总结规律,给出定义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平移 四、巩固练习课本30页:1,2,五、小结: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

35、也可能在一条直线上,当图形平移的方向是沿着一边所在直线的方向时,那么此边上的对应点必在这条直线上.六、作业布置:大练习册P26备注 (补充)板书设计5.4平移一、教学反思教案课 题复习课课时及授课时间 1 课时 授课人 年 月 日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平行线的性质,以及相关观念。2.通过对知识的疏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概念的理解,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几何语言,能用语言说明几何图形.3.使学生认识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研究平行线时,能通过有关的的证明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复习正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位置关系,以及相交平行的综合应用.教学难点垂直、平行的性

36、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教学用具尺子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教导引导,复习回顾教学过程一、知识点回顾:二、典型例题1、如图中的1和2是同位角吗? 为什么? 2、(1)1和 9是由直线_ 、_被直线 _ 所截成的 _ 角 ;(2)6和 12是由直线 _、_ 被直线_ 所截成的_ 角;(3)4和 6是由直线 _、_被直线_ 所截成的 _ 角;(4)由直线AB、CD被直线EF_ 所截成的同位角有_ ; (5)7和 12是 _ 角 ; 3、例1. 如图 已知:1+2=180,求证:ABCD. 4、例2. 如图,已知:ACDE,1=2,试证明ABCD. 三、复习题(教材P35-36) 复习巩固1、2、3、4、5、6、7、8、9、10题,根据实际情况处理以上几个题.四、布置作业教材P37第13题备注 (补充)板书设计相交线复习课、1、知识回顾:2、例题讲解: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