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历史综合测试题.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431568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4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历史综合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历史综合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历史综合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历史综合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历史综合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2018 学年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历史综合测试题 一、 选择题 1. 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剧摄制于 19 世纪末 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民国政府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 D.世界电影开始进入有声时代 2. 顾颉刚在悼蔡元培先生一文中说, 1920 年有一天去取北大日刊,却早被学生抢光原来这天报上登着招录女同学的名字,大家要先睹为快呢!这种现象反映出北大 ( ) A汇聚了众多的具有新思想的学者 B开始以女子为主要招生对象 C是具有民主科学思想传统的学校 D办学宗旨突破了封建旧道德 3.

2、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网民取其谐音,戏称为“围脖”。如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 2010 年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有人说:“正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对这一说法评价正确的是( ) A强调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 B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 唯一途径 C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 D没有看到问题实质在于我国民主化进程加快 4. 据统计: 1897 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 1900 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 1911 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

3、无关的是( ) A中国民族危机的困境 B文学革命的直接影响 C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D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5.从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 19852000 年)中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 1985 年 1990 年 1995 年 1999 年 2000 年 报纸总印数(亿份) 246.8 211.3 263.3 318.4 329.3 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小时) 280 799 647 762 2 332 164 2 931 682 3 381 466 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小时) 38 056 91 572 383 513 526 483 585 007 互联网用户(户) 7 231 3 014 51

4、8 9 021 717 A. 报纸是最早的大众传媒媒介 B. 电台广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普及 C. 电视节目制作内容越来越丰富 D. 互联网的普及削弱了其他媒介的地位 6.黄遵宪( 1848 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7. “现代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着社会进步。”下列言论能够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吾乘电车 非节费,实以

5、取其捷也。” “大众可座、稳快价廉。” “男女杂座,不以为嫌。” “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 A. B. C. D. 8. 据民国十年的宿松县志记载:“按,宿松婚礼,妇车至门,婿揖入。新妇以帕蒙首,以福寿兼备之妇二人扶新妇下车,拜祖先,次拜上下神祇,次夫妇交拜,行和卺礼。三日谒舅姑,与旧志微异。”其反映了民国时期一些地区的婚礼 ( ) A保留较多传统 B奢靡 之风减退 C走向近代文明 D仪式已经简化 9. 伶人杨月楼与广东富家女阿宝私定婚姻,但是女方家族恃强凌弱,利用与上海县令的同乡之谊拆散这段婚姻,并以拐骗良家女的罪名将杨月楼定罪。申报自报道该案起就把县令作为抨击的个对象。

6、批评县令动用酷刑强迫杨月楼认罪。这主要说明申报 A.以新闻为本位的自觉意识 B.不屈服于权贵的革命精神 C.把为民请命作为办报宗旨 D.即时准确地报道新闻事件 10. 1908 年,上海图画日报刊载了一则小故事:一位乡下私塾先生前往城里的新式学校任教,把电 灯当作鬼火,吓得沏夜未眠;讲解新教材的课文时牵强附会地把孟德斯鸠当作曹操(字孟德)。下列对材料不正确的是 A.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 B.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传入中国 C.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 D.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国的私塾教育 11. 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

7、清婚俗的变化是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12. 1905 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 1918 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 1924 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 1923 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导致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民主化运动的推动 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13. 晚清人士恽毓鼎的日记写道:“此

8、辫与我相守五十年,一旦截之,不无恋恋。唯上流 社会人俱已濯濯,余既不能杜门自守,不免驰骤于酹酢场中,日受刺激,只可降心从众矣。”由此看见他剪辫是出于( ) A被迫顺应时局 B反清革命的需要 C彻底与旧风俗决裂 D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14. 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女子出嫁时娘家陪送财物的民俗。下表是各时期嫁妆统计情况,据此不能够说明的是 (B) 时期 所送嫁妆 秦汉时期 富贵人家奴仆、钱财;穷人家衣被等生活用品 唐宋 衣服首饰、家用器皿等日用品,田地、屋业等不动产 民国时期 旧式婚礼:富贵人家“二十四台”,一般人家“十二台” (台:能放满一方桌的衣服和首饰等 ); 新式婚礼:一切从简,免除礼品 20

9、世纪 70 年代 老三件 (手表、自行车、缝纫机 )、被褥等 21 世纪至今 新三件 (房子、车子、银行卡 )、被褥等 A.保留了中国传统特色 B.陪嫁的嫁妆越来越贵重 C.近代婚俗的中西融合 D.改革开放影响消费观念 15. 20 世纪 30 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 演变 16.河南新乡的西瓜自“火车通行,销路益远”。奉天“昔年多种菜蔬,仅销境内,近年交通便利,运销外县者

10、甚夥”。广西桂平自从轮船通行,“土物出境倍易于前而家畜鸡豚亦各载之舟中,随大江东去,售诸港粤,日月不休”。材料反映出近代交通 扩大了 商品市场 冲击了自然经济 便利了列强侵略 带动了沿线地区发展 A B C D 17.探讨地方史与国家大历史之间的联系是历史研究的视角之一。下列对近现代重庆地方历史史事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重庆史事 史事解读 A 1897 年,重庆第一家近代化报刊渝报诞生,宣传兴民权、改科举,鼓吹救亡图强。 渝报宣传维新变法主张,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 B 1911 年 11 月 22 日,重庆革命党人与起义新军夺取清廷在渝政权,宣布成立蜀军政府。 重庆革命党人积极响应武昌起义,脱离

11、清政府。 C 1937 年 12 月 1 日,国民政府正式移驻重庆,所属中央各部于大溪沟、上清寺等地办公。 淞沪会战失利,南京受到侵华日军威胁,是迁都重庆主要因素。 D 1952 年 7 月 1 日,新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成渝铁路全线通车。 属于“一五”计划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利于西部地区的发展。 18.民国著名记者、作家曹取仁曾有一个判断:“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从侧面看去,正是一部印刷机器发达史; 而一部近代中国文学史,从侧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闻事业发展史。”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商业资本投资印刷业而获利丰厚 B废除科举制迫使读书人投身实业 C技术革新扩大了大众

12、传媒的影响 D社会变革促进了阅读习气的变化 19. 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诞生的事件是 A.1958 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 B.各省电视台的播出 C.改革开放后电视的普及 D.卫星传递技术的应用 20. 1855 年 2 月,遐迩贯珍杂志刊出消息:“今于本月起遐迩贯珍各号,将有数帙附之卷尾,以载招贴(广告) .至所取之银,非以求利,实为助每月印遐迩贯珍叁千本之费用而己 o“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该杂志性质发生了改变 B早期的广告属于纯公益性质 C该杂志发行量不断增加 _ D商业信息交流渠道有所拓宽 21.C 试题分析:读懂材料是解题的关键。材料反映了城市被人口众多的农村包围,也就说明了它有着广

13、阔的市场,这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故选 C。 A 错误,材料没有体现 地区分工。 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城市化进程。 D 错误,工业革命在此时尚未开始。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条件 22. 近代有人指出 ,“火车所运货物 ,应于某处卸载者 ,仍须车马接运” ,“且口外荒地甚多 ,开垦甚便 ,一有铁路 ,内地无业之民 ,相率而至 ,膏腴日辟”。类似言论客观反映出近代铁路的修筑 A.便利了城市民众的生活 B.加剧了社会失业的压力 C.密切了城乡之间的联系 D.引起了就业结构的变化 23. 在上海等地拆城筑路兴市模式和“总理遗嘱”影响下, 1929 年无锡地方政府提出拆城筑路计划

14、。无 锡国民党县党部认为城墙是封建落后象征,拆城即革命,以建设布新。无锡民众包括工商教育界人物以影响治安、拆让房屋损害市民利益为由主张暂缓拆城。最后拆城计划被迫停止。这一事件反映了 ( ) A民生主义实践探索中的问题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遇到阻力 C私人资本与官僚资本之争激烈 D无锡近代工商业呈落后状态 24. 右面滑稽画载于民国元年上海时事新报附送品时事新画报上。它是为配合“耳闻”但未“目睹”文字叙述的应景 之作,是“画”出来的,反映了生活百态。该画 A直接反映出上海受到革命思想影响 B说明民国初年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车 C是民国初年社会生活质变的有力证据 D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交通事业的转型 25

15、.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中载:“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思想观念的改变是近代化原动力 B国人对西方文明接受的思想过程 C当时国人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 D电灯、自来水自身存在明显不足 二、 非选择题 26.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 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报刊,在国内始于 19 世纪 70 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

16、、王韬主编的香港环球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以及广州的述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揽,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 效外国报纸。 材料二 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 1895 1898 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 120 种,其中 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时务报在澳门创办的知新报,湖南维新派创办的湘学新报、湘学报和湘报等等,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以上材料均摘自姚福申中国编辑史 请回答

17、: (1)根据材料一,指出 19 世纪 70 年代中国 办报者的主体是什么阶层?报刊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时出现国人自办报刊的原因。 ( 5 分) (2)材料二所述报刊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些报刊的创办有什么特点?( 4 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4 分) 27. 铁路是近现代文明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通,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 以此项路工实关大局,窃谓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更不得力任其难,勉副众望。 詹 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自序

18、材料二 1931 年蒋介石拟定交通建设五年计划,规定到 1937 年完成 85000 公里铁路建设任务。 1934 年公布公营铁道条例和民营铁路条例,鼓励省办、民营商办铁道。建设新路的同时修补整理旧路: 加固桥梁、添购机车,装设调度电话、增设防空设施等。交通建设为国防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据宗玉梅 1927 1937 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述评 4447834 材料三 从 1955 年起,京广铁路开始修建复线,至 1988 年,全线宣告完成全部复线的建设,经过多次提 速后,自北京至广州的客车,旅行时间已由过去的 90 多小时缩短到 21 小时,武汉到广州的时间也缩短

19、到 11 个小时左右, 2005 年 6 月,京广高速铁路武广段开始建设,于 2009 年 11 月全线建成,建设工期用了 4 年半,设计时速 350 公里,武汉到广州的全程最短运行时间 3 小时, 2012 年,京广高速铁路北京 武汉段全线建成,北京至广州全程运行时间将缩短至 8 小时。 楚天金报三条粤汉铁路见证巨变 材料四 世界主要国家铁路网密度统计表 世界铁路发展史铁路资料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京张铁路修筑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国民政府铁路交通建设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京广铁路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0、。 (4)根据材料四,比较中国在世界铁路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并谈谈你对 21 世纪中国大力发展铁路交通的看法。 28. ( 2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 世纪初,两广总督陶模在广东境内的广海、宝璧、龙骧、江大、江巩、江固 7 舰置设无线电台,开启船舶局之建设 “专为江防通信之用 ”。同时在广州、威 远、马口、前山、军署 5 地置设无线电台,从而又开启陆地局之建设 “专为传递军政消息,民间不能享用 ”。1905 年,直隶总督袁世凯于直境海圻、海容、海筹、海琛 4 舰置设无线电台,仍军用。同时又在南苑、保定、天津 3 地置设无线电台,亦军用。 1908 年,两江总督端方在上海吴淞口建设无线电台,为海军军舰通信之用, “是为我国海岸电台设立之始 ”。至此,近代中国无线电报建设已全面开启。在此前后,清政府又于崇明、上海、北京等地增设陆地局,用于公共通信。清末 10 年中国已建船舶局、陆地局各 11 处,另建有海岸局 1 处,主要分布在粤、沪、 津、京等部分沿海省份以及首都地区。 (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无线电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出现的历史背景。( 12 分) 材料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