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篇红色家书忆初心征文合集有那么一封家书,没有可用的信纸抒情达意,只能在香烟纸盒上直抒胸臆;有那么一封家书,短短四百来字,没有家长里短,只有报国为民的炽热情怀;有那么一封家书,几经周转、跨洋越海抵达祖国后,祖国第一时间想尽办法让远游的游子归国回家这就是一九五五年六月十五日,钱学森写给陈叔通的信,其中的拳拳深情和感人故事值得我们铭记;其中报国为民的情怀值得我们感受与回味。为人民服务及努力的精神是我们感召人才的最大吸引力。在这封家书里,钱学森说:“报章期刊上见到老先生为人民服务及努力的精神,使我们感动佩服!”信中所提的陈叔通老先生,一生为国爱民,先后经历了戊戌政变、辛亥革命、袁氏称帝、军阀混战、日
2、寇入侵、国民党统治等历史年代,其忧国忧民,苦心探索,晚年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他曾写下“一心记住六亿人口,两眼看清九个指头”的拳拳之言,他曾对友人说:“我从实践中深信,共产党的领导人是真心实意听取人民意见的,我们要以当家作主人精神,对国家前途负责,没有任何可以顾虑的。”正是这样的人品德行感召着与他相交的人。新时代,我们既要团结呼吁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更要立足自身实践,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去,在历史的进程中,不做随波逐流的人,而要勇于并善于做推动历史进程、民族复兴的和乡村振兴的人。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祖国建设的情怀是干事创业的最强动力。在这封家书里,钱学森写
3、道:“学森数年前认识错误,以致被美政府拘留,今已五年。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正是怀揣归国建设的情怀,钱学森才处处想着怎么归国建设,才能把握机遇、想尽办法回到祖国。也正是这样充足的准备,使他有充足的学识和经验投身到祖国建设的高潮中,迅速承担起“两弹一星”的研发工作。随着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使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的重大变化,进而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为中华民族的强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钱学森的爱国为民情怀告诉我们,爱国为民的情怀是新时代青年人境界格局提升的需要、是增学识长本领的无穷动力。只有将个人在专业领域里的探索与祖国发展和人民的需要结合起
4、来,才能取得更美好的人生。“惟以在可能范围内努力思考学问,以备他日归国之用。”钱学森信中的这句话,道出了他求知为国的科学家心地,对新时代的我们同样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从“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一再深入的强调,是新时代科学技术研发的重要要求,走进新时代,越来越多的技术需要我们自主攻关、研究,不断创新。此时,惟有注重原创性研究、集成创新研究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研究,才能拿掉国外技术拴在中国牛鼻子上的铁环,使得中国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拥有更多的技术话语权。如果每一个国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内,努力思考学问,“苟日新、日日新”,中国的创新创业就会取得更显著的变化。一封写在香烟盒上的家
5、书,是游学在外学子拳拳报国之心的记录,句句言辞,发自肺腑,历史证明:一个爱国为民、好思善学的人,力量是无穷的、智慧是无尽的,历史也终将记录这样爱国为民“中国脊梁”式的民族英雄。红色家书忆初心征文家书是家庭的情感纽带,承载了亲人间生生不息的血脉恩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中,无数仁人志士舍家报国、奔赴战场,将对亲人的思念付诸笔墨,写成一封封情真意切的家书。如今我们翻开这些被岁月尘封的“红色家书”,再次重温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品味书中的纸短情长。“造一个光明灿烂的新世界”,红色家书蕴含的是励志竭精、矢志不渝的赤子初心。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三在赴法国勤工俭学期间,深受“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影响
6、,在一封致父母的家书中,他表达了通过革命改造中国的凌云壮志,“鼓荡雄风,振作精神,造一个光明灿烂的世界,做一个幸福无比的新国民”。如今,愿望已成为现实,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近代不断衰落到现在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而这正是源于一代代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九十六年来,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为救国救民我可以牺牲一切”,红色家书浸透的是以身许国、虽死无悔的英雄热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刘志丹在东征抗日的临行前,向妻子写信明志,“这次上前线,是再去为我的信念而奋斗,又一次表白我对国家,对人民,对党的忠
7、诚,为救国救民我可以牺牲一切。”正是许许多多像刘志丹这样的革命烈士,用血肉之躯筑起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才使得中华民族实现独立和解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要传承好红色基因,从中汲取前行力量,努力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这是我写给你的最后一份信”,红色家书见证的是患难与共、生死相随的伉俪深情。革命烈士陈觉与妻子赵云霄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带领农民开展武装斗争,不幸先后被捕入狱,被判处死刑。陈觉在就义前4天,给妻子留下了一封生离死别的信,“谁无父母,谁无儿女
8、,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寥寥数语,让人肝肠寸断。为了心中的信仰,这对革命伉俪毅然舍“小家”为“大家”,用一段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诠释了共产党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贞信仰。站在新时代,我们更要以新思想为引领,夯实理想信念的基石,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到任何地方做事都一样”,红色家书彰显的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清廉本色。中共创始人之一董必武在收到堂弟希望来北京工作的家信后,不仅没有“大开后门”,为自己亲戚安排职务,反而在回信中要求堂弟安心在农村做事,积极纳税
9、报效国家,其清正廉洁、公私分明的作风可见一斑。“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明确把握“公”与“私”的平衡,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始终保持不谋私利、不搞特权的敬畏戒惧,永葆共产党人干净廉洁的政治本色。 红色家书忆初心征文家书承载着家人间最朴素的感情和最真挚的关怀。最初接触家书,是读傅雷家书,从中感受到了父亲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红色家书不仅有儿女情、夫妻情、兄弟情,更有崇高的家国情怀和矢志不渝的坚守信仰,这是红色家书不同
10、于普通家书之处。读红色家书,既感慨那水深火热的白色年代,也感动那无私忘我的英勇牺牲,更感激这和平昌盛的当下生活。红色家书里有共产党人的初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红色家书中记录了为保家卫国而舍生取义的革命烈士。刘伯坚与敌作战时不幸被俘,在狱中给兄嫂的书信中写道:“弟准备牺牲,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随后即英勇就义。刘华在给叔叔的家书中说:“我们现在年轻人,只要认清了前途,就是拼命也要去干。”往事随风逝去,但永不逝去的是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这正是初心的初衷,信仰的力量。抚今追昔,强烈的时代对比让人对革命先辈更添崇敬。在繁荣昌盛的时代当下,我们应自觉加强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
11、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补足精神之钙,强壮力量之肌,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让共产主义的信仰之光更加明亮。红色家书里有共产党人的奋斗。张炽在与妻子的书信中说,“我相信,十分相信,我的前途仍旧是很光明的。失败与小挫是我的事业成就的母亲”,他仍然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要吸取失败的教训,继续让革命之火传承。邓中夏在书信中不忘嘱咐在狱中的妻子,“你既然和朱姐住在一起,是学英文的极好机会,切不可放过,每天应常学习不可偷懒”“牢狱是极好的研究室”,期待用自身才学继续为革命事业添砖加瓦。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离不开每一个共产党人的矢志奋斗。经过时代的淬炼,步入崭新时代,虽然没有了当时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但是“奋斗”也融入
12、了崭新的内涵。我们要将奋斗精神发扬光大,同争当优秀党员结合起来,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始终与党保持目标一致、步调一致、行动一致,让共产主义的时代强音更加响亮。一封封家书,篇幅不长,却凝聚了革命先辈的初心和奋斗,字字句句都悄无声息地流淌在心上。红色家书是启示,是指南,当代党员干部要始终做到讲担当、讲责任、讲作为,永葆一颗初心,永葆奋斗之姿。红色家书忆初心征文近段时间以来,一封封感人至深的红色家书在网络和媒体上展播亮相,被人们诵读、转发、热议。有的看完家书后不忍释手、动情落泪,有的反映说“每读一遍,都是对自己精神上的一次洗礼,对心灵的一次滋养”,有的把品读家书作为寻找初心、增强生活勇气的一个法宝红色
13、家书正以其丰富的内涵、独特的魅力,历经岁月的沉淀,穿越重重的时空,焕发出明亮而迷人的光芒。红色家书的光,是“仰之弥高、信之如山”的信仰之光。许多家书拥有刻骨铭心的力量,给人无穷的勇气,其原因就在于里面包含着高于天的革命理想、坚如山的革命信念。比如,曾领导宜兴秋收起义的史砚芬,在即将被执行死刑前给弟弟妹妹的诀别信写道,“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我死后,有我千万同志,他们能踏着我的血迹奋斗前进,我们的革命事业必底于成”。人们常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意思是说,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史砚芬的临终遗言,也正是他最真实内心想法的吐露,那就是始终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
14、始终坚信一定有“千万同志”能继承自己的遗志。也正是这种信仰,24岁的他,面对酷刑拷打决不投降,面对死亡毫无畏惧。谁不爱自己的父母,谁无儿女家庭,但是为了革命信仰,许许多多像史砚芬一样的革命先烈勇于牺牲自己的一切,最终换来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当前,面对国际各种社会思潮的风云激荡,面对利益纷争的现实世界,我们更要以这种信仰之光凝心定向、照亮前进道路,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不迷茫、不动摇、不畏惧,全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不断前进。红色家书的光,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之光。许多家书虽然是“家书”,写给家人朋友,讲的是不同的“家里的事”,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字里行间无不闪现“
15、国”的影子,无不蕴含着炽烈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感。比如,黄继光给母亲的信中写道,“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等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表达了他为国捐躯的决心。又比如,钱学森给父亲的好友陈叔通的信写道,“惟以在可能范围内努力思考学问,以备他日归国之用”,道出了他为国求知的志向。当前,我们处于和平建设时期,大部分情况下没有像以前先辈那样,即使是报国也面临着险恶的环境和重重阻挠。不仅如此,“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提出,为我们实现报国之志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我们当像先烈一样存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奋发图强,努力在波澜壮阔的时代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
16、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红色家书的光,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奋斗之光。许多家书都对后辈殷殷关怀、循循教诲,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努力奋斗,充满了励志的正能量。比如,陈云致女儿陈伟华的信中,鼓励她“要做大鹏鸟,决不做蓬间雀”。又比如,李万君的父亲李世忠写给他的一封家书说,“脏或累,活儿总得有人干,大家都走了,谁来完成任务啊”,成为激励李万君奋进的精神动力。他凭借艰苦的努力付出,最终从一名焊绿皮火车厕所水箱、饮用水水箱的普通焊工,成长为我国高铁焊接专家。这对于当代年青人是一个深刻的启示和激励,即不论在哪个年代,真正的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并不是像社会上个别人鼓吹的“出生决定出路”“拼搏不如拼爹”。因此
17、,年青人不要怕吃苦受累,要趁年轻好好奋斗一把,在奋斗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在奋斗中实现个人价值和梦想,在奋斗中让自己的人生绽放绚烂光彩。红色家书中的光充满了温暖、力量和希望。我们要读懂这些光,沐浴这些光,循着这些光,去通往更辽阔的精神境界,去追求更美好的幸福生活,去建设更加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红色家书忆初心征文“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当时读书人出生的文天祥领军抗元,被虏后囚于北方土牢,凭着一身“正气”抵御牢中的“恶气”,写下了这首正气歌,更展现出了民族英雄的气节和豪情。近日,细细品读了我们的革命先烈写下的一封封饱含深情、大义凛然的“红色家书”,切实感受到这些祖国的英雄们在国家最危
18、难的时候挺身而出、不惧万难的一身“正气”。这些信里,没有离别时的儿女情长,只有忠肝义胆的民族大义;没有艰难时的畏葸不前,只有舍身成仁的豪气干云;没有身前身后的功名利禄,只有为国为民的“初心”如故。“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先天下忧,后天下乐。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三(18991987)赴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在一封致父母的家书中写道:“鼓荡雄风,振作精神,造一个光明灿烂的世界,做一个幸福无比的新国民。”当时年仅20岁的李立三,学习到法国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立下了通过革命改造中国的凌云壮志。两年后,便回国投身革命工作,为心中“光明灿烂的世界”而奋斗不已。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革命活动家俞秀松(1
19、8991939)在给父亲的一封信中写道:“父亲,我的志愿早已决定了:我之决志进军队是由于目睹各处工人被军阀无礼的压迫,我要救中国最大多数的劳苦群众”在当时大多数青年都想到军队“做官”的背景下,当时年仅24岁的俞秀松向父亲表明了“做官?我永远不曾有这种念头”的想法,立下“救中国最大多数劳苦群众”的志愿,信中慷慨激昂,足以照见一个革命者立志起航的初心。“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舍“小家”,顾“大家”。林觉民(18871911)与妻书写道:“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他与
20、妻子爱的深切,但在“为天下人谋永福”面前,他选择了以更多的爱去帮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正是这种爱,让他敢于不顾深爱的妻子而“先死”,毅然决绝。王尔琢(19031928)给父亲的一封信写道:“为了让万千的母亲和孩子能过好日子,白发老人皆可乐享天年,儿已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誓不还家乡!”这封信写在妻子带着还未见过父亲的3岁女儿寻求见面未果之后,信中他坦明“以身许国”的决心,怀揣着万千人民过上好日子的理想,视死如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既为“匹夫”,也当英雄。冯庭楷(19231946)在给兄长的一封长信中这样劝说母亲:“妈妈,我们应擦干自己的眼泪。我万一不幸为人民战死,那也无须呼哭。你看,疆场
21、上躺着的哪一个不是他妈妈的爱儿?”天下哪有不爱子女的母亲,又哪有不爱母亲的儿女,但在当时他深知“灾难深重的中国少衣无食者,不仅咱一家”,自己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让更多的子女和他们的父母团聚。为人民战死无须呼哭!信仰如磐。黄继光(19311952)在上甘岭给母亲的家书中写道:“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等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英雄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也并不是离我们很遥远。“不立功不下战场”就是我们普通的战士在平凡的岗位上立下的豪言壮语,有这样的决心和勇气,他才敢于用瘦弱的身体挡住敌人的子弹。一封封书信的作者中,有革命家、将领,也有很多“平凡”的革命战士们,他们都是我们的民族英雄,用英雄气节和豪情书写了一封封感人至深的“家书”。我们中华民族需要英雄,无论在艰苦的革命岁月,还是在新时代的奋斗征程,都需要这种“英雄精神”激励我们前行。英雄不问出处,只见“初心”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