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第三课父母要科学、理智地爱孩子一、课题背景父母都爱孩子,但如果仅凭着本能去爱孩子,很容易走入爱的误区,出现不良后果。在我们周围,每天都发生着因不理智的爱带来的家庭教育失败的案例。那么,父母要给孩子怎么样的爱?怎样才爱得科学、爱得理智、能在爱的氛围中培养起孩子独立健全的精神生命呢?这是我们本节要讨论的问题。二、教学目的1、让家长了解爱的误区的种种表现,从中得到启示。2、让家长懂得科学、理智地爱孩子的方法。三、教学过程在现实生活中,不同家庭间家庭教育的水平和效果差别很大,有的家庭亲子关系好,孩子孝顺父母,上进心强,各方面都很优秀,父母很开心。但有的家庭亲子关系紧张,孩子很叛逆,父母教起来很吃力
2、,为教育孩子问题夫妻间还经常产生矛盾。这些家庭的父母感到很困惑:我对孩子是倾尽了爱,为什么不能获得预想的结果呢?事实说明,形成家庭教育有差别的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许多父母不会科学、理智地爱自己的孩子。我们先来看看一些个案材料。有人向父母作调查:你是否爱孩子?回答是100%的爱。问孩子,父母爱你们吗?回答是不到30%。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不是父母不爱孩子,是爱得太多了,不科学,所以孩子感觉不到。孩子从最想得到的母爱、父爱,不是溺爱、宠爱、偏爱,而是能让他们精神得到满足。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父母不懂得科学地爱孩子,住往从爱出发,却导致给孩子带来伤害。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星期天,天快
3、要下雨了,一个9岁的男孩要到室外玩球。爸爸对抱着球的儿子说:“不能出去玩”,儿子说:“我就玩一会。”爸爸回答说:“我说不行就不行” ,但孩子还是趁着爸爸不注意就跑了出去。没过多久,孩子被雨淋得像落汤鸡一样跑回了家,冻得一直打哆嗦,父亲看到后上去朝儿子的屁股就重重一巴掌,并说:“我不让你去你就是不听话,这样的孩子就得打!”孩子哭着跑回了自己的房间。其实,这位父亲不让孩子出去玩球是怕下雨淋湿了孩子,他应跟儿子讲清楚。到孩子被淋得像落汤鸡一样,冻得直打哆嗦,父亲此时应尽快帮儿子换掉湿衣服,让儿子尽快暖和过来,然后再给孩子讲道理,效果会更好。可是这位爸爸从爱出发,最后导至的是伤害。还有这样的一个案例。
4、有人曾对一所小学的五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在“是否自己背书包”这一问卷中,有27.6%的学生回答,五年来自己没有背过书包。去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天空下着小雨,一所小学门口,一个男孩正朝他妈妈大声吼着,只见妈妈一只手为孩子撑着伞,另一只手为儿子拎着饭盒和水杯,妈妈忙得忘了给孩子背书包,儿子瞪着双眼气愤地对妈妈说:“你傻呀!上学校不知道拿书包,还不快点回家取去。”妈妈气喘吁吁地向着家的方向跑去,儿子嘴里还不停地说着什么。看着这位母亲的背影,我们不禁为妈妈也为孩子担扰。这个案例虽有极端,但它却反映了我们父母不会爱已经到了何种程度。上面两个个案说明了一个问题: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学会爱。我们有爱,但是有
5、爱和有爱的能力是两回事;我们能给予爱,但是给予爱和给予高品质的爱又是两回事。否则,我们伤害最深的人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反过来,伤害作父母的也是我们最亲最爱的人。因此,当父母的要有爱、想爱、能爱、会爱,孩子心中有爱就有阳光,否则,他们情感的天空总是阴的。父母对孩子能科学、理智的爱,要防止走进爱的八大误区。第一个误区:过份溺爱。过份的关心溺爱,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遭受适当挫折、困难和学习关爱别人的权利。关怀过度,会导致孩子能力欠缺,物质给予过多,精神就会贫乏。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从小只会享受,不知奉献;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只关注自己,不会体会别人。第二个误区:功利的爱。表现在孩子表现好时,父母就
6、笑脸相迎,表现不好时,怒目而对;学习成绩好时能够得到父母的赞许夸奖,考不好时,不仅得不到安慰或鼓励,还要挨打。第三个误区:强加的爱。表现在大人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孩子,让孩子按照父母的意见去做,不管孩子是不是能接受,也不管孩子是不是理解。第四个误区:贪婪的爱。孩子掌握多少知识都不嫌多,如果孩子得了90分还要求得100分,得了100分希望得双百,得了双百希望孩子永远保持。第五个误区:补偿式的爱。常出现在工作比较繁忙曾经忽视过孩子的父母,或单亲家庭。为了补偿对孩子缺失,一心讨孩子的欢心,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需求。第六个误区:聚焦式的爱。父母或几代人把眼光和爱都聚焦在孩子身上,孩子完全没有个人空间
7、,一举一动都在长辈的监护之下,家长按自己意志去设计孩子的人生,孩子完全失去自我。第七个误区:情绪化的爱。高兴时爱得不得了,又亲又抱;不高兴时,就大发脾气,非打即骂,拿孩子当出气筒。第八个误区:无原则的爱。孩子表现出一些不合理行为时,父母毫不在意,甚至还不经意地鼓励强化了这些不良行为的滋长和蔓延。父母要怎样做,才能不走进爱的误区,才能做到科学、理智地爱孩子呢?1、把孩子成长的权力还给他们。父母要知道,孩子毕竟是要离开父母,在社会中独立生活的,因此,他们从小就要培养起生存所需要的方方面面的能力。如果父母对孩子“包”得太多,孩子就失去了锻炼的机会。父母爱孩子,就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经历,让孩子在做的
8、过程中获得他应有的能力,千万不要对孩子说:“你只要学习就行了,什么都不要你管。”因为,只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是不一定能得到幸福的。只有具备多方面能力的孩子,才可能幸福。我们代替孩子干这干那,但代替不了孩子的成长,孩子获得人生中最珍贵的礼物是体验,这样体验是用钱买不来的,也是大人代替不了的。孩子上小学就应该做家务。家长要让孩子懂得,作为家庭的一个成员,既有受爱的权利,也必须承担责任,孩子在劳动中可以开发智力,培养责任感,能体会父母的辛劳,长大后会换位思考。从家务劳动中孩子感到生命的意义,感到自己是被别人需要的,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责任心。孩子自己能做的一切事,都让孩子自己去做,不要包办代替,让孩子在做
9、家务中学习做事,在情感交流中学会关爱,在人的平等交往中学会交往、尊重,在探索世界的惊喜中获得知识、能力,发现和创造快乐。2、爱孩子就应该培植孩子的情感。 父母不仅要给予孩子爱,还要让孩子学会感受爱、理解爱、付出爱、表达爱。爱是人类生命的动力源,如果一个孩子连他父母都不爱,在学校不可能爱老师、爱同学,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就不会爱他的领导、同事,组成家庭后就不会爱他的妻子或丈夫,不会爱自己的孩子,真是这样的话,麻烦就大了。所以父母要从小给孩子定规矩,培养孩子心中有别人,比如共享美食,共玩玩具等。也可以让孩子从小关注植物和动物的成长。如带着孩子植树、种花、养蝌蚪、小猫小狗等,培养孩子体贴、关心、照顾的
10、关爱之心。有这样一件事:在公交车上,一位母亲在用关爱的目光看着坐在座位上的已经上中学的儿子,妈妈几次用手去抚摸儿子的头,儿子却表现出不耐烦的表情。后来上来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司机提醒乘客为老人让座。妈即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意思很明确,可是孩子没理会,听到车上有人说:“这么大岁数了,家里人怎么不陪着?让老人一个人出门多不安全呀!”大家七嘴八舌谈论起来,这时妈妈问儿子:“我要是到了这个年纪,儿子你会让我一个人出门吗?”儿子用眼睛看了看上了年纪的老人,对妈妈说:“这么大年龄了,还出来干嘛?给别人添麻烦,你到时候就安乐死吧!”车上没有了议论声,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母子二人身上,母亲的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这
11、个案例很值得我们每一位父母深思:这位妈妈这么爱她的孩子,为何儿子会讲出这么令人寒心的、毫无人性的话呢?如果从父母身上找原因的话,那绝对是这个孩子的父母一直以来只知道给孩子爱,却忽略了培养孩子爱父母、爱别人的情感。这值得我们引以为戒。3、爱孩子就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表达爱。孩子心中的爱是需要培育的。“无情无义”孩子的出现,是父母过度溺爱的结果,要教会孩子从索取爱到懂得爱别人,这样,孩子长大后就会有一种博爱、开放的胸怀。其实,孩子也不是没有爱,而是在最初表达时被父母拒绝了。比如,不少小孩都会在吃某种他喜爱的食品时,会塞一些到爸爸妈妈嘴里或手上,但父母往往不接受,或说:“你吃你吃!”或不耐烦地说:“自
12、己吃,别给我。”诸如此类,多次的拒绝,孩子就认为父母不需要,甚至反感。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丧失这种美好的情感。对孩子爱与情感的培育其实可以渗透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如给妈妈盛饭,给爸爸很杯水,给爸爸妈妈送个生日礼物、节日礼物,周末一家几口去看看爷爷妈妈,外公外婆等,都是爱的情感的最佳培育方式。4、爱孩子就不能无休止地满足孩子的欲望。法国思想家卢梭在他的一本书爱弥尔里曾提到:“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吗?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无休止地去满足孩子的欲望。”这句话告诉我们:父母无休止地满足孩子的欲望时会毁了孩子。人的欲望是无休止的,想想我们大人,我们在拿几十块钱工资时,在想什么时候有10
13、0块钱就好了,在拿到几百块钱时就想什么时候上千,总是希望更多。我们大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小孩?所不同的是我们大人在外界条件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时,我们会用理性控制自己的欲望,而对于孩子,当我们无休止地去满足孩子的欲望时,就会使孩子的理性自控力丧失。5、在教育孩子时要定个规则,并从一开始就按规则办。一棵大树,长了一个小芽,你想摘掉它很容易,可是等它长成一个粗大的枝叶,再想摘掉它就很难了。同样道理,当孩子的一个小毛病出现时,你就要纠正,让他知道这世界的规则就是这样的,千万不要因为他哭闹就心软,因为如果你不去纠正,一直让它形成一种习惯再去纠正,就很难,往往是大人痛苦,孩子也痛苦。所以对孩子教育要有个规则
14、,并及时用规则去纠正他的不良行为。这样,孩子才能成长得好,才能活得成功,活得幸福。要学会科学、理智地爱孩子,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当父母的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下面再讲一个成功家教的例子,希望能给大家一个有益的启示。小李是家中的独生子,爸爸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家庭经济基础非常雄厚,按别人理解,对于家里唯一的独苗,小李的父母应该很宠孩子才是。然而事实上,父母对小李很“苛刻”,从来不给小李搞特殊待遇,家里条件那么好,却不见小李穿名牌,大手大脚花钱,小李跟同学结伴骑自行车去上学,放学后还要买菜回家,平时还要帮妈妈做家务。不过小李的成长环境也的确有一些跟其他孩子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小李的父母不管
15、多忙,每年都要在小李假期的时候带他自助旅游,小李随着年龄的增长,还要接管父母承担规划旅游路线甚至管理旅游经费的工作。父母对小李的爱好也很尊重。小李喜欢音乐,父母就在小李生日时送了他一把吉它;小李喜欢足球,世界杯期间父母就允许小李在不影响休息的情况下收看比赛。不过小李最喜欢的还是英语,这得益于小李跟父亲的外国朋友打交道的经验。在这样宽松自由的家庭中长大,小李说自己天天都快乐,有说不完的美好回忆。小李的学习成绩在班内一直居中等水平,老师说小李很聪明,如果努力学习,成绩会好一点。奇怪的是小李的父母对此并不十分着紧,更在意的是儿子是不是成长得健康快乐,要他自己选择。大学里学习的压力不那么大了,课外活动
16、就多了起来。这时小李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他是学校足球队的右后卫,校乐队的主唱,校园广播电台的英语主播,还在一家英语培训学校当口语老师。毕业后,小李没回去帮父亲办公司,而是一个人到了北京,他带着简历直接登门拜访一些外企,正好有一家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原经理在场,交谈中,小李流利的口语,独到的见地和丰富的经验,打动了那位外籍经理。于是,小李成了那家公司有史以来招聘的第一个外地大学生。大家都称小李为“幸运儿”,因他家庭背景好成长顺利,拥有一份人人羡慕的工作和大好前途。然而实际上,小李的父母从来没在儿子身上投入比一般家庭更多的金钱。见过小李的人,都说他是一个真正的绅士,彬彬有礼,风度翩翩,更
17、关键的是他的性格,自信、开朗、达观、积极,跟他相处的人无一不被他身上的阳光气息所感染。老板、同事都喜欢他,因为他真诚、坦率总能给同事带来好心情,他热情稳健,总能羸得别人的信任。小李的收入很高,但他生活很俭朴,也没什么不良嗜好。年纪轻轻,已贷款买了自己的房子,而且,他还保留了每年跟父母旅游一次的习惯,不过费用已经完全由他负责。小李认为自己很幸运,不是因为自己有有钱的父母,而是拥有了智慧的父母,不要求他学习达到多少分,而是很注重培育他如何做人。父亲老李也很真诚地说,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没什么不一样,只是有些小孩没有机会像小李一样得到真正实践的机会。孩子成长得好,老李的一家过得有滋有味,乐也融融,令人羡慕不已。各位家长,你们听完这个个案,从老李的家教中悟出什么道理,学到什么好方法呢?我们家长要同时养育孩子的两个生命: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学会科学、理智地爱孩子,随着孩子的成长,随时掌握不同年龄的孩子对物质的需求和精神的需求,让孩子从父母处享受到真正的爱,在爱的氛围中成长为独立、健全的精神生命。四、思考与实践1、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你有不自觉地走进爱的误区吗?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2、对照老李的先进家教经验,你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