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开展仪式教育的策略研究江山市凤林小学 田先章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学校德育工作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它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学校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地深入发展,学校的德育工作更需要开创一个新局面。然而“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现象恰恰反映了一些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德育工作缺乏持恒性和实效性已是当前广大教育工作教师的共识。目前学校德育存在着诸多弊端:如在德育目标上把握不明,一提到德育目标,非“爱国主义”即“集体主义”,很少将这些目标化作具体的情感品质和思想道德要求;在德育内容上,存在着一定的抽象性,往往将政治教育的内容大量纳入德育范畴,使德育工作有着浓厚的政
2、治色彩;在德育方式上,沿袭说教式,缺少活动载体的大量口头说教,忽视对学生鲜活道德情感的引导;在德育主体上,侧重学校和教师的育人作用,忽略家庭、社会的育人功能和学生自我教育功能;在德育时机上,往往是“时过境迁”,为响应号召、完成计划而做,不能对学生个体思想行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跟踪性研究和预测性分析;在德育效果上,往往较多追求轰动效应,追求立竿见影,缺乏科学地遵循和应用德育规律,在“潜移”中求量变,在“默化”中求质变。这些弊端,迫切需要我们作深刻的反思,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重新审视。学校德育工作必须符合少年儿童自身发展的特点,有助于他们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感的养成。因此,德育工作必须要有一个系统的、
3、递进的成螺旋上升的德育框架;必须要有一个以良好的道德修养、行为习惯养成为主体目标的预设活动载体。并且在学校众多的德育工作框架中建立以少先队基地为核心的德育阵地,结合小学好动、好玩、好奇的特点,以此开展以“仪式教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是一种适合儿童发展的德育方法,这对于引导学生、感化学生、完善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功能。为此,我们开展以少先队为主阵地的仪式教育课题研究,旨在运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地挖掘学生们的潜能,不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使之成为小学德育过程中的一种必要方式和辅助手段,为当前低迷的学校德育工作闯出一片新天地,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我们通过网
4、上检索发现关于仪式教育内容不多,只有上海水丰路小学开展过小学拓展型课程中仪式教育科目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该课题从寻求各年级仪式教育的切入点出发,确定教育目标和具体内容,使学生和教师得到了发展。该课题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启示,同时相比之下,对各种常规性仪式、主题性仪式及庆祝节假日仪式等方面缺乏研究。而我们开展的小学开展仪式教育的策略研究将通过做足常规性仪式教育、做细主题性仪式教育、做活节假日仪式教育,使学生在仪式教育中得到体验,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从而让学生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三、课题研究的界定与理论依据(一)概念陈述1、“仪式教育”是指学校在一定场合、一定时间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
5、的活动。它利于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制约学生的言行举止,对其今后成为一个适合于社会发展的人具有一定的作用。仪式教育旨在将传统的德育说教,化为学生的一种亲身体验。仪式教育不仅是学校德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必要形式,也是学校德育中一个极其丰富且有待进一步开发的潜在资源。仪式是一种依托,必要的仪式会让我们动情、动心,会让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愿望。2、“策略”是为完成一定任务而具有实效性的方法与途径,并具有开创性的。(二)理论依据1、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第28条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提倡在重要场所和重大活动中升国旗、唱国歌,开展入队
6、、入团、入党宣誓、成人仪式以及各种形式的重礼节、讲礼貌、告别不文明言行等活动,引导公民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2、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小学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指出:“品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一)研究内容1、学校“固定仪式教育”的创新研究。学校开展的固定仪式教育主要有:“升旗仪式”、开学典礼仪式、休学仪式等
7、,学校将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更新形式,充实内容,赋予更多的教育内涵。如在学校不折不扣完成升旗的相关程序后,我们将在“国旗下讲话”环节中增加“国旗下宣誓”如“理想宣誓”我立志做一个*的人。“雏鹰飞翔”*伴我成长。“感恩于怀”伟大的*“国学经典”等集体背诵与讲解苦练等一些内容,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又如在休学仪式中,我们将改变沿袭的单一的校体活动形式。而是根据是生的需要,由学生代表主持的班级座谈仪式和校集体休学仪式相结合的形式,通过个人、班级、学校之间的交流,对比、反思,找到自己在本学期的所得所失。指出学校在德育工作、教育教学、服务意识的、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不足之处,使休学仪式成为学生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8、。2、年级“主题仪式教育”的形成研究。“主题仪式”教育是学校一项既继承传统又待于创新的教育形式,“传统”表现在其形式上活动年级、活动时间固定不变,“创新”表现在其内容根据形式发展各有不同,如我们将把六个年级细化为六个不同主题教育仪式,分别承担不同的的教育主题任务:年级仪式名称教育主题一年级“我是小学生了!”入学仪式“合群同欢”教育二年级“争做可爱的红领巾”入队仪式爱国主义教育三年级“心中有他人”活动仪式传统美德教育四年级“雏鹰放飞”活动仪式理想教育五年级“成长”十岁生日仪式感恩教育六年级“扬起新的风帆”毕业仪式责任意识教育如我们开展的“扬起新的风帆”毕业仪式,将从三个版块形成主题仪式教育:第一
9、版块内容:昨天回忆班级六年来的点点滴滴,感受学生、班集体的成长历程。通过图片(一至六年级开展的各项活动)展示、邀请历任班主任、任课教师讲述同学的故事、学生回忆老师关爱学生、教导学生的感人故事,让学生受到感恩教育。第二版块内容:今天以演出为主要活动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六年来的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第三版块内容:明天以学生展望谈理想,教师勉励讲未来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对未来有认识,接受理想主义教育。3、节日“庆祝仪式教育”的规范研究。节日教育是小学德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潜在的教育价值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将从挖掘节日教育资源点出发,立足传统节日、发扬法定节日
10、、辐射西方节日,让节日或纪念日成为德育的有效时机,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如我们有选择、有意识的辐射一些西方节日,“母亲节”,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典型节日。因此,我们将不仅提倡学生过母亲节,更要求学生过好母亲节,学校将组织一定的“仪式”、为母亲做一件事、写一封信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母恩、母爱。(二)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使学生理解中华名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明确自己有着这种文化传承的职责和义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取向,帮助学生感受生活的真实意义对祖国的文化的传承、繁衍、发展与创新。2、通过研究,帮助学生形成规范,学会合作。在仪式教育中,
11、形成规范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其他课程中所没有的。我们将在仪式教育体验中形成多种规范,如:升旗仪式的规范、队、团仪式的规范、为人处世的规范等等,这也是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手段。同时在仪式教育中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合作是一种精神,它无处不在。孩子们的成长和教师的共同发展都需要公平合作的精神,唯有相互之间伸出真诚的手,以诚信的理念建立起人与人的关系我们才能真正让精神世界丰富起来。3、通过研究,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方式和方法,形成学校仪式教育的有效策略。一是改进少先队工作的规范化开展,把许多原本所忽视的一系列德育内容加以深化和落实;二是通过一定的仪式进行相应的主题活动,使那些抽象的、口号式的标语变成了生
12、动的活动、具体的行为,三是融合各方的德育平台,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力合一的德育工作机制,打破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的孤立性,拓宽了德育工作的新局面。4、通过研究,促进教师的发展。教师在意识教育活动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的教育理念将得到再次的更新,从单一培养人才的认识方面转化到全面培养人才的视角上,从对待事物认识的微观角度转化到宏观视野上植根人本主义思想,使自己的教育思想有一个更高的水平。教师将在生活中更好的充实自己。在仪式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是主导角色又是伙伴角度,主导角色引领活动和谐发展,伙伴角色与学生共同感受产成长过程中的活动。在这其中,不仅使教师丰富了自己的教育智慧,
13、同时又陶冶了自己的情性的情操,促进了心态的与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将在活动中形成自己新的形象。任何活动的开展参与的双方都应是教育者,并在彼此在接受教育时相互影响发展。礼仪活动所获得教育的不仅是学生、教师同时辐射到社会。这就要求教师更要严格的要求自己,苛求自己的言行,处处是表率,事事榜样,鞭策自己新的形象的确立。五、研究的方法与步骤(一)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要求课题组的成员加强对仪式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把中国古代传统的优秀仪式教育的理论形式、导向同现代的仪式教育的理论、形式、导向相结合,录长合短,并对活动开展的相关策略进行制定和实施,对相关的理论进行探索与深化。2、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
14、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边归纳,边总结,不断进行验证、修正,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积累丰富的仪式教育资源,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在研究中,以活动为主要形式,配以一定的仪式,在仪式的规范下组织各项教育,并在教育中边实践边反思,取得仪式教育的有效成果。3、经验总结法。课题组对于每一项仪式活动中的开展都要从起始过程成效进行慎密预测,进行活动评价,在评价中既要重视主题的全局评价,又要侧重辅助活动功能评价,从阶段性评价走向全程性评价,从而进一步走向推进活动的研究。(二)研究的步骤本课题研究从2009年6月开始,到2010年10月结题,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2009年6
15、月2009年8月):搞好课题设计,成立研究组织,制订具体的研究计划和工作措施。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围绕本课题收集文献资料,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制订实施方案,形成系统的理论构想和具体的操作方法2、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0年10月):第一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2月)实施具体方案。课题组成员依据实施方案,开展行动研究,将研究和工作紧密结合。第二阶段(20010年1月2010年6月)根据第一阶段的研究结果,进一步实施具体方案,在过程中边修改边实践。3、结题阶段(2010年7月2010年10月):对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效进行系统的总结,在这基础上做好结题工作,并对本次研究的成效进
16、行论证,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得出结论。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1、领导保障。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研究非常重视,从人力、财力等方面予以保障。2、师资保障。课题组成员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与教科研能力。组长多年从事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实践指导经验;其他研究教师是学校骨干教师,年轻有朝气,勇于创新,并有多篇论文在市里获奖。3、硬件保障。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全,备有电脑、打印机;电脑联网,可以获取充分的教改信息和研究资料,是完成本课题强有力的物质保障。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成员姓 名职 务职 称课 题 内 分 工组长田先章学区校长小学高级拟定研究计划、组织理论学习提供实施材料、指导课题实施成员周龙辉小学校长小学高级汇总研究材料、撰写结题报告刘慧华教导主任小学高级围绕课题实践操作提供相关研究材料撰写相关论文反思祝锡君总务主任小学一级赵利燕代辅导员小学一级八、研究成果1、课题研究报告;2、开发校本课程。参考资料(网摘):1、小学拓展型课程中仪式教育科目的实践与研究;2、思想品德课程标准;3、公民道德实施纲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