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级商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ppt

上传人:ga****84 文档编号:433395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4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中级商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1中级商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1中级商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1中级商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1中级商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班,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教育概述(一)教育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含义:广义的教育,是泛指凡是能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它包括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外在的灌输和自发的感化的总和。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教育学研究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即狭义的教育。,教育的基本要素A.教育者 广义的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态度、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

2、教育影响作用的人,狭义的教育者指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B.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指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C.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教材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讲,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此外教育目的、教育环境也属于教育影响。,(二)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的起源(1)生物起源论:人类的教育活动根植于人的生物本性;人类出现之后,继承了动物早已形成的教育形式,只不过对这种形式不断改善,使之更加复杂而已。代表人物:法

3、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 ,英国学者沛西能等。(2)心理起源论: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早期和个体幼年时的模仿行为,像孩童出于好奇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和活动就是教育。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等。(3)劳动起源论: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代表人物:马克思等。,2、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 (2)古代社会的教育 (3)现代社会的教育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第一,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形成于50年代末期兴起于欧洲,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最早提出。 第二,教育的全民化 第三,教育的民主化,

4、是现代教育最主要的发展方向和各国努力的方向。 第四,教育的多元化,包括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学组织形式、评价标准的多元发展趋势。 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包括机器设备、计算机技术、培养手段等广泛应用于教育行业。,二、 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社会经济(一)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结构(二)教育对经济的发展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可实现劳动能力的再生产,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4、教育还可以生产出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教育与政治制度

5、(一)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对教育的领导权和享受权的制约2、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制约和影响3、政治对教育内容的制约和影响4、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制约和影响(二)教育对政治的影响作用1、促进年青一代政治社会化的发展2、培养和造就政治人才3、制造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4、促进政治民主,教育与社会文化(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文化制约着教育内容2、文化观念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3、文化模式制约着教育模式(二)教育对文化的影响和作用1、教育传递文化2、教育传播文化3、教育选择文化4、教育创造和更新文化,教育与社会人口(一)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人口的数量和增长速度制约着教育事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2、人口

6、的质量制约着教育的质量3、人口的迁移和分布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二)教育对人口的影响和作用1、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手段3、教育是使人口的社会结构趋于合理化的重要手段,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 1、发展的统一性:人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2、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人的发展的过程和特点的出现具有一定的顺序。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人的身心特点具有独特的年龄特征。 3、发展的不均衡性:人的发展虽然是有顺序的,但其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它主要包括两种情况:发展的同一面上有年龄差异,发展的不同面上有速度差异。

7、4、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阶段、年龄特征和发展速度等大体相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在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人的发展在某些方面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5、发展的差异性: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在发展上存在个别差异,包括身体素质、智力水平、个性倾向、性别差异等很多方面。,(二)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1、教育促进了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化2、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教育的个性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教育能够促进个体意识的形成以及自我能力的增强。 其次,教育能够根据学生不同心理发展水平和能力的不同表现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发展人的独特性。 再

8、次,教育有利于开展创造性的活动,培养个体的创造性,实现个体的价值。,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教育根据社会的规范和要求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其次,教育通过引导和规范个体行为,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再次,教育通过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意向和角色,培养个体的职业角色意识。,(三)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的作用(1)遗传素质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身心发展的过程及阶段 (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着人的个别差异(4)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的大小不同(5)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关于遗传决定

9、论 创始人:高尔顿 代表作:天才的遗传(1869):“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机体的形态和组织之受遗传决定一样。”,2. 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1)环境是人身心发展的源泉(狼孩的故事)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 (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3)环境对个体的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4)面对环境的影响,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关于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华生 观点:儿童的发展完全是外界影响的被动结果。,3、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1)何为主导作用所谓主导作用是指教育能够调控青少年儿童发展的方向和内容,制约其发展程度和范围,影响未来发展的质量水平。 (2)为什么学校能发挥主

10、导作用1)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2)有经专门训练的教师3)能对各种环境因素加以控制和利用4)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作出社会性规范5)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6)兼有即时价值和延时价值,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1)何为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其要素包括需要、态度、目的、动机等 (2)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1)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2)个体是通过其自身实践活动来参与和接受客观的影响,从而获得主体自身发展的3)个体具有自我定向、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4)个体的成就动机、人生态度、努力程度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关键因素。,(四)中学生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11、 1、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2、心输出量、肺活量、脑容量增大。 3、性器官迅速发育: 女:月经; 男:遗精。 4、第二性征出现。它的出现是靠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四、学校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各级各学校的关系等。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主体部分。 (二)制定学校教育制度的依据 首先,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制约着学校教育制度。 其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学校教育制度的成立 再次,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着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第四,民族

12、文化传统也是建立学制的一个制约因素。 (三)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 1、重视学前教育,注意早期智力开发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4、高等教育结构多层次化,类型多样化 5、接受终身教育思想,发展继续教育,(四)欧美现代学制的类型 西欧双轨制:以英国的双轨制典型为代表,法国、前西德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这种学制。这种学制是古代等级特权在学制发展过程中遗留的结果。 美国的单轨制:美国的现代学制最初也是双轨制,但是,美国的历史发展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发展不同,没像英国皇室等那样的特权阶层,在这样的历史传统下,学术性的一轨没有充分的发展,而群众性的新学校

13、迅速发展起来,从而开成了从小学直至大学、形式上任何儿童都可以入学的单轨制。 前苏联型学制:帝俄时期是双轨制学制。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胜利后,制定了单轨制学制。这种学制又与美国的单轨制不同,首先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学制,其次它吸收了西欧双轨制中的一些积极因素。再次,这种学制既有上下级学校间的相互衔接,又有职业技术学校横向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立体式的学制。,(五)义务教育 1、义务教育的含义和特点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它既是公民必须依法履行的义务,也是受到法律保障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特点: 强制性又叫义务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

14、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 统一性是贯穿始终的一个理念。在新法中,从始至终强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这个统一包括要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等。 免费性就是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公益性和免费性是联系在一起的,对农村而言,从今年到明年要全部免除学费、杂费,但是对城市而言,这还需要一个过程。,五、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的概念诚如教育的定义一样,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发展结果,或发生怎样的积极变化。狭义的教育目的是

15、指一个国家对教育活动结果规定出的总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 教育目的(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基本内容) 培养目标(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教学目标(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三)教育目的功能 教育目的的功能指教育目的对实际教育活动所具有的作用。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目的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 对教育的社会性质、对人的培养、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对教师教学方向的定向作用。 2、 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通过确定价值方式、通过标准的方式、通过目标的方式进行调整。 3、 对教育

16、活动的评价功能对教育变异情况的判断与标准、对教育效果的评价。,(四)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人们提出形形色色的教育目的,不管他们承认不承认,实际上都是社会对其成员质量规格的客观需求在他们意识中的反映,是他们所处时代的产物,这就是所谓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2、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2)确立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结成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教育目的产生和变化的现实基础 (2)对受教育者的特点认识是提出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 3)确立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五)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教育目的的价

17、值取向的含义 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和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从哲学角度看,分为教育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2、关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争论 1)个人本位论:卢梭、裴斯泰洛齐、马斯洛2)社会本位论:德国的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涂尔干、孔德3)杜威对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调和 4)马克思主义的观点,3、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对于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

18、。其基本理论有如下要点: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 (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2)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实际上是社会历史过程中社会矛盾的一种体现。(1)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是密切联系

19、的,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因此,总的来说教育目的两种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而不是截然对立的。(2)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很尖锐。(3)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的发展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3)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我国教育的现实意义(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的全面发展拓通了道路(2)要依据我国的特点尽可能地促进人的发展(3)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六)我国新中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纵观我国各个时期提出的教育目的,可以看出有以下几个基本点:培养 “劳动者”或“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 (培养人的社

20、会价值)坚持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培养人的身心素质规定)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1、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 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 2、普通中小学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综合实践活动,3、普通中小学实现教育目的的对策一定要坚持普通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性这个基本点 坚持全面发展教育和

21、因材施教相结合,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开拓型人才和创造性人才建设一支高水平、稳定的教师队伍和完善的教学条件,六、教育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对象,收集、分析事物感性资料的一种方法。 2、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在教育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访谈、问卷,了解其总体现状,进而分析其因果关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3、历史研究法 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是以历史研究法来研究教育科学。是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科学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4、实验法 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其假设为指导,有目的地控制和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通过观测与所控制的条件相伴随的教育要素或教育现象变化的结果,来揭示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方法。5、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由教育实际工作者与教育专家合作,针对事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实施、验证、修正而获得研究结果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