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摘 要: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一直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期盼的愿望。本文从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外延出发,主要从受教育机会、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对我国教育不公平、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基本现状进行仔细地分析,阐明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然后从建立教育制度均衡机制、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等方面谈谈在教育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具体策略。关键字:教育信息化 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向前推进,地域之间的差异不断加大,发展不公平、不均衡问题也越来越显著。其中教育发展不公平、不均衡现
2、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概述 教育公平就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教育均衡,即教育均衡发展,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从个体看,教育均衡指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的均衡,指
3、学生能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从学校看,教育均衡指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以及各类教育间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均衡;从社会看,教育均衡指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在总量和结构上,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达到相对的均衡。二、我国教育不公平、不均衡发展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中国教育缺陷和不足,特别是教育不公平、不均衡问题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教育机会来看,群体间受教育机会不公平、不均衡是我国教育发展不公平、不均衡的主要表现形式。一是家庭的经济状况造成的个体受教育机会的差距;二是,家庭
4、社会地位和背景不同所造成的教育机会不均衡;三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在教育方面处于不平等地位;四是,男女不同性别之间受教育机会的差距;五是,不同民族间受教育程度的差距。第二、从教育资源配置看,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还表现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首先表现在区域间失衡。我国教育区域失衡既表现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也表现在同一地区内部经济发达或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其次表现在城乡间失衡。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还突出表现在城市居民的子女和农村居民的子女获得教育机会、教育资源等方面的不均衡。最后表现在校际间失衡。我国教育校际不
5、均衡发展呈现出多种形式:一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同区域的学校间呈现非均衡差距;二是,教育资源配置在同一区域的不同学校间呈现非均衡的差距。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包括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等方面)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解决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是通过改善区域环境,消除区域差别,而教育信息化则为教育均衡的发展提供了可能。首先,教育信息化依靠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借助于现有的通信网络,打破地域、时空的限制,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
6、享,因此教育信息化的教育资源有利于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异,是促进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进而可以合理利用教育投入,减少重复性建设。其次,教育信息化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优秀课程资源,使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安排时间,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再次,在日常的教学和学习中实现教育信息化,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师可以将知识以更合理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更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因而,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第一、开展制度创新,建立教育制度均衡机制,是推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首要的政策选择。以前,
7、我国政府为缩小教育发展差距也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但事实上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态势依然存在。政府原有的制度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投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因此,研究和建立教育政策运行的公平机制是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关键和保障。第二、构建教育财政制度,建立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保证。教育均衡发展要解决的重点是经费投入问题。政府是教育资源供给的主体。当前,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已成为教育不均衡的瓶颈。国家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这充分肯定了教育信息化在教育建设中的地位。但就现实情况
8、而言,我国教育信息化设施的条件尚不能满足普及教育的实际需要。网络间的互连互通存在瓶颈,仍需要升级和扩展。面对这样的现状,教育部门应该增大在这方面的经费投入,为我国各个地区的学校配置良好的信息化教育设备。同时,还要搭建完善的教育网络平台,让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家庭之间沟通无障碍。只有构建好了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才能为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可能,才能为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基础。 第三、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物质基础。教育不均衡发展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针对这一现状,教育部门应该积极探索多种有效配制的途径来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各部门需根据实
9、际情况,适当地将教育向偏远地区倾斜。通过统一的平台发布最新的信息,建立开放的学科资源网站,对接国家及省级的教育资源平台,达到共建共享。让偏远地区或者乡村学校也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的教育资源。同时,一些发达地区的教育部门和学校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鼓励骨干优秀教师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制作开发学科资源,放在网络平台上共享,补充教育资源库,并倡导资源的交换,让资源真正流动起来,推动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物质基础,科学配置教育资源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因此,建立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是从源头上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现象,提高目前的办学水平,形成各类教育均衡发展
10、的一种保障机制。第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教师培训制,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我国教育之间的差距。除硬件设备外,主要是师资水平差距,师资水平的差异也是导致教学效果差异的重要因素。发达地区学校的教师除了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优秀的教学资源,还有大量的学习、培训机会。教师培训可以加强不同地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乡村偏远地区由于资金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出门参加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利用网络平台的远程学习可以弥补这一不足。网络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自主安排学习进度,通过网络聆听专家富含先进教育理念的讲评,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相互交流教学经验与理念,吸
11、取和借鉴别人的优点,从而促进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手段的更新,为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可能。教育之间的差距还表现在城乡教育的差距,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教师待遇的差距。要解决我国教育在软实力建设上的差距问题,需要创新,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念,建立区域间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模式。第五、加快薄弱学校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环节。薄弱学校是相对于好学校而言的,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某一特定区域内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教学质量相对偏低、社会信誉不高的学校。加快薄弱学校建设要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在标准化均衡配置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倾斜重点保障薄弱学校
12、的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尽快使薄弱学校达到各地的办学标准。薄弱学校一直以来都是导致我国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原因,是我国目前教育资源不均衡发展中最突出的环节,是我国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相对不足间的现实表现。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张,推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普及。参考文献1 刘荣.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特色资源建设与应用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2 翟博. 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分析J. 教育研究,2007,(7):22-293 李崇爱. 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现状、成因和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7.4祝智庭.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变革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1).刘新民龙山县第二小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