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2.docx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336481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1、 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1) 以班为人员单位。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2) 以课时为时间单位。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内进行,教师同时面对全班学生上课。(3) 以课为活动单位。把教学内容及传授这些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综合在课上,把教学活动划分为相对完整且相互衔接的各个教学单元,从而保证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2、 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1) 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2) 学习的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和家长的夸奖。(3) 学习兴趣与习惯。低年级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和结果兴趣相对较弱。(4) 对学习结

2、果的重视随年龄的而增加。3、 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 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3) 学校教育由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负责。4、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办法。(1)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5、 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1) 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 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 自我调控能力(4) 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 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 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6、 小学德

3、育的方法(1) 说服教育法(2) 榜样示范法 (3) 实际锻炼法(4) 陶冶教育法(5) 品德评定法7、 小学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2) 谈话法。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3) 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4) 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5) 练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8、 小学生注意

4、力的特点(1) 无意注意占先导,有意注意有一定的发展。(2) 注意的品质较差(3) 注意不够稳定,常常带有情绪色彩。9、 教学过程的特点(1)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 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的学习知识。(3)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4)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10、 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1) 导向性原则(2) 疏导性原则(3) 尊重学生

5、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 因材施教原则(6)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11、 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1) 面向全体学生原则(2) 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3) 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4) 学生主体性原则(5) 个别化对待原则(6) 整体型发展原则12、 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培养(1)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2)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 开设培养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13、 课外活动的内容(1) 科技活动 如制作科技小发明、制作模型、采集标本(2) 学科活动。如文学作品讨论会(3) 文学艺术活动。如文学、艺术和娱乐活动(4) 体育活

6、动(5) 社会活动。如社会服务、公益劳动(6) 传统的节假日活动14、 我国教育目的的特征。(1)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 我国的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 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15、 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1) 学习兴趣的稳定性差(2) 学习兴趣广泛但不集中(3) 学习兴趣与教材的难度有关16、 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良好班风的建设,是班主任的 首要任务,也是班级建设的重中之重。(1) 确立正确的目标(2) 实行制度管理(3) 发挥班委的作用(4) 做好德育工作(5) 树立自身形象,增强班级凝聚力(6) 培养班级的荣誉感17、 知觉的一般

7、特性(1) 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2) 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3) 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人事知识对象的特征。(4) 恒常性。18、 学校产生的条件。(1) 生产力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2)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小学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 文字创造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4) 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19、 依据遗忘的规律如何合理组织复习(1) 明确

8、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 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 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 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 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 重视复习方法,防治知识遗忘20、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 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水平(2) 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3) 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21、 皮亚杰理论中7-12岁儿童思维发展的特征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认为7-12岁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

9、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概念,守恒概念的出现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22、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1) 学生是发展的人(2) 学生是独特的人(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23、 简述班主任的工作内容(1) 了解学生 (2)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 建立学生档案(4) 班会活动(5) 协调各种教育影响(6) 操行评定(7) 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24、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 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2) 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 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进行联系25、 小学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1) 思想品德与其他学科教学(2) 课外校外活动(3) 劳动(4

10、) 少先队活动(5) 班会、校会、周会、晨会(6) 班主任工作26、 确立小学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1)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 人的身心发展特电(3) 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4)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27、 简述教育的属性教育的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1) 教育是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2) 教育培养人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的进行的(3) 再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内容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4) 教育还具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等社会属性28、 简述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1)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

11、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权;决定教育目的(2)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可以促进民主;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29、 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1) 顺序性(2) 不平和兴(3) 阶段性(4) 稳定性(5) 可变性(6) 互补性(7) 差异性30、 教育目的的作用(1) 导向作用(2) 激励作用(3) 评价作用31、 问题解决的共有特点(1) 目的性(2) 认知性(3) 序列性32、 教育的功能有哪些(1) 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 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 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33、 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1) 教育作用: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并

12、能治国(2)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3) 教育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并希望“学而优则仕”(4) 教学内容:六书(5)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34、 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思想(1) 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重要思想(2) 提出来“泛智”思想(3) 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巩固性等教学原则(4) 提出了学年制的思想,并首次从理论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35、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3)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4)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5)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6) 加强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36

13、、 小学教育的特点(1) 基础性(2) 全民性(3) 义务性(4) 全面性(5) 活动下(6) 趣味性(7) 启蒙性37、 我国小学教育的现状(1) 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 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4) 办学体制走向多样化(5) 课程改革不断深化38、 学校组织文化功能有哪些?(1) 导向功能(2) 激励功能(3) 约束功能(4) 凝聚功能38、 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所提出的基本理念(1) 强调以学生为本(2) 倡导以师德为先(3) 重视教师能力提升(4) 践行终身学习理论40、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点主要观点(1) 学习的主动建构性(2) 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14、3) 学习的情境性41、 针对不同气质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方法(1) 对胆汁质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当时,培养起自制力和坚持到底的精神(2) 对多血质的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提醒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防止其见异思迁(3) 对粘液质的学生,要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培养其生气勃勃的精神(4) 对抑郁质的学生,则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42、 如何激发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1) 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2) 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3) 精心设疑、质疑(4) 利用教具、多媒体进行教学(5) 课堂教学多样化43、 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1) 学习上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2) 兴趣广度逐

15、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3) 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4) 由消极兴趣向积极兴趣发展44、 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方法(1) 从低年级抓起,越早越好(2) 循序渐进,逐步发展(3) 严格要求,多方密切配合(4) 树立榜样,启发自觉(5) 整体发展,互相促进45、 简述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1) 苛勒的完型-顿悟学习理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型,刺激和反应之间要以意识为中介(2)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3)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

16、和评价三个过程。(4)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是指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46、 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1) 前习俗水平。阶段1、惩罚与服从定向 阶段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 习俗水平。阶段3、寻求认可定向阶段 阶段4、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3) 后习俗水平。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阶段6、普遍原则定向阶段47、 简述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皮亚杰通过一些对偶故事的观察实验,把儿童的道德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两种水平,把儿童的品德反战划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权威阶段(3)可逆性阶段(4)公正阶段48、 小学德

17、育的主要内容(1) 爱国主义教育(2) 理想教育(3) 集体主义教育(4) 劳动教育(5) 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6) 自觉纪律教育(7) 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8) 科学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教育49、 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2)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3)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50、 常用的心理辅导方法有哪些?(1) 强化法(2) 代币奖励法(3) 行为塑造法(4) 示范法(5) 暂时隔离法(6) 自我控制法(7) 惩罚法

18、51、 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 明确的共同目标(2) 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3) 共同生活的准则(4) 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5) 宽松的个性发展空间52、 班级管理的原则(1) 尊重学生原则(2) 方向性原则(3) 民主性原则(4) 主体性原则(5) 集体性原则(6) 时效性原则(7) 效率性原则(8) 规范性原则(9) 适度性原则53、 简述偶发事件处理的原则(1) 教育性原则(2) 客观性原则 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避免“定势思维”的影响,充分调查了解事实真相、公平、公正的分析和处理问题,客观的对待每一个学生(3) 有效性原则 教师要用“育人”的态度去看事件,用发

19、展的眼光去看学生(4) 可接受性原则(5) 冷处理原则 教师在处理偶发事件时,不应急于表态,急于下结论,而应冷静的观察,待把问题来龙去脉弄清楚再去处理54简述偶发事件的处理方法(1) 沉着冷静面对(2) 机智果断应对(3) 公平民主处理(4) 善于总结引导55、 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1) 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2) 课堂中正确引导(3) 注重激励和表扬,对学生进行强化教育(4)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5) 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校合力(6) 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7) 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体系56、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

20、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2)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3)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过程,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教学模式(1)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布卢姆创立(2) 程序教学模式 斯金纳(3) 发现学习模式 布鲁纳(4)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罗杰斯(5) 范例教学 瓦.根舍当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瓦.根舍范例教学57、 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1) 创设的课堂情境应与教学目标保持高度一致(2) 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能调动学生的思维(3) 应能启发学生的思维(4) 创设的课堂情境

21、应严谨,无科学性错误(5) 课堂教学要把握生成的情境(6) 课堂教学的情境的运用要适度58、 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 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 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59、 简述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1) 反思使经验和教训变成智慧,从发生时间中得到启发、(2) 反思能帮助自己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3) 反思使自己学会教学(4) 反思促进教师成长60、 影响学生学习迁移的因素(1) 学习材料的特点(2) 原有的知识结构(3) 对学习情境的理解(4) 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5) 学习策略的水平(6) 智力与能力(7) 教师的指导

22、61、 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1)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4)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5)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