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策略研究 摘要:2006年12月以后,外资银行通过在中国设立资银行,在服务地区和内容上与中国的银行没有多大的区别,这使得我国过的商业银行面临很大的压力。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的海外并购动因,条件的理论分析,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绩效现状的分析,对我国现阶段的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提出几点建议。关键词:商业银行 海外并购 银行决策 一、背景(一)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现状 企业的跨国并购早在上个世纪就开始流行而且规模较大,而且主要集中在欧洲和美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企业的跨国并购也有了较大的进步,数量明显上升。当然银行间的跨国并购发展的也很快。银行间的跨国并购数量占总的跨国并
2、购数的比重也随之上升,从七八十年代的8.38%上升到九十年代的17.65%。然而我国的商业银行的海外并购起步较晚。最早的海外并购是1984年9月13日,中国银行并购澳门大丰银行,持股比例50%。而多数的海外并购则发生在21世纪初。具体收购情况见表1 表1 1984年到2008年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情况由上表可知,我国的商业银行海外并购发展迅速,并购数量大幅度增加。但是从绩效上来看,效果不好,存在很大的问题。区庭昆(2011)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绩效分析认为我国银行的海外并购并没有给我国银行和股东带来好处,但这并非理论上的问题,而是我国商业银行的自身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到底遇到了
3、那些问题呢?1.对目标企业信息了解不完全。一般而言,被并购的金融机构都存在各方面复杂的不良情况。商业银行在并购初期对目标企业做出调查时受语言、文化、地理空间和资金的限制很难对目标企业的管理能力、企业文化、员工抵触、工会制度等问题准确评估。对相关国家的政策和法规也缺乏全面的了解,这既可能致因过于谨慎而错过投资机遇,也可能导致因信息不完全而错误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从而付出高昂的交易成本。2.并购之后缺乏整合管理能力 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并购失败直接或间接源于并购之后的整合。我国商业银行与外国金融机构相比在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商业银行在实现目标企业管理层的信任和支持、维护与目标企业供
4、应商和客户的良好关系、处理原有员工问题、面对目标企业所在国的法律制度问题等方面都缺乏成熟的整合和管理经验。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使得商业银行不能达到预先的目标甚至带来新的危机,最终付出惨痛的代价。3.融资方式单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时,融资方式主要采用合资植入资产或是现金支付,融资渠道主要是依赖国内市场,资金来源多为银行间同业拆借或者发放股票。国外并购常用的定向发放,股票支付等方式国内运用较少。这种单一的融资方式必然限制了融资金额的多少和融资时机的把握,使得企业错失并购的良好时机。(二)现有关于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研究韩继云(1998)谈到了中国商业银行并购的问题,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应该
5、全面正确的分析本国国情和商业银行的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展开商业银行并购,从而迅速提高银行的资本实力,经营管理水平和资产质量,并建议有关部门重视对银行并购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郭研(2010)综合运用各种会计指标,对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绩效进行分析,作者认为银行的海外并购并不是一定带来绩效的提高,从而带来财富效应。通过对并购前后会计指标的比较,作者认为相对于大的银行,中小银行更易于通过并购带来绩效的提高。杨丽(2010)在中国对外金融发展战略调整与优化书中,结合目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金融危机后中国对外发展战略应如何调整与优化,中国的商业银行如何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并顺利实现海
6、外并购,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有何利弊等问题给予全面细致的解答。现在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并购绩效并不好,但是为什么我国的商业银行还是热衷于海外并购呢?二 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优缺点(一)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所带来的优势1.商业银行海外并购具有效益理论的优势 在研究大多数商业银行并购的例子后,我们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型商业银行实施并购后,并购银行与目标银行通过地区性互补,业务互补和产品交叉,销售等方法来实现优势互补,并购后银行所产生的效能远超过并购前各银行单独经营是所产生的效能之和,及长生了协同效应,从而大大的曾强了银行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2.商业银行并购价值被低估的银行获利目标银行的市值
7、由于某种原因而未能放映出其真实价值或者潜在价值,兼并者就发起了并购活动。这样一来商业银行就能以较低的价格获得较高的收益,获得一家有潜在价值的银行。3.商业银行间并购会使银行的交易成本降低实际上并购后的新银行增大了期交易范围,变原来的小规模银行的外部市场交易为合并后的大银行的内部交易,即银行规模的最佳点位于降低交易成本费用和合并后的大银行规模而增加的银行内部监督和管理成本费用。这样一来银行可以尽最大的力量来节约交易成本,提高银行的绩效。4.商业银行并购的市场势力银行的规模越大,可能筹措的货币资金就越多,贷放货币资金的对象选择就越广泛,所含获得的利益就越大。同时,银行的经营具有独特的派生效应,即银
8、行在经营过程中以原始存款为基础,通过发放贷款,购买证券等资产业务引起了多倍存款扩大的现象,这种派生效应的存在是单个银行规模越来越大,就可能达到银行制度所能创造的多倍存款的极限。所以,银行经营的规模大,就可以取得规模效应,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提高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从而增强银行的竞争力。(二)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风险商业银行海外并购为并购银行带来很多的好处,我们已经了解了。那并购会给我们带来哪些风险呢?商业银行海外并购之前一定要了解并购的各种风险,仔细分析现实情况,以免得不尝试。1.在并购准备阶段的风险 对自身国际化的条件缺乏客观正确的认识,或者说国际化银行未能正确识别自身的优势资源,虚拟出一些客
9、观上并不存在的转移价值,只是整合后产生的收益低于预期收益,难以弥补并构成本,甚至产生负效应。 未能制定正确的收购标准, 因而未能正确地选择收购对象, 并购后未能产生预期效应。 过高估计协同效应, 或者过低估计整合难度及整合后由于规模过大导致的“ X 非效率”,致使并购失败。未能正确预见并购后从事的金融服务范围的未来发展方向或趋势, 在没有生命力的银行业务领域寻求规模的扩展, 随着该业务生命力的衰退, 国际化的价值或者说国际并购的效益将迅速下降。2. 并购谈判与实施阶段的风险 信息不对称风险在银行的跨国并购活动中, 找到国际化银行与并购对象都可接受的价位, 是银行通过跨国并购顺利实现国际化的科学
10、与艺术的精华之所在, 也是并购活动成败的关键所在。在银行从事的跨国并购过程中, 国际化银行与目标银行处于信息不对称地位, 国际化银行对目标行的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的判断往往难于做得非常准确, 从而使其难以找到合适的价位, 或者难以以合理的交易成本得到目标银行。 融资风险一般而言, 并购行为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 即便是承债并购, 也不过是把资金支出后移一定时期而已。虽然在短期内并购者在选择金融支付工具时, 既可选用现金或股票去并购, 也可选用债务支付工具如卖方融资等形式, 通过举债来完成并购。但无论哪种融资途径, 均存在一定的融资风险。体制风险由于历史和制度方面的原因, 在我国国有银行的重大问题的
11、决策, 包括通过何种形式进行国际化, 与国外的哪家银行合作等等, 不是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来进行, 而是由有关领导指示, 或者政府部门授意或直接撮合下实现的。国际化银行本身对目标银行没有进行系统完善的评估, 对并购活动缺乏全面设计和整体规划, 对并购活动能否产生相应的竞争优势缺乏应有的理解,对整合后银行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更是心中无数。银行并购完成后的整合过程中关注的核心问题不是如何创造竞争优势, 而是银行国际化后规模扩张产生的满足与职位的分配等利益问题。这种现象使得许多跨国并购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通过并购实现国际化的目标, 甚至产生许多负面应。银行的跨国并购是银行参与国际金融服务市场的竞争活动,
12、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 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国有银行的投资主体是国家, 国家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 但是对银行的具体问题, 不应该过多干预。银行的跨国并购活动毕竟是实现竞争战略的一种手段,服从于银行竞争战略的目标。如果没有国际化银行对并购战略的整体设计, 完全由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完成并购过程,必然削弱银行员工参与并购重组的积极性, 不利于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这不仅背离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而且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甚至给国际化银行带来风险。转轨时期, 政府、国有银行的改革还没有到位, 由于二者任意一方定位不当, 角色不清, 都给银行跨国并购带来一定的风险。3. 并购整合阶段的风
13、险分析银行国际化通过跨国兼并的形式进行, 成功与否关键是其能否实现其对目标银行的整合。整合实际上是对目标银行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银行的企业文化进行重新调整。也就是说, 银行跨国并购后的重组不仅包括生产要素即资本、劳动、技术等的重新组合, 还包括银行运作机制,国家间文化和银行本身的企业文化的融合, 同时还涉及银行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如银行与东道国政府的关系, 整合后的银行与东道国的竞争对手的关系的重新调整和定位。这些方面如果处理不好, 就会使并购后的银行难以产生规模经济效应或范围经济效应。该阶段的风险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强强结合的并购中, 银行的企业文化难以相容、管理机制产生冲突等因素导致的风
14、险银行跨国并购的实质是企业文化、管理机制的扩张和融合的过程。每个银行都有一定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体现在他的分配制度、激励制度、对内部与外部变化的反应机制、资源配置、管理理念、技术特性等因素中。而企业文化一旦形成, 都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惯性, 对外来的文化冲击, 会很自然地作出抵御的反应。如果两个势均力敌的跨国银行为了寻求规模经济优势或者范围经济优势实现了合并, 但是其文化未能有效整合, 就必然会导致许多矛盾和冲突, 致使合并后的运行低效。客观地讲, 大多数实力雄厚的银行都有一种很强的化优越感, 对外来文化的排斥感较强, 所以, 两家不同国家势均力敌的银行的重组或并购, 能否进行有效的企业文化
15、整合, 就成为影响重组或并购成功率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 强弱结合的银行跨国并购, 优势银行文化不能有效同化弱势银行的文化而导致的风险如果国际化银行是一家大银行, 其要与另一个国家的一家较小的银行合并。该小银行的基本“材料” 都是资源、是财富, 若企业无能力加以运用, 或未能加以有效利用, 则可能是负担, 甚至是破坏力量、离心力量。而国际化银行能否利用这些材料的关键, 就在于这银行是否具有一批非常优秀的管理人员, 用其优势企业文化同化被购银行的文化, 使被购银行的员工产生文化认同感。所以, 弱势银行对优势银行文化认同感的培育是强弱结合的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而优势的国际化银行文化同化弱势银行
16、的文化的过程, 绝非一帆风顺, 一蹴而就的过程, 如果整合过程处理不当, 就会带来极大的风险。另外, 我国银行通过兼并国外的某家较小规模的银行实现对国外某个市场的参与, 不仅有中国文化整合外国文化的问题, 还需要我们从国外银行成功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中学到一些东西为自己服务。如果自视强大而高高在上, 则对我们来讲可能也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两家银行的整合过程中未能有效地处理相关各方的利益, 由于利益冲突导致的风险银行跨国兼并后的整合牵扯的利益主体比较多, 包括两家银行的投资人, 两家银行的债权人和债务人, 两个国家的金融管理部门等等。整合后各个方面的利益能否有效协调, 可能影响银行的运行效率。另
17、外, 如果跨国并购或重组未能合理协调被购银行的经理人员和员工利益, 引起被购银行的混乱与动荡, 进而影响银行的经营绩效, 也会使并购或重组目标难以实现。三 对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建议经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存在的问题和应该注意的风险的研究,得出以下建议:(一)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讲,金融业是其最为重视的经济资源,金融领域的并购会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因此,每个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都对海外并购有明确的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发展。政府一方面应进行积极地引导,通过放松外汇管制融资优惠政策,财政税收政策等加大对
18、银行海外并购的支持;另一方面应积极地参与双边和多变贸易体制谈判,开展有针对性的政治外交活动,为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发展营造有利的竞争环境;第三方面还要建立一套简化高效的投资管理审批程序,使得银行能够抓住有利时机,尽快的实现对目标企业的并购。(二)商业银行应实行多元并购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初始动因还是为了满足客户海外需求,发挥信用中介作用,因此并购对象多为国外银行,但是随着跨国并购的迅猛发展,近年来银行传统的信用中介作用被弱化,银行更多的需要以一般投资者的身份进入市场,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实行多元并购,积极地创新市场,扩展被并购对象的范围。比如,商业银行可以并购国外效益不错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
19、公司甚至商业企业,以此拓展业务范围和客户资源,从而提高盈利能力。另外,目前的商业银行海外并购主要是针对欧美国家,但是我们也看到由于文化、管理理念的不同,并购欧美国家的金融机构后的文化和管理整合难度较大,因此我们还要注重亚洲市场,利用亚洲国家在文化上的相似,加快并购后的协同效应的实现。(三)商业银行应进行联合收购从许多国家银行业的海外并购实践看,一般有两条途径:一是财务循序渐进的方式,首先在国外设立或开办分支机构,然后再进一步实施并购;二是直接通过海外并购现有机构实现海外市场的快速发展。受自身融资条件、风险控制能力、管理经验和国外政府政策的限制,第一种途径是近年来银行业海外并购的主要途径,成本较
20、低,风险较小,但是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更需要国内商业银行抓住有利时机,直接通过海外并购占领海外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寻求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进行联合并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实践看,选择与目标企业所在国的企业作为战略合作伙伴,降低了成本,也降低了并购后的风险,同时能够将合作伙伴作为本银行海外并购的代理者,有效的避免了目标企业所在国政府的干预。(四)商业银行要重视并购后的整合并购行为的结束并不代表并购的成功,并购后的整合才是评判并购成功与否的重点,只有实现了管理、业务、文化、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才能实现预期的协同效应。对于人力资源整合,商业银行首先应该妥善安置好企业原有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加强与现有员工
21、的沟通;对于企业文化整合,银行要尽量选择与自身企业文化相似的对象,尊重员工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理念,趋同存异,逐渐建立起共同的文化;对于经营业务整合,银行应充分了解自身和目标企业的主营业务,再进一步确定市场分工,发挥各自原有的优势,实现业务的扩大和创新。总之,商业银行要在基于双方相互理解,相互接受的前提下,融入自己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参考文献:1任明.我国银行跨国并购现状分析和策略建议.金融与经济J.2008:3-42韩继云.发展中国家银行业并购“热”的原因,特点和我国对策J.金融理论与实践,1998(10):43-463郭研.我国银行海外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0(11):27-334庄乾志.银行跨国并购的风险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1999,7:5-75周志蕊.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界,2010(10):71-7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