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网改造技术标准.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341124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网改造技术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网改造技术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网改造技术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网改造技术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网改造技术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农网改造技术标准(试行) 杨书安目前,农村电网技术改造已经启动,为了提高施工技术水平,规范整改标准,现将农网改造技术标准(试行)介绍给大家,供参考。110kV配电线路1.1 杆塔10kV配电线路采用19010A、19012A、19015A三种规格水泥杆,个别地方因受地形限制可考虑采用铁塔,进村10kV线路采用19012A水泥杆。埋设深度一般为杆高1/6,并根据地质情况适当加装卡盘或底盘。直线杆卡盘与线路平行安装并应在电杆左、右侧交替安装,承力杆卡盘设在承力侧。1.2导线主干线以LGJ70为主,分干线以LGJ50为主,分支线以LGJ35为主,最小导线截面不应小于LGJ35。若有特殊负荷用户,应根

2、据具体情况选定导线截面。导线排列一般为三角形,当线路中采用并沟线夹连接引流线时,线夹不应少于2个,引流线之间、引流线与主干线间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同金属导线的连接应有可靠的过渡金具;(2)同金属导线连接采用绑扎时,绑扎长度35mm2导线应不小于150mm,50mm2导线应不小于200mm,70mm2导线应不小于250mm。耐张杆跳接线采用上跳,跳接线一律使用并沟线夹。分支线与主干线跳接时,若导线截面不同,应采用畸形并沟线夹或缠绕法。1.3档距根据我县气候特点,规定东西走向线路档距不超过70m,南北走向线路档距不超过75m。若遇特殊地段,原则上线路档距不得超过80m。进村10kV线路档

3、距为50m。耐张段不超过1000m。1.4拉线1.4.1南北走向线路连续直线杆810基,东西走向线路连续直线杆68基时,应适当装设防风拉线。1.4.2拉线采用镀锌GJ35、GJ50两种型号。拉线棒采用182500mm,202500mm两种规格。拉线盘采用5001000mm规格。1.4.3拉线应装设拉线绝缘子,拉线绝缘子距地面不应小于2.5m。1.4.4承力拉线与电杆的夹角一般采用45,如受地形限制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30。防风拉线可采用30。转角杆拉线不能和线路成一条直线,应考虑到线路拉力的合力,因此应向拉力的反方向处向内倾斜23。耐张杆须打“”型拉线,终端杆拉线采用45,如遇特殊地形可采用

4、水平拉线。水平拉线对通车路面中心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m,拉线柱应向张力的反方向倾斜1020。不得采用自身拉线。1.4.5钢绞线与拉线棒和拉线抱箍的连接必须使用UT型线夹和楔型线夹。1.5横担1.5.1线路上横担按常规选取。1.5.2直线杆跨越公路、铁路、河流、建筑物等时,应采用单横担双针式瓶或双横担双针式瓶,并加设拉线。15以下转角杆宜采用单横担或单横担双针式瓶,1545转角杆宜采用双横担,45以上转角杆宜采用“十”字横担。1.5.3顶相座架采用双抱箍。1.6瓷件直线杆两边相导线采用P15T针式瓶,顶相采用P15M或P15T针式瓶,悬式瓶采用XP7型。1.7线路上安装SF6断路器和电力电容器时

5、,一般采用直线杆型式,必要时可采用加附杆的型式。配套设备主要有避雷器、隔离刀闸各一组。断路器、电容器外壳均应接地。杆上电气设备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安装应牢固可靠;(2)电气连接应接触紧密,不同金属连接,应有过渡措施;(3)瓷件表面光洁,无裂缝、破损等现象。1.8接地体地面以上部分采用440扁钢,应紧靠杆身,每隔一定距离与杆身固定一次;地下部分采用5052500mm角钢,垂直打入地面以下,并与土壤保持良好接触,连接处用螺栓连接紧密。1.910kV线路走径选择及规划应考虑与相邻10kV线路联络点的预留,以提高供电可靠性。2配电台区2.1原则2.1.1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2.1.2淘汰J

6、B64型、JB73型配电变压器,新增配电变压器应采用S9系列。2.1.3无功补偿应采用随器补偿的方式,补偿容量按配变容量的1520确定,100kV.A以上的配变宜用自动补偿器。2.2高压部分2.2.1高压分支线档距内不准有接头,两端应设绝缘子固定。2.2.2引下线一般采用黑皮线或塑胶线,截面根据配变容量选择,但导线应不小于25mm2。其绑扎长度为:35mm2及以下导线应不小于150mm;35mm2以上导线应不小于200mm。绑扎连接应接触紧密、均匀;无硬弯变形,并呈均匀弧度。引下线与跌落熔断器上、下压嘴的连接及与穿墙瓷套管的连接应使用设备线夹过渡。2.2.3跌落熔断器上压嘴跳线应用瓷瓶固定。其

7、下压嘴与穿墙套管间的引线距离在3m之内应对高压引线采用单侧瓷瓶固定(电源侧),反之宜采用双侧瓷瓶固定。跌落熔断器的安装位置距地面不小于4.5m,熔管轴线与地面的垂直夹角为1530,熔断器水平相间距离不小于500mm。2.2.4穿墙套管距地面应不小于4m,套管固定法兰应接地,穿墙板应刷白处理,并刷色相漆。2.2.5避雷器距地面应不小于3.5m,一般应安装在穿墙套管下方。接地引下线宜采用25mm2的铜塑线或440mm的扁钢,与接地体用螺栓紧密连接。连接点应外露地平面300500mm,接地体外露部分应刷黑色漆。2.2.6新建配电台区10kV档距在5档以上的,应在跌落熔断器上方加装隔离刀闸一组,以便检

8、修。2.2.7根据土壤性质,选择接地体,使接地电阻符合规定要求。2.3配电室(台架)2.3.1新建配电室应按本县农村小型配电室及台架施工图纸施工。室内变压器台规格应为10001000500mm,电缆沟300250(深)mm,电缆沟盖板应为耐火盖板。室内应为水泥地坪且高出室外地平面300mm,室内墙壁应用沙灰粉刷并罩白处理;大门向外开,门窗及百页窗应进行防锈处理,有防止小动物及雨水浸入措施。2.3.2新建台架高度不低于2.5m,并装设无功补偿装置,配电箱底部对地距离应大于1m,并改造落地式变台为台架式变台。2.3.3配变外廓距墙壁净距与后壁、侧壁不应小于0.6m,与门净距不应小于0.8m。配变应

9、可靠接地。2.3.4计量箱安装牢固、端正,箱体应防锈处理。计量箱与配电盘间的电源线应采用铜塑线,并应用胶带或阻燃软管绑扎,接头宜采用铜铝过渡线夹连接。2.3.5配电盘型号、规格及各元件应符合规程要求并与配变容量配套,安装位置合理。盘后,侧面净距不小于0.8m,接地良好,固定安装,台架式配变低压出线应加装熔断器式刀开关。2.3.6配电盘上指示仪表应灵敏、准确,一、二次布线应整齐、美观。2.3.7中性线不允许装设开关或熔断器。2.3.8漏电保护器安装符合要求,淘汰原有电压型或电流型漏电保护器,选用鉴相鉴幅型漏电保护器。2.4低压出线室内布置应美观、大方,符合规程要求。尽量靠一侧出线,引出线穿墙应套

10、保护管,室外应做滴水弯,滴水弯最低点距离地面不应小于2.5m;低压出线端口应加装氧化锌避雷器。2.5低压线路部分2.5.1低压线路档距以45m左右为宜,不得与广播、通讯等弱电线路同杆架设。2.5.2主干线路应采用梢径150mm高10m水泥杆,小街道可采用梢径150mm高8m水泥杆,高、低压线路同杆架设应采用梢径190mm高12m水泥杆。2.5.3主干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35mm2钢芯铝绞线导线,支线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钢芯铝绞线的导线,其他应根据用电情况而定。2.5.4横担及铁附件(1)直线杆横担采用不小于50505mm镀锌角钢,承力杆横担采用2根不小于50505mm镀锌角钢,安装在距杆顶3

11、00mm处。(2)同杆架设的多回低压线路横担间距,直线杆不小于0.6m,分支转角杆不小于0.3m。(3)横担一般应装在电杆受电侧,撑铁一般装在面向受电侧的左侧。2.5.5拉线(1)采用镀锌钢绞线,截面不小于25mm2。(2)拉线抱箍固定在横担下方不大于0.3m处,与电杆夹角45,受地形限制时不应小于30。(3)拉线禁止使用花篮罗栓,应使用UT型线夹和楔形线夹。拉线棒应使用直径不小于16mm的镀锌圆钢,底把露出地面300500mm。(4)拉线必须装设拉紧绝缘子,位置在最下层导线下方高于地面3m以上部位,距电杆不小于1.5m处。2.5.6绝缘子直线杆用针式瓶,转角杆、耐张杆、终端杆用悬式瓶或蝶式瓶

12、。使用规格:LGJ25导线使用TK5T针式绝缘子(1铁担瓶);LGJ35及以上的导线宜采用P6T针式绝缘子。2.6低压接户线与进户线2.6.1接户线应使用截面不小于10mm2的铝塑线,对地距离不小于2.5m;跨越街道、公路时对地距离保持6m,其档距不超过25m;与阳台窗户的水平距离、垂直距离均不小于0.8m。动力用电户应单独下线处理。2.6.2进户线应使用截面不小于4mm2的铝塑线,低压接户线、进户线均不宜使用黑皮线。接户线两支撑点的距离不超过6m。套户线的总长度不能超过50m。2.7集表箱48户电能表集中安装在通风、避雨便于管理的室外墙壁上。集表箱内应装设总闸刀或瓷插保险,箱内应安装分户保险。进出线工艺要符合要求,相序相同。集表箱底面对地距离不小于2m。电能计量表应选用862系列。2.8室内布线用户室内配电盘应安装单相闸刀、家用漏电保护器和瓷插保险,室内采用双芯绝缘护套线,并用线卡固定,其截面不小于2.5mm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