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课 古今异义词1、蒲留仙写聊斋 【清】 邹弢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故笔法超绝。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寓意处全无迹相 B盖脱胎于诸子 C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 D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2、(1)具淡巴菰一包 具( ) (2)下陈芦衬 陈( )(3)必强执与语 执( ) (4)如是二十余年寒暑 是(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盖脱胎于诸子,非抗于左史、龙门也。译文:_.(2)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 译文:_.4、用文中的话概述聊斋志异的特点:_。5、蒲松龄“笔法超绝”的原因是什么?_。6、作者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_。【参考答案】1.D2.(1)准备 (2)铺设 ,垫着 (3)拉过来 (4)这样3.(1)大概是从先秦诸子的文章脱胎而来,不只同左丘明、司马迁的文章相媲美。 (2)渴了就让他喝茶,或是给他烟抽,一定要让他畅谈才结束4.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
3、迹象5.(1)搜奇说异 (2)归儿粉饰 (3)如是二十余寒暑6.(1)一个满腹才华,却落魄穷困的读书人 (2)一个孤傲、自尊而又坚忍顽强、矢志不渝的知识分子。【参考译文】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用笔精确简约,他寓意的地方不着痕迹,他的笔法脱胎于诸子百家的文章,不只是向左丘明和司马迁学的。传说蒲松龄先生住在乡下,境遇落魄没有伴侣,性格特别怪僻,当村中孩子的老师(就是私塾老师),家中贫穷自己给自己足够了,不需要别人。创作这本书时,每到清晨就拿一个罐子,里面装着苦茶,而且还拿一包烟草,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垫着芦苇席子,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到身边。见行人经过,一定强留他们和自己谈话,搜罗奇妙的故事和一些奇
4、异的传说,和人聊天的时候知道了这些奇妙的故事;渴了就给行人喝茶,有时奉上烟,一定让(那些行人)畅谈才停止。每听说一件有趣的事,回去用文笔修饰而记录下来。就这样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所以他的笔法非常绝妙。 2、申屠蟠重节义 【晋】皇甫谧申屠蟠(东汉时人)字子龙,陈留外黄人也,少有名节。同县缑氏女玉为父报仇,外黄令梁配欲论杀玉。蟠时年十五,为诸生,进谏曰:“玉之节义,足以感无耻之孙,激忍辱之子,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墓,况在清听,而不加哀矜!”配善其言,乃为谳,得减死论。乡人称之。蟠父母卒,哀毁思慕,不饮酒食肉十余年。遂隐居学治京氏易、严氏春秋、小戴礼,三业先通,因博贯五经,兼明图纬,学无常师。始
5、与济阴王子居同在太学,子居病困,以身托蟠。蟠即步负其丧,至济阴,遇司隶从事于河、巩之间。从事义之,为符传护送蟠,蟠不肯,投传于地而去。事毕,还家。前后凡蒲车特征,皆不就。年七十四,以寿终。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同县缑氏女玉为父报仇 B足以感无耻之孙C遇司隶从事于河、巩之间 D为符传护送蟠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外黄令梁配欲论杀玉 论( ) (2)而不加哀矜 矜( )(3)配善其言 善( ) (4)学无常师 常(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况在清听,而不加哀矜 投传于地而去子居病困,以身托蟠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A不同,也不
6、同 B不同,相同C相同,不同 D相同,也相同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墓。译文:_.(2)前后凡蒲车特征,皆不就。 译文:_.5、作者认为申屠蟠是一位“高士”,依据文意,申屠蟠具有哪些高尚品质?_。【参考答案】1.c2.(1)判罪 (2)怜悯,同情 (3)以为好 (4)固定的3.A4.(1)(即使)不能碰上政治清明的时代,也应当在她的坟墓上立上碑铭来表彰(她的行为) (2)前前后后凡是(朝廷)用蒲车特意征召(他入朝为官),(他)都没有前去。5.(1)仗义执言 (2)孝顺父母 (3)励志苦学【参考译文】申屠蟠字子龙,陈留外黄人,年轻时就有良好的名声和高尚的气节。同县女
7、子缑玉为父亲报仇(杀了人),外黄县县令梁配想要判罪处死缑玉。申屠蟠当时十五岁,是县学的一名学生,(向县令)进言规劝说:“缑玉的节操和义行,足够用来感动和激励那些不知廉耻甘受羞辱的后辈,(即使)不能碰上政治清明的时代,也应当在她的坟墓上(立上牌坊)来表彰(她的行为),何况在耳聪善听(从谏如流)的时代,反而不加以怜悯同情了呢?”县令梁配认为他的话很好,于是替(缑氏女子重新)审判定罪,(使她)得以减免死罪。同乡人都称赞申屠蟠(的义行)。申屠蟠的父母死后,他哀伤异常,非常思念,(以至于)十多年时间里不喝酒吃肉。(之后他)就退居乡里学习研究京氏易学、严氏春秋和戴圣的礼记,这三本书首先读通后,接着他又博览
8、并贯通儒家五经,同时阅读了解河图谶纬一类的书籍,他在学习中没有固定的老师。(申屠蟠)当初和济阴人王子居一起在太学学习,子居病重,把身后事托付给申屠蟠。(王子居死后,)申屠蟠就徒步背着他为他奔丧,到了济阴,在河巩一带碰上当地的司隶从事官,从事官认为他有道义,办了通行证护送申屠蟠,申屠蟠不答应,把通行证扔在地上就离开了。(王子居的)丧事办完后,他才回家。前前后后凡是(朝廷)用蒲车特意征召(他入朝为官的),(他)都没有前去。他一直活到七十四岁高龄,最后自然死亡。3、宋弘为国选才 【南朝】范晔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 帝尝问弘通博之士,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
9、洽闻,几能及扬雄、刘向父子。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帝每宴,辄令鼓琴,好其繁声。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曰:“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而今数进郑声,以乱雅颂,非忠正者也。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一乎?”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帝怪而问之。弘乃离席免冠谢日:“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令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帝改容谢,使反服,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或相及为公卿者。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两项是( )( )A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 B弘闻之不
10、悦,悔于荐举C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 D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 以清行致称 致( ) (2) 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 拜( )(3) 正朝服坐府上 正( ) (4) 不与席而让之曰 让( )(5) 而今数进郑声 进( ) (6) 将令相举以法一乎 举( )3、下列各句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拜太中大夫征召宋弘,授予他太中大夫职务B谭顿首辞谢桓谭叩头请罪C帝改容谢,使反服光武帝面带愧容向宋弘道歉,使宋弘反倒更敬服光武帝了D或相及为公卿者其中有一些人相继做了公卿大臣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令朝廷耽悦郑声,臣之
11、罪也。译文:_。5、以下句子中,不属于表现宋弘恪尽职守、不徇私情的一项是( )A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B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几能及扬雄、刘向父子C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曰D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弘在光武帝即位后被授予太中大夫之职,以清廉之风受到人们的称赞。B宋弘怒斥桓谭,先引咎自责,然后又面责皇帝,使皇帝为其改容致歉。C宋弘多次举荐贤能,同时又是一位不徇私情、正直不阿的良臣,其忠正品格可嘉。D光武帝能够接受宋弘的委婉规劝,并以实际行动改正,这是难能可贵的。【参考答案】1.BC2.(1)得到,受到 (2)授予官职 (3)使用的引申义整齐 (
12、4)责备 (5)进献,演奏 (6)检举,纠举 3.B4.我之所以推荐桓谭,是希望他能用忠诚正直来引导君主,可现在他却让朝廷沉湎于淫靡之音,这是我为臣的罪过。5.A6.B【参考译文】宋弘字仲子,京兆郡长安县人,光武帝即位,授予宋弘太中大夫的职务。家中却没有一点积蓄,这种清廉的风格受到了世人的好评。 光武帝曾经向宋弘了解国内通博之士,宋弘便推荐了沛国的桓谭,称他才学广博,几乎可以赶上杨雄与刘向刘歆父子。光武帝于是任命桓谭为议郎、给事中。此后光武帝每次宴会,总是叫桓谭弹琴,因为他很喜欢那种美妙的轻音乐,宋弘知道后,心中便不高兴,后悔当时推荐了桓谭。有一次宋弘伺得桓谭从宫中退出,便派了一名属吏去传唤桓
13、谭,自己则整整齐地穿上朝服,坐在大司空府堂上,桓谭进来后,宋弘并不请他入坐,责任道:“我之所以推荐您,是希望您以道德辅佐君王,但你现在几次向皇上演奏郑卫淫声,损害了雅、颂正音,这不是忠正之士应当做的。你能够自己改正吗?还是叫我依法纠举呢?”桓谭一再叩头认错,过了好久,宋弘才让他离开。后来光武帝大会群臣,又叫桓谭弹琴。桓谭看见宋弘也在坐,便显得非常不安,弹得也不像平常那样熟练自如。光武帝奇怪,便问其中的缘故。宋弘便离开座位,摘下官帽,向光武帝认错:“臣下之所以推荐桓谭,是希望他能够以忠正之节引导君王,可是现在他叫朝廷耽迷于郑卫淫乐,这是为臣的罪过。”光武帝一听,即为这改容,马上向宋弘道歉,让他戴
14、上帽子。此后便不再让桓谭担任给事中的职务了。宋弘共推荐贤士冯翊、桓梁等三十余人,其中有一些人相继担任了公卿大臣。4、又答王庠书 【宋】苏轼别纸累幅过当,老病废忘,岂堪英俊如此责望耶。少年应科目时,记录名数沿革及题目等,大略与近岁应举者同尔。亦有少节目文字,才尘忝后,便被举主取去,今皆无有,然亦无用也。实无捷径必得之术。但如君高才强力,积学数年,自有可得之道,而其实皆命也。但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人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
15、他皆仿此。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甚非速化之术,可笑可笑! 【注释】王庠:荣州人,苏轼的女婿。节目文字:指应试时较难较大的题目。礼记学记载:“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才尘忝后:才能低下,名列榜后。自谦之辞。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A记录名数沿革及题目等 B亦有少节目文字,才尘忝后C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D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 岂堪英俊如此责望耶 堪( ) (2) 实无捷径必得之术 得( )(3) 但卑意欲少年为学者 卑意( ) (4) 八面受敌 敌(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
16、项是( )但得其所欲求者尔 如欲求古人兴亡治乱但如君高才强力,积学数年 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 D不同,不同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大略与近岁应举者同尔。译文:_.(2) 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译文:_.5、作者在答复王庠信中的观点是读书,主张读书应。(用原文语句回答)【参考答案】1.D2.(1)承当(2)成功(3)我的意思(4)(应对付的)攻击,责难3.B(都是探求的意思。但:但是/只,只是)4.(1)大体上和今年来科举的情况是相同的。(2)每读一本书都应当读几遍才算读完。5.实无捷径必得之术 每次作一意求之。【参考译文】上次来信,好几页都是拍
17、我马屁的华丽辞藻,忽悠的有点过了,我老了,记性也差了,怎么能和年轻才俊的你相比呢?我年轻时候参加科举,记忆的题目,和临近几年的科举都差不多少数应考时难度较大的文章,因为写的好,被主考官拿去,现在就没有这样的事了,就算有也没什么用的那实在不是可走捷径的方式但像你这样才高八斗,能力又强的,学问积累了很多年的,自然有科举得高分的门道,其实这都是命中注定的但我认为要是少年想要成就学业,每本书都要多读几遍,读完读透知识面要广要全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应该把精力放在你想要学习的东西上所以做学问每次都要确定个目标然后朝着目标努力,比如想学习治国安邦之道,以这个作为目标去努力,不要想其他的东西又比如另立个目标,想要博古通今,也是如此其他的都可以效仿这两个例子这个方法虽然笨,但如果日后学成了,就可以应付各种状况,与那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是不可相题并论的远不是速成的方法,这是值得笑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