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二章 道德法則與道德研判,2,道德法則(moral principle),道德法則的分類基礎多採二分法的分類方式實然倫理與應然倫理實然倫理是對目前倫理道德現況的描述應然倫理則是指從哲學或理想的角度,闡述理想上我們應該如何做人與處世的道理,3,道德法則(moral principle),目的論(teleology)與義務論(deontology)目的論以一件事情的後果來論斷是非,不在於行為本身的好或壞,而是取決於行為的結果義務論是以行為本身,甚至於行為的動機,作為研判行為是否合乎道德的檢驗依據,4,重要的道德法則,實用主義康德倫理理論權利原則公平原則,5,1.實用主義,實用主義主張行為本身
2、並沒有絶對之對或錯,而是要看行為結果所帶來的效用其觀點在現實生活中被許多人所接受對實用主義的批判效用不容易客觀衡量效用的解釋因人而異,因而效用不易衡量不符合公平正義實用主義者所採取的手段,有時可能會違背公平正義實用主義的回應人們已經很習慣於效用比較的決策決策者可以在發展各種行為的選項時,先將不符合公平或權利原則的選項排除,6,2.康德倫理理論,道德是身為人類的義務道德行為是無條件的,不需要有任何前提或條件在道德的評價方面,尊重他人、一致性、動機是評價行為是否合乎道德的重要指標,7,3.權利原則,從權利的角度,來發展其道德研判的邏輯在權利原則的觀點下,每個人都擁有一些無論如何都不可被侵犯的權利,
3、而合乎道德的行為,就是不侵犯他人的權利道德行為不應該是義務,而是確保個人權利的作為,8,4.公平原則,社會成員同意彼此互動與合作,是社會正常發展的基礎唯有社會中的成員,在社會互動中,採取合作的態度,社會才能夠有效運作公平分配權利與義務,則是影響社會成員是否願意合作的關鍵因素公平的內涵公平並不是齊頭式的平等社會中每一成員都有公平的機會,去追求他們的目標社會成員在經濟、地位、影響力等各方面的差異,是由於公平競爭之下的結果,而不是人為的不公平分配所造成,9,道德法則應用上的問題,實用主義而言效用的衡量並不容易經濟效用以外,心理效用是否應該算計在內實用主義所主張的最大效用,究竟包括的對象範圍有多大,也
4、需要界定清楚權利原則或公平原則由於權利的範圍很廣,而且損害權利的意涵也不太容易界定真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往往不能截然二分為對或錯,不論是對與錯,應該都要有配套的情境與條件,10,道德研判(moral reasoning),道德研判是指個人對於一件事件的是、非、對、錯,做出具體見解的過程。道德研判的形成,大致上必須經過三個階段圖示為個人道德研判的形成過程,11,企業社會責任、企業倫理與道德法則的關聯,12,道德法則在企業中的落實問題,缺口一:企業成員道德研判能力不佳缺口二:企業營運經常面臨道德法則無 法研缺口三:利益衝突問題,13,缺口一:企業成員道德研判能力不佳,運用道德法則形成道德研判,是
5、一切行為的基礎,道德研判錯誤,必然會導致行為不符合預期。企業倫理問題發生在此缺口,管理者應加強員工的道德教育,藉由道德教育讓員工瞭解現存重要的道德法則,以及如何應用這些道德法則來研判是非對錯,以免面對真實問題時,無法形成符合預期的道德研判。,14,缺口二:企業營運經常面臨道德法則無 法研判的模糊地帶,道德法則的形成,都是基於過去人類生活的經驗,但是決策者仍會面臨,不知如何研判是非對錯的問題。問題在於問題本質的複雜,以至於無法依據過去的道德法則或經驗,做出沒有爭議的道德研判。企業倫理問題發生在此缺口,可行的辦法,就是不要期望發展出研判的道德通則,擱置不同道德法則之間的爭議,僅就每一個各別情況進行分析,以集體決策的方式,形成最符合多數人利益的見解。,15,缺口三:利益衝突問題,當決策出現利益衝突時,若依循道德法則的研判,又會造成自身利益的損失。在這樣的道德困局(ethical dilemma)當中,當事人如果無法承受決策的後果(利益損失),或是無法抗拒誘惑(不當的利益),就很容易發生道德危機。企業倫理問題發生在此缺口,對策於如何強化員工對於利益衝突處理能力。如此,就有機會找出一個大家都能解受的因應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