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连理工大学网络高等教育毕业论文(设计)模板 网络高等教育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题 目: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学习中心: 重庆万州奥鹏学习中心 层 次: 专科起点本科 专 业: 土木工程(道桥方向) 年 级: 2013年 春季 学 号: 131511304011 学 生: 李鲲鹏 指导教师: 李昕欣 完成日期: 2014年 11 月 28 日III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内容摘要混凝土几乎是道路与桥梁以及各种结构物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而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其质量通病极易发生。这些质量通病如不能有效防治,将会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产生影响,常见的质量通病轻则影响美观,
2、严重者则有损于结构的安全,直接影响到工程建筑物和工程结构物的安全和降低使用功能,本文通过对混凝土工程常见的蜂窝、麻面、孔洞、露筋、表面不平整等几种质量通病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关键词: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措施目 录内容摘要I引 言11 概述21.1 混凝土质量通病对工程结构物的危害21.2 混凝土质量通病控制措施的研究意义31.3 本文主要工作32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42.1 蜂窝42.2.1 表现形式42.2.2 产生原因42.2.3 控制措施42.2 麻面52.2.1 表现形式52.2.2 产生原因52.2.
3、3 控制措施62.3 孔洞82.2.1 表现形式82.2.2 产生原因82.2.3 控制措施82.4 露筋82.2.1 表现形式82.2.2 产生原因82.2.3 控制措施92.5 表面不平整102.2.1 表现形式102.2.2 产生原因102.2.3 控制措施103 案例分析123.1 工程概况123.2 存在的质量通病123.3 采取的控制措施及效果124 结论及建议13参考文献14引 言随着混凝土施工的广泛应用,建设工程中混凝土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混凝土已经成为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整个工程质量保证的核心,但是在混凝土工程施工时,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因此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治
4、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成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样性的,也是工程建设中质量控制的薄弱环节,一些质量通病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至关重要。但只要认真作好预防措施,严格按施工规范施工,搞好养护工作,是可以消除这些质量通病的。在做好防治质量通病预防工作前,必须先要了解此类通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本文结合工程实际,下面就来简要分析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及其防治进行探讨。1 概述1.1 混凝土质量通病对工程结构物的危害在当今的整个社会的建设中,不论什么样的建筑,都是采用混凝土结构,因为该建筑材料价廉
5、物美,施工方便,承载力大,可装饰强的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在我国不论是城市或在农村,混凝土的应用面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在我国工程建筑正向着大体量、大空间、大高度的方向发展,呈现出许多结构形式,混凝土结构的运用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自上世纪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中运用以来,人们就一直在探讨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同时混凝土工程质量也是我国长期以来非常关心的一件大事,由于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几乎遍及工程施工的每一个角落,而现代高强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的出现,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在工程质量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加水搅
6、拌、浇筑、养护、凝结硬化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强度高可模性好,广泛地运用于房屋建筑、道路桥涵等工程中,已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理想材料,但是在使用混凝土的同时,由于对混凝土的性能了解不深,在工程完毕后的十几天,一个月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后,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结构的安全,这些质量通病主要包括蜂窝、麻面、露筋、孔洞、表面不平整和裂缝等,由此给人们的心中造成担忧和后怕的感觉。比如一些对混凝土技术进行研究的人员对混凝土构筑物的裂缝形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技术探讨,提出解决混凝土裂缝的办法和意见,也取得了较大的科研成果,使混凝土构筑物的裂缝降低到最低范围之内。目前对混凝土结构物裂缝问题,是在混凝土
7、工程建设中带有一定普遍性的技术问题。而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和建筑物的倒塌,也都是从结构裂缝的扩展开始而引起的。如地下工程(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变电所、地下人防工程等),若出现裂缝,将会产生大量的渗水,使地下工程的使用性能降低或不能使用;而厂房、住宅、办公楼的墙、板、柱、梁出现裂缝后,一是影响美观,二是影响使用寿命,有严重裂缝的建筑物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故在某些施工验收规范和工程都是不允许混凝土结构出现有明显的裂缝。但是,从近代科学关于混凝土工作的研究及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实践证明,混凝土结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裂缝是人们可以接受的一种材料特性,只是如何使有害程度控制在某一有效范围之内。因
8、为使用的混凝土是多种材料组成的一种混合体,且又是一种脆性材料,在受到温度、压力和外力的作用下,都有出现质量通病的可能性。而对出现质量通病后,就要分析哪些质量通病是有害的质量通病,哪些是无害质量通病,经分析后,对有害质量通病的形成原因和如何处理,这是本文所提出的关键所在。1.2 混凝土质量通病控制措施的研究意义混凝土工程经常受到蜂窝、麻面、露筋、孔洞、表面不平整和裂缝等通病的威胁,因此增加了混凝土构筑物和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修理与加固费用,影响或限制了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并缩短结构的使用年限,影响效益和安全,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严重浪费资源,例如因外观质量不达标,如桥梁立柱浇筑一根拉到一根,箱涵
9、或箱通首件因外观质量问题而砸掉返工,导致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损失。因此,如何确保混凝土工程的优良,如何对混凝土结构物外观质量通病合理分类鉴别,加以分析,并对症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应引起对于混凝土通病问题的重视,对混凝土的常见通病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反馈到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方面来进行预防和控制,在工程建设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全方位、多渠道地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耐久性,延长工程使用寿命,认真做好预防措施,严格按施工规范施工,搞好养护工作,控制质量通病,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质量确保混凝土工程在建设开发过程中的有效施行。1.3 本文主要工作本文利用所学知识,主要从理论和现场
10、角度对混凝土质量的通病防治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从一切可能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原因入手,系统研究材料与混凝土性能之间的关系,在已知的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基础上,探讨混凝土施工常见通病防治措施,找出施工作业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点,明确对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操作因素和外界因素,使所有施工人员转变过去的传统观念,打破常规,主动跨前一步,把思想认识提高到施工质量之中。针对各环节及早进行事前主动控制控制,使混凝土施工在各个环节都能够落实采取针对措施。2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2.1 蜂窝2.2.1 表现形式蜂窝是指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混凝土蜂窝分
11、两种,一种是最常见的气泡状空洞,另一种是混凝土局部出现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因砂浆不饱满形成的空洞。2.2.2 产生原因(1)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或每层料太厚、振捣不实或振捣时间不够导致混凝土中的气泡不能充分排出,或由于漏振导致部分骨料未被水泥浆包裹,形成骨料与骨料之间的空洞。在分层浇筑时,如果前层混凝土未振平或在浇筑后层混凝土时未清除松动石子,则容易导致两层混凝土不能很好地衔接,就出现蜂窝。在柴达木地区气候特别干燥的情况下,混凝土初凝快,层间不能振捣,很容易出现这一问题。(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和用水量计量不准,造成混凝土中砂浆少、石子多。配合比不当将直接导致混凝土外观缺陷,是
12、造成混凝土蜂窝的主要原因之一。(3)下料不当,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4)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5)模板缝隙未堵严,造成水泥浆流失。(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2.2.3 控制措施蜂窝的预防措施:用长效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缝应浇水充分湿润。 模板缝隙应用包装胶带纸或腻子等堵严,用长效模板隔离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分层均匀振捣密实,并用木锤敲打模板外侧使气泡排出为止。蜂窝形成后的处理方法: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可在麻面局部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
13、,将麻面抹平压光。2.2 麻面2.2.1 表现形式麻面是指混凝土浇筑后,由于空气排除不干净,或是由于混凝土浆液渗漏造成的混凝土表面有凹陷的小坑和表面不光滑,不平整的现象。2.2.2 产生原因(1)混凝土含气量过大,而且引气剂质量欠佳。目前泵送混凝土用量较大,为了保证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往往在泵送混凝土中加人适量的引气剂。由于各种引气剂性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混凝土中呈现的状态也不尽相同,有的引气剂在混凝土中会形成较大的气泡,而且表面能较低,很容易形成联通性大气泡,如果再加上振动不合理,大气泡不能完全排出,肯定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造成麻面。(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混凝土过于黏稠,振捣时气泡很难
14、排出。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例如胶结料偏多、砂率偏大、用水量太小、外加剂中有不合理的增稠组分等,都会导致新拌混凝土过于黏稠,使混凝土在搅拌时就会裹人大量气泡,即使振捣合理,气泡在黏稠的混凝土中排出也十分困难,因此导致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麻面。(3)由于混凝土和易性较差,产生离析泌水。为了防止混凝土分层,混凝土入模后不敢充分振捣,大量的气泡排不出来,也会导致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麻面。有一些水泥厂为了增大水泥细度,提高水泥早期强度,又考虑节约电能,往往在磨粉时加人一些助磨剂,例如木钙、二乙二醇、三乙醇胺、丙二醇等物质,由于其中一些助磨剂有引气性,而且引入的气泡不均匀且偏大,也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
15、表面造成麻面。(4)在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中规定“混凝土浇注分层厚度,宜为300500 毫米”,但是在实际施工时,往往浇注厚度都偏高,由于气泡行程过长,即使振捣时间达到规程要求,气泡也不能完全排出,这样也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造成麻面。(5)不合理使用脱模剂。(6)环境温度对混凝土结构面层的质量也有影响。由于气泡内部含有气体,因此气泡休积变化对环境温度特别敏感,环境温度高时气泡休积变大,气泡承载力变小,容易破灭。环境温度低时气泡体积变小,承载力较大,不容易形成联通气饱。即使混凝土结构面层有气泡,气泡也很小,对混凝土结构外观影响不大,由此使人们联想到冬、夏季混凝土结构面层好于春、秋季。春、秋季节昼
16、夜温差较大,因此附着在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气泡体积变化也很大,当混凝土面层水泥浆体的强度小于气泡强度时,气泡体积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气泡周围的水泥浆体也随之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泥浆体的强度不断增加,当气泡周围水泥浆体达到一定强度时,再不随气泡体积变化而变化,如果此时正赶上气泡直径最大时,势必给混凝土面层留下孔洞。(7)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8)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9)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10)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11)混凝土振捣不实
17、,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2.2.3 控制措施(1)选择使用优质的引气剂。优质的引气剂在混凝土中引人的气袍直径宜在10-200m,气泡表面能比较高,气泡在混凝土中分布比较均匀(平均间距不大于0. 25mm)。(2)降低混凝土黏稠度。适当调整混凝土水灰比、砂率、胶结材料用量以及外加剂的组分,改善混凝土的黏稠性,也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面层质量。(3)控制新拌混凝土和易性。如果混凝土离析泌水,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必须适时进行复振。如果水泥中含有引气组分,在拌制混凝土时应在其中加入消泡剂。现在一般外加剂中都含有减水剂,目前使用的减水剂大多数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当外加剂加人到混凝土中后,使混凝
18、土中拌合用水的表面张力不同程度地下降,埋伏下了起泡的因素,在混凝土搅拌或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不必要的气泡,国外发达国家很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在许多外加剂中都掺人了适量的消泡剂,用来消除有害的大气泡。例如加入适量的磷酸三丁脂、有机硅消泡剂、聚醚类消泡剂都可以消除其中的气泡。(4)严格按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中的规定执行,每层混凝土浇注厚度不应大于 50 cm。(5)选择使用优质的脱模剂。目前脱模剂市场比较混乱,良莠不齐,产品大致分以下几大类:矿物油类、乳化油类、水质类、聚合物类和溶剂类等。 就矿物油类脱模剂而言,不同标号的机油黏度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同标号的机油,由于环境温度不同,黏度也不相同
19、,气温高时黏度低,气温低时黏度高。当气温较低时,附着在模板上的机油较黏,新拌混凝土结构面层的气泡一旦接触到黏稠的机油,即使合理振捣气泡也很难沿模板上升排出,直接导致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有一些单位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在机油中加入部分柴油,用来降低脱模剂的黏度,这样做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仍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水乳类脱模剂目前在市场上比较多,但是有一些产品选用的乳化剂引气性较大,也会给混凝土结构面层造成麻面。动植物油进行脂化的脱模剂出现的问题较多,其原因是产品中含有引气性比较大的乳化剂及增稠剂,会给混凝土结构面层带来极大的影响。模板材质不同也会使混凝土结构面层出现不同的状态。溶液和各种固体
20、接触后都会形成不同的接触角,水泥浆体也不例外,接触角越小液体在固体上附着力越强(用余弦定理可以解释)。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不粘锅”其面层就涂了聚四氟乙烯(商品名称叫特夫隆),在生产实践中大家都知道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使用尿醛树脂压制的竹或木模板成型的混凝土面层质量比用铁模板成型的混凝土面层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优先选用尿醛树脂压制的竹、木模板进行成型。(6)复振和合理使用消泡剂是消除混凝土结构面层麻面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尽管在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 中明确规定:间隔 20-30 min再复振一次,春、秋季节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尤其重要。合理使用消泡剂消泡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抑泡”,
21、即防止气泡或泡沫的产生;二是“破泡” , 即是将已产生的气饱(或泡沫)消除掉。消泡剂除了发泡体系的特殊要求外,还具备消泡力强,用量少;加到起泡体系中不影响体系的基本性质;化学性稳定,耐氧化性强;在起泡性溶液中的溶解性好;无生理活性,安全性高等特性。另外使用效果与消泡剂的品种、掺量有很大关系,往往选择不当或掺加量不合适都不会达到预期效果。(7)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8)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
22、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9)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2.3 孔洞2.2.1 表现形式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2.2.2 产生原因(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2.2.3
23、控制措施(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2.4 露筋2.2.1 表现形式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2.2.2 产生原因(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
24、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6)混凝土浇捣时,钢筋保护层垫块移位或垫块间距过大;(7)构件尺寸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到个别骨料粒径过大,水泥浆无法包裹钢筋和充满模板;(8)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浇灌方法不正确;(9)模板拼缝不严,缝隙过大,混凝土漏浆严重;(10)振捣不当,造成钢筋移位或振捣不密实;(11)钢筋绑扎不牢,保护层厚度不够。2.2.3 控制措施(1)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允满
25、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2)浇灌混凝土时,要注意固定好垫块,水泥砂浆垫块要植入铁丝并绑扎在钢筋上以防止振捣时位移, 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检查时不得踩踏钢筋,如有钢筋踩弯或脱扣者,应及时调直,补扣绑好;要避免撞击钢筋以防止钢筋位移,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来振捣,配料所用石子最大粒径不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
26、1/4,且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3)壁较薄、高度较大的结构,钢筋多的部位应采用以30mm和50mm两种规格的振捣棒为主,每次振捣时间控制在510s;对于锚固区等钢筋密集处,初用振捣棒充分振捣外,还应配以人工插捣及模皮锤敲击等辅助手段。(4)振捣时先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梁腹混凝土,使其下部混凝土溢出与箱梁底板混凝土相结合,然后再充分振捣使两部分混凝土完全融合在一起,从而消除底板与腹板之间出现脱节和空虚不实的现象。(5)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采用泵送混凝土时,由于布灰管冲击力很大,不得直接放在钢筋骨架上,要放在专用脚手架上或支架
27、上,以免造成钢筋变形或移位。2.5 表面不平整2.2.1 表现形式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2.2.2 产生原因(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4)模板自身变形,有孔洞,拼装不平整。(5)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整体变形和位移。(6)混凝土下料方式不当,冲击力过大,造成跑模或模板变形。(7)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8)放线误差过大,结
28、构构件支模时因检查核对不细致造成的外形尺寸误差。2.2.3 控制措施(1)混凝土板应采用平板式振捣器在其表面进行振捣,有效振动深度约20cm,大面积混凝土应分段振捣,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5cm左右。(2)控制混凝土板浇灌厚度,除在模板四周弹墨线外,还可用钢筋或木料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记,放在灌筑地点附近,随浇随移动,振捣方向宜与浇灌方向垂直,使板面平整,厚度一致。(3)混凝土浇灌完后12h以内即应浇水养护 (如气温低于5C时不得浇水)并设有专人负责。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2以后,方可在已浇筑结构上走动。(4)混凝土模板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支承结构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有足
29、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浇灌混凝土时不发生下沉。 3 案例分析3.1 工程概况本文就南充大竹梁平(川渝界)高速公路为例,本标段起于石桥铺镇指挥村,桩号K138+200,于TJ-E18标段终点衔接,沿线经过石桥铺镇华林村、长青村、青松村、绿水村,在K141+063.238处设置石桥互通,终点止于重庆市碧山镇新元村,桩号K142+957.9。3.2 存在的质量通病由于施工管理人员不重视等多种原因导致本工程在开工不久局部部位出现了包括蜂窝、麻面等质量通病。在其中人行天桥(K140+200)的 2 个混凝土桥礅出现表面下部平整光洁,越往上气泡越多,最上层气泡最多。查其原因是振捣第二层混凝土时不自觉地又振捣
30、了第一层,振捣第三层时不自觉地又振捣了第二层和第一层,按此作法桥礅下部的混凝土等于多次受振捣,而下部外观平整光洁,越往上相对振捣次数逐渐减少,因此整个桥墩面层由下到上气泡逐渐增多导致蜂窝和麻面问题。3.3 采取的控制措施及效果在查明原因后对于其存在的小蜂窝采取清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则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并加强养护,对面积较大的麻面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或1:2水泥砂浆抹刷。经过采用此次措施后,再后续其他混凝土施工时,做到模板面清理干净,不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木模板灌注混凝土前,用清水充分
31、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优先选用尿醛树脂压制的竹、木模板进行成型,如其有缝隙,则填严,防止漏浆。钢模板选择使用了优质合格的脱模剂并涂刷均匀,无漏刷。并严格按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 的操作规程的要求分层均匀振捣密实,每层混凝土振捣采用间隔 20-30 min再复振一次至气泡排除为止,严防漏捣和过捣并合理使用了化学性稳定,耐氧化性强;在起泡性溶液中的溶解性好;无生理活性,安全性高等特性消泡剂,经过采用上述措施成功解决混凝土蜂窝和麻面问题。4 结论及建议混凝土作为一种建筑材料,承担建设中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混凝土的质量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安全性,也影响
32、着施工的进度,对建筑的质量好坏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质量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应当本着对工程负责的态度,抓好原材料的质量关、施工中严格按照规范来操作、遇到问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抓好每个质量环节,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要求,避免混凝土的质量通病,应做好质量的控制管理工作 ,可考虑重点加强下列几方面质量管理工作:加强质量培训工作,提高操作工的质量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保证工序质量合格;签订供销合同必须规范,详细填写混凝土技术参数、施工现场条件、现场技术负责人,必要时送质检部门审定;严格按标准规定到施工现场随机取样,制作试块,如实填写试验报告;对施工现场出现的质量问题,施工单位或搅拌站不得随意处理,采取的技术处理措施必须经质检部门认可。参考文献1 孟文清.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分析与防治.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02-01.2 梁宏伟.常见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与防治.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3).3 曲昭嘉.实用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及通病防治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01-01.4 马顺利,刘艳.浅谈水工混凝土常见裂缝与控制措施 J.山西建筑,2010(2).5 李树平.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防治J.山西建筑,2006,32(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