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主要包括:1、研究的意义。准备研究什么问题、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2背景分析。在这个方面前人都做了什么工作、 得到什么结果、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研究。 二、课题概念界定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具体内容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五、理论假设 六、课题研究步骤及内容 七、子课题或研究内容分工 八、课题预期成果(含阶段性成果)任务分工、课题的组织领导 九、课题的经费筹措及管理 十、主要参考文献:生活中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一) 本课题核心概念界定:生活中的小学数学教育研究,就是要充分挖掘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有价值的、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数学知识,并研究与此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
2、以及评价方式等,使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二)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选题的主要理由;国内外研究现状:数学是科技发展的基础之一,数学能够用非常简明的方式,经济有效、精确地表达和交流思想,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中,它的用途急剧增加,对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提出了数学生活化的普及问题。2002年举行的世界数学大会提出了“大众数学”的理念,大众数学意义下的数学教育体系所追求的教育目标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够掌握有用的数学,其基本含义包括三方面: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关于“数学教育目标”,各国科学家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在信息化社会中,社会不仅仅依赖信息技术
3、,而且依赖由数学产生的信息技术,工业与企业都需要经过足够数学训练的人员,换句话说更多的人应该掌握数学,这是一种社会的需要。在西方,以法国启蒙运动的巨匠卢梭的自然教育(实际上是较早的生活教育理论)和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最有影响;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思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凯特尔指出:“数学教育应该使学生有合格的数学技巧和技能,以便当他们在生活与工作中面对真实的具体的问题情况时,能够适当并正确地应用数学”。数学是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活中的辅助手段,欧美一些国家的研究机构对“成年人在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活中使用至哪些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进行调查,虽然调查对象在教育
4、水平、实际工作经验、年龄和国籍上有很大的差异,但是调查所得结果却惊人的相似。海曼对此进行论证,明确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数学作为是生活世界的财产、工具和交往的媒体。研究还表明数学教育的宏观目标道德是“把握生活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学教育展望一书介绍,20世纪发展起来的桑代克联想主义理论对学生学习基本数学产生了不小作用,它提倡对训练和实践活动进行精制,并且把重点放在学生对所学事实的理解上,体现了学习中使用真实情境的重要性,表明学生了解数学结构的重要性。卡蓬特(H.Carpenter)知识结构表征概念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有关探讨数学理解的手段,它提供了理论的认知观点和实践的教学观点之间的有效
5、联系。在1989年美国的数学课程改革中也反映出这种联系,专门提出要设计特殊的教学活动,来连结不同数学主题与其它专业领域的概念和过程。从以上可以看出,外国的教育者是非常注重教育与生活有机结合的。我国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算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理念,充分地论述了数学与生活
6、的密切联系,生活中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在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是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这与我们解决当前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发的。对于陶行知先生跨时空的教育理念,在国内和日本、美国等国家都有多个“陶学会”,专门研究他先进的教育思想,进行发扬和推广。据了解,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与生活有机结合已做了很多研究,还有很多大、
7、中、小学及幼儿教育机构正在大力深入研究,并已取得一些研究成果。据数学活动与学生发展一书所说,深圳市福田区园西小学开展了“建立数学活动实验室和开展数学活动实验教学”的子课题“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课题研究。几年来,该校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总结说: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儿童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是激发求知欲、增强自信心的重要途径。在江苏省,把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作为“十五”科研课题,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学校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他们是从“学生生活经验积累”、“学生生活体验实践”等方面去研究的,并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从已了解的几所中小学相似或相关的生活化教育教学研究的成功经验看来,本课题是可行而且
8、是意义重大的。选题的理由:第一,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大量与生活实际有所脱节的教学内容,并导致数学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与生活实际的也脱节,使学生谈数学胆怯,数学对他们来说既用处不大,又是一种负担。因此,有必要让数学教学向生活回归。第二,小学生越来越习惯于复杂的、繁琐的运算,和一些需要有专门技巧的难题。而对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却很难理解,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都有待加强培养。第三,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我校是一所省一级学校,历来都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在生活中的数学教育研究与实验方面已做了一些前期尝试和研究工作。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经常举一
9、些生活实例,做一些生活验证实验,开展生活体验活动等;二是指导学生把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撰写成数学小论文或数学日记,指导学生自办数学生活化内容的手抄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兴趣。我校于2004年、2005年两次成功举办了以数学生活化为主题的数学小论文、数学日记和手抄报评比、展览,效果很好。多年的尝试已结出初步的成果:行政主持人吴中天校长的教学设计装画框获深圳市一等奖,林洁芳老师的小猫钓鱼获龙岗区一等奖,石宝红老师的猜数获龙岗区二等奖;2004年11月,全校组织了以“在生活中的数学教育研究”为主题的教育教学论文比赛,其中业务主持人林洁芳老师的论文构架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彩桥在小学数学教育发表
10、,庄惠琼老师撰写的论文创设生活化的数学课堂、石宝红老师撰写的论文构建数学的生活平台都发表于中外教育研究。同时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龙岗区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也获得了喜人成绩,其中刘雨锋老师的课例图书馆获一等奖,石宝红老师的课例我们一起玩获二等奖。 (三)本课题研究目的、理论意义及成果的应用价值。研究目的:数学生活化教育研究是继续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秀教育传统,改进一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力求探索出一条数学教育与生活实践之间有机结合的道路,挖掘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生活的素材,运用数学知识发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需要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力求做到深入挖掘学生、教师、社会多方力量的潜
11、能,切实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有益收获,缩小差异,营造共赢的良好局面,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学好生活化数学,用好数学乐生活”,达到以下四方面的合理发展: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需的应用技能。2培养小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理论的意义及成果的应用价值:本课题重在研究
12、小学生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成长,需要学习哪些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实例、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需的应用技能,并研究与此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评价方式等,使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教育、教学提供有效的借鉴途径,提供成功经验。二、本课题的重要观点;课题研究的重点和基本内容;本课题的创新之处。(一)重要观点:1数学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2数学生活化教育是可行的,而且需要大力推广的。 3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的背景是生活化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4开展数学生活化教育,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生活,激发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兴趣。5联系生活,创设贴近生活
13、的问题情境,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提高教学效益。6开发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数学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共享体制。(二)研究的重点和基本内容: 1采用生活化的数学活动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和模式,研究构建更开放的数学学习平台。开展数学生活化教育,营造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气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采用生活化的数学活动自主学习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尝试与各学科有机地揉合,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留意生活中的数学,写好数学日记、数学主题报告或手抄报,引导学生写数学小论文。2开发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数学资源,并与其它学科整合,建立课程资源共享体制。3开展
14、教育效果、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评价标准、方法研究,提高学生的观察、发现、提问能力和学而致用的能力。4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巧妙地把数学生活思维、思想渗透到品德教育中。(三)本课题的创新之处:1本课题是在总结、吸取国内外数学与生活实践教育探索经验的基础上,拟从丰富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单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入手,焕发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关注数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编写校本生活化数学读本,充分调配现有的教育资源,创建一个新的教育模式,具体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受教育的公平性,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数学教育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有价值的参考模式和教育体系。教育方法的创新,
15、将会为教育、教学提供有效的借鉴途径;评价、评估方法的创新将全面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地进行,这是新时期对数学教育要求的主动适应,是数学教育方式、方法的一种创新,是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一种体现。2本课题重在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关注学生发展为目的,让学生接受较好的数学教育思想为指导,从而为教育提供一条具体实施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3本课题尝试与其它学科生活素材的综合开发,创立一个资源共享的体制,为课程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培养“四有”接班人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三、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要解决的问题及其途径、方法。本课题实验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
16、005年2月2005年8月)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数学生活化文献资料的收集和研究,使本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2)问卷调查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六年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趋势与发展需求。具体做法:(1)搜集有关生活中数学的资料,反思已开展的试验,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2)落实实验班级和教师,做好测试。学习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并制定出实验方案和计划。(3)就目前国内相关的几种生活中数学策略进行实验,初步探讨适应自己的教学模式。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0
17、5年9月2006年8月)主要任务是根据第一阶段的研究和探讨,结合我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实施计划,付诸实践。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对比法。(1)行动研究法:结合教育教学实际,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方法。(2)对比法: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情感认知水平、综合素质发展等进行前后对比,了解学生学数学的变化趋势。具体做法:(1)依托教科书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挖掘数学在生活中的素材,并重视对其他课程资源的利用,扩大课程资源的范围。(2)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活动中发现数学现象和问题。(3)引导学生通过模拟生活的活动对数学概念、法则进行具体操作
18、,深化理解。(4)让学生在活动中消化和巩固数学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第三阶段:总结与推广阶段(2006年9月2007年2月)主要任务是根据第二阶段的实验结果,创立生活化数学教学的模式,并进行推广。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第四阶段:结题与验收阶段(2007年2月2007年6月)主要任务是在继续进行实验的同时,总结实验成果,以论文汇编、总结、个案分析、教学软件、实验报告或论著等形式公布实验成果,并组织专家鉴定。预期研究成果
19、主要阶段性成果 序号研究阶段(起止时间)成 果 名 称成 果 形 式承 担 人1准备阶段(2005.2-2005.8)成立课题组组织机构吴 中 天2撰写申报书方 案谢 小 龙林 洁 芳3课题的后勤保障的实施办法及制度方 案陈 佩 坚4实施研究阶段(2005.9-2006.8)撰写开题报告报 告林洁芳谢小龙5组织开题报告会全课题组6撰写实施方案方 案林洁芳7教育资源的开发教案、课例、课件、资料全课题组7实验研究教案、课例、课件、资料全课题组8总结推广阶段(2006.9-2007.2)总结、研究论文集实验教师9总结、研究调研报告吴 中 天林 洁 芳10结题验收阶段(20072-2007.6)课题结
20、题总结会、展览示范课、方案、教材集、教案集、论文集、课例、课件吴 中 天林 洁 芳最终研究成果序号完 成 时 间 成 果 名 称成 果 形 式承 担 人12007.4小学数学生活化教育研究论文集吴 中 天林 洁 芳220075课题结题总结会结题报告吴 中 天林 洁 芳320075构架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彩桥方案、教案集、调研报告、活动案例精选集”谢 小 龙林 洁 芳420075小学生眼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生活中的数学校本读本全课题组520075课堂研究课 例杨 育 环石 宝 红620075学生作品展作业、数学日记、数学小论文、考察报告、观察报告集等庄 惠 琼刘 勇罗 军 华720075课例、课件素材
21、库、光盘、校园网信息技术组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方案南阳镇小 沈彩芬一、问题的提出1、课题提出的背景(1)聚焦社会时代需要数学教学生活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推进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题。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倡导将数学学习回归于儿童的生活,已经成为了当今转变小学数学教育观念的一个重大命题。其基本标志就是开始关注到,儿童是从自己的生活实践开始认识数学的,所以,小学的数学学习应是儿童
22、自己的实践活动。其基本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将儿童的数学学习真正地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中去,在学习中时时关注儿童关心什么?经历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让数学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将数学学习纳入他们的生活背景之中,让他们自己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每位学生都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了好奇。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教学内容,创设课内和课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体验探索”。(2)透视教学教材需要数学教学生活化。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
23、本是死书本。”打开数学教科书,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例题,一道道练习题,虽然逻辑严密,也有色彩鲜艳的插图,但却是“冰冷的美丽”。如果教师只是教教材,由例题讲解练习再讲解,那么数学课堂就成了解题教学,学生也会对数学产生枯燥与厌倦之感,这与高质量的课堂生活相去甚远。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可见,突出数学的现实性和时代性,是新课程的主流。只
24、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教科书上的知识激活,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给课堂以“生活”的活水,把无声的“数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享受精彩纷呈的生活数学,才能生成智慧,促进发展,提升数学的价值。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
25、课程标准的这些理念与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紧密相关”,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3)关注学生学习需要数学教学生活化。学生对于数学这些抽象的知识不易理解,而对于生活中的知识却较易掌握,特别是对于那些脱离实际的应用题,学生更是理解不了,相反,要是改成生活知识来应用,却很容易就解决了。这是为什么?就因为这些,新课程呼唤着、期待着学习方式的变革,然而学习方式的变革首先需要教学方式的变革,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主动学习、有效学习和积极体验的时间和空间,需要教师将学生从单一的书本、封闭的课堂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活动中、生活中学习,在生活这个大的数学教学课堂中学习,只有这
26、样,我们的数学教学才能真正实现走出教材,走向生活。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这与我们解决当前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发的。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另外,教育家卢梭也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
27、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2、课题研究的意义(1)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改革课堂教学单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焕发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的气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探索出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构建“生活数学生活数学素养”的学习体系。(2)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将探索出小学
28、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探索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找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佳切入点,具有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可以使所有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去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热爱数学,最终尽量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自己所必需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会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各种数学素养的提高。二、课题的界定:1、生活化:是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
29、知识。2、数学生活化: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继而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数学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三、研究原则1、实践性原则:从学生的现有生活经验出发,结合教学内容,使新知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与学生生活
30、的联系和生活实践,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生活实践的能力,培养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2、现实性原则:小学生的思维具有较强的形象性,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生动形象的典型情境,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生活数学化,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3、趣味性原则: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年龄特点,趣化教材,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4、开放性原则:创建的课堂情境促使学生思维呈现活化状态,学生思考的空间广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5、动态性原则:在教学中根据所教内
31、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的条件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演示、操作等使情境动态化。四、研究内容和操作设想A、学生生活方面设想:加强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积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找一找,记一记。引导学生从日常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周围生活环境中,有目的地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加以认真观察和详细记录,鼓励学生主动以多种途径去寻求问题的情景,并尝试运用数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讨论和解释,引导学生用准确、严格、简练的数学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得出不同形式的结论。让学生把自己平时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数学知识记录下来。练习练,做一做。让学生把已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把生活
32、中发现的各类的数学知识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作为数学生活经验积累档案。同时记录各项数学实践活动作业,在有用的时候能从自己的大脑这个记忆仓库里提取出来。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如下的学习模式:积累 发现 应用 解决 验证生活经验 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 实际问题 生活经验B、教师教学方面设想:(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欲望。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我们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创设宽松、自然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的需要,主动有效地学习,激发其学习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
33、促进课堂良好开端的形成。努力做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根据现实性的原则和教学实践,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实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入手,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来学习知识,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立足于应用意识的培
34、养。(2)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学中要对课内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以多种途径、形式的数学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数学经验,留心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多方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应用、验证数学知识,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根据开放性的原则,选取的生活情境容量要大,要让学生从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看出多个数学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欲望。(3)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通过教师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学习材料,使新知识呈现
35、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即教学内容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活动、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教学等方法和手段来模拟、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于教学全过程,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即教学过程生活化。通过设置开放性、实践性等作业形式,使学生及时将数学知识应用、验证于日常生活,并将此过程中再次积累的新经验反复验证于课堂与生活之间,即作业形式生活化。(4)虚拟虚构的故事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
36、活的密切联系。”我们可以虚构一个与学生生活相接近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故事情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二)补充生活背景,激活数学课堂。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而且应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况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因此教师应做个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数学应用提供生活素材,并适时引导学生主动用获得的数学观念,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分析其间的数学现象。1.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谱写新知教学的前奏。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前奏”。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情境,从孩子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
37、课,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数学不再枯燥、抽象,进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数学教材内容比较抽象,语言精练,概括性较高。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生活环境,适当扩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来源于周围的生活世界中。2.收集生活中的素材,引入社会生活中的时事。将社会生活中的时事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在感受时代脉搏的同时,学会数学知识。“如果真正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田地就开阔了,儿童们就会感觉到我们祖国前进的巨大步伐。”可见,课堂教学是没有边界的,数学课也可以像语文课一样让学生自由充分的表达,实
38、现类似于大语文教学观的大数学教学观。科技发展的现实是振奋人心的,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上天,北京申奥的成功,奥运健儿的屡屡夺冠等内容都是数学教学中的素材,这些的引用也更使课堂增添了一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祖国如此辽阔,世界如此博大,宇宙如此神秘,各种新闻时事层出不穷,教学之余,我们要善于捕捉其中蕴涵的数学信息,载入课堂,使课堂成为生动的生活磁场。(三)巧用生活经验,活化数学文本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十分重要。设计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寻找与数学文本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沟通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瞄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联结
39、点,化“冰冷”为“火热”,使学生体验到自己身边“熟悉的风景”中蕴涵着许多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是那么有趣和有用。1、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活应该是有趣的,有意义的。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直观、形象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规律、构建数学模型,体会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都可以和教材内容“链接”而进入课堂,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来活化数学文本。2、重组教材的生活内容。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现行教材上的例题和习题,有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对于这些可
40、以适当进行改编、重组、删减、增补。书本上的一部分例题和习题都可以改编成生活中熟悉的、可操作的问题,使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建立联系,搭起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激起学生的联想和创意。现行教材中的应用题部分存在着一种标准化的模式,无论是叙述的方式还是条件的多少或是题型结构上都呈现出程式化、固定化的倾向,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做一些初步的尝试和探索。A、我们可以适当地改变陈述的方式,使之更贴近于现实生活,更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B、我们可以适当改变问题的呈现形式,增强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C、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取代改编教材的例题,让人有种身临其
41、境之感。3.引入合适的生活实例。“教师在讲解新教材时利用学生的个人经验,就能使理论和实际接近起来。从学生生活经验中举出的例子,将有利于他们在所学习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来。”我们要做个有心人,找到便于学生从中体会和感悟出一定思想方法的实例,力求做到:基本技能训练生活化、逻辑思维训练生活化、应用题训练生活化、日常生活数学化。4、培养一定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它,在此过程中,让学生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四)体验生
42、活应用,领悟数学价值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也是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生动体现。教学中,要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空间,在生活空间中实践、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激发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数学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丰富多采。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利用数学方法服务、改造客观世界是数学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实现“生活数学社会数学”的不断往复。数学文本知识只有转化成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才会使知识产生质的转变,真正根植于学生心中,并在其头脑
43、中成活起来。1.善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环境。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型。经常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养成留心观察,有意识地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2.巧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生活中无数的数学问题等待开发、利用。教师要充分创造条件,创设生活情境,把有限的生活知识源于无穷的生活情境中,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3.选用数学方法,研究生活问题。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包含着数学知识。数学可以美丽人生,数学可以智慧人生。研究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同时,感受自身价值的存在。可以鼓励学生写下自己在生活中的研究、发现,以数学日记、数学小论文、数学童话的
44、形式进行交流、汇报。让学生在用数学方法研究问题的过程中,绽放绚丽的创造之花,让我们的学生真正由“读书虫”向社会实用型人才发展。4、展望生活前景,创造高于生活。数学作为一种普通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数学教学应努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社会的联系,坚持引导学生展望生活美好前景,激发创造欲望;坚持建构让学生实行“再创造”的课堂,培养创新能力;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使学生树立创造的信心;坚持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创造的喜悦,进而发展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形成如下的教学模式。积累 发现 应
45、用 解决 验证生活经验数学问题数学知识实际问题生活经验把鲜活的生活题材引入课堂,数学课堂有了源源不断的“生活”活水。因此,数学不再是深奥难懂的“纯数学”,它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牵动学生的心灵,数学课堂由此充满魅力。走向生活数学的教学,并不是要丢开文本,而要在现行教材和课堂教学上做文章。敢于挑战教材,活用教材。沟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联系,才能让学生真正亲近数学,学习有用的、有价值的、有趣的数学,数学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当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时,他们能主动的参与学习,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五、研究步骤与研究方法第一阶段:(2005年3月2005年4
46、月)准备阶段收集资料,设计方案。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1、收集理论资料。收集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数学学科、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思想、活动教学等方面的理论和如何让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方面的内容,并认真加以学习,努力把这些理论的精髓和实质,用以指导课题材研究实践。2、收集实践资料。通过各方面调查学生的生活情况,学习情况,对数学学习方面的想法,从学生当中了解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3、根据以上方面,设计课题研究方案,保证方案的可行性。(见研究内容和操作设想)第二阶段:(2005年5月2006年3月)具体实施阶段实践方案,改进方案。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1、分析现状,关注生活。继续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继续通过各种途径的调查了解现行教材、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等诸多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加以认真详细的分析,从而针对性制订每一阶段具体的工作策略;从学生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现实生活中,有目的地收集和挖掘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进行实施;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合理利用,使数学教学活动并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保证学生的数学知识及时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和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