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装备与信息化应用案例教育技术装备与信息化应用例谈重庆市垫江县牡丹中学校 杨明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体现的越发明显。各校努力创建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为促进课程的深化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教育技术装备涵盖的所有工作皆是为了使用,使用得当,教育技术装备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本文笔者结合我校实际,从抢抓机遇、注重制度建设、落实两项工程、拓展三个渠道等方面,拟就教育技术装备与信息化应用,谈些具体做法,供大家参考!关键词: 教育技术装备; 信息化应用; 探索 众所周知,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主要包含基础性教育技术装备和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两
2、个方面。所谓基础性教育技术装备主要系指学校实验室、图书馆(室)、六大功能室等;而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是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不断优化配置各科先进实验(实训)仪器设备的过程。除了在上述基础性专用功能室(馆)装备现代化仪器设备以外,主要配备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演示教室、电子阅览室等专用功能室和校园广播、校园通讯、校园计算机网络等系统。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所有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适度超前;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暨包括了各室及其设备的管理,同时也包括了对实验教师和学生的管理,注重对相应人员实验素养的培养,这些都十分重要。而最为重要的是教
3、育技术装备涵盖的所有工作皆是为了使用,使用得当,教育技术装备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本文笔者结合自身近几年从事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和信息化应用的切身感悟,拟就教育技术装备与信息化应用,谈些体会,供大家参考。一、抢抓教育均衡发展机会,高标准化完善学校教育装备工作。我们所在的学校是垫江县牡丹中学,改扩建于2014年1月7日,学校现占地70余亩,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00余人,专任教师64人。其中,有市级优秀化学特长1人,高级教师12人,县级学科带头人1人,县级骨干教师7人。学校教师团队作风优良,业务过硬,勇于创新。早在2013年我校改扩建之前,学校就敏锐地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独特魅力,多方筹措
4、资金先期购进了60余台计算机及18套多媒体作为起步。到2016年9月,随着教育均衡发展的不断推进,学校抓住垫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之机会,由上级政府为我校高规格完善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目前,我校各种功能室、学科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学生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等样样齐全,总计达25间,面积达1800余平方米。每个教室、实验室和功能室,均安装上成套的多媒体设备达30台套,并连接于网络,使每位上课教师在教室内就能随时搜索资源,服务于教学。同时,教师人手一台办公电脑,设计教案、制作课件,教学操作和使用都十分方便。且学生用电脑也达161台。学校坚持所有设备都宁愿用坏,绝不放坏的原则。各办公室网络
5、畅通,校园网络全覆盖,实现在线办公,能满足学校所有工作的需要。一句话,抢抓教育均衡发展之机,使我校在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方面一步一个脚印,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应用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二、注重制度建设,确保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全面可持续发展。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我校依据市、县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制定了一系列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应用的制度。
6、具体有牡丹中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培训制度、教育信息化应用例会制度教育信息化应用督查制度微机室学生上机操作守则、网络教室管理制度、实验教师(员)岗位职责、学生实验守则、教学设备赔偿制度、学生图书管理员工作职责、办公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仪器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危化药品安全管理、使用及督查制度网络教室使用管理制度、教育信息化应用制度等等。各项制度明确规定:在学校教育装备与信息化应用上,学校人人是责任人,分工明确,任务具体。每节课有维护,每一天有小结,每一周有培训,每一月有测试评定,每一期有定性、定量的考核评价,将短期安排与长远规划紧密结合,以确保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全面可持续发展。三、夯实两项工程,努力
7、提升教育装备信息化应用的基础环境。 一是夯实学校教师教科研的空间和群组的建设工程。学校电教中心编撰了教师通讯录,收录了全体教师的手机长短号、QQ账号、微信号、优课账号、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注册账号、微信群,由学校统一组织教师加入相应的群组如牡丹神韵教研群、班主任工作群、教育装备与信息化应用工作群等,使教师们能及时加强学习与交流,共享前沿思想,开阔眼界,更好地为“自身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所有这些群的建立,均发挥了独特的功能。二是夯实家校联系沟通的“校讯通”建设工程。不言而喻,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是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的,是残缺的教
8、育。在当今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家校的联系和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并被赋予了新的内容、途径和方法,我校在传承家访、电话和短信联系方式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加强了与家长的多方式联系,多渠道沟通的平台建设。现在各班都建有家校QQ、微信及其群组, “校讯通”极大地提升了家校交流环境。四、拓展三个渠道,最大限度地促进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一是拓展教师研训,着力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拓展师资培训渠道,建设一支技术精湛、教学能力强,又有一定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是顺利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为此,我校坚持骨干培训与普遍提高相结合,学用结合和分散与集中的原则,深入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培训,努
9、力打造一支适应信息化教育的教师队伍。二是拓展课题研究,不断提升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我校一贯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不仅是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政史地学科,劳技甚至体育课老师,有时也在使用信息技术来上课。借助一系列促进学校信息化应用的制度保障,现在全校所有教师均能用信息技术来上课。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全校教师对如何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更有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实践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三是拓展大赛渠道,提高师生信息技术素养。短短三年来,我校把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同时增强师生的信息素养。每学期我校都开展了形式多样
10、的信息技术应用活动,如电脑绘画,电脑小报制作评比等等,同时还积极组织全校师生参加国家、市县电教信息中心的有关比赛活动,如: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实验操作和信息技术考查、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等,较大程度地提高了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素养。令人欣慰的是,辛勤的耕耘换来的是累累硕果。近三年来,我校杨明俊老师在指导教师参加重庆市初中化学优质课大赛中,获得现场指导二、三等奖;程治中、杨晓艳等老师在参加首届垫江县卓越课堂教学大赛中,分获“教学标兵”、“教学能手”称号;段小琴等老师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活动中,获得市级晒课二等奖四人次;谭诗雨、聂阳等8位同学分获市、县级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等级奖。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全都得宜于我校的教育技术装备与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应用。总之,追求卓越的我们清楚,“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校信息化的应用和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校将进一步加大力度,继续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努力创建出一流的数字化教育环境,全方位、高水平实现数字化学习、教学和管理,力争早日实现我校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与信息化应用例谈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