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财经大学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系(院)会计学院专业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班级注会学号论文作者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2006年5月开题报告表II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成果。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本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归云南财贸学院所有。特此声明开题报告表III云南财贸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论文(设计)名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论文(设计)来源毕业论文选题指南论文(设计)类
2、型应用研究导师学生姓名学号专业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开题报告表IV文献综述(包括调研资料的准备和收集)随着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为了让自己获得有力地位,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来修饰其财务报告的现象越来越多,特别是近年来上市公司出于各种目的、运用各种手段的盈余管理事件被频频曝光,引起了各方人士的广泛关注。现有的文献资料中,研究盈余管理的文章已经很多了,无论是在各种财经报纸、期刊杂志,还是专门出书立著的书刊,对此的阐述已比比皆是。学术界对盈余管理现存两种不同的观点,有些学者认为盈余管理有背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背于会计信息的中立性,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因而盈余管理是有害的;另一种观点
3、则认为世界任何事物都有其度的问题存在,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有一个明显的界限,前者是在会计准则允许范围之内选择会计政策寻求有利的财务结果,是合法的,后者则是超越了会计准则的界限,大大损害了国家及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是欺诈行为。陆建桥指出上市公司在亏损年度为避免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管制普遍采取了相应的能调减或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而且这些盈余管理行为主要是通过营运资金项目尤其是应收应付项目、存货等项目实现。蒋义宏、魏明海等对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频率分布进行了研究,均发现在配股生命线(净资产收益率等于10)上,上市公司具有非常集中的趋势,从而说明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为达到配股要求,采取了明显的“盈余操纵”
4、措施,形成股票市场独特的10现象。朱雪丽研究结果表明,为获得配股权利,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上市公司利用信息不对称和契约的不完备性(即仅凭净资产收益率决定配股权)对利润进行操纵,从而达到获取配股权的目的,并得出结论“配股现象”的存在。因此,我们在使用会计信息的时候要利用各种资源从各种渠道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甄别所使用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谨防被骗。主要参考文献1魏明海等盈利管理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2蔡昌盈余管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3蒋义宏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4蒋义宏证券市场会计问题实证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5刘姝威
5、上市公司虚假报表识别技术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6朱雪丽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财会月刊2005,285887戴桂荣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背景与成因分析会计研究2005,229308赵孟涛浅谈盈余管理会计之友2005,329319彭晓洁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会计研究2005,45052开题报告表V选题意义(包括选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盈余管理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增加了使用者甄别信息的成本,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影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了市场运营效率,甚至会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盈余管理的存在,一方面对于违反公认会计准则的盈余管理行为,如果审计师未能做出回应,,一经发现,,将面
6、临被诉讼的风险,甚至可能被吊销执照。另一方面,即使有些盈余管理行为并不明显违规,但由于其特定目的性,一旦被发现,也会引起市场的负面反应。所以我们有必要弄清产生盈余管理的原因、背景及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然后才能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来规范盈余管理。我之所以以此作为我的毕业论文的选题,通过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盈余管理常用手段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得出规范盈余管理的对策和方案,以此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一点参考建议。拟研究的主要内容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涵义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一)制度的制定缺乏代表性(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在内容上缺乏严密性和可操作(三)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滞后于现实需要,不能
7、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四)股东和代理人的目标利益差别存在激励不相容的问题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一)资产重组(二)关联交易(三)虚拟资产(四)资产评估(五)股权投资(六)会计处理的时间差(七)巧用会计政策四、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及方案(一)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机会(二)削弱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力(三)加大监督和处罚的力度(四)塑造良好职业道德、完善会计职业道德奖惩机制开题报告表IV研究方法(包括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通过对各参考信息的分析和研究,并根据实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归纳总结了一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原因及手段,并对规范盈余管理提出了对策和方案。遵循的技术路线主要是在理解盈
8、余管理的概念,认识盈余管理行为对经济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的基础上,归纳出盈余管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手段,并针对规范盈余管理提出了对策和方案。时间进度(任务完成的阶段内容及时间安排)第一阶段收集整理资料,2005年10月之前第二阶段撰写论文大纲和开题报告,2005年10月2005年12月第三阶段撰写毕业论文初稿并修订,2006年12月第四阶段集合毕业实习及社会调查,2006年1月第五阶段毕业论文初稿修改、完善,2006年3月2006年4月第六阶段形成论文修订稿,准备答辩,2006年4月2006年5月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日期教研室意见系(院)、部意见系(院)、部盖章论文(设计)来源导师课题、社会实践
9、、自选、其他论文(设计)类型A理论研究;B应用研究;C软件设计等;目录V目录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开题报告表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关键词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涵义1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1(一)制度的制定缺乏代表性1(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在内容上缺乏严密性和可操作2(三)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滞后于现实需要,不能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2(四)股东和代理人的目标利益差别存在激励不相容的问题3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3(一)资产重组3(二)关联交易4(三)虚拟资产4(四)资产评估4(五)股权投资5(六)会计处理的时间差5(七)巧用会计政策5四、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及方案6(一)降
10、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机会6(二)削弱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力7(三)加大监督和处罚的力度8(四)塑造良好职业道德、完善会计职业道德奖惩机制9参考文献10致谢11中文摘要及关键词VI摘要盈余管理作为会计学和经济学广泛研究的课题,它的发现和提出与对公司管理当局的业绩评价相关。盈余管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不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缺乏严密性和代表性,客观上给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操纵空间。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常用的主要手段为资产重组、关联交易、虚拟资产、巧用会计政策等手段来实现公司的盈余管理,这些手段的形成大都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缺乏严密性和可操作性造成的
11、。对于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应分两步进行首先要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机会,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使各种会计行为有法可依;其次要削弱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力,推进上市公司股票发行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力度,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等。关键词盈余管理原因手段规范对策英文摘要及关键词VIIABSTRACTINTHISARTICLE,BASEDONTHEINTRODUCTIONOFTHECONCEPTOFTHEEARNINGSMANAGEMENT,THEAUTHORELABORATESTHEREASONANDCOMMONLYUSEDMETHODOFTHEEARNINGSMANAGEMENT
12、ANDSUMMARIZETHEWAYSTOREGULATETHEEARNINGSMANAGEMENT,ASAWIDESPREADRESEARCHTOPICTOACCOUNTINGANDECONOMICS,THEDISCOVERYANDRISEOFTHEEARNINGSMANAGEMENTHAVECLOSECORRELATIONWITHTHEAPPRAISALOFMANAGEMENTAUTHORITYACHIEVEMENTTHEMAINCAUSEOFTHERISEOFTHEEARNINGSMANAGEMENTISTHATTHECRITERIONANDTHESYSTEMFORMULATIONOFT
13、HEACCOUNTINGARENOTSUITFORTHEDEVELOPMENTOFTHEECONOMICSITUATION,BECAUSETHECRITERIONANDTHESYSTEMOFTHEACCOUNTINGLACKHERMETICNESSANDREPRESENTATION,WHICHPROVIDETHEOPERATIONSPACEFORTHEMARKETCOMPANIESTHEIREARNINGSMANAGEMENTTHEMAINMETHODSOFTHEEARNINGSMANAGEMENTOFTHEMARKETCOMPANIESARETHEPROPERTYREORGANIZATION
14、THECONNECTIONTRANSACTIONS,THEHYPOTHESIZEDPROPERTY,SKILLFULLYUSINGACCOUNTINGPOLICYANDSOONTHEFOUNDATIONOFTHESEMETHODSISMAINLYBECAUSETHECRITERIONANDTHESYSTEMOFTHEACCOUNTINGLACKHERMETICNESSANDFEASIBILITYINVIEWOFTHEABOVEMETHODSTHEAUTHORSUMMARIZETHESTRATEGIESTORESOLVETHEMFIRST,THECHANCEOFTHEMARKETCOMPANIE
15、SFORTHEEARNINGSMANAGEMENTSHOULDBEREDUCEDANDTHECRITERIONANDTHESYSTEMFORMULATIONOFTHEACCOUNTINGSHOULDBEPERFECTED,WHICHCANMAKETHEBEHAVIOUROFACCOUNTINGUNDERLAWTHENTHEPOWEROFTHEMARKETCOMPANIESFORTHEEARNINGSMANAGEMENTSHOULDBEWEAKENEDTHEMARKETINGREFORMOFTHESHARERELEASESHOULDBEPUTFORWARD,THESUPERVISIONOFTHE
16、MARKETCOMPANIESSHOULDBEENLARGES,GOODOCCUPATIONETHICSSHOULDBESHAPEDANDSOONKEYWORDSEARNINGSMANAGEMENTREASONMETHODCOUNTERMEASURE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涵义1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涵义对于什么是盈余管理至今并无定论,美国会计学者SCOTT在其所著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他认为,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进一步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是所谓的盈余管理。对
17、盈余管理虽然有不同的解释,但在下列三个方面是一致的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包括董事会、总经理及高级管理人员,他们是企业信息的加工者和披露者,有权利选择会计政策和方法,有权利变更会计估计,有权利安排交易发生的时间和方式等,这就为他们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第二,在盈余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当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对自身有利的会计政策或交易安排,即它们是有意图的;第三,企业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在于获得自身利益,因为盈余管理的直接结果是使得一些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误解,从而做出错误决策,使管理当局获益。需要指出的是,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是不同的,利润操纵是指通过违规违法
18、的手段、弄虚作假而人为造成利润的增加或减少;而盈余管理是指通过选择会计政策寻求对自己有利的财务结果。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上市公司拼命加大盈余管理力度,以至发展成为会计造假呢。下面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一)会计制度的制定缺乏代表性赵孟涛浅谈盈余管理会计之友2005,32931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2会计准则是各利益主体进行利益分配的依据,其制定过程应该是各利益主体相互妥协的结果,而不单纯是学术研究的结果。从准则制定的实际看,理论界人士、政府的代表居多,实业界、银行界等人士居少,制定的准则偏向于国家投资者,重视国家投资者利益,而约束了其他集团的
19、利益。故制定的准则缺乏广泛性,因而得不到实业界的广泛支持和接受。而且会计准则有些内容与其他法规存在矛盾和不协调的地方。例如税前利润的确认,税法与准则在确定口径和方法上有很大出入;利润分配的顺序,公司法规定又与会计制度规定的不同。这些都在客观上给上市公司操纵盈余提供了合理的借口。(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在内容上缺乏严密性和可操作性会计准则中的重要性原则和重要事项的规定,未从质和量的方面对重要性进行说明,对应收账款只规定可以计提坏账准备,究竟计提多少,由管理者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判断决定。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转销等,会计准则并未进行具体说明,各种方法也未规定具体的适用范围。会计准则的权责发生制所允许
20、的摊销、预计、或有负债或不确定的其他事项的合理估计等等,给企业经营者利用自身拥有的“信息”优势,随意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会计政策和方法,进行盈余管理大开了方便之门。(三)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滞后于现实需要,不能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从本质上说,会计准则和制度是经过长期社会实践总结由多方利益集团相互协商妥协的结果,具有相对稳定性;而在现实实践中,经济环境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会计实务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与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稳定性产生了巨大的距离,使得会计计量方法、计量手段以及会计政策与实际情形存在很大差异。如成本开支范围,制度虽然规定了各项费用的界限,明确了在制造成本法下,与产品制造有关的直接费用和有助于产
21、品形成的间接费用,可以进入产品的制造成本。但是,这种规定仍然只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究竟哪些是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费用尚无明确标准,而需要会计人员的专业理解和职业判断。再如在将生产蒋义宏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3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时,很难也不可能分清哪一笔费用应由完工产品成本负担,哪一笔费用应由在产品成本负担,而只能按照会计制度的重要性原则,根据月末在产品数量的多少、在产品变化的规律、定额管理水平和对成本指标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分配方法,每一种分配方法,其结果是不相同的,对当期利润的影响也不同。当公司的管理者存在私人利益的冲
22、动时,就会利用对会计政策的不同理解,做出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会计处理,使得盈余管理存在着广阔的可操作的空间。(四)股东和代理人的目标利益差别存在激励不相容的问题在现代公司制下,由于“两权”(即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分离,导致股东和代理人的目标利益不一致,存在激励不相容的问题。股东希望代理者能尽心尽力为股东的财富最大化即每股盈余最大化而努力工作,为此,给管理者设置了一整套管理契约,让其遵守,而公司的代理人则追求其任期内的报酬最大化,但是由于代理人没有剩余索取权,公司财富最终是股东的,经营者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失衡。在盈利报酬契约的支配下,即股东给予代理人的报酬和业绩评价与所经
23、营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成果挂钩,代理人为了让自己任期内的效用最大化,而又不违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期望,只有在报告盈余上做文章,存在着较强的自利动机进行盈余管理。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一)资产重组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减少交易费用,通过对资产存量,资产存在方式及产权结构进行重新组合而调整企业资源的一种行为。资产重组具有使上市公司一夜之间扭亏为盈的神奇功效,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可以分为股份转让,即上市公司将其持有的其他公司股权高价转让;资产置换,即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与其他公司的优质资产置换,同时确认资产增值收益;对外收购戴桂荣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背景与成因分析会计研究2005,
24、22930金燕华等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成因研究会计之友2005,31618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4兼并,即廉价收购非上市企业盈利较高的下层企业;对外转让资产,即由上市公司以外的企业如大股东或同属母公司的其他子公司等关联企业高价购买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这些经济行为的实质在于将公司外部巨额利润注入公司内部以及将亏损输出公司实现以垃圾换黄金的利润转移。(二)关联交易关联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关联方主要指在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中,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或共同控制另一方或者对另一方能施加重大影响的有关各方。从理论上讲,关联交易是一种中性交易,而事实上往往
25、存在不公平非竞争的自由市场交易,交易往往不以公允价格定价而采用协议定价原则,定价的高低完全取决于上市公司的需要,从而实现利润在关联方之间的转移,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众多方式中,关联交易成为上市公司乐此不疲的游戏,是一种较常用的手法。由于上市公司多系改制而成,改组上市后与母公司、子公司、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之间普遍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方关系和关联交易,母公司既可以从上市公司抽血,也可以为保配、保壳,扭亏或摘帽向其输血,比如承担上市公司的管理费用,广告费用,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等。(三)虚拟资产虚拟资产是介于资产与费用之间的一个概念,指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由于缺乏承受能力而暂时挂列为待摊费用,待处
26、理财产损失等科目,一些企业将虚拟资产作为蓄水池,不及时确认少摊销或不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通过虚拟资产挂账进行盈余管理,其借口就是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以及地方财政部门的批示等。(四)资产评估资产评估是专业结构和人员,按照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根据特定的蔡昌盈余管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5目的,遵循评估原则,依照相关程序,选择适当的价值类型,运用科学方法,对资产价值进行评定和估算的行为。企业在股份制改组,对外投资、租赁、抵押时,必须进行资产评估,资产评估高低势必会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及其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一些企业便在资产评估上
27、做文章,在资产评估过程中,将坏账、滞销和毁损存货,长期投资损失等潜在亏损确认为评估减值,冲抵资本公积,从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五)股权投资由于产权交易市场还不发达,对股权投资的会计规范尚处于起步阶段,有不少上市公司便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如成本法与权益法的交叉换用,对于亏损的投资企业,即使股权比例超过20,仍然采用成本法核算,上市公司通过处置亏损的长期投资即子公司股权,不仅可以避免按权益法要求在合并会计报表中核算其亏损额,同时又可利用转让价格调节利润,如通过溢价转让带来投资收益。(六)会计处理的时间差所谓时间差,就是在收入的确认时间上做文章,传统的做法是在12月份虚开发票,次年再以质量不合格
28、为由冲回;或与第三方签订买断收益权的协议,然后通过租赁方式向第三方支付定额利润。上市公司还可能利用制度和准则的漏洞,利用证券市场的缺陷以及利用证券监管的弱点,故意设置“时间差”。如上市公司将重大信息延迟披露,使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盲目投资,上市公司也因此而获利。(七)巧用会计政策在同一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中,人们通常很难判断哪一种更能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于是一些企业就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调节盈余。一般来说,选用保守的会计处理方法,就有可能高估盈余。从实务中看,主要包括折旧政策变更、存货计价方法变更、坏账损失核算方法改变、四、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及方案6合并政策
29、改变等等。如美国通用公司通过将其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由原来的10年延长为11年,通用公司的利润每年就增加了20亿美。四、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及方案(一)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机会1完善会计准则制度根据经济后果学说,任何经济法规和公司制度的制定及其具体实施都会影响社会财富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分配,即会产生经济后果,在上市公司有关法规制度建设中,既要考虑机构、程序、规则的建设,又要考虑实施中的经济后果,以体现社会公平和效率效益原则。因此必须加快出台新的超前性的具体会计准则,尽量避免会计处理中无法可依的现象,补充和修订已出台的具体会计准则和制度。例如使股权投资差额得以较为合理地分期摊销,关联交易
30、定价制度问题得以明确等,对一些主观判断性较强的会计准则和会计估计方法的运用应规定相应的约束条件,注意与国际接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减少准则中的模糊性语言和概念,尽可能缩小会计准则的选择空间。2加强上市公司相关信息的披露股市是一种低效市场,体现在获取足够信息所花费的成本普遍较高,市场参与者并不能及时获取所需信息。因此,上市公司信息的披露应从多不从少,并且对披露方式、内容、方法、时间、格式等做出明确规定,以尽量减少会计信息的不对称。如增加披露易于被用来操纵盈余的报表项目例如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应收账款、折旧、补贴收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等的主要构成和计算方法;强制
31、披露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理由。这样做不仅使上市公司以前的利润操纵行为暴露在阳光下,也给监管部门提供了极好的监管线索,而且支持了那些坚持原则的事务所,鼓励证券市场上的正义力量,市场也便于根据这些信息对股票做出合理的定价。因此,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是防范盈余管理泛滥最有力的措施。蔡昌盈余管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彭晓洁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会计研究2005,45052四、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及方案73发展财务分析师队伍目前的证券分析偏重于技术分析和国家政策分析,缺乏对公司基本面分析的信息。随着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大,发展财务分析师职业势在必行,财务分析师之间的信息有助于挖掘公司盈余管
32、理的动机及其可能的方向与数额,减少市场与公司管理当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此外还可以开通公司与市场信息使用者的热线,建立社会检举制度,增加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了解。4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是对相关权利、责任和收益的制衡安排,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构造规范盈余管理的内部约束机制,必须尽快解决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的市场流通问题,首先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解决一股独大和国有股虚置问题;其次要允许国有股、法人股流通,实施上市公司股权的分散化,发展机构投资者。美国等资本市场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只有当机构投资者成为市场主力,才能形成有效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主体。(二)削弱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力1
33、推进上市发行制度的市场化改革上市资格是一项重要的稀缺资源,因而上市是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动力,股票市场的利益主体是市场参与者,让利益主体监督上市公司是最重要的,最有效的监督。所以,为了扼制上市公司为了获取上市资格而进行盈余管理这一主要动机,对于股票PT和ST,应该改变衡量的标准,同时应该考虑其他的因素。2完善增发新股和配股资格的控制参数,实行多方位考评、动态调整和分类设计统计知识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指标都只能反映总体某一方面的数量特征,况且目前作为衡量企业配股条件的惟一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的计量是建立在一系列会计假定和会计原则的基础上的,其结果并非十分准确,带有相当大的主观性,刘姝威上市公
34、司虚假报表识别技术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四、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及方案8存在相当大的管理空间。因此,对于配股资格的认定,应建立一个更科学的评价体系,如增设净资产现金收益率,因为现金流量被称为企业经营成果的测谎器,一个稳步上升的公司其净利润应有现金的支持。3改变终止上市公司挂牌交易的条件盈余管理普遍存在,而盈余管理的重灾区是巨亏和追求配股权的公司,公司管理者为了避免被监管部门特殊处理或终止上市,就会采取利润“大洗澡”等方式的盈余管理。所以,为了削弱亏损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这一主要动机,对于股票PT和ST,也应改变以连续三年亏损作为衡量的惟一标准,同时应考虑其他的因素。(三)加大监督和处罚
35、的力度1加大监督力度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较为宽松,市场监管缺乏连续性,这助长了机会主义行为。为此须完善证券市场监管,减少盈余管理的政策因素,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的有效监督和法律约束。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应当建立社会评价机制,应该对上市公司进行社会评价,增强其荣辱感,形成外在的他律机制,这样可以起到抑恶扬善,弘扬正气的作用,并最终促成上市公司从他律走向自律。2加大处罚力度客观地讲,我们已告别了无法可依的时代,我国盈余管理猖獗的现象可能要归因于执法不严或违法不究了,在违约收益一定的情况下,违约成本越低,盈余管理的激励就越大,所以要加大治理力度就必须改变对上市公司罚款的处罚模式。如果上市公司确因利润操纵行为损
36、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应当受到惩罚的是公司主要负责人,即直接负责的董事和经理人员,而不应由广大投资者共同承担罚款。同时对民法通则中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进行补充说明。在证券市场上,第三方投资者无需负担举证责任,只需证明经审计的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审计人员和上市公司具有举证责任,证明原告的损失并非由财务报表引起的。魏明海等盈利管理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彭晓洁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会计研究2005,45052四、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及方案9这样既合理有效地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又可使上市公司法律责任意识增强,减少利润操纵动机,同时也使注册会计师执业更为谨慎,有利于维护证券市
37、场的公平和公正。四塑造良好职业道德、完善会计职业道德奖惩机制盈余管理行为与公司管理当局及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体现在从事会计工作时的独立性,对会计工作合法合规性的敏感性。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监督应当建立两种机制一是社会评价机制。社会评价机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社会评价,增强其荣辱感,形成外在的他律机制。社会舆论具有特殊的内在的威慑性,其源于全社会的某种价值取向,可以起到抑恶扬善,弘扬正气的作用,并最终促成会计人员从他律走向自律。二是社会利益导向机制。职业道德强调精神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物质鼓励与鞭策,在社会分配格局中提高会计人员的经济报酬,对道德评价的结果奖罚分明,示
38、范道德榜样,鼓励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韩林也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经济师2006,12730参考文献10参考文献1魏明海等盈利管理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2蔡昌盈余管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3蒋义宏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4刘姝威上市公司虚假报表识别技术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5蒋义宏证券市场会计问题实证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6赵孟涛浅谈盈余管理会计之友2005,329317彭晓洁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会计研究2005,450528阎瑞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法与对策建议中国注册会计师2005,229329朱雪丽我国上市公司盈
39、余管理的动机分析财会月刊2005,2858810戴桂荣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背景与成因分析会计研究2005,2293011金燕华等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成因研究会计之友2005,3161812韩林也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经济师2006,12730致谢11致谢本文是在指导教师教授的精心指导以及其他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完成的。在写作过程中,杨耕砚教授从选题到最终定稿始终认真负责地悉心指导,先后从选题、资料收集、大纲撰写、实践调查、论文写作、修改定稿等进行了全过程的悉心指导,尤其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教授在百忙中对我的论文做了数次逐字句的修改,使我的论文质量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从他的指导中,我学到治学的态度,学会了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我也受益于在校四年中所有任课教师的教诲,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感染了我。我要感谢云南财贸学院图书馆许多老师在资料收集过程中的热心支持;感谢我班同学对我论文形成、撰写过程中的热心帮助;感谢我的实习单位云南云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及其指导教师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感谢父母多年来所给予的全方位的培育和鼓励,使我能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16年的学业父母的谆谆教诲和辛勤培育,我一直铭刻在心,并当以涌泉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