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教学计划学情分析:本学期,学生都是刚由幼儿园步入小学,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教学要从零开始,重在启蒙。要通过各种形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美德。 教材分析: 一年级学习传统文化,包罗蒙书诵读、诗歌诵读、民间工艺、齐鲁名人等,从中可得到传统文化的丰富知识,是训练儿童做诗对句、掌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从而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诗歌,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正确理解所学内容。 2.教育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
2、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 传统文化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诗歌,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统文化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
3、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教学进度:每周一课第一周:第1课弟子规(节选)第二周:第2课小儿语(节选)第三周:第3课续小儿语(节选)第四周:第4课 大林寺桃花第五周:第5课 山居秋暝(节选)第六周:国庆节放假第七周:第6课 柳谯晚眺第八周:第7课 衣冠服饰第九周:第8课 言语应对第十周:第9课
4、 读书写字第十一周:第10课 洒扫清洁第十二周:第11课 年画第十三周:第12课 剪纸第十四周:第13课 风筝第十五周:第14课 泥塑第十六周:第15课 孔子(上)第十七周:第16课 孔子(下)第十八周:第17课孟子第十九至二十周:复习考试第一单元 蒙书诵读 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蒙书诵读主要安排了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内容,共有三课组成。弟子规主要讲解了小学生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如何对待父母兄长,如何对待他人;小儿语主要从说话做事的态度上,与他人的交往上来引导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续小儿语主要引导学生要学会反省自己,正确地对待他人的评价,更好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学习目标: 1.能正确
5、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懂得在生活中怎样对待父母、对待自己、对待他人。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懂得在生活中怎样对待父母、对待自己、对待他人。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 弟子规节选 教材分析: 本课告诉学生,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诚实守信是人生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拓展活动的内容与伙伴交流,懂得在生活中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
6、。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懂得在生活中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品质。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7、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同学们,你会读弟子规吗?谁还会背弟子规? 二、范读、领读弟子规 1.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2.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弟子规的含义。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解说
8、: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四、朗读弟子规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完成书上的拓展活动 1.想一想:看书思考,图上表达了什么意思?(孝敬父母、尊敬老人) 2.下图
9、中小朋友的做法对吗?为什么?(要尊敬父母、关爱同学) 六、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 2.收集对联。 七、欣赏弟子规的其他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板书设计:1、弟子规 尊敬父母 关爱他人 学习文化 你在幼儿园或家里背诵过什么?你愿意背给大家听一听吗?你明白了什么?跟你的同为说一
10、说。请你回家背诵给爸爸妈妈听。教学反思:第2课 小儿语节选 教材分析: 本课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培养学生做事沉稳、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培养学生做事沉稳、尊重他人的品质。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
11、过程二次备课 一、.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二、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一切言动 都要安详 十差九错 只为慌张 沉静立身 从容说话 不要轻薄 惹人笑骂 先学耐烦 快休使气 性躁心粗 一生不济 三、领学生读词句 四、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重点解释:沉静、从容、轻薄、安详。 一切言动,都要安祥;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大意:一切言语行动,要稳重,从容不迫;我们出现的差错,都是由于慌慌张张造成的。 沉静立身,从容说话,不要轻薄,惹人笑骂。 大意:站立要平静,说话要不快不慢,平平和和。言
12、语和动作不要轻佻,让人笑话和骂你。 先学耐烦,快休使气,性躁心粗,一生不济。 大意:首先要学会不怕麻烦,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性格急躁和粗心大意也不行,这样,一生也不会有好的时候。 五、学生练习熟读背诵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六、检查背诵七、完成书上的拓展活动图中小朋友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八、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板书设计:2、小儿语 从容平和 有耐心 不能任性 1.谁会读课题? 2.请你领着大家一起读课题。 你还有那个字不认识? 读给同位听一听。 指名读一读。 谁愿意上台来背
13、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 第3课 续小儿语教材分析: 本课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是大人的处事经验和处世哲学。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具体的为人处事的做法,懂得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学习理解“夜来省己、过后羞惭”等。 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具体的为人处事的做法,懂得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教学准备:
14、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简介续小儿语 续小儿语形式与小儿语相同,仍分四言、六言、杂言三部分。不过内容比小儿语更成人化了。二、教师范读从小做人,休坏一点。覆水难收,悔恨已晚。 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 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 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夜来省己、过后羞惭”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想想哪些事做得对,哪些事做得不对,并改正。要虚心,不能夸耀自己,不能说无礼的话和狂妄大
15、话,过后往往后悔莫及。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6.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拓展活动 1.说说书上图中小朋友的做法错在哪里?应该怎样说和做? 2.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板书设计:3、续小儿语 改正错的 要虚心 不骄傲 小朋友认真听老师来读,听清要求。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
16、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续小儿语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教学反思:第二单元 诗歌诵读 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一个诗歌诵读主题单元,内容都是对大自然风光的赞美。第四课大林寺桃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游览大林寺时对山中春光的描写;第五课山居秋暝是王维的佳作,描写了山中秋季的美景;第六课柳桥晚眺是宋代大诗人陆游的作品。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古诗,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古诗的意思。 3.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地朗读古诗,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
17、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古诗的意思。 3.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第4课 大林寺桃花 教材分析: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游览大林寺时对山中春光的描写。 学习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了解春天景色的特点。 2.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大林寺桃花和绝句。 3.大体知道“为什么大林寺的桃花比山下的桃花开得晚”这种自然现象。4.教学生领会古诗诵读的方法,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5.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了解春天景色
18、的特点。 2.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大林寺桃花。 3.大体知道“为什么大林寺的桃花比山下的桃花开得晚”这种自然现象。教学准备:课件、相关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课件导入1.课件:盛开的桃花。喜欢吗?2.古时候有一位诗人描绘了这种景象,让我们走进诗中,领略一番。 二、古诗分析 1.课文引入:出示春景图,导入新课 2.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1)重点字词: 芳菲:盛开的花 春归:春天结束了 觅:寻找 (2)重点句子: (3)翻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四月里,山下世间
19、的花儿都纷纷落尽了;山上大林寺里的桃花,却刚刚灼灼盛开。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之时,没想到在高山古寺中,遇上又一片春景。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曾为春光易逝而叹怨。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春景映入眼帘时,该是多么惊喜!这两句中,“芳菲尽”与“始盛开”,在对比中遥相呼应。字面上是纪事写景,而言外是写感情和思绪的跳跃:由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转为惊喜之情。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斟选 “人间”二字,似乎是在表达一种特殊感受:这一奇遇、这一胜景,让人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神话中的仙境。“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0、春天归去的时候,我常常怨恨无处把她寻找;谁料得到,她竟悄悄地溜到这深山寺庙来。正是在这一突来美景的刺激、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他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致怨恨春去的无情,谁知却是错怪了。这里把春光拟人化,仿佛她真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而且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 3.老师范读,学生自读 4.总结: 这首诗以趣胜。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似乎都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记述和描写。但细读之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它不仅写出了在山寺看见迟开桃花的
21、喜出望外之情,而且蕴含了人间事所谓“别有一番天地”的理趣。 诗人用对比和拟人的手法,把自然界的春光描写得如此生动具体、天真可爱。如果没有对春的留恋与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启人神思。可谓唐人绝句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三、日积月累 背诵大林寺桃花 板书设计: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教师范读这首古诗。 教师领读。你还有那个字不认识?谁会读这首诗了,你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吗?你知道这首诗的意思了吗?你能给我们讲一讲吗?四、精彩展示1教师配乐诗朗诵。2谁能比老师背得还好?学生配乐背诵。
22、教学反思:第5课 山居秋暝(节选)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雨后山村图,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清幽的山景,淳厚的民风,这正是他理想中的生活环境。他不忍离开,回到官场上那种纷纷扰扰的生活中去,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陶醉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厌恶官场,想归隐山林的强烈愿望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学习目标: 1.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了解秋天山中景色的特点。 2.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山居秋暝和初夏游张园。3.教学生领会古诗诵读的方法,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4.感受自然风
23、光的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深刻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感受诗中的图画美。领悟诗歌主旨,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山中美景。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2.唐代诗人王维用诗歌描绘了这样的美景。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一首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 二、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著有王右丞集。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
24、士生活;其诗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苏轼曾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三、课文讲解 (一)讲解近体诗的相关知识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时间分界为唐代,唐以后的诗称为近体诗。包括律诗,绝句和排律等几种,在字数上有五言,七言两种。近体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每一个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节词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一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二)根据注释,疏通文意,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时间、地点、天气
25、)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松、泉、石)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浣女归、渔舟下)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愿望) (三)诗歌解析,以整体把握诗歌 (四)品味鉴赏,具体分析诗歌 1.品味鉴赏, 感受诗中图画美。 (1)意象作为一首诗的主题和作者思想的载体,在历来的诗词鉴赏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何谓意象呢?意象是指在作品中饱含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 提问:找出诗中有哪些意象。 明确: 空山 新雨 明月 松林 竹林 莲 石 浣女 渔舟 (2)感受此诗的图画美(先请同学简单叙述,再由教师描述)。 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秋雨图。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
26、,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第二幅“明月松间照”明月松林图。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第三幅“清泉石上流”明月清泉图。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第四幅“竹喧归浣女”浣洗晚归图。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第五幅“莲动下渔舟”月夜采莲图。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
27、,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这五幅画面总合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2.具体分析, 领悟诗歌主旨。 (1)诗歌第一句说“空山新雨后”,诗中明明有浣女、渔舟,诗人为什么说它是空山? 明确:因为山林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道山中有人了,所以更显得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 (2)颈联的词序可以作怎样的改动?
28、改了好还是不改好?为什么? (3)颔联和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和作者要创造的寂静、宁谧的环境是否和谐?为什么? (4)尾联运用典故,而取其相反之义,我们怎么理解这一句?它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四、课堂小结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雨后山村图,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清幽的山景,淳厚的民风,这正是他理想中的生活环境。他不忍离开,回到官场上那种纷纷扰扰的生活中去,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陶醉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厌恶官场,想归隐山林的强烈愿望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板书设计: 5、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9、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教师范读这首古诗。 学生自由读古诗,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或同学。 指名学生朗读这首诗。你喜欢这首诗吗?你能说说你喜欢那些句子吗? 我们一起来背一背,看谁背得快,背得好。 教学反思:第6课 柳桥晚眺教材分析: 柳桥晚眺是宋朝诗人陆游的一首诗。诗人在河边听着鱼在水中跳跃,眼前的树林正等待着鹤鸟的归巢。悠闲的云儿不愿化作雨滴落下来,因此便在青山绿树之间飘来飞去。恬静的环境反映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学习目标: 1.在老师的帮助下让学生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 2.在诵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熟练背诵柳桥晚眺和夜雪这两首诗。 3.背诵并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
30、.在老师的帮助下使学生了解古诗诵读的方法,学会借助插图理解古诗里包含的意思。 5.通过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6.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诵和背诵诗歌。 2.背诵并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我们来欣赏一首古诗。配乐播放柳桥晚眺。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这节课我们学习宋朝陆游的诗。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12岁即能诗文, 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
31、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柳桥晚眺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1)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2)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3)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 水边听到鱼儿从水面跃起,在林字里
32、等待鹤鸟的归来。悠闲的云儿下不了雨,偏偏要贴着青山飞过。 4.总体把握诗歌的情景 何谓“意境”?这里的“意”,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情);“境”是指客观世界(景),两者融为一体便成为意境。因此,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是诗情和画意的完美统一。 诗人在河边听着鱼在水中跳跃,眼前的树林正等待着鹤鸟的归巢。悠闲的云儿不愿化作雨滴落下来,因此便在青山绿树之间飘来飞去。恬静的环境反映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三、日积月累 补充陆游的的其他诗词。 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意:不要笑话农家
33、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怀疑会无路可行的时候, 忽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四、学习夜雪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首五绝作于任江州司马时。是说,夜间忽觉被窝里有点冷,继而看见窗户发亮,原来是下雪了;时时听见竹子被压折的声音,方知雪下得很大。觉衾寒窗明,而知有雪,闻折竹之声,而知雪重,写来曲折有致,构思巧妙,别具一格。就景写景,又景中寓情,“冷”、“夜雪”和“折竹声”,委婉传出诗人被贬后的寂寞冷清之状和无限感慨。五、拓展延伸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出示白居易的诗句。 2.总结谈话
34、: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同学们利用业余时间多背些名诗名句。 3.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古诗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柳桥晚眺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指名读,正音。 齐读,读正确流利。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教师领读学生自由读。教学反思:第三单元 童蒙须知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四课内容都是根据宋朝著名学者朱熹的童蒙须知这本书而编写的。衣冠服饰主要教给学生如何穿着,树立自己的形象;言语应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答别人,如何与人交往;读书写字则是教给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洒扫情结是告诉小学生如何保持住处和学习场所的卫生。二、学
35、习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具体联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3使学生懂得养成穿着得体、正确的读写姿势、与人交往、保持住处和学习场所的卫生的好习惯。三、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文中表达的意思,养成穿着得体、正确的读写姿势、与人交往、保持住处和学习场所的卫生的好习惯。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时间:1课时第7课 衣冠服饰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具体联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3使学生懂得养成穿着得体、爱护衣物、取放物品有定处的好习惯。二、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文中表达的意思,养成穿着得体的好习惯。三
36、、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一个人的身份、气质、内在的素质可以从穿着中得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对待自己的衣帽服饰,懂得爱护和珍惜,取放要有定处,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规律,这样会给自己带来不少的方便,减少许多麻烦。 从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学习基本的礼仪和常规的习惯,看看在平时的生活中怎样让自己变的更文明、礼貌赢得别人的欢迎和喜爱。板书课题,齐读二、学习周总理的故事1过渡:说到穿着的学问,这里有一个周总理的故事,请小朋友自己读读。2学生自由读故事。自己轻声读几遍,把故事读通顺。指名读,正音。齐读,读正确流利。3引导学生理解故事。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
37、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小组互相学习,交流感受。指名反馈,师生补充。小结:周总理的故事的确非常让人感动。作为一名国家领导人,他深深地明白仪容的重要。那么你认为什么是美丽的仪容呢?反复朗读,熟练背诵。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对仪容的理解?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是啊,衣服的穿着在于整洁、大方得体、追求华丽名牌的想法是不对的。2你打算怎么做呢?四、学习课本,明确要求1读读书上的句子,是怎样说穿着的。2怎样对待自己的衣物呢?(常换洗,叠整齐,及时缝补)五、拓展活动1看图,说说谁做的对,为什么?2自我评价。3读背三字经中的“冠必正,
38、-”。六、作业设计:把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家长听。板书设计:7、衣冠服饰 整洁、大方得体常换洗,叠整齐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并请学生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如果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做?教学反思:第8课 言语应对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具体联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3使学生养成说话文明大方.态度恭敬温和的好习惯。二、重点难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好习惯的养成。三、教学准备:课件四、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1.我们每天都在和别人交流对话,文明的言语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获得别人的爱戴。2老师讲故
39、事:魏昭成大器的故事。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二、学习课文,理解文意1过渡:对了,做人要善于使用文明的言语,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课文。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教师读文,学生认真听。3引导学生理解。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结合课文的三幅图片让学生展开讨论:在不同的场合,对待不同的人该怎样说话?图片中那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指名反馈,师生补充。对照课文说说自己平时的表现。小结:我们一起学习有魔力的文明用语。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根据老师的要求请学生上台表演几种不同场合的对话方式。(1) 学生点评。(2) 讨论哪些地方说话
40、不够合适。2展示弟子规里的内容,加强印象。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2总结谈话。作业设计:背诵弟子规的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yan yu ying dui 8 言 语 应 对 说话文明、态度温和 赢得尊重 言语粗鲁、说话莽撞 令人讨厌教师板书课题“言语应对”时也要加注拼音。说话文明、态度温和、大方得体表现了一个人的良好素质,反之则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教学反思:第9课 读书写字一、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的读书姿势,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