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历程【摘要】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并且在不断发展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从实践出发的,对人类社会的本质和社会结构运动的变迁做出了理论概括,进而形成了包含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社会形态历史变迁以及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等多方面理论内容的理论构架。文章首先介绍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概念和特点,其次介绍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过程,随后结合中国的国情和特殊情况,介绍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最后,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发展历程;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引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产生是在19世纪30年代到40
2、年代,距今已经过去一个半世纪。在这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不断发展,逐渐构建起一个独立的社会科学门类,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学术界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历程概括为两种不同的形态:一种是“革命批判性形态”,另一种是“建设维护性形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过程中建立起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创造“苏联模式”,并在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很有苏联特色的俄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和方法;毛泽东,邓小平结合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卢卡奇、葛兰西、柯尔施以及后
3、来的法兰克福学派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面对20世纪欧美社会生活新变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在对西方社会异化和工业文明病变的辩证分析和理性批判中,建构了十分丰富的社会批判理论或批判的社会学,也就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一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以历史唯物论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的社会学学说,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后继者的社会学思想、社会学说,以及当代学者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所阐述的社会学理论和学说。一般地说,社会学是关于现代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所谓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问题,就是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这一
4、点对社会学的两大分支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传统和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都是适用的。因为西方社会学实质上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目的,以多方面地研究资产阶级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机制和方法为对象的,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则实质上是一门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二者都有一个从一般的社会哲学到具体的专门社会科学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他们面对的资本主义社会,从根本上总体上说是一个恶性循环和畸形发展的不合理的社会,只有代之而起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才有可能真正做到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正是这一点,
5、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采取了两种不同的但又是统一的形态:革命批判性的形态和维护建设性的形态。革命批判性形态只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一种过渡性的、预备性的形态,维护建设性的形态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主要形态,甚至可以说是本来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二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总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俄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下面按照四个部分来介绍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情况。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主要研究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研究起点
6、、理论发端、方法论原则、基础理论、实践作用和理论总结等方面做出的贡献。其中最终哟的是马克思确立的实践的观点和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建立的唯物史观。正是马克思阐述的实践观点,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确立了同实证社会学、解释社会学等各种社会学传统很不同的基本立场、理论视野、价值取向和方法原则,并形成了崭新的理论构架和丰富的思想内容,成为社会学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传统。(一)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一些所阐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不仅是其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的基础理论,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础理论。马恩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一系列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基本结构,阐明了社会历史运动变化的根本动
7、力和展开方式。列宁就指出:“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探明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同样,马克思也推翻了那种把社会看作可按长官意志(或者说按社会意志和政府意志,反正都一样)随便改变的、偶然产生和变化的、机械的个人结合体的观点,探明了作为一定生产关系总和的社会经济形态这个概念,探明了这种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从而第一次把社会学放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二) 俄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俄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俄国以后,结合了俄国十月革命列宁和普列汉诺夫等人结合俄国革命实践,不仅继承和捍卫了经典马克
8、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原则,而且在同米海洛夫斯基等人为代表的俄国民粹主义者主观社会学的斗争中,明确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立场和方法原则,认为只有像马克思那样,以物质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为基础观察和分析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才能形成科学的社会学理论。普列汉诺夫对唯物史观亦即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础理论开展了丰富的研究,他关于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结构五项因素公式等方面问题的论述,不仅充实和深化了对唯物史观的理解,而且他在阐述唯物史观基本理论的同时也对大量社会问题开展了丰富论述,使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思想内容在很多方面得到了更充分的展开。(三) 西方马克思主义布洛维在“走向社会学马
9、克思主义”一文的开篇即明确提出:后社会主义时代呼唤马克思主义,并要求它对社会这个不同于国家和经济(市场)的领域给予最多的关注,这正是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形成的背景和基础。在后社会主义的今天,马克思主义并非如一些人断言的因社会主义在现实中的受挫而消亡,在布洛维看来,马克思主义仍提供着最全面的资本主义批判,同时令人信服地指出了可行的替代制度。事实上,正是资本主义的高龄保障了马克思主义的长寿,而马克思主义也必须随着资本主义的重建来更新自己。实现上述更新并奠定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基础的是两位继承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和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这两
10、大继承者独立地从差别巨大的马克思主义传统出发,相交于“社会”这个概念,殊途同归地暗示了他们的发现是崭新的和重要的,发展了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的论题。布洛维在其重要的论文“走向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安东尼.葛兰西和卡尔.波兰尼的互补合一”中讨论了一直被忽略的二者在理论上的共性,这就是他们通过各自的“社会”概念,对经典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相似的批判和超越,即布洛维所概括的“马克思主义的每一支后裔都有不可归之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和自主性”。这种原创性和自主性就在于对“社会”的重视和阐释。卢卡奇、葛兰西和柯尔施等人开启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其基本内容是以马克思的实践观点为基础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问题做出的批判性思
11、考,特别是他们的后继者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理论现象之一法兰克福学派,举起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从社会学和哲学的综合性视野,建立了内容十分丰富的社会批判理论,西方学者亦称之为批判社会学。无论依据什么原则来编写相对完整的社会学历史,都不可能不谈到霍克海默、阿多尔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他们对法西斯主义、集权专制主义、发达国家社会异化和社会交往困境等问题的批判,是实证社会学和解释社会学从未展开的理论内容和无法达到的深度思考。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一)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入中国早在19世纪末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西学,向西方寻求真理,并译介西方社会学著作的
12、同时,有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生平与救国救民思想的介绍和讨论也开始出现于中国思想界。但这段时期思想界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和讨论还是零碎的陈独秀等人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系统传入中国并在中国生根、开花,客观上准备了思想条件。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被越来越多的先进青年所接受。(二) 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国化的贡献1. 对旧中国社会结构的准确分析,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创造性运用的重大成果毛泽东在1925年所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国化的有益尝试和重要成果。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不但分
13、析了各阶级的总体情况,而且把各阶级划分为不同的阶层,进行了阶层分析,使之更加符合我国的社会实际。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和他所创建的阶级、阶层分析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中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果。2.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国化的充分展示我国在1956年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同年8月召开的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郑重宣布,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在同时,受国内外错误思想影响以及工作中的失误,当时也出现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各种矛盾的不同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如何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不
14、同性质的矛盾,就成为社会主义新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在1957年写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文章系统分析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个方面及其性质、特点、矛盾转化的可能性,以及处理这些矛盾的方针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和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创造性运用与发展,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建设奠定基础。3. 毛泽东所做的社会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的重要体现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十分注重调查研究,坚持倡导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反对理论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他通过调查研究,透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精髓,真正掌握马
15、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把革命推向前进。可以说,重视调查研究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国化的重要一环。(三) 邓小平提出社会学“需要赶快补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生了根本的转变。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提出了:“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这是在中国重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第一个声音,从此掀开了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新篇章。邓小平社会学思想的理论核心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他是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维护建设形态方面,从宏观社会发展的角度
16、对社会学进行研究和论述的集大成者。他不仅提出了中国社会学的“补课”论,为我国社会学的恢复和重建铺平了道路,而且还对我国改革开放、如何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及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和全面的思考,这些论述都体现了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入思考和探索,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中国化。(四)费孝通与中国特色社会学研究费孝通是中国社会学最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就在社会学研究中取得了辉煌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费孝通带领社会学学者开始了中国社会学的重建工作,从而把中国的社会学研究推向新高潮。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
17、学,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学研究的进程:1.小城镇研究的新开拓;2.家庭社会学研究;3.少数民族发展研究。所谓中国特色社会学,是指:“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社会学本土化以及社会互构论四个方面。这是继费孝通之后,学者们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国化研究中取得的新成果。四小结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一个半多世纪的历史演化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确实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它不仅以发展的眼光不断在现实生活中面对新事物、提出新问题、阐发新理论,而且还以广阔的理论胸怀吸收其他学术传统的各种新思想、新观点,与时俱进地顺应历史条件和实践任务的变化而转变自己的理论形态,源源不断地获得发展创新的社会动力与思想源泉,在不断展现新场景的当代学术思潮中永葆崭新姿态和旺盛活力。参考文献:1 郭于华,史云桐.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布洛维“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的启示J开放时代,2008,(3).2 郑杭生.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探索(卷一)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3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4 高平.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