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案例1 用计算机创作多媒体作品音乐和声音【教学目标】1学会在PowerPoint中插入声音及声音的播放控制。(新授内容)2实践应用插入图片、背景、设计版式、艺术字、自定义动画(已有知识),制作声形并茂的配乐古诗演示幻灯片。【教学设计】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课所教授的是六年级学生,这些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PowerPoint的制作技巧,所以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利用“对抗赛”的形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会发现配有音画效果的朗诵显得更好一些,从而产生制作这样的作品的欲望。二、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复习制作配乐古诗所需的工作,明确本课所学内容插入音乐
2、与动画的设置在其中的位置,并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自主学习。三、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解决,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在解决问题中加深理解和印象。四、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作品。五、作品展示(互相点评)。【教学过程】师:今天我想和同学们进行一次对抗赛,行不行?生:行。师:比什么呢?比朗诵古诗! 谁愿意接受我的挑战?(请两位同学来朗诵古诗。)师:该轮到我了,我可有绝招。(教师配合制作好了的望天门山课件来朗诵。)怎么样,我和他们谁朗诵得更好?生:老师的好,因为老师的朗诵有音乐、有配画。(可能有的同学会指出比赛不公平,如果他们也有这样的作品来配合,他们就可以超过老师。)师:那你
3、们想不想也制作一个这样的作品,然后我们再来一次对抗赛,看同学们能不能超过老师?生:想!师:好,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配乐古诗的制作。师:同学们想一想,要制作这样的作品,需要做哪些工作呢?生:(自由发表意见)选好古诗;理解意境;配好画面;选好音乐;设置动画;分工合作等。师:选古诗、理解意境、插入图片我们已经在前几节课学会了,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插入音乐与动画的设置好吗?生:好!师:同学们这部分知识想怎么学呢?是想自己学还是由我来教?生:自己学。师:你们想怎么学呢?生:我们小组研究学习;我们看书来学习;我们上网看看网上有没有资料师:同学们的方法都不错,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快地掌握这些知识,老师还在古诗网在线
4、学习栏目中为同学们准备了“在线学习”栏目,有信心的同学可以下载网上的实例分析来学习,也可以看网上的电子图书来学习,还可以看“跟我做”中的教学录像片来学习。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吧。别忘了老师也是你们的好帮手。开始学习吧。(学生利用多种方式学习。)师:同学们学会了吗?能说说怎么学的吗?生:我是通过下载实例分析学会的;我是看书学会的;我是看电子图书学会的;我是看“跟我做”中的教学录像学会的师:既然你们都学会了,我想检验一下你们是不是真地学会了。出一个小实例考考你们。老师在制作这个作品的时候遇到了这样几个问题,如:声音不能背景播放;古诗的出现顺序不对;诗句不能自动出现等。谁愿意帮我解
5、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印象。)(学生解决教师准备的一个个小难题。)师:看来同学们是真地学会了。刚才你们说要“分工合作”来制作,现在就分分工吧。(学生积极讨论如何分工。)师:你们小组是怎么分的?能跟大家说说吗?生:监制:;音响:;朗诵:;制作:。师:你们分工的方法不错,其他组也可以借鉴。同学们制作上有没有什么困难呀?生:没有了,老师,我们想开始制作了。师: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可以把好的方法发表在古诗论坛中和大家交流。(学生开始以小组的方式分工合作,老师深入到各小组中协助学习完成作品。)师:下面来展示一下你们的作品好吗?哪个小组先来?(一共找四组进行展示。)师:哪个小组来评
6、一下这组同学的作品?生:首先,这组同学的几个难点都解决得比较好,如声音一直播放,其他的对象是自动播放的。音乐配得也很好,体现了古诗的意境。师:好了,我们就展示到这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可以借助计算机把以前在语文中学习的古诗表现得更精彩、更有意境。下课的时间快到了,同学们说说这节课的感受好吗?(学生述说本课感受。)师:大家讲得都很好,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上一层楼。下课。案例分析:用计算机创作多媒体作品音乐和声音这节课结合教学实际大胆尝试,将信息技术教学与语文有机地整合,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教学思想。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既要关注学生的未
7、来生活,也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本课在如何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探讨新教法上做了大胆尝试。在课堂教学上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建师生课堂生活是本节课的重要目标之一,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征之一是它具有较强的“可自学性”。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我们放弃了“以教为主”,而是“以学为主”。 “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教师、学习伙伴等)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8、的。1正确认识学生“以学为主”的教学活动是建立在丰富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资源基础上的。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教师的主要技能表现在环境构建和资源利用与设计上,而不仅仅停留在教学讲解水平和表演能力上,所以在课前教师就创设了一个教师与学生比赛诗歌朗诵的情境。学生和教师比赛朗诵其实是不公平的竞争,因为教师借助了计算机,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产生与教师一争高低的热情,由此非常自然地引出用计算机创作多媒体作品音乐和声音。“以学为主”的教学方式不是一句空话,授课教师在本节课以层次丰富的“任务”为基础,以任务推动学习,以任务贯穿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如何制作配乐诗词,更重要的是完成了一件作品,成功后的喜悦
9、洋溢在每个学生的脸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课堂教学绝不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应代之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在“以学为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充分考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分工合作,成立制作小组,其中包括导演、美工、朗诵、音效。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取得意义建构的效果。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走到学生中间,参加学生的讨论,从中获取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信息,为有效调控教学作好充分的准备。2正确认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课程改革对
10、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这节课的新突破。课前,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个“小学古诗网”,内容包括:必背古诗、在线学习、古诗论坛、实例下载等。网上有小学阶段必背的古诗并配以插图和背景音乐。小学古诗网提供的“在线学习”栏目是一个闪光点,其中有电子图书、跟我做、实例下载等。“电子图书”包括如何使用PowerPoint。在“跟我做”中有教师视频和音频,向学生介绍了如何操作。另外,还可以利用“实例下载”将教师的实例下载,分解各部分功能,从中学习如何制作配乐古诗。3新型学习方式中的教师作用新课程强调尊重学生主体性,改变过去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倡导具有开放性、活动性的新型学习方式。这节课采用的是学生自学,分工合
11、作的方式。课堂开放以后,可能有的教师会问:教师的作用到哪里去了呢?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哪里?教师的作用是否削弱了?实际上,教师的作用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这种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要求教师的目标意识要更强,要从整体上考虑课堂教学的育人目标;创新意识要更强,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合作意识要更强,教师要从体现教师权威的高高的讲台上走到学生中来,和学生一起探讨与交流;调控能力要更强,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况是无法预料的。学生怎样才能学得更好,学习效率如何,都要求教师有合理的调控,在与学生学习探讨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问题,适时地通过网络进行反馈。比如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发现声音与图像先后顺序容易
12、出错,就应该及时通过广播进行反馈,请同学帮助来解决问题,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增加了同学的成功感。二、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与态度本次课程改革要求,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采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探求、主动合作、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然也能培养了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的作用是设计任务,创设环境,组织学习。对采用其他方法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可以在留言本上向教师发问,教师及时
13、地对问题进行解答。三、重视学生之间的评价这节课还有一个突出特点是学生之间和学生自身进行评价。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用计算机创作多媒体作品音乐和声音这节课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评价中的评价对象也从教师转到了学生,评价的标准从知识转向了能力,即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节课最后是展示学生作品,放手让学生互相评价,让学生自己评价,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尽量鼓励学生先发现别人的优点,看到别人的优点。学生这么做,说明他已经掌握了知识;能对别人的作品提出意见,说明他在理解上有独到的见解,应该给他机会去发表;引起争论不是坏事,说明学生对教学
14、目标掌握了,转化成了自己的知识,完成了意义建构。教师也可以适时地对讨论不清楚的问题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在学生互评的同时也鼓励学生自评。学生们理想的学习成果可能与实际的学习成果有一定的差距。让学生对学习成果自我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也可以改进课程或教学的设计,其意义在于重视学习主体,重视学生的反思,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自评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反省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思考中进步,避免了学生互评后难为情的情绪,也给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案例2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课时:1 学时教材分析:本节为教材的第一章第一节,内容相对其它章节有相对独立的地位。由于是第一节课,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间不熟
15、悉,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对本课程的学法也不了解,因此这一节课的教学方式与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对整本书的内容学习有开启含义,教学参考给出的参考课时0.5略低。与以往的信息技术课程相比,新课程更注重的是能力培养,注重团队合作,注重讨论学习,改变原有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做到这些,我认为在这个开始时就要把方向摆正,让学生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课程就是要这样上课。因此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讨论为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发挥学生的想象,自我构建信息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对信息的概念有基本的认识,明确信息的一般性特征;2.情感目标:通过对信息特征的认识,知道信息
16、交换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元素;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教学方法:以命题讨论为主线教学重点1、 掌握什么是信息2、掌握什么是信息的特征教学难点 1、信息概念的理解 2、正确分析信息的特征教学思路:将本节分为两个相对单元,一是课题引入,二是“丰富多彩的信息”及“信息的一般特征”,在第一单元中以一篇小文蒙塔尔的人生哲学为契机,让学生体会信息交换对人类的重要性;在第二单元中
17、先引导学生对一幅照片中所包含的信息由浅入深进行分析,从而体会信息的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传输性等一系列特征。教学过程:一、信息1、引入:教师阅读蒙塔尔的人生哲学一文。提出问题讨论:毛里奇蒙塔尔先生的经历说明了什么?结合自身经历讨论:为什么大家喜欢聊天?(实际生活中、网上)得出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基本需求。2、问题讨论:什么是信息?要求学生根据课本内容中关于信息定义的介绍,结合上网查找信息的定义,得出自己的理解3、实例介绍例1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众多古典著作通过语言、文字、图片、符号等形式记录了一段段历史事件及探索研究的足迹,才使现代的人能够了解几千年前的信息。指导学生
18、填写事例信息分析表例1主要内容人们用文字、图像、符号等形式记载的事件和知识载体形式文字图像图形声音符号动画视频其他传播途径面对面书报刊电报电话音像制品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其他接收方式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其他产生作用形成印象产生判断引起行动无作用其他3、学生阅读课本的例2和例3,完成表格填写,得出结论例2例3主要内容人们用文字、图像、符号等形式记载的事件和知识人们用文字、图像、符号等形式记载的事件和知识载体形式 文字 图像 图形 声音 符号 动画 视频 其他 文字 图像 图形 声音 符号 动画 视频 其他传播途径 面对面 书报刊 电报电话 音像制品 广播 电视 计算机网络 其他 面对面 书报刊 电
19、报电话 音像制品 广播 电视 计算机网络 其他接收方式 视觉 听觉 触觉 嗅觉 味觉 其他 视觉 听觉 触觉 嗅觉 味觉 其他产生作用 形成印象 产生判断 引起行动 无作用 其他 形成印象 产生判断 引起行动 无作用 其他4、信息的传播方式信息发出方用何载体以何途径信息接收方接收效果及作用(信源)(信息传递)(信宿)二、信息的基本特征1、丰富多彩的信息:出示图片分析图片中所带来的信息(学生回答)表层信息:很多洋葱、汽车、卖洋葱的人等浅层信息:天气有些冷、批发市场、有些洋葱烂了、卖洋葱的人不开心 通过一系列的提问组织学生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了解,对已获得的表、浅层信息进一步分析照片中隐含信息。
20、为什么卖洋葱的人不开心?为什么洋葱卖不出去?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洋葱?为什么会有很多人种洋葱?学生的回答与自身的生活经验有关,也与对社会现象的思考有关,根据学生的答案随机生成问题引导学生做深层分析得出结论:农民从媒体(口头或其它媒体)得到信息洋葱的销路好、价格高,引起大量农民种,结果导致洋葱积压。2、信息的一般特征 在讨论了上面的具体案例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找出在上面的讨论中的什么地方体现了信息的哪几种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传递性,共享性)3、 按照认知规律,信息的特征按照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的顺序进行教学,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五个实例,举
21、例证明上述特征。4、探究 要求学生六人一组,结合信息的几个特征,从生活、经济、战争等领域中找出一些例子,来证明信息的相关特征。5、在做了上述一系列讨论后,再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信息?回到信息的定义上,并说明信息定义的多样性,明确信息与物质、能量是构成世界的三个要素。三、总结归纳,布置课外学习。1、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信息的定义和信息的常见特征。要明确信息、物质、能量是构成世界的三个要素。信息的常见特征有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2、课后作业搜集身边的、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讨论并了解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上网查找信息技术发展的历程及发生在什么
22、时代,信息技术未来趋势怎样?案例分析:本案例的内容本来是纯属于讲授型,但是通过老师的各种问题的设置,使原本枯燥的课变得生动活跃起来,学生在这种氛围下才乐于学,体现出了学生为主体得地位,教师只是起到辅导者,引导者的作用,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中,我们以技术为中心,学生少有自己的思维与思考,枯燥的技术课程让接触电脑多的同学觉得无聊,而接触少的同学却觉得跟不上,最重要的是学到的技术在什么时候、有什么用,让他们感到学无目标。在新课标中,我们看到信息技术课将信息作为主线,将技术作为辅线,以信息获取、处理需要为学习技术的前题,使技术的学习有了内动力,再辅以教师精心设计的案例,让学生产生对知识学习的渴望,更有效
23、地进入后续课程的学习。另外,老师把协作学习的方式贯穿到课堂当中,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发挥的余地,考虑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案例3走进多媒体世界一、教学对象分析: 由于我校地处广州市远郊,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基本以 “零”为起点。在初中阶段,他们也没有接触过多媒体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设计: 针对学生 “零”起点的情况,本节课主要是介绍多媒体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并从图像和动画这两个大方向出发,简单地介绍了图像的类型和辨别方法;简单地分析了图像所表达的信息;播放了几个奥运动画给学生欣赏,让学生对动画有个感性的认识(以后较深入的内容可留待选修
24、“多媒体技术应用”时再讨论)。课程旨在引导学生逐渐进入多媒体世界,感受多媒体的特殊魅力所在,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领域: ( 1)了解多媒体的概念,并对其组成元素有一定的理解; ( 2)理解两种图像类型的概念,并能对其进行区别;能对给出的图像进行辨别; ( 3)了解图像表达信息的独特之处,并能对给出的图像进行分析与思考; ( 4)感受动画的闪动魅力,并能对动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操作领域: ( 1)对给出的多媒体信息,能提炼其中所包含的元素; ( 2)辨别图像的类型及分析图像所表达的信息; 3、情感领域: ( 1)培养学生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多媒体信息的信息素养
25、; (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 3)通过对奥运会会徽和亚运会会徽的分析,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修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多媒体概念的建立;矢量图像的理解;如何分析图像所表达的信息; 难点: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图像所蕴涵的信息; 五、过程设计: 1、新课引入: 通过大屏幕,直接播放一个多媒体演示系统。 教师活动 问:现在我播放的是一个多媒体演示系统,大家认真看大屏幕,充分发挥你们的观察能力,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边说边操作演示系统) 学生活动 观察大屏幕所播放的演示系统,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 答:声音、图像、文字、动画。 教师活动 针对刚才学生回答的结果做总结,并结合多
26、媒体演示系统分析各个元素的存在并做进一步的补充。从而,引出多媒体的概念。 2、新课内容 概念一什么是多媒体? 将视频、声音、图形、图像、文字、文本、动画等多种媒体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实现一定的功能,就称之为多媒体。 教师活动 结合多媒体演示系统,分析多媒体的概念极其所包含的元素。针对中学阶段的学习目标,强调必修课主要是学习图像和动画方面的知识。至于更深入的问题,到选修课再讨论。首先我们来学习图像方面的知识。 问:看大屏幕,首先给大家看两幅图像(如上图)。现在,我要把它们先后进行放大,大家仔细观察,在放大的过程中,图像会发生什么改变?两幅图像改变是否相同? 学生活动: 随着老师慢慢
27、放大图像,思考提出的问题。 答:图( 1)在放大的过程中,有锯齿形出现,而图(2)在放大的过程中,没有有锯齿形出现。 教师活动 根据上面所进行的活动,从而提出图像的类型:点阵图像和向量图像。并再次结合先前的图像进一步分析两类图像的概念及特征。 概念二什么是点阵图像? 是由许多不同色彩的点组成的图像。 概念三什么是向量图像? 也称作为矢量图像,它以数学的向量方式来记录图像内容。 (由于高一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学数学向量的概念,故此处在直角坐标系中简单地引入了向量的表示) 课堂思考对下面给出的两幅图像,辨别分别属于哪一类型图像? (说明:随着老师慢慢放大图像,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并做出回答) 教师活动
28、 问:我们知道,人类可以用语言来进行交流。除此之外,我们是否还有其他的交流方式呢?回答是肯定的。首先,我们来看一幅图像(如下图)。 任务驱动一解析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 (鼓励学生自高奋勇回答问题,只有次机会。) 教师活动 点评刚才三位同学所做出的解析,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同时,针对北京奥运会会徽,做出总体解析(可以借助网络)。通过过程分析,可以得出图像的独特魅力所在: ( 1)信息丰富,形象直观。 ( 2)图像可以跨越语言障碍,增进人们思想交流。 (插曲:在此可以说说今年春节联欢晚会千手观音这个节目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课堂思考解析 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 教师活动 上面我们简单
29、地介绍了图像方面的一些知识,在后续的课程中,我们会讲一些图像加工方面的知识。那剩下的时间,我们就来欣赏几个动画,轻松轻松。(观看大屏幕) 动画欣赏 ( 1)奥运宣传篇-新北京.新奥运. ( 2)真心英雄()-献给中国足球队的歌 (说明:在欣赏动画的同时,教师对动画进行要点点评) 走进多媒体世界教学反思 案例分析:本案例主要采用了提问法、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方法来展开,通过问题的精心设置,让学生融入到课堂当中,对于新课程的引入,教师首先采用了一个多媒体演示系统。通过老师的演示以及问题的设置,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去寻找多媒体系统中所包含的信息,并及时进行思考。 另外,教师对 “图像”类型这
30、个知识点并不是简单的讲授。我采用的方法是比较法。首先,展示两张图片(一张是位图图像,另一张是矢量图像),并慢慢将其放大。在放大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图片自身前后的变化,并通过比较,说出两张图片放大后,有什么不同之处。从而,引出“点阵图像”和“向量(矢量)图像”的概念及其特征,并展示出另两张图片给学生自己实践。“看图说话”-这本应是语文课作文里的一种写作方式。现在教师把这种方式运用到信息技术课程中,从而体现出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目的。通过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分析和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的实践,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多媒体信息的信息素养,而且在把人文精神融合到课
31、堂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自身修养。案例4:信息技术网络知识竞赛课标要求 网络技术应用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一门选修课。同学们将会学习和理解网络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学会熟练地使用常用的网络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网络技术发展趋势,进一步体验网络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辩证地认识网络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的影响。学生应学会信息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网络基本概念的认知与理解。2、掌握搜索引擎的搜索方法与策略。3、掌握网上信息交流的方法与技巧。过程与方法培养小组内成员协作学习、共同参与,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情感与价
32、值观1、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意识。2、培养学生在使用网络时,树立正确的信息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信息活动习惯。3、巩固与扩展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教学重点、难点1、 网络搜索相关试题的方法与策略2、 学生使用论坛时的正确引导。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全体同学参与,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发挥全组员的力量搜集网络知识竞赛的相关题目,并把题目发布到论坛中,在论坛上共同讨论、研究题目。老师根据各组搜集的题目,汇编出知识竞赛作品,最后以知识竞赛、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共同学习,达到寓教于乐,提升信息素养的目的。教材分析本次综合活动课是教材内容的重组和扩充,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次知识竞赛,
33、通过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网络知识竞赛的准备和活动,提高同学们学习的兴趣,既巩固了以前所学的知识,又为接下来的课程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分析我校是乡镇普通高中,经过一个学期的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的学习,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素养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学生间的能力差异还很大。本学期的网络技术应用选修部分要求学生学习和理解网络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学会熟练地使用常用的网络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网络技术及互联网的相关知识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和了解。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课时分组搜集整理题目1.将全班同学分为四大组(按照课室座位表安排)。2.组织学
34、生分组活动,围绕“互联网相关知识及应用”的主题,通过互联网搜集本次网络知识竞赛的题目,每小组上交一份网络题目,以形成题库,作为知识竞赛的素材。3.在论坛公布5道综合应用题,让学生围绕题目探讨回答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通过论坛,每个同学把自己在互联网上所找的题目发布至论坛,同组成员共同讨论,解题,最后汇总,向老师上交一份题目。2.共同探讨综合应用题。通过搜集发布-讨论探究上交等环节,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其成就感,提升信息素养。赛前准备每一组选出四名代表,确定小组长,在竞赛时安排坐在每一组的前两排,小组其他同学作为啦啦队员。针对女同学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35、普遍比男同学差的现象,强调必须至少有一名女同学参加竞赛,较理想的搭配是二男二女。选出4名比赛代表,参赛同学根据竞赛范围和复习资料认真准备知识竞赛。其他同学作为啦啦队员积极准备,为参赛的同学服务。培养集体荣誉感,让他们意识到能为小组尽一份力量应是非常光荣的事情。第二课时引入1.总结上节课表现较好的组别及同学。2.引入今天的主题:网络知识竞赛。各小组成员作好比赛准备。1.学习先进,反思自我。2.将学生带入比赛状态。必答题比赛规则:必答题每组各有8题,答对一题得20分。各小组通过随机抽签的办法确定回答哪一组题目。参加比赛的同学回答不出,可由本小组其他同学补充回答,但有时间限制。每组由小组长抽签确定回
36、答哪组题目。考核每个小组对网络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抢答题比赛规则:抢答题答对一题得30分,答错扣10分,共12题。在老师读完题,说“开始”后,方能举手抢答,每小组规定一人举手。如出现抢答犯规,则取消本题抢答资格。各小组同学应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进行各题目的抢答。在竞争中,让同学们对网络相关问题或现象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你说我猜比赛规则:由一个同学面对屏幕说词,一个同学背对屏幕猜计算机名词。负责“说”的同学只能说出名词的相关意思,不能说出要猜名词的任意字。没有把握的名词可采取“跳过”的策略。一分钟内猜中一词得30分,猜错不扣分。通过小组内两位同学的合作,由同学说出专业术语的解释,另一同学猜名
37、词。以游戏的形式,考验两个同学的合作能力,培养表达能力、创新意识。并可帮助全班同学认识或加深理解此专业名词。综合应用从5道题中随机抽出一题回答。每题30分。由每组预先选出一名同学作为此环节的评委,加上老师,共5人,组成评委会,对每组的回答及表现打分。(表现评价表见附表2)1.每组由一名同学回答,其他同学可作补充。2.其他组同学可对其回答提出质疑。培养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方法与策略,锻炼同学们的表达能力与辩论能力。总结提升1.总结本次活动,根据比赛的结果评出优胜奖,提出希望。2.反思自我,结合本次网络知识竞赛,思考得与失,评价与自我评价。(评价表见附表3)1.优胜组学生代表上台领奖2.学生填写自
38、我评价表及小组互评表(课后完成)1.总结本次活动,提出希望。通过小奖品的奖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2.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提升信息素养。关键环节提炼:本次综合活动课时间为两个课时。准备这次以知识竞赛、游戏为主要形式的综合活动课,是为了在学生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以本节课为起点,逐步进入网络技术应用选修内容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学期刚开学不久,确定了本学期的选修内容,便要精心地准备本次综合活动课。分组、选人,搜集整理资料,都要在同学们的密切配合下才能顺利完成,值得高兴的是,同学们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参与到本次综合活动课中来。(一)分组搜集、整理题目1、安排一个课时让全体学生进行分组搜集
39、资料,整理题目,共同探究问题。在本节课里,小组长把组员分成三部分,分别负责网络基础、互联网的应用、综合应用题方面。全组成员齐动手,共同参与,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把搜集到的有效信息发布到论坛中,然后小组成员探讨题目,共同研究相关题目的答案和解题方法。2、在论坛中,老师已经预先准备了5道网络方面的综合应用题,并对同学们说明,第二节课进行竞赛时会让每小组从中抽出一道题目回答。在本节课里,各组要做好回答这些问题的准备,由部分同学研究回答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并公布于论坛中,供小组同学共同探讨研究。3、小组长负责收集整理本小组所搜集到的题目及参考答案,并上交老师。各小组搜集的题目作为题库的一部分,然后由老师
40、设计制作出网络知识竞赛用的作品。(二)准备阶段: 在小组长们的带动下,全班都动了起来。每小组选出四位同学作为知识竞赛的主力队员。能够成为比赛的队员的继续积极地搜集有关资料,有的同学甚至去图书馆借了一大把相关的书籍回来,为这次比赛做好充分准备;不能成为比赛队员的,也没有闲着,想尽各种办法,定口号、制作小旗等等,为的就是给队员们加油鼓劲。(三)必答题环节:本环节考核的是学生对网络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题目分为判断题和选择题,共32题,四组题目的难度系数基本上是相等的,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在本环节,四组参赛的同学都表现得很稳定,加上题目难度不会太大,基本上能拿上满分160分。 (四)抢答题
41、环节:抢答题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考查的是网络知识应用的技巧与方法。因为没有采用抢答器,虽然规定了每组只能固定由一个同学来举手,但仍出现了一些有争议的地方,主要体现在每组举手的先后顺序,由哪个小组回答问题的环节上,虽然老师有最后的决定权,但啦啦队的情绪还是有点难以控制。在小组回答错误或容易引起争议的题目,老师会适当地对其进行解释,正确引导学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你说我猜”环节:此环节属于游戏形式,要求每组派出两位同学进行游戏,在一分钟内猜专业名词,是本节综合活动课难度较大、最刺激、最吸引同学的部分。难度大是在于游戏要求负责“说”的同学解释名词时必须通俗易懂,而且要从信息技术方面去
42、解释、引导负责“猜”的同学,另外就是要求两个同学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在四组题目里,综合考虑了学生现有的信息素养和基础,共设计有40个专业名词,设计题目时大概是按照“基本硬件名称常用名词网络应用”的指导思想把几种类型的专业名词分布在四组题目中。每组10个名词,看起来很少,但这是本人在经过较严格的测试后确定下来的,因为一是1分钟的时间所限,二是“说”的同学解释时会花较多时间,10个名词已经基本上能够满足比赛要求。实践后证明,几组同学在做这个游戏时均是由于受到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素质的局限,造成了猜中的名词不多,最多的一组也只有三个。如高一8班的第二小组抽到了第四组题目,下面便是第二小组两个同学的对话实
43、录。同学A:一般是摆放在桌面,你打开电脑时可以看到你的操作的设备。同学B:显示器。(第二小组的啦啦队掌声响起)同学A:对啦。下一个,你写了一篇文章,通过什么打出来给人家看?(下面别组同学一片哗然,说:“说了个打字”。噢,原来同学A违反了比赛规则,这个名词作废。只能下一个。)同学A:跳过。同学A:跳过。同学B:同学A:用浏览器浏览新闻时我们要在地址栏输入什么?两个字。同学B:地址。同学A:不对,第二个字对了,另外一个名词。同学B:网址。同学A:对。跳过,下一个。我们教材的名称。同学B:计算机。同学A:四个字。同学B:信息技术。同学A:下一个,对我们电脑危害很大的程序,两个字。同学B:什么?同学A
44、:危害很大啊老师:好,时间到。原来规定的一分钟游戏时间已经到了。第二组同学在“你说我猜”环节猜对了三个专业名词,得到了90分。 (六)综合应用环节: 此环节考查的是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共有5道题,每小组随机抽一道题进行回答。每小组参加本环节的同学有一分钟的答题时间,还有两分钟是给组员作出补充和其他组同学质疑的时间,最后由评委会打分,满分为30分。 下面是本环节的5道综合应用题目:1、你在互联网上的购物网站看中了一台数码相机。在网上购物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才能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木马程序的危害性很大,我们应当如何做才能在自己的电脑上预防此程序? 3、有
45、同学在网上论坛发表了一张某人的生活相片,并通过软件对图片进行了夸张修改,请说说这种行为是否恰当。 4、请说出你所知道的在网上发布信息的方法,并说说它们的优缺点。 5、你的QQ上收到一条信息“QQ免费用户到http:/网站登记QQ号码,并将此注册信息发送给10个好友,您就可成为QQ的正式会员,有效期1年。”你将会如何做,为什么?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本节课课堂效果较好。这不仅是一场网络知识竞赛,更主要的是对教程内容的重组、扩充,同学们从搜集资料的准备到知识竞赛这两节课过程中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非常配合老师的教学。本节课我感到成功的地方是:以学生为本,紧扣课标,教材重组处理恰当,通过学生在实践过程
46、中碰到的问题引入,从必答题开始进入网络知识竞赛,层层相扣,四大版块各具特色,竞赛内容引人入胜。(二)感悟和提升在竞赛和游戏中,很多学生能通过竞赛中的题目,通过直接的对话形式,加深了对网络知识、信息技术专业名词的认识,从中学到了不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信息素养。学生通过课后自我反思,完成评价表,总结提高。(三)不足在抢答题环节中,由于考虑不周,没有采用抢答器,造成场面在一定程度上的失控。在问题的分析上,应尽量多地针对一些题目的争议或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作出一些标记,并加以解释,正确引导学生。在竞赛内容的设置方面,应给“综合应用”环节留出充足的时间,充分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刻了解一些现象的本质。 附表1:综合活动课教学设计思路: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引入必答题抢答题你说我猜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