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信息技术课案例分析 在信息技术的操作中,文件的存取和管理是一项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学会文件的存取对于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有很大关系,所以对于刚刚上信息技术课的小学生来说,如何正确掌握文件的存取方法,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对以后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中,内容分为计算机基本知识,记事本的应用。 2、学生分析 学生开始上信息技术课,学生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已经能够很熟练操作计算机,而有的学生连碰都没碰过。并且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不太集中、理解力不够,特别是对信息技术中抽象的理论概念难以理解。因此,我把这学期教学重点都侧重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为以后的学习打基
2、础。 二、案例回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上节课老师画的小洋房好吧? 生:好。 师:操作把保存在电脑里的图画打开来让学生欣赏。 师:好看吗?那么同学们可不可以把你们画的小洋房让老师欣赏一下呢? 生:可以,可以,学生们都很兴奋举起了小手。 师:那大家就把它从你的电脑中拿出来吧。 生:操作,师巡回指导。 生:老师,我怎么找不到 生:老师,我明明保存在这里怎么找到的是空白的 生:老师,我找到的怎么不是我上节课的画的 以上是学生在学习画图内容时碰到的一种普遍现象。在上画图内容时需要学生保存本节课的作品及打开上节课的作品,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很多学生还是无法掌握文件的保存和打开,虽经教师多
3、次强调但效果仍不明显。 三、案例分析 我分析出现学生的文件存取操作错误主要存在以下方面: 1、打开与保存概念不清。 有的学生在执行打开操作时,误将“保存”命令当成“打开”命令在使用,由于在运行画图程序时会自动打开一个空白图片文件,此时运行保存命令(小学生自认为在执行打开命令)结果当然打开的是空文件;类似还有需要“保存”时运行的却是“打开”命令。 2、保存文件位置不清。 有的学生在保存时没有观察对话框自动显示的保存文件位置,就想当然按了保存按钮,导致下次打开时找不到保存位置,也就找不到、打不开文件。 3、文件命名重复。 有的学生对于文件取名不清楚,每次保存均使用同一个文件名,导致每次保存只有最后
4、一次作品的内容,以前作品内容被取代。 以上问题的产生,跟小学生好奇性强,好游戏、好动、好胜,而对学习注意的持久性较差的心理、生理特征有必然联系,同时由于学生对信息技术中的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差,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文件存取操作能力。 下面,我介绍几种方法供大家尝试使用。 1、正确引导学生使用“保存”和“打开”命令。 针对学生将“保存”与“打开”命令混用的情况及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我进行如下教学活动: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首先让学生从字面上了解“保存”和“打开”的概念,然后可以通过介绍学生认识记事本工具栏中的保存与打开按钮的形象图标,让学生从直观上认识命令的区别与联系; 同时我还在学生之间以
5、小组为单位开展“保存”与“打开”命令理解大讨论,如什么时候用“保存”、什么时候用“打开”,使学生树立起在一般情况下开机后用打开命令,关机前用保存命令的习惯。 2、正确区分“保存”和“另存为”命令。 这二个命令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是学生使用菜单命令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对于一个新建文件,“保存”与“另存为”命令运行的结果都是出现“另存为”对话框,导致一部分学生将二个命令混同,还有保存命令运行后显示器屏幕没有明显变化,而另存为命令运行则会出现对话框,导致另一部分学生在脑子里留下了只有另存为是真正保存了,而对保存命令不放心的印象。针对这个情况,我在转播了存在这种问题某名学生的文件存取操作,对其操作流程
6、又演示了一遍,肯定了正确之处,对不足之处一一作了详细的纠正。 3、统一文件的保存位置。 因为在“另存为”对话框中有“保存在”选项,而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电脑,对于c、d、e盘等没有概念,所以我在教学中规定将我的文档作为各种数据文件的保存位置。这是因为我的文档是计算机系统默认,学生不需修改,也便于学生下次能方便的打开文件。对于那些程度较高、熟练掌握文件存取能力的学生我尝试让他们自己来决定文件的存取位置,但存取前后经过我的考核。 4、统一文件的取名规则。 为了让学生在以后的操作过程中养成好习惯,规定取的文件名为学生操作内容的拼音字母合成,以便下次查找。在学生初步学会文件取名操作后,有意识加强了文件名不能重复规则的教学。因为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比喻的方法,如一个班级中如果有两个同学的名字相同,那么老师在叫时会发生什么情况?让学生理解文件也不能重名的原因。如何解决呢?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看,教师可以给点提示如给它们加上一定的标识等,只要能区别开来就行。 总之,在计算机的操作中,文件的存取和管理,看似小问题,但它直接影响到使用计算机的效率,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为了让他们在以后的操作中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必须抓住每一个细微的地方,及时发现问题,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