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山中访友【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山中访友是一篇词美、句美、景美、情美的佳作。因此教学时以“审美”为切入口,按照美的规律从审美角度进行阅读设计,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设审美的阅读情境,唤起学生的美感情趣,使学生获得美感体验。在具体的教学中以课文为本,以紧扣品读字句为前提,领着学生在诵读中发现美的朋友,品味美的情感,抒发美的心声,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想像、审美情感、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
2、拟人手法的运用。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二、教学重点】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三、教学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习运用。【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五、教学步骤】一、走近山中:1、导入新课:有人说,没有朋友的人生是一片荒漠。在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百花争艳的时节出去踏青访友,更有一番好心情,有时还会留下一个好记忆。因此,我特地为大家请来一位导游,他是李
3、汉荣作家。(课件显示作者姓名)今天,李导满怀好心情带我们到“山中访友”。(课件显示课题)2、播放课件山中访友,学生观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走进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中,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为下环节与文本交流打下基础。)二、走进山中: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件显示问题)(1)作者满怀好心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是谁?(学生答,师板书: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悬崖、瀑布、云雀、落叶、老柏树、归鸟等(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点,理清思路。)(2)这些“朋友”我们平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
4、“山中访友”为题呢?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认真思考。(3)学生畅谈看法。(4)教师小结: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近,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写作技巧。)2、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1)作者喜爱、亲近大自然的感情还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2)作者是“访友”而非“观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进一步感受出来?(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让学生于诵读中,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学生可能找到的好词好句有
5、:(1)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好象面对面地与老桥交谈、倾诉,使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更亲切、更自然、更强烈。)(2)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躬、俯”二字用得好,拟人手法,既抓住古桥形状的特点,又写出古桥鞠躬尽瘁为人类服务的奉献精神。)(3)走进树林,鸟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拟人,“唤”和“交换眼神”,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感觉特别的亲切。)(设计意图:在学生列举句子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
6、加深体会。)3、欣赏品味,领悟感受在作者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静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欢、最令自己感动的景物,欣赏领略语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 我希望
7、自己成为_,因为_。(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再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清澈纯洁、充满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给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启迪,所以才让我们这样流连忘返吧。(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
8、的精神世界。)4、指导学生朗读美句佳段。5、联想创作: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近。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猜想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吧。要求: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2)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
9、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设计意图:小组中的交流与合作,这个过程体现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关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例句:你好,德高望重的古桥爷爷!,你无怨无悔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抬头望你,我就想起长征途中的老班长和舍己为人的老支书。古桥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设计意图: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三、走出山中 李作家把去访友时的“好心情”带回了家。为答谢
10、山中好友,他准备举办一个朋友联欢会。为此,他特邀记者参加并准备会前接受采访。如果你是记者,你有什么问题想采访李作家?(教师扮演李作家,学生扮演记者开展采访活动)(设计意图:一是教师因势利导,适当渗透思想教育-要热爱大自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二是活动中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四、总结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近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五、布置作业 仿写片断秋日的山中访友 板书设计山中观景(事)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
11、 热爱自然(情)2* 山雨【设计理念】 山雨是赵丽宏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语言清新明快,简约优美,一如山雨那样富有诗意。采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逐个欣赏,优化整合文本,用同读,引读,诵读,品味等方式,读得入情,读得入境,方能听到优雅的小曲、鸟儿的啼啭以及“丁冬丁-冬”的水声,赏到流动的绿色,真正感受到山雨有声有色的韵味,在体验中学会表达,积淀语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情感朗读散文。2、学习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3、通过反复读,体会山雨的韵味和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准备】教师:准备山雨和相关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课时】 一课时一、倾听天籁之音-山雨。1、倾听
12、山雨,学生那颗躁动的心会在山雨声中得到无声润色,在山雨声中得到平静。2、请问你们的心行走于美妙的音符间,都听到了什么?(相机板书大大的“心”)【设计意图】用山雨沙沙导入,绝非哗众取宠,而是让学生的心随优美的旋律舞之蹈之,培养学生倾听感受声音的神奇的灵感,也是紧扣课题的。二、自由初读,读通读顺。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难懂的句子画下来,反复读。2、指名读句子,采用多种方式点评,特别是难句、长句,老师要有读的基本指导,读的基本练习。如: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两个“由远而近”的读法。山雨是越来越
13、近了,声音当然是越来越大了,那么两个“由远而近”的读的声音是越来越大,语速是越来越急。.【设计意图】难句是对于个别学困生而言,这个读比不可少,但又不是流于形式,因为这里的读,既有基本的读-句句落实,又有提高性的读-情感朗读,只不过后者的力度被人为地弱化了。 3、散文主要写了哪三个内容。(学法提示:先按内容分好段落,再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雨声 林色 山静三、小步清迈细品味,涵泳功夫兴味长。 1、倾听优雅的小曲-雨声。(1)自由读雨声。 (课件出示)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
14、都带着幻想的色彩。(2)体会作者描写山雨的精妙语言。请每人找一处,说说“精妙”在地方? 恰切生动的比喻。这段话里一口气用了二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句: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琴键”,把“雨丝”比作“手指”,无数的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奇妙无比的“琴键”,弹奏出的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那音符组成的一首首小曲当然是优雅的了。 精妙二:描写很有想象力。(允许学生课堂有不同的声音。) (3)指名读,老师点评。 (4)写出带有幻想色彩的音符,感受优雅。无数的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岩石、树叶、绿草会是什么样的小曲呢?想一想,写一写。(3)交替采用多种方式读。(4)闭上眼睛读,踏着山雨的节拍走进诗
15、一般的梦境。【设计意图】这优雅的小曲在别处是欣赏不到的,心不安宁的人也是听不出优雅的。优雅的小曲怎么沁入学生的心灵呢?从写法入手,剥开语言的外壳,倾听山雨的优雅,胜过老师的滔滔不绝。2、欣赏流动的绿-林色。(1)指名读林色部分。(出示雨中山林的图片)(2)老师有疑问,谁能帮老师解决?(请学生自愿举手。)山林是色彩分明,绿是主色调,这绿怎么会给人流动之感呢?这绿色流进眼睛还可以理解,怎么还能流进心胸呢?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水是流动的,所以绿色好像在流动。因为这“绿”作者是用“心”看的,用心感受的,因此“绿”流进了心胸 。(3)再读。 3、品味幽静。(1)(课件出示山静)不知什么时
16、候,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子变得非常幽静。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近处,凝聚在树叶山上的雨珠还往下滴着,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丁-冬-丁-冬.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2)请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 明明是说山中一下子变得非常幽静,可是为何还写鸟儿的啼啭,雨珠的丁冬声? (3)其它声音全部停下,甚至喘气声也要无声,再读山静。【设计意图】以动衬静的写法,古诗有之: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怎么引出写法、体会幽静?老师总不能硬拽出来以动衬静的句子,分析写法吧。鉴于此,就是让学生在质疑中悟得写法,体会幽静。算是艺术地给予吧!四、用“
17、心”发现“美” 其实,当我们走进大自然的时候,只要你用心听、用心观、用心品,你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烂熟于胸的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板书设计 2 山 雨 听 优雅 妙喻连珠 联想 心 赏 色彩分明 品 幽静 以动衬静3草虫的村落【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和品味文中的优美词句。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3、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作者用心观察大自然,用丰富的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方法。难点:感受自然中的花鸟草虫、山川草木的生命
18、与灵性。【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观察过虫子吗?你看过“草虫的村落”吗?2、草虫的村落一文通过奇特想象,描述草虫的村落有趣生活,表达作者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为友的情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2、字词检查。3、读写本课的生词。三、梳理层次,整体把握。1、自读课文,思考:“草虫的村落”在哪?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2、交流反馈。3、再读课文思考:(1)作者是怎样发现“草虫的村落”的?(2)“草虫的村落”在作者看来是一个怎样的地方?面对“草虫的村落”,作者是怎样的态度、情感?4、交流讨论四、总结回顾。
19、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草虫的村落”在作者看来是一个怎样的地方?2、你从文章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二、研读、探究1、交流、探究:“草虫的村落”是快乐的天地,在文章哪些地方体现出来了?A“我想它一定是游侠之流吧!-终于走出一条路。”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要体会到一种成功者的喜悦,它是欢乐的。B“它们互相打着招呼”感受到它们的快乐、和谐。C“伫足痴望”,“攀谈得好像很投机”体会到小的相处融洽、快乐。D“我看到虫子劳动生活的形态-”体会到它们的和睦相处、团结友爱。2、小结: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和睦,友好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创造着。3、小虫们不但有生命
20、,而且还有灵性。你领悟到作者表达这一独特感受的方法了吗?(1)学生自读课文,谈谈你的理解。(2)交流汇报作者用心观察,通过联想、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三、升华情感。1、说说你观察过什么?2、发挥想象,运用作者的写法,把自己的观察写下来。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11 草虫的村落游侠归来和睦相处奇异的游历音乐演奏会爱散步勤劳地工作4*索溪峪的“野”【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还通过大量图片感受索溪峪的奇丽风光,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教学目标:】1、认识“赋、淑、撅、叟、涤”5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21、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达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在认真读书、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受“野”1、谈话导入2、展示图片3、读课题,抓题眼。二、初读课文,把握“野”。1、自由读出示要求:(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边读边想,课文通过哪几方面写出索溪峪的“野”?在书本上找出来,用笔做符号。2、讨论交流。三、重点探究,理解“野”1、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边读边想,段中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山“野”?2、交流讨论3、指导朗读4、写法指导,句型训练。操场真热闹
22、呀,_。四、学法延伸,领会“野”1、自学水“野”、动物“野”、游人变“野”根据学习山“野”的方法,自学水“野”、动物“野”、游人变“野”的段落,选择自己最喜欢一段读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请在课文中做批注。2、交流学习心得3、相机指导朗读五、拓展延伸,熏陶“野”夸夸家乡自然风光板书设计山“野”水“野”索溪峪的“野”动物“野”师忙于建筑设计各种不同的工作,都有专门的虫子担任。”)师:草虫的村落太有意思了,想不想亲自去草虫的村落去游历一番。5 詹天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积累词汇;联系上下文理解阻挠、要挟等词语意思。 2、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 3、认识
23、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努力锻炼自己的创造才能。【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詹天佑哪些言行感动了我们。【教学难点】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建构阅读话题1、 板书课题:詹天佑。请学生谈谈对詹天佑的了解。2、 一提起詹天佑,我们就会想起一条铁路,那就是京张铁路(板书)。京张铁路修筑于哪一年?(1905年),今年是几几年?(2005年)3同学们,对于京张铁路来说,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京张铁路动工整整一百周年!为了纪念这一伟大时刻,北京市和河北省政府举行了一系列大型活动。请看大屏幕:10月
24、15日,市文化广场举行纪念大会暨大型文艺演出。10月15日上午,张家口火车南站举行詹天佑铜像落成揭幕仪式;10月期间,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电视专题片,在河北、北京等省市电视台播放;10月14日至11月24日,大型纪念展览将在展览馆会展中心举办。10月12日开始,“詹天佑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展演周”将在大众电影院拉开帷幕;10月13日,将发行1000套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纪念邮品。 孩子们,一条铁路的诞生,真的那么重要吗?京张铁路为什么在中国人的心头占据着如此重的分量?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如此隆重地纪念它呢?就让我们到詹天佑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吧。二初读:回顾难忘岁月1、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读完了告诉老师:从1
25、905到1909年这四年中,詹天佑带领工程人员,做了那几件事情?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三.品读:再现动人细节1、 刚才,我们匆匆地回顾了一百年前的那段难忘的岁月,对詹天佑修筑铁路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在修筑铁路的四年1400多个日子里,一定会有许许多多让人难以忘怀的动人细节。下面,就让我们走近施工现场。打出屏幕:细读课文46自然段,思考: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的哪些细节,让今天的我们依然深有感触?提示:边读边感悟,特别注意细节,在有所感悟的地方做上记号。2组织交流,抓住文本关键语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推敲,让学生展开想象反复朗读,体会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
26、中的爱国精神、杰出智慧、顽强毅力、以身作则、与工人同艰共苦等优秀品质。交流预设:片段一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1 请大家想象一下,詹天佑会在哪些场合说这样的话?(指名回答,并读课文中詹天佑勉励工程人员的话。)2 引读,进一步体会“勉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生成引读情境)片段二: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1对句子的理解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你认为怎样读最能表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你就怎样读
27、!请大家自由读这一句话。(学生练读)2教师随学生朗读,相机点拨:(1)你强调这是中国人修的铁路。(2)你强调这是第一条铁路。(3)你强调詹天佑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决心。(4)你强调修不好铁路的后果。 3那么詹天佑在铁路修筑的过程中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请学生从书上找相应句子回答,屏幕出示以下文字配上贝多芬的命运,老师低沉缓慢地读屏幕上的文字): 因为袁世凯夺取了清朝的政权,当了临时皇帝,形势急转直下:资金短缺,铁路修筑被迫中断;帝国主义乘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看中国人出洋相。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
28、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落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遭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4 看完了这几段让人动容的文字,再来读读这句话,你一定有别样的触动。自读詹天佑心里想的话。5 音乐声中反复读这句话:师:因为资金短缺,铁路修筑暂时陷于困境,此刻,詹天佑想:生:“这是中国人”师:帝国主义者一直不放弃夺取铁路修筑权的野心,暗中阻挠,这时,詹天佑想:生:“这是中国人”师:面对皇亲国戚横加干涉,无理取闹,詹天佑想:生(齐):“这是”师:亲友离开,女婿遭绑架,女儿身亡,詹天佑陷于巨大的悲痛之中,他想:生(齐):“这是”5同学们,
29、詹天佑不但自己经常这样想的,他也经常这样勉励他身旁的工作人员:(指名学生读:遇到困难,他总是勉励工程人员:“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片段3: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翻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1引导学生抓住“狂风怒号、坠入深谷、野外、始终”等重点词语谈体会。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主要以课件演示为主,引导学生
30、理解詹天佑根据不同的岩层,采取不同的施工方式,体会詹天佑的超群智慧。第五自然段让学生用课件演示“人”字形铁路的行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出示京张铁路通车时的照片补充说明。(三)孩子们,修筑铁路的日子里,詹天佑让人感动的细节,绝不只是课文里写的这些!如果,我们对当时当地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那么我们一定会对詹天佑更加的肃然起敬。 四、研读:回眸百年沧桑1、 请大家用心地读读2、3自然段,边读相关句子,联系詹天佑修筑铁路过程中的一个个细节,边想一想:这两段话的哪些地方,让你的心久久难以平静?(默读,画出让自己心里不平静的句子)。2、 孩子们,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
31、人,回顾那一段岁月,我们的心情肯定是不平静的,谁来读读让你的心情感到不平静的句子?(交流感受,朗读体会主要从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一路上的高山深涧;技术条件落后;国人的期盼等角度,理解詹天佑面临的重重压力)。3、 过渡:面对着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面对国人的殷切期望,面对一路的高山深涧,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詹天佑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在压力面前,他犹豫了吗?退缩了吗?4、 出示句子,学生齐读:詹天佑不怕嘲笑,也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了勘测。5过渡:詹天佑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来自哪里呢?学生接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里,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
32、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去信心。” 6.过渡:正是凭着这份坚定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詹天佑带领工程人员(教师指板书:学生接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师:也正是凭着这份坚定的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在詹天佑的带领下,京张铁路终于在1909年8月11日全线竣工,不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还为清政府节省了白银28万两。这是危难中的奋进!艰辛中的辉煌!) 7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最后一段,感受这艰辛的辉煌!(齐读最后一段) 五、活读:倾诉满腔情怀1 为了纪念那段难忘的历史,河北省政府在张家口重塑了詹天佑的铜像。 出示大屏幕詹天佑铜像揭幕仪式的照片。铜像高两米,重一点五吨。詹天佑神情坚毅、目光坚
33、定,眺望着远方。当时,有1300多位群众参加了揭幕仪式,大家想象一下,会有哪些人参加这样的揭幕仪式?2尽管,我们没有能亲眼目睹这感人的一幕,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想象,弥补我们的遗憾。孩子们,假如这一天,你亲眼目睹了铜像揭幕,我想,你的内心深处,一定会涌起很多感慨,你也一定有很多心里的话儿对詹天佑说。(音乐渐起沉思曲)3、先把要说的话写下来吧。(写的时候,可以适当用上课文里刚刚学过的词语:阻挠 要挟 嘲笑 毅然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狂风怒号 竣工 回击 杰出 爱国(学生在音乐声中写话)4同学们,让我们面对着詹天佑的铜像,尽情地诉说心理话吧5听着大家的发言,老师不由想起了很多很多,我的脑子里,出
34、现得最多的画面,是电影詹天佑中的一个片断。1919年,詹天佑拖着重病之躯,登上长城,深情地说(师朗诵):“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 ” 孩子们,好好读读这句话吧(学生自由读)6、课上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来思考一开始提出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为一条铁路的动工而举行隆重的纪念?(学生自由发言)7、大家讲得都有道理,张老师想借用著名的现代作家郁达夫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 理解这句话吗?不理解没有关系,
35、让我们用一生去慢慢理解吧!下课!板书设计:勘测 开凿 设计 詹天佑 中 国 人 的光荣! 京张铁路 (19052005)6怀念母亲【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3积累语言。【教学准备】课件:季羡林相关资料【教学过程】谈话导入1了解作者。谁知道一般“国宝”是指什么?(大熊猫)但是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2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1)课件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
36、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2)学生默读,交流感受。(3)出示课题。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出示课题怀念母亲板书)读,读出“怀念”的情感。(4)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自学反馈: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了什么。如,题目的双重含义。以下这些语言也可在初读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初步理解:“我一生有两
37、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品读课文(一)抓课文主线。母亲去逝后,季老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直到许多年后,母亲还常常出现在梦中;留学德国,故国母亲的一草一木也常会浮上心头。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这个意思的几句话读一读。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1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亲”?(两个“频来入梦”)2朗读句子。质疑。(如,“频来入梦”什么意思?对于“频来入梦”的初步理解应该联系上下文,如文中的日记中的时
38、间可以反映经常怀念母亲,文章的最后一节中的“没有断过”、“一直”“十一年”等。)(二)品读思母之情。1自己的生母“频来入梦”,季老却说“不知道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课件出示资料1: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课件出示资料2:
39、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 ”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 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 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1)学生浏览以上资料谈体会。(2)联系“11月18日”的日记谈理解。指读或师范读。说说感受,谈谈作者思母的原因。教师相机引读:“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后来到了
40、德国,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三)品读思国之情。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国母亲)1动情地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2说说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3读读最让你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1935年11月16日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
41、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1)谈谈体会,或是质疑。(2)常人觉得凄凉,可能是因为什么事?(3)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下文,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设计想象说话:如,因为季老_,所以觉得有点凄凉。 (4)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 季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学生交流。设计想象说话:如,他想到_,仿佛觉得_,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 (5)朗读其他相关内容。从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请同学们深情朗读,再次走进老人的心田。读:11月16日(读中评议,评议后再读)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
42、故国的一切,读:11月20日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轻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读:11月28日(四)抒发情感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的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母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让我们纵情读一读(课件出示寻梦的开头与结尾)。1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2读着读着,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生母怎样的面影?你又见到了祖国母亲怎样的面影?3这是何等的魂系梦萦啊!你从这“开头”“结尾”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4从文中找出描写这种情感的句子读给大家好吗?拓展升华1赏读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怀念“母亲”的有关语句:“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