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研究doc.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359945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课题研究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一.课题研究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一.课题研究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一.课题研究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一.课题研究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1、“高效课堂”的界定“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2、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教师课堂行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标准。(2)教师角色行为的研究主要是将教师角色行为置于角色规范、角色期望、角色背景、角色一致和角色冲突等常用的角色观念下进行的,并且这些研究几乎都是与教学效能的关

2、系联系在一起的。国内有效教师行为的专题研究虽然较之国外起步较晚,但研究内容与国外的研究基本相似,只是在具体表现形式上有所区别。它主要集中于教师行为的有效性、教师行为的结构、新课程中的教师行为等问题上,且教师行为的有效性研究。新课程背景下高效教师行为标准的研究还没有完全深入课堂,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学语文教学耗时低效的弊病。因而,我们认为我们的研究很有必要。3、选题的意义一是有利于真正减轻愈来愈沉重的教学负担;二是有利于培养教师的专业成长。4、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从理论层面上,便于一线教师准确把握学科本位特征,以更有利于用好教材,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策略。在实践方面,本课题的研

3、究,能够极大的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常态教学研究统一并规范到课堂效率研究上来,充分挖掘体现学科本质特点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师生的互动作用,变革教学模式。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最终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1、研究目标(1)、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高效课堂教学规律。(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4)、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2、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策略。(1)、教学准备的高效性。(2)、课堂教学的高效性。(3)、训练检

4、测的高效性。(4)、课后辅导的高效性。(5)、教学评价的高效性。3、研究假设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不少同行都在艰难地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2)、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研究。(3)、通过“备、教、批、辅、考”等常规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4)、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5)、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6)、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7)、实行“因材施教、因材施学、因材施练”。4创新之处:全员参与,师生互动。三、

5、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1、研究思路以课题组为单位,由各负责人具体实施,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加强理论学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各学科的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当前教改的前沿理论,在平时教学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通过举行研讨课,发现问题,完善操作思路,进一步补充、完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使之更具有针对性,更具有实效性。开展课题组内研究,组织听课小组听课、评课;围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讨会;总结经验教训,提升理论知识,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形成课堂教学模式案例。2、研究方法(1)、观察法(2)

6、、案例研究法(3)叙事研究法(4)、经验总结法3、技术路线(1)课堂结构体现高效率、高效果。(2)学生要肯学、想学、会学,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如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3)教师掌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履行“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只有极个别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的知识不讲;只有极个别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的知识不讲;学生能讲清楚的知识,老师不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真正体现课堂的“平等、尊重”。4、实施步骤(1)、申报课题,组织学习阶

7、段(2011.3到2011.4) 申报课题,等待批准;(2)、前期准备,调查学习阶段(20115到2011.9) 召开开题报告会。修改开题报告,确定实施方案;(3)、深入实践阶段(20119到2012-9) 检查课题进展情况;撰写课题中期调查报告;(4)全面实施阶段(20129到2013.9)总结收集优秀课堂案例,撰写论文,在课题组内推广研究成果。(5)、总结深化阶段(20139-到2014.3) 收集、整理实验报告,撰写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组结题大会,成果出版与展示。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限1500字内)1、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

8、0项);2、主要参加者的学科教学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1、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过程就是收获马国翠金昌教育2009年第三期课堂开言路,阅读促发展 冯雪梅金昌教育2009年第一期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冯雪梅师大学报2008年主要参考文献:1、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2、赵连根 从“有效教学”的“瓶颈”问题出发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3、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4、宋秋前 有

9、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5、姚利民 有效教学研究6、宋秋前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7、张刘祥 、金其生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策略.8、郑金洲 教师如何做研究.二、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马国翠 小学高级教师 , 永昌县骨干教师,曾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有较强的研究能力。韩丽娟 小学高级教师, 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有丰富的教学和研究能力。叶建花 小学一级教师, 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赵红 小学高级教师, 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冯菊林 小学高级教师, 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冯雪梅 小学高级教师, 曾担任主持国家级课题的研究,有较

10、强的研究能力。1、良好的组织管理(1)学校领导具有很强的科研意识。把推进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当成学校重要工作来做。(2)学校有专人负责教研科工作。建立了“学校教导处教研组教师”的教科研网络结构。教导处能努力发挥好教育科研的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作用。认真制订学期工作计划,大力推行教育行动研究沟通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组织了一系列的课题研究,校本培训和教科研工作,使教育科研“亲近教师、走进课堂、关注学生”。(3)学校形成了“典型引路、奖励先进”的激励机制,为铺就青年教师的成长道路,学校每年评选“ “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并给予一定的奖励。2、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马国翠老师曾参与国家级

11、课题发展性课堂教学中阅读手段的研究、省级课题计算机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冯雪梅老师主持的国家级课题发展性课堂中阅读手段的研究,现已结题。课题组成员热情高,研究的意识强,这些都为课题研究提供保证。一、“先学后交当堂测评”教学模式的构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主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然而,由于学校受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受传统教学观点的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状况不容乐观。课堂教学中存在诸

12、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的目标功能和师生活动方式,不能较好的适应学生的认识发展需要。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上,知识教学有余,方法规律教学不足,素能培养欠缺;在教学目标上,知识目标有余,能力目标不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严重欠缺;在教学观念上,主导作用发挥有余,主体地位落实不足,以学定教欠缺;在教学方式上,传授教学有余,启发点拨不足,学法指导欠缺;在教学方法上,结论给予有余,问题教学不足,过程经历欠缺;在教学策略上,统一要求有余,关注个性不足,因材施教欠缺;在教学手段上,纸(板)笔、语言手段有余,媒体手段不足,实验教学严重欠缺;在教学信息上,教的信息传输有余,学的信息反馈不足,互动交流欠缺;在

13、教学活动上,研究教师的预设问题有余,关注学生的生成问题不足,合作探究严重欠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新课堂改革进程的推进、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乃至整个国民教育的协调发展。产生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课改只注重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而忽视了教学模式的改革。所谓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学活动诸要素依据一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认识特点形成的一种稳定而又简约化的教学活动程序和结构。教学模式的改革直接触动教学思想、教学观点、教与学理论等根本性问题,是深层次的改革。中国不少课改名校,如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等,为改变传统教学模

14、式的弊端,落实新课程计划,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改变目前学生被动机械的学习状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总结出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和“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改革上结出硕果。湖北省天门杭州华泰中学吸取“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中国课改名校教学模式的精华,经过五年的课堂实践探索,总结提出了“三自”(自学交流、自展提升、自评巩固)主体建构教学模式,也可表述为“成功教育+先学后交(教)当堂测评”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教学思想: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充分自学,有效交流(既可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也可学生展示,教师启发、点拨、讲授),自

15、主构建知识体系。方法上可以先学后交,以学定教;也可以先教后学,以交导学。一堂课上可以是一学一展一评,也可以是几学几展几评。教学目标是“落实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时效、考好成绩”。二、“先学后交当堂测评”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一)成功教育理论成功教育理论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每一名学生都寄予积极的期望,为学生各方面发展创设成功的机会,对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每一点进步或某些长处的有所发展,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让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形成学生的成功心理和积极的学习内部的动力机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二)学习理论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

16、俱来的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他们有要证实自己思想的欲望,而学习需要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更需要学生的主体参与。如果教学时教师能把握住这一点,那么就有可能引导学生表现出更充足的自信、更认真的思考,就有可能使学生更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答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有效的和用得上的知识。用成人化的逻辑将整理好的知识塞给学生,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新课程体系的建立,要求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因此,教师应在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去发现知识、认识知识。全方位

17、建构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主体地位,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三)学习驱动理论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提高学习积极性并使之长时间起作用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知识的社会意义,看到知识的实际价值,诱发学习动机。多伊尔(Doyle)曾指出,学生参与学业的时间量依赖于承担的任务,以及学生在多大程序上明白自己在干什么。因此,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总目标,还应该让学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会亮出总的目标,让学生有个总体印象;在教学过程中,较大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也要通过过渡或小黑板、幻灯等形式使

18、学生明确。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辩证地处理好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的关系,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综合考虑,做到具体明确、操作性强。(四)建构主义理论1、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做学习者被动地接受教师授予的知识,而应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知识的活动。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探索,积极地交流,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知识、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不断充实、丰富和改变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2、“学与教”理论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强调,

19、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所起的作用,只是帮助和促进学生建构知识,而并非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自然就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一改以往教学顺着教师的思路走的方式,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不能再继续被动地接受外部的刺激和知识的灌输,而应该积极主动地加工来自各方的学习信息,主动去构建知识。而教学理论同样也发生了巨变,要求教师不能再向学生传授、灌输知识,而应该去帮助和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地建构知识;要求教师应当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处处时时要以学生为

20、出发点,设计教学时也要以学生为中心。3、学习环境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明确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实践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反馈信息去认知事物,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学习环境论强调,良好的学习环境应该是一个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自由探索、自由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学生除了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外,还能和其他同学相互协作、相互支持。依此设计,学习环境就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学习应当被促进和支持,而不应被控制与支配。三、“先学后交当堂测评”教学

21、的基本原则(一)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演,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习才会发生。学习是学生依靠自己的经验、知识,自己去分析与推理,自己去思考与探索,自己去解决问题与发现新知识的过程。“先学后交”的实质就是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探求和主动发现,让每个学生都从自己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先自学文本,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观察、比较、分析和判断,并在此基本上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探讨,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意义。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先学后交”教学的主要特点,同时是“先学后交”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二)主导性原则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盲目

22、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方式、有成效的学习,整个学习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在学生课堂学习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导演,要把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引导作为自己的职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合作解决,而不能用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同时又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主导”相结合,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教师不能只当只众或观众,而要积极参与其中。既要对学生的感悟进行适时适当的点拨,又要通过问题启发学生进一步深入研讨学习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紧紧围绕课堂学习目标,引导、调控和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知识,形成能

23、力。(三)因材(才)施教原则1、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不同,学生不同,所需的教学方法也不相同。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目标的要求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可以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也可是“先教后学以教导学”。对于一些学生能够读懂的教材可让学生先阅读思考,然后根据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对于一些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学生先学有困难的教材,可考虑选择“先教后学以教导学”: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难和障碍时,教师要善于以学生学过的知识、运用过的学法对学生加以提示,来启发学生产生联想,

24、对疑难和障碍产生新的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些问题的把握不准和理解上遇到困难时,适时予以指点、提示思考分析的途径,打通知识和理解上的关卡,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得以继续。对于一些无探究价值的纯知识性问题,教师可直接介绍讲解,或引导学生看书做笔记,让学生识记。总之,要做到因材施教2、因“才”施教学生基础不同,适用的教学方法也会不同。对于基础差、学困生面较大的班级,需要增加知识的层次,小步子、多台阶,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教学方法上要多一些慢讲、练习。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充分创设情境,以问题解决的形式将问题直接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只作引导、点评。(四)即

25、时矫正原则从教育控制论的观点来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文本是吸收信息,尝试练习和当堂训练是输出信息。教师要即时从学生尝试练习和当堂训练中得到反馈信息,对错误的问题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评析,及时矫正,这样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五)实效性原则任何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不能仅注重形式,而不考虑它的效果。没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没有生命力的。“先学后交当堂测评”教学模式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学生认识发展规律,注重当堂训练与及时反馈矫正,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进步,能达到“落实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时效、考好成绩”的高效课堂目标,

26、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四、实施“先学后交当堂测评”教学的基本策略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先学后交当堂测评”采用“学案导学”的方式,即以单元程序导学案为载体,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路线图,并提供必要的学法指导与帮助,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标准;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学习的过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规律和方法的提炼过程,获得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体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减少课堂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最大化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实施方案一、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1、研究的背景(1

27、)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2)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3)研究制定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是我校深入推进教改、促进内涵发展的要求。我国很多教育发达的地区和优质名校,都有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把推动课堂改革作为“教育系统一号工程”,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形成“自主互助学习型” 课堂教学模式。江苏省杨思中学历经多年的实验研究,形成了“先教后学,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成为全国名校;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用了8年的时间,探索出了一条既能保持升学率,又能提高学

28、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全国名校。反观我省我地区几乎还没有推出符合本土特点、旗帜鲜明、效果明显的有效教学模式。在一浪接一浪的学习大潮中,也少有学校能将“他人之长”成功移植,更毋庸说“青出于蓝”了。每个地区,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的特点,严格说任何一种模式都不太可能“现学现卖”,有的也甚至很难“活学活用”。我校应该立足校本、立足教师资源特色、立足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理念,处变不惊。先发现、分析现状和问题,鼓励各学科中理念科学、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认真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亮点和风格,后集全校及至借专家之力全力提升、打造“成功模式”,有序地推广

29、。2、目的、意义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还能有效地沟通教学理论与实践领域相互衔接,有助于丰富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使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与课堂教学的评价相统一。最为重要的是教学模式研究的开展将带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有效校本教研,反思日常教学,避免教学的随意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二、研究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课程标准。三、研究内容1、文科与理科有效课堂教学流程研究2、不同学科新授课与复习课、试卷讲评模式研究。3、各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

30、和需要增加不同课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如,语文可分:文学作品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言文教学、写作指导、写作评改、选修单元教学模式等)四、研究目标:(预期目标)1、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教师运用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2、成效目标:规范各科新授课、试卷讲评课与复习课的基本教学流程。推广文、理科各一种可学习借鉴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3、教师目标: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改进、创新课堂,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改变教师低效、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提高教师教学理论水平,教育科研水平

31、,促进教师专业发展。4、学生目标: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5、课程目标:探索、改进、改造学习方式,适应新时代和新课改的需要。五、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通过运用、计划、行为、观察、反思四个基本环节,建构适合新课程标准和“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有效课堂”要求的适应我校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并不断修正与完善。2、调查法主要采用问卷、访谈、测验等多种形式。通过在不同阶段对师生进行问卷、座谈等,对比研究成效,及时了解研究的多种信息,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实效性。3、实验法根据我校课堂教学现状,设立实验班,让研究能力相对较强的语、数、英等学科先行一步,并在其他学科中相继跟进,在实践中形成切实

32、可行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利于大面积的推广与运用。4、文献法在研究过程中,借用文献检索、收集、鉴别以及文献的研究与运用,积极吸收他人成果,及时了解当前其他地区对课堂模式研究进展状况,从而保证我们的研究,始终走在理论与研究的前沿。六、研究进度和时间安排本研究自2011年11月2012年10月,历时一年时间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2、各教研组长拿出本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具体方案及分工明细。3、动员相关主要负责人,并制定奖励考核办法。4、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方法,国内外著名的教学模式(流派),课堂教学模式理论,国内各地区、学校成功的课

33、堂教学模式(范例);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为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2年1月2012年6月)1、研究制定各学科、各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包括理论依据,操作流程和具体办法。2、应用行动研究法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利用“一课多轮课例研究”方法,不断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模式。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直到形成一种比较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应用评价标准评价的过程,同时也是科学的评价标准的形成、研究过程。3、各学科、各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展示、交流、评议。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交流,写好研究论文,案例分析,心得体会。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2年6月2011年

34、10月)1、整理分析研究材料,进行评价反思,开展讨论与总结。2、在全校范围内推广有效课堂模式3、收集整理研究论文和阶段性总结报告,出版研究论文集重点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京山一中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1)选题的意义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始终贯彻着一个非常清晰的教育改革逻辑,即: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素质教育要通过教育改革来实现;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这一认识在艰难曲折的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逐步得到广大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的认同。2009年秋,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正式施行,我省653所普通高中的42.3万

35、名新生,同时进入高中新课改。新课改带来了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引起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校教师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课堂教学方式有了一定改变,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一些改观。课堂上初步呈现出情境创设多样化、合作交流争鸣化、探究活动经常化、教学评价呵护化等令人欣喜的景象。然而在体验新课程教与学方式的改变给师生带来的心灵震撼,分享课堂内外师生平等交流的喜悦的同时,更多教师则是感受到了新课程在实践层面上与理论的矛盾和困惑。如师生互动频率增加了,但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力等基本素养并没有像预期那样得到发展;课堂上学生参与讨论与发言的人数、次数多了,但讨论的肤浅,发言的不到位,课堂重形式轻实

36、质等现象比比皆是;课堂上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但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堂节次也多了。另外由于与新课改配套的高考方案迟迟没有公布,部分老师对现在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与新高考是否一致感觉不踏实,对新课改持观望态度,不肯积极主动融入课堂教学改革。基于这种现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尽早探索出一套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基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变革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这也正是我们确定课题内容的原因之所在。(2)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高效课堂的构建有赖于教师的有效教学。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首次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随后很多学校或个人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如四

37、川省龙马潭区特兴镇中心学校进行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 余文森教授也曾在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课堂教学论坛”上,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在线研讨。高效课堂的研究历史,我国,对课堂有效性的研究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现在还有很多地方或个人进行着这方面的研究,而对高效课堂的研究于近期才兴起。熊梅所著的高效课堂一书对高效课堂进行了理论上的一些探索,山东省安丘市进行了快乐高效课堂的研究,江苏省盱眙县明祖陵实验小学在课堂教学方面实施“快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浙江省建德市启动“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系列研究活动,山东省瑞发学校研究后总结出了高效课堂六大

38、特征。此外,江苏省丹阳市里庄小学蔡国仁先生撰写的优化教学环节,构建高效课堂、叶枫先生撰写的营造高效课堂的几种方法、辛兆刚先生撰写的优质高效课堂的特征、李炳亭团队编著的高效课堂22条,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孙亚玲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一文对国外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从她的文章,我们了解到国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如教师特征、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但对高效课堂却少有提及,也没有系统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本课题立足提高各科课堂教

39、学效率,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内化为日常教学行为,避免课堂无效劳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课题研究的目标高效课堂是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效果、有效率的教学。对“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的研究,我们主要实现以下几个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实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希望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的打造,真正实现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探究有效教学方式的帮助下,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实践活动,搜集处理信

40、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2)通过课题研究,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通过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活动,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3)通过课题研究,实现课堂评价的可测性或量化;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因

41、此,高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4)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使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更新,教学业务能力得以增强,教科研品味得以提升。四、课题研究的内容(1)建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和实践各学科的高效课堂。(2)建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现高效课堂的科学评价模式。五、课题研究的原则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课研与教改相结合的原则。把理论观点具体化为行动的准则,同时又指导具体的操作方法。整体研究与分散研究相结合。实验教师依据自己实际开展研究的项目,课题组还将根据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所需,发挥集体优势,组织成员进行课题论证,集中开展培训和交

42、流活动,从而使整体研究与分散研究相结合;以人为本的教师发展的原则。教师不仅是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本身也存在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深刻要求,教育不仅要实现学生的成长和成功,也必须实现教师的成长和成功。以教师的发展为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发展为保障,是使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协调发展理应遵循的逻辑内涵。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评价考核跟进,骨干引领与评比激励相结合,个体与团队相结合(“班集体”、“学习小组”、“学科组”等团队)。反思性原则。通过反思,不断地更新观念,改善实验行为,提升实验水平;通过反思和总结,及时地不断地调整实验走向,调整思路。教育资源的最大优化原则。实验过程中

43、,应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使之得以充分开发和利用,实现人力资源的开发和重组,实现各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希望通过借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名校的教改经验,深入分析反思当前我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主要特点、基本模块和基本环节,努力构建起具有我校自身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益,解决当前课堂效益较低的实际问题,进而逐步实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六、课题研究的方法行为研究法。对教师及学生参与课题实验的行为过程进行跟踪、观察、调查、分析,并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和调整。逻辑归纳法。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探讨该课题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等。文献法。采用文献

44、检索手段,从有关书籍、报刊、文献中收集相关资料,借鉴他人的经验教训,结合本校实际找到新的生长点,避免重复和走弯路,为课题研究保驾护航。调查法。形式有问卷式、访谈式等。教育实验法:观察与调查研究对象,通过归纳、筛选和分析发现问题,从而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充分体现行动研究理念,以质性研究方法为主,以量化研究方法为辅;实验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过程研究与形式研究相结合;个体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七、课题研究的措施(1)以学科组为单位,成立主课题下的子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课题研究计划。(2)深入课堂,对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进行深层体验与感悟,开展讲课、观课、评课活动,通过专题座谈、教研组座谈

45、,不断探索高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3)组织学科组外地观摩学习成功学校课改经验,反思我校研究行为,完善教学模式。(4)实施读书工程,组织教师开展深度阅读,组织读书大赛,举办读书论坛,征集读书随笔等活动,引导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为实现教师“决胜课堂”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5)定期阶段性总结。我们要发挥好两个作用:发挥好校本教研研究会员、学科组长的骨干示范作用;发挥好评价考核的导向引领作用:通过评价考核机制的修订与实施,引领教师聚焦课堂,善于研究,分析反思、交流,推动我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型课堂建设的顺利开展及课堂效益的极大提高。八、课题研究的步骤(一)准备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5月)(

46、1)2009年10月由黄山花校长牵头,由我校的教科室、教务处和各学科主任(校本教研研究会成员)组成课题组,申报学校特色发展的校本研究的子课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组做了大量基础性准备工作,包括:课题的选题与论证、研究方案的制订、责任分工等。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加强了有关理论学习:并多次召开课题小组会议,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2)组织论证:召开课题讨论会,邀请专家作理论指导。(二)研究实施阶段(2010年5月2010年5月)(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4)根据研究方案,在各科教学中具体实施,同

47、时开展好各子课题的研究。(5)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6)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三)课题总结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2月)(1)系统整理高效课堂教学的做法,传播、推广有效课堂教学经验和模式。(2)撰写研究报告,形成结题报告。(3)申请结题。收集整理研究成果,对课题进行总结,完成课题报告。请专家鉴定课题研究成果及结题报告。(4)举行结题论证会。(5)推广经专家评估认定好的做法和经验。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1)形成一中各学科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2)形成高效课堂的评价模式。(3)以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师论文、案例集;各学科的高效课堂展示课录象;(4)学生的成绩数据;(5)打造一批具有个性化教学风格的教师。(6)课题的研究报告;十、课题研究的保障本课题研究得到市、县教科所领导及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得到学校师生的全力合作,保证本课题的财力、人力,这些都为研究的成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1)组织保障1、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长:李泽新成员:谷开林黄山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