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论述题专项训练.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366543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论述题专项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材料论述题专项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材料论述题专项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材料论述题专项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材料论述题专项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材料论述题专项训练中古史部分1、材料论述题:(8分)司马炎(晋武帝)代魏后,认为曹魏失权是因为没有强大的宗室拱卫中央皇室。鉴于宗族无力勤王的史实,在尚未统一全国时,就进行分封诸王,封27个同姓王,以郡建国。西周、东周、汉朝,都曾经分封诸王,受封诸王获得土地和人口,作为交换,他们也有保卫王畿、保护国君、交纳贡赋等义务。但是,由于各诸侯王在封地内拥有绝对的统治权而成了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王国势力逐步壮大,直接或间接威胁国君的安全,酿成诸王争霸,征战不断。国君势力衰微,甚至大权旁落,最终导致国家分裂,人民也陷于混战之中,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分封制也是会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摘编自

2、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材料中“分封诸王”的制度名称是什么?(2分)(2)阅读以上材料,从“分封诸王的作用和影响的角度”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参考答案:(1)分封制。(2分)(2)评分标准一等(5-6分):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4分)。二等(3-4分):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2-3分)。三等(0-2分):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不够准确,逻辑不够清晰,(0-2分)。答案示例1观点:分封制巩固了统治。(2分)论述: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

3、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4分)答案示例2观点:分封制威胁中央集权统治。(2分)论述:西周分封诸侯,造成日后周天子面临诸侯割据混战局面束手无策,严重威胁中央集权统治;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后来到晋惠帝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严重削弱了西晋中央政权的势力,西晋从此衰落。(4分)2材料论述题:(8分)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4、正是这个伟大的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史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问题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摘自中华文明解说词请回答:(1)秦朝的建立者是谁?(2分)(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参考答案:(1)秦始皇。(2分) (2)评分标准 一等(5-6分):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4分)。二等(3-4分):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2-3分)。三等(0-2分

5、):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不够准确,逻辑不够清晰,(0-2分)。 答案示例 观点:由秦汉帝国开创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2分) 论述:秦王嬴政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各民族团结一致。汉武帝在位时,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大一统局面。此后,中国历史虽然经历过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分裂割据时期,但最终会重新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例如:隋朝重新统一南北,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局面,开创了隋唐300多年大一统的局面;元朝于1279年重新统一全国,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分裂割据的局面,开创了元、明、清6

6、00多年大一统局面;民国时期,我国虽然经历过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但最终还是实现了国家统一。(4分)3材料论述题:(8分)材料: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1)由玄奘口授而成,记录他亲历的书籍名称是什么?(2分)(2)从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

7、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条理清楚)(6分)参考答案:(1)大唐西域记。(2分) (2)评分标准 一等(5-6分):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4分)。二等(3-4分):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2-3分)。三等(0-2分):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不够准确,逻辑不够清晰,(0-2分)。 答案示例 观点:坚韧不拔的精神是成功的基础。(2分) 论述:材料中的玄奘和鉴真都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这是他们能够成功到达目的地,实现人生理想的基础。西汉的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途中遭遇匈奴的扣押,但他同样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因此,他历经

8、十年,终于不辱使命,到达西域,最后回到长安,从而,开通了连接欧亚大陆的陆上通道陆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4分)4.材料论述题(8分):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

9、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十倍”。历年来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笼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清朝科举制终于消亡。从此可知,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制度须不断生长,又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选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请回答:(1)中国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2分)(2)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谈其中一方面即可,6分)参考答案:(1)605年,隋炀帝设进士科。(2分)(2)

10、评分标准一等(5-6分):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4分)。二等(3-4分):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2-3分)。三等(0-2分):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不够准确,逻辑不够清晰,(0-2分)。答案示例1观点:隋唐科举制是一种公平、公开、公正的用人制度。(2分)论述:隋唐科举制不问门第高低,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加科举考试,考试合格,方可做官,以致唐朝初年出现了许多科举出身的名相房玄龄、孔颖达等,因此,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4分)答案示例2观点:科举制是封建统治者笼络、控制读

11、书人的方法。(2分)隋唐统治者创立科举制的目的是录用更多有才学的读书人为中央所用,打破贵族世袭的局面,从而笼络了许多有才学的读书人。到了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采用八股取士,考试范围仅限于四书五经,规定考生只能按指定观点作答,并且文体分为八个部分,不能有自己的观点,造成读书人为中试,成天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而不讲究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只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因此说科举制是封建统治者笼络、控制读书人的方法。(4分)答案示例3观点:明清科举制僵化了。(2分)论述: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陷入僵化,变成只要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即考生必须按按指定观点

12、作答,并且文体分为八个部分,不能有自己的观点。大部分读书人为应考,成天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而不讲究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只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从而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4分)答案示例4观点:制度必须与时俱进。(2分)论述:科举制创立初,考试内容较多,而且形式多样,考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确实使中央政府笼络了许多人才,造就了许多科举出身的贤相。但到了明清时期,采取八股取士,其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观点由朝廷指定,并且文体统一,考生不能自由作答,造成科举制度日益僵化,到了清末,科举制度因为其不能适应对近代人才的需求而被废除,因此

13、说,制度必须与时俱进,才会具有活力,不断完善和发展。(4分)中国近代史部分1、材料论述题:材料:17世纪中叶,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宣告资本主义时代到来之际,大清王朝最终战胜腐朽的明王朝及农民起义军;但清朝不是资产阶级势力的代表,因而建立的社会只能是一个新的封建王朝。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任何人也无法改变的发展趋势。标志着封建社会发展鼎盛时期的“康乾盛世”,绝非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它是中国封建社会集大成的代表。于是,它拒绝了传入的西方文明,把中国远隔于世界潮流之外。中国与西方产生了巨大的差异。摘编自李治亭康乾盛世与西方文明回答:(1)材料中,当英国正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时,取代明朝的清朝统治者却

14、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2分)(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感悟。(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适当联系实际,行文流畅。)参考答案(1)闭关锁国。(2分) (2)主题观点:清朝不是资产阶级势力的代表,而是代表封建势力的利益,其统治者虚骄自大,拒绝传入的西方文明,把中国远隔于世界潮流之外,从而与西方产生了巨大差异。分论点:清朝统治者空前强化皇权,实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从而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健康发展;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因此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

15、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评分标准第一层次:观点较明确,表述基本清晰,1-3分; (提出多种观点但不加论述的最高得3分,仅提出1个观点,但明确且深刻的,最高可得3分。 )第二层次:观点明确,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观点进行阐述,表述清晰,4-6分;第三层次:观点明确且深刻,能做到史论结合,并联系实际,行文流畅,7-8分。(超出参考观点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材料论述题:材料:战争结束后,当得知英军已经撤出长江,道光皇帝的第一个反映就是下令沿海各省撤军。清政府的军政大员弹冠相庆,有人形容当时文武百官的状态:“大有雨过忘雷之意。”中国的一切仿

16、佛又回到原点,魏源编撰的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的中文著作海国图志,第一次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带着理性救国的态度,写出了第一代“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对国家前途的思考。然而,这却是一次无声的呐喊。1840年炮声,无法惊醒与一个沉溺于自己深厚传统的天朝迷梦。第一代探索者的声音,是这样微弱,变革连萌芽都没有产生就已结束,历史的悲剧在第一降临时,人们往往漠然盲目,只有在悲剧重演时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摘编自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复兴之路千年局变请回答:(1)材料中的“战争”指什么战争?(2分)(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参考答案:(

17、1)鸦片战争。(2分) (2)评分标准 一等(5-6分):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4分)。二等(3-4分):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2-3分)。三等(0-2分):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不够准确,逻辑不够清晰,(0-2分)。答案示例 观点:固步自封是清朝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因素。(2分) 论述: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朝统治者不能吸取失败教训,不能虚心向西方学习,妄自尊大,盲目排外,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与变革,沉溺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国仍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导致中国社会远远落后于西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清军又是一败涂地。(4分)3.材料论述题(8分):

18、用一生来谢罪的“日本鬼子”山崎宏2010年12月1日,滞留 滞留的侵华日军老兵山崎宏在济南家中辞世,享年103岁。据说,这是可以查证到的最后一名“日本鬼子”。为了赎罪和感恩,他在中国度过了70个春秋,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重,也重建了自己的尊严。1937年,日本当局在国内大肆征兵,山崎宏也不得不穿上军装来到中国。战争结束后,他留在中国开诊所。他的办公桌玻璃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最高的美德。”1976年,中日开始尝试重建友好关系。这一年,离开故乡近40年的山崎宏,第一次回到了日本。年近70的他拒绝了亲人的挽留,再次回来中国。他给自己家带回来的,是一台别人不要了的

19、小彩电;却自掏腰包购置了科技图书和心电图仪,捐给济南图书馆和医院。随着年事渐高,他还是用含混的声音说:“日本曾带给中国人民太多的灾难,我要尽一点力来赎罪。”97岁那年,山崎宏在遗体捐献登记表上着重填上自己的名字。综合摘编自方军著我所认识的鬼子兵2009年11月请回答:(1)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2)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感悟。(6分,要求围绕一个观点,史论结合,适当联系实际,行文流畅)参考答案:(1)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2分) (2)评分标准 一等(5-6分):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4分)。二等(3-4分):观点较明确,(1分)。

20、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2-3分)。三等(0-2分):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不够准确,逻辑不够清晰,(0-2分)。 答案示例 观点: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非正义的,其犯下的反人类罪行遭到了世人谴责。(2分) 论述:1931年,日本为转嫁国内危机,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三省。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在侵华战争期间,日军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以及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警察,例如,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屠杀中国军民达30万人以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此外,日军还把国际法禁用的细菌武器应用于中国战场,给中国士兵带来了生命威胁,日军的这些行为是反人类罪行

21、,遭到了世人谴责。日本老兵山崎宏用一生来谢罪,足以证明了当年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非正义的,其犯下的反人类罪行遭到了世人谴责。(4分)4材料论述题材料: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 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杀!”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历史在这里深思,世纪末的落日,王朝的落日,文明的落日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摘编自梁凤仪的小说日落紫禁城回答:(1)材料中的“现代化”运动是指什么?(2分)(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19世纪末阻碍中国“现代化”的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

22、合,条理清楚)参考答案(1)戊戌变法。(2分) (2)评分标准 一等(5-6分):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4分)。二等(3-4分):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2-3分)。三等(0-2分):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不够准确,逻辑不够清晰,(0-2分)。 答案示例观点:封建顽固势力的压制。(2分)论述: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面临着空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光绪帝的支持下,掀起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由于变法内容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百般阻挠,大部分地方督抚千方百计抵制新法,慈禧太后则发动政

23、变,囚禁光绪帝,并下令逮捕维新人士,将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杀害于菜市口,变法持续了103天,宣告失败。(4分)5一个外国侵略者对焚毁圆明园的述评庄严华贵之区,且曾为高贵朝觐之殿,经此吞灭一切的火焰,都化为云烟了。屋顶在火焰中已燃烧了一些时候,不久就要倒塌,一百码外,就可以感觉到那种炎热,扑通的响,震心骇目,屋顶倒塌下来了。于是园门和那些小屋,也一个不留,一间不留,这所算做世界最宏伟美丽的宫殿,绝不存留下一点痕迹。至是我们已经完毕这件大工作,便再回到北京去。我重复声说一遍,这是一件好工作,虽然我纪述此事的时候,不免惋惜和忧伤;然给中国政府一个利害的打击,使它痛定思痛,乃是很必需的,现在已经完成

24、此举了。所有年深日久,精美绝伦的建筑和物品,都一齐牺牲了,但是用来供献诚实英勇的亡灵们,他(它)的损失也不算大。呵!不,一条生命就足以值得所有这些东西了。欧阳采薇译西书中关于焚毁圆明园纪事,录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册回答:(1)文中“我们”是指谁?(2分)(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感悟。(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适当联系实际,行文流畅。)参考答案(1)英法联军。(2分) (2)主题观点:该侵略者在为自己的侵略行为辩解和推脱责任,火烧圆明园是对人类文明的践踏,充分体现英法联军的野蛮性,是他们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分论点: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

25、进圆明园,这里富丽堂皇的建筑和琳琅满目的珍宝让侵略者惊呆了,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由此可见,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是因为他们的贪婪本性所驱,其目的不是给中国政府一个利害的打击,使它痛定思痛,这是他们为自己的野蛮行为进行辩解;圆明园是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时150年而建成的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是对人类文明的践踏,充分体现英法联军的贪婪性和野蛮性,是他们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评分标准第一层次:观点较明确,表述基本清晰,1-3分; (提出多种观点但不加论述的最高得3分,仅提出1个观点,但明确且深刻

26、的,最高可得3分。 )第二层次:观点明确,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观点进行阐述,表述清晰,4-6分;第三层次:观点明确且深刻,能做到史论结合,并联系实际,行文流畅,7-8分。(超出参考观点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6材料论述题材料一 1888年,仅光绪皇帝的婚礼就耗资500万两白银,从1888年开始,慈禧又花费巨款、甚至挪用海军经费公开大规模整修颐和园。与此同时,慈禧还下令进行“三海”工程。颐和园工程和“三海”工程耗资巨大,大大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从而给海军的建设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中国近代海军史第206页材料二 明治天皇于1887年谕令,“朕以为在建国事务中,加强海防是一日也不可放松的事情。然

27、而从国库岁入中尚难以立即拨出巨款供海防之用,故朕深感不安。兹决定从内库中提取30万日元,聊以资助,望诸大臣深明朕意。”伊藤首相接到御旨深为感动,便召集地方长官作了传达。全国华族(有爵位的人及其家属)和富豪也无不为之感动,竞相申请为海防捐款。到9月底,捐款总额达103万8千日元。海军将这些捐款和天皇的赐金全部用于扩充海军军备。日本海军史第27页回答:(1)上述两则材料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场战争有关?(2分)(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感悟。(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适当联系实际,行文流畅。)参考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2分) (2)主题观点:19世纪后期,清朝统治者生活腐化,而日

28、本统治者励精图治,从而改变了中日两国海军实力对比,这是决定甲午中日战争结局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而告诉我们“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分论点: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面临日本的威胁,清朝统治者不思进取,生活腐化,奢侈浪费,不惜挪用海军军费来满足其奢侈生活,从而注定了北洋舰队会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日本明治天皇为了战胜中国海军,缩减皇室成员的开支,从中拨出巨款支持海军建设,起到表率作用,使日本海军由弱变强,最终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中国北洋舰队,从此,日本取代中国挤进世界大国行列。上述中日两国最高统治者的做法形成鲜明的反差,其造成的结局不同,告诉我们“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评分标准第一层次:观点较明确,表述基

29、本清晰,1-3分; (提出多种观点但不加论述的最高得3分,仅提出1个观点,但明确且深刻的,最高可得3分。 )第二层次:观点明确,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观点进行阐述,表述清晰,4-6分;第三层次:观点明确且深刻,能做到史论结合,并联系实际,行文流畅,7-8分。(超出参考观点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7对于孙中山领导了20世纪以来中国第一次革命,胡锦涛认为,20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这场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这是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建立的最具历史意义的伟大功勋”。摘编自新华网中共领导人眼中的孙中

30、山 一脉相承与时俱进(1)文中“20世纪以来中国第一次革命”是指什么革命?(2分)(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的历史功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参考答案(1)辛亥革命。(2分) (2)评分标准 一等(5-6分):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4分)。二等(3-4分):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2-3分)。三等(0-2分):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不够准确,逻辑不够清晰,(0-2分)。 答案示例 观点: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

31、史新篇章。(2分) 论述: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义,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大受鼓舞,从而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落后的社会习俗。(4分)8材料论述题材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支撑了世界反法

32、西斯东方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积极参与重大国际事务的协调,发起提出创建联合国的倡议,成为联合国的发起国之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由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点,极大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核心地位;必须加强和巩固保卫世界和平的统一战线;必须加强国防和战备建设,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抗战精神,巩固中华民族大团结,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实现中国

33、和平统一;必须始终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共同捍卫人类和平。摘编自周新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与历史启示(1)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什么?(2分)(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参考答案(1)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2分) (2)评分标准 一等(5-6分):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4分)。二等(3-4分):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2-3分)。三等(0-2分):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不够准确,逻辑不够清晰,(0-2分)。 答案示例 观点:中国

34、人民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点。(2分) 论述: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老是失败,像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均以失败告终,直到抗日战争才取得了完全胜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不仅侵略中国,还发动太平洋战争,侵略了亚洲许多国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牵制了大部分的日本陆军,有力地支援了其他国家的反侵略战争;由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抗

35、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点。(4分)中国现代史部分1、材料论述题材料: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首先来自对“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的反思。十年文革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还来自思想的解放,当时从思想理论上实现了从“两个凡是”向实事求是的重大转变。30年来的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

36、的伟大历史转折;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国防、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些教训和不足。摘编自许翠玲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1)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谁?(2分)(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有关改革开放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参考答案(1)邓小平。(2分) (2)评分标准 一等(5-6分):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4分)。二等(3-4分):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2-3分)。三等(0-2分):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不够准确,逻辑不够清晰

37、,(0-2分)。 答案示例 观点: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2分) 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国防、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例如: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居世界第二位;在20世纪末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防现代化程度不断发展,走上了科技强军之路;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也日益提高,中国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分)2国共两党关系决定了中国现代史的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二次国共合作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反之,每当国民党不

38、顾国家、民族大义,发动对共产党和人民的围剿、内战,就会为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今天,台湾省的国民党应当以史为鉴,积极接受共产党的建议,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这才能为自己和台湾同胞带来福祉。摘编自汪景丽试论国共关系对中国革命的影响(1)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哪一次民主革命的发展?(2分)(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有关国共合作与中国革命结局之间关系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参考答案(1)国民大革命。(2分) (2)评分标准 一等(5-6分):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4分)。二等(3-4分):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

39、清晰,(2-3分)。三等(0-2分):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不够准确,逻辑不够清晰,(0-2分)。 答案示例 观点:国共两党合作则推动中国民主革命的顺利进展,国共关系破裂则阻碍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2分) 论述: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运动,使北伐顺利进行,基本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然而,正当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先后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导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从此,中国历史进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这给日本侵略中国提供了可趁之机;1937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领导全民族抗战,最终打败日

40、本侵略者,然而,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使中国重新陷入战乱,最后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分裂至今。由此可见,国共合则能给人民带来福祉,分则给民族带来灾难,因此,两党应再次合作,共同反对台独,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努力奋斗。(4分)3材料论述题(8分):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赶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运动,号召全民炼钢。但由于技术不合规格,只是炼出大量的废铁,造成极大的浪费。炼钢需要铁矿、焦炭、燃料

41、等材料。由于铁矿不足,于是全民不下田耕作,全部上山采矿,使粮食产量大减,还去把家里的铁器丢到炉火中,却炼成一个个的铁疙瘩。由于燃料不足,只好上山伐林,把一座又一座的青山砍得光光,引发日后的天灾。其实这些天灾都是人为的。传闻增城挂绿荔枝树在些劫中大部分被砍去了。而且建造高炉的建筑材料不足,甚至把文物建筑拆了,把砖块拿去建炉,还说文物也要为炼钢服务摘自孙健中华人发共和国经济史(1)上述材料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适当联系实际,行文流畅)参考答案:(1)“大跃进运动”。(2分)(2)评分标准一等(5-6分):观点明确,

42、(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4分)。二等(3-4分):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2-3分)。三等(0-2分):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不够准确,逻辑不够清晰,(0-2分)。答案示例1观点:“大跃进”对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2分)论述: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紧接着,又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左”倾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大跃进”运动不切实际地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以大炼钢铁为中心,许多工厂、农村、学校、机关建起小高炉炼铁、炼钢,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

43、调。“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由于人为引起的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6分)答案示例2观点:经济建设不能急于求成,要保持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2分)论述: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紧接着,又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左”倾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大跃进”运动不切实际地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以大炼钢铁为中心,许多工厂、农村、学校、机关建起小高炉炼铁、炼钢,毁掉不少山林,而且炼出了许多废铁,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

44、调。这就告诉我们经济建设不能急于求成,要保持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4分)4材料论述题(8分):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济经济改革的大转变,是中国革命手段的重大改变。确定邓小平为中国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到1978年底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请回答:(1)“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济经济改革的大转变”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参考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2)评分标准一等(5-6分):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4分)。二等(3-4分

45、):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2-3分)。三等(0-2分):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不够准确,逻辑不够清晰,(0-2分)。答案示例观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因此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4分)世界史部分130年前(注:1865年),日本国事沉沦,遭遇何其心酸,任人宰割,“厥能免于垂危”,可是最终日本能砸碎西方的枷锁,免除被殖民的命运,原因是清楚的。在危难之时,日本因时制宜,实行新政,变革旧治,认为只有国家富强独立于世界才是第一要务。今天大清王朝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当务之急,只有改革旧制,谋行新政,国家才可相安,否则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