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统文化教学实践研究实施方案汪清县天桥岭镇东新学校一、问题的提出(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课题问题的提出基于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理论意义1、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令世人惊叹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习惯及文化积淀,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它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无时无刻不在对现代人发挥着作用,它经过数千年的不断陶治、实践和发展,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传统文化不能回避也不应回避,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积极倡导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只有
2、深入研究、科学利用先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才能不断推进和谐文化建设。2、当今教育对象所具特点的要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基础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渐地淡化。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缺乏自理能力,劳动习惯欠缺;有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唯我独尊,任性蛮横;还有的花钱大手大脚,不珍惜劳动成果,成了新一代的啃老族;更有的是非观念淡薄,民族意识、集体意识、国家意识淡漠。这样的结果必将削弱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最终会导致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流失。(二)实践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就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
3、人才,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人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曾说“从中华民族文化延绵发展的规律来看,承担文化培育和传播任务的主要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政府官员系统,一个是学校和教师系统”。所以传播中华文化,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我国教育也正在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一转变的过程是理念不断更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人文精神不断塑造的过程。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学生个性的张扬,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可见,深化素质教育,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已是刻不容缓。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人
4、格教育,促进学生的终身、全面发展,这一切说明,人文精神的培养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迫切需求。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新课程理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都明确提出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强调新课程改革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它关注人文精神,强化人格教育,给人文教育指明了方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新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改变了人作为社会发展工具的
5、价值取向。这种“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就是新课程人文精神的体现。2、现代教育培养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高21世纪教育报告强调,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的是会做人。“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负责、学会选择、学会创造,能主动适应未来的有用人才”为本课题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结合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以课题研究理论为依据,我校确立了如下的研究目标及要研究的内容:课题的研究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落实学科新“课标”理念,体现学科教学特点,实施素质教育,突出课堂教学人文素养培养的观念和意识,提高教学实效。2、通过课题研究,完善教学内容,丰富人文知识
6、,让学生于各学科中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落实人文教育。3、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一批年轻教师在实验研究的磨砺中成长起来,探索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内化人文知识,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并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学校的素质教育质量,提高全校师生的人文精神,使课题研究伴着新课程改革共同推进,共同成长。主要内容:1、学校学科教学中小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结合学科教学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所涉及到的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从小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等,促进学生的终身、全面发展。2、在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培养人文精神。
7、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并体验。3、密切师生关系,体现人文关怀。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用新的观念来研究学生,用新课程倡导的科学方法来评价学生,对学生和风细雨般的教育,培养他们的人文意识,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审美,学会做人。四、课题研究方法及拟创新点课题研究的方法很多,我们选择的研究方法如下:1、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学习传统文化的策略,并收集、整理出一套适合中小学生诵读的校本课程。在立项、开题阶段,了解研究背景,确立研究方向,并通过可行性、科学性、有效性的反复论证,指导研究工作深入进行。2、问卷法:在研究准备阶段,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现状及对国
8、学经典教育现状的意见和建议。3、行动研究法:在课堂、课外实践中进行不断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寻找得失原因,改进策略,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得出能揭示传统文化教学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5、案例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学生在传统文化教学实践活动中整体素养提高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在研究过程中,记录成功教师案例和优秀教师成长案例。研究的创新点如下:1、实现传统文化与推广普通话相结合;2、实现传统文化与语文日常教学的有机结合;3、探索出一
9、套适合传统文化教学实践指导课的模式;4、实现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道德实践相结合。五、课题组研究成员的基础与分工课题组负责人毛培武,高级职称,县骨干教师,多篇论文在省市县获奖,课堂教学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研究意识和探索能力,并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主持课题研究,负责课题研究方案、计划的制定及其实施,培训课题组成员,组织对外交流学习。薛允玲,是教导处主任,业务能力强,在教育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科带头人;参加过科研培训,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多篇论文在市级获奖。有亲和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强。课题核心成员,负责搜集传统文化优质课件,组织课题组老师观摩学习;收集资料,编辑文本型的国学经典诵读
10、校本课程;并组织听课,评比活动;汇总优质课教师的教案,负责案例分析、研究,负责有效教法的推广。张坤吉,政教处主任,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多次获省市级优秀论文,多次指导学生参加朗诵、习作比赛获一等奖。课题组成员,负责进行跟踪调查学生校外阅读情况;记录传统文化教学实践对学生“双文”素养的提升的成效;并结合开展的家访活动搜集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收集名言警句,张贴于校园,烘托学习氛围。潘维芳,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对学生心理把握较好,多次获优秀论文奖。特别是在作文教学方面成绩尤为突出,她指导的作文有多篇在县以上作文大赛中获奖。负责校园广播,定时给学生播放国学经典音频材料;协助班主任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组织
11、学生开展各类传统文化教学实践活动; 收集整理活动资料,建立学生的传统文化活动档案。王杰,本科,从事语文的教学。学校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课题组成员,负责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德育、感恩系列活动并制定有效的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整理资料,建立学生的成长档案。韩继军,本科,学科带头人,县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有多篇论文发表,爱好研究,擅长计算机操作。负责各种资料的搜集,图书的购买、材料的打印等。课题组成员,协助编辑文本型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 六、课题研究进度安排及预期成果第一阶段:(2016.4-7)申报、准备、筹划阶段1、召开课题研究会议,明确研究任务;制订研
12、究方案,进行研究分工。填写课题申请书,撰写开题论证报告。2、认真科学地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分工。完成课题申报、立项及研究实验方案的设计工作。3、组织课题组全员进行理论及业务培训(特别是传统文化课题实验要拿出校本教材并对教师进行培训)。第二阶段:(2016.8-2019.8)实验阶段1、做好三年实验期间的整体规划。从研究目标-具体措施(培训、研讨、总结、经验交流)-最终成果,要循序渐进、有条有理、有章有法地进行实验操作。切忌实验的盲目性、随意性。2、安排好每学期的实验内容。做到学期初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科学地组织实验研讨活动,研究活动大事记记录清晰,活动材料齐全。3、以教学观摩课、论坛、活动
13、、论文等多种方式及时收集实验成员的成果材料。4、每学期末做好优秀经验材料的筛选,参加省、州征文评比,提高结题成果材料的含金量。第三阶段:(2019.8-10)完善总结阶段对论文进行整理,形成最终研究成果;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升,形成研究报告。撰写结题报告,分类装订整理成果材料。预期成果:第一阶段成果:学习心得、研讨课例、撰写学习小结、学习心得、研讨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录像。第二阶段成果:教师教案集、教学论文、课堂教学课例、学生成长汇报、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第三阶段成果:经验交流材料、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细节完善的相关资料、教师、学生各类获奖材料。七、课题研究的实验设施与经费保证:实验设施
14、 我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可供研究参考;电脑每人一台,建设了完善的网络系统,可及时搜索最新研究成果,把握国内外研究状况;完善的校园广播可定时为学生播放经典的音频材料。教室内有投影仪、电脑、展示台、扩音器等。经费保证:1、调研、组织活动,课题组教师学习培训,专家指导成果交流等经费约1000元2、购买有关书籍、音像资料、印刷校本教材等资料费用约800元合计需要课题经费1800元课题“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校本教研活动为抓手,积极探索校本教研活动形式,把日常教学工作与研、训融为一体,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的氛围,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初步了
15、解传统文化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品质,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二、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1、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我校学生学习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的校本教材。2、立足课堂,以课例、案例为载体,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校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明辨非得能力。3、实现“课题研究、课堂教学”融为为一体的研究形式。通过传统文化教育的课题研究,从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分析研究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5、通过传统文化教育课题研究,体现学科教育特点,在具体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品质,使之具有健
16、全的人格,真正成为社会用用之才。4、通过传统文化教育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学习研究传统文化,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科研能力水平,促进教师并能用新课程倡导的方法来评价学生,使学生既学会了的知识,又学会了做人。5、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完善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三、具体工作措施1、抓实过程管理,校本教研力求实效在本学期的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实效:1、创新教研活动的形式,我们要摒弃“教研活动就是一人上一节研究课”的形式主义思想,要求教师创新思维,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2、加强过程性管理,我校教研组有行政老师参与其中,行政人员要
17、发挥带头作用和管理作用。行政人员进行全程参与和管理,努力提高教研活动的效果。2、做好课题工作,研究管理力求规范本学期,我校州级课题传统文化教学实践研究开始第一阶段。我们要开展扎实而有效的准备材料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细致和系统的研究总结。内容主要包括各种过程性材料的收集和整理、研究成果的分类和编撰等多方面的工作,作到有始有终。四、工作安排八月份:1、制定适合我校学生使用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校本教材。2、拟定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各项计划。九月份:1、召开教研课题成员会,布置学期教育科研工作。2、组织开展“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终身学习”的活动十月: 举行年级语文“弘扬传统文化”教师听课活动。 十一月份: 举行年级语文“弘扬传统文化”讲故事活动十二月份: 1、教师“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心得交流。2、 课题研究各阶段性总结。 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