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地压及防治技术培训.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369768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击地压及防治技术培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冲击地压及防治技术培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冲击地压及防治技术培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冲击地压及防治技术培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冲击地压及防治技术培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兴隆庄煤矿冲击地压及防治技术培训本培训共分为六讲 第一讲 冲击地压概述 第二讲 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 第三讲 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 第四讲 冲击地压预测方法 第五讲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1 冲击地压概述1.2 冲击地压的显现特征 (1)突发性:冲击地压发生前一般无明显前兆,冲击过程短暂,难以确定发生的时间、地点的强度。 (2)多样性:一般表现为煤爆(煤壁爆裂、小块抛射)、浅部冲击和深部冲击。最常见的是煤层冲击,也有顶板冲击和底板冲击,少数矿井发生岩爆。 (3)破坏性:往往造成煤壁片帮、顶板可能有瞬间明显下沉;有时底板突然鼓起甚至接顶;常常有大量煤块甚至上百立方米的煤体突然破碎并从煤壁抛出,堵塞巷道,

2、破坏支架;从后果来看冲击地压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生产损失。 (4)复杂性:在自然地质条件上,除褐煤以外的各种煤种都记录到冲击现象,采深从2001000m,各种地质条件都发生过冲击地压。在生产技术条件上,各种采煤方法都出现了冲击地压。 1.2 冲击地压的分类 (一)根据显现强度及其对煤和岩层、支架、设备的破坏程度分(分为四类) 1弹射:单个碎块从煤岩体表面弹射出来,并伴有强烈的声响。 2煤炮(深部冲击):深部的煤岩体发生破坏,但煤或岩石不向已采空间内抛出,只有片帮或散落现象,岩体震动,伴有声响,有时产生煤尘。 3微冲击:煤或岩石向已采空间抛出,但对支架和设备无损害,围岩震动,伴有很大声响,产

3、生煤尘,在瓦斯煤层中可能有大量瓦斯涌出。 4强冲击:部分煤或岩体急剧破坏,大量的煤或岩石向已采空间抛出,出现支架折损、设备移动和围岩强烈震动,伴有巨大声响,形成大量煤尘。 (三)根据煤岩体应力来源及加载方式分(分为四种类型) 1重力型 主要受重力作用,没有或只有少量构造应力的影响而引起的冲击地压。 2构造型 主要受构造应力作用引起的冲击地压。 3震动型 煤岩体受震动载荷而产生的冲击地压,它与重力型冲击地压的区别在于载荷的类型为脉冲式动载,载荷方向与震动波的传播形式和途径有关。 4综合型 受几种载荷共同作用而引起冲击地压。 兖州矿区冲击地压分类 (四)按巷道破坏部位分类 从巷道(煤巷、回采巷道)

4、围岩破坏部位分析,兖州矿区的冲击动力破坏现象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底板冲击(鼓起)型:东滩矿42轨3#提(两次修复)、43上07轨顺、143上06(西)工作面; 第二类:顶板冲击(下沉)型:东滩矿43上04(北)工作面运顺、济三矿6300工作面辅助顺槽,东滩矿4305工作面切眼导硐;该类冲击具有顶板活动诱发冲击的特点。 第三类:巷帮冲击型:济三矿6303工作面辅助顺槽; 北京:门头沟煤矿是我国冲击地压最严重的矿井之一,现在是木城涧、大安山矿和房山矿具有冲击危险。黑龙江:鸡西、鹤岗。辽宁:抚顺矿务局,胜利矿为最早,而龙凤矿最为严重,现在是老虎台矿较严重。阜新(五龙、孙家湾)、北票(台吉、冠山

5、)。开滦:唐山矿,开滦矿务局唐山矿的冲击地压大多发生在两面或三面临空的半岛形或孤岛形煤柱中。徐州矿务局,三河尖矿为“三硬”矿区,冲击地压危害较严重。旗山矿与权台矿同属“三软”矿井,事实上这两个矿都曾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冲击地压事故。四川:砚台、天池。 山西:大同。 山东省从1960年到2004年共在13个矿井发生231次冲击地压、死亡25人,重伤46人。目前具有冲击危险的矿井如下: 新汶矿业集团 孙村、华丰、良庄、协庄、潘西;淄博矿业集团 唐口矿;临沂矿务局 古城矿;济宁市 欢城矿;枣庄矿务局 陶庄矿,八一矿;兖州煤业股份公司 东滩矿、济三煤矿、南屯煤矿、济二煤矿。 1.3 国外冲击地压概况 (一

6、)前苏联 自1951年起,全苏地质力学及矿山测量研究院以及其他研究单位和高等院校等几十个单位配合国家技术监察部门与生产单位一起着手解决煤矿的冲击地压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基本上形成了一整套防治冲击地压的组织管理系统,并制定了有关技术规程,发展并逐步完善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和预报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冲击次数大为减少。 (二)波兰 波兰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着手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和防治工作。煤层的冲击倾向实验室测定和井下测定是波兰学者首先倡导并大力发展的。此外,在将岩体声学以及地震法用于矿山冲击危险探测和监测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 (三)德国 德国是防治冲击地压较有成效的国家,其主要的工

7、作基点在于实用。由德国所发展的钻孔卸载法、钻屑法以及其它方法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 近些年来,冲击地压所造成的破坏后果日益严重,引起了各国的注意。目前世界采矿大会国际岩石力学局成立了冲击地压研究小组。冲击地压的研究已成为岩石力学科中与现代科学联系最密切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 由于其发生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以及井下地质条件及开采条件的复杂性,冲击地压从理论到防治都没有完全解决,目前仍然是困扰学术界及采矿界的一个世界性难题。 2 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 2.1 冲击倾向性理论 发生冲击地压的煤岩体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物理力学特性,决定其积聚能量并产生冲击破坏的能力,这种能力可称之为冲击倾向,是煤岩的固有属性

8、。1 煤样动态破坏时间 在常规单轴压缩试验条件下,煤试件从极限强度到完全破坏所经历的瞬态延续时间称为煤样动态破坏时间。 通过组合试件试验得知,在顶底板抗压强度较高的情况下,在试验时,组合试件基本是煤的部分发生破坏,并且测得数值表明组合试件显示的冲击倾向比纯煤试件更加强烈。说明在围岩作用下,煤的冲击性会更为剧烈。 2.2 强度理论 井下煤岩体除了承受深度压力和支承压力作用外,还存在由于地质构造作用引起的构造应力和其它应力。“煤体围岩”系统处于复杂的受力状态,内部存在弱面,所以煤岩体的承载能力应是煤体围岩系统的强度。只要外载大于承载能力,就会发生破坏。导致岩体破坏的决定因素,不是应力本身,而是它与

9、岩体强度的比值。当煤岩应力等于或大于煤岩系统的强度时发生破坏。因此发生冲击地压的强度条件或强度判据为: 2.3 能量理论 该理论认为发生冲击地压需要大量能量,不仅矿体释放能量,围岩也释放能量。随着采掘范围的不断扩大,“矿体围岩”系统在其力学平衡状态破坏时,可释放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时就产生冲击地压。考虑到发生冲击地压能量转换的不均匀性和时间效应,矿体和围岩储存的能量应乘以释放系数,以单位时间的能量释放和消耗作为判据: 2.4 组合理论(三条件理论) 组合理论是把强度理论、能量理论的判据以及把煤岩冲击倾向指数是否达到极限值作为冲击倾向度判据,组成了新的冲击地压判据: 一般来说,强度条件为充分条件

10、,能量条件及冲击倾向为必要条件。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才是产生冲击地压的充分必要条件。 2.5 失稳理论 该理论认为煤岩变形系统平衡状态的稳定性质是冲击地压发生与否的先决条件。如果系统状态是非稳定的,则可能失稳而发生冲击地压,否则不会发生。因此,变形系统的平衡状态非稳定性判别准则,就成了冲击地压可能发生的判别准则。通常采用狄里希锐准则,认为系统的势能有极值,若是极小值,则系统的平衡状态是稳定的。进而得出,系统势能的极值不是极小值,则平衡状态是非稳定的,在微小扰动下将发生失稳,它构成冲击地压发生的必要条件。当系统失稳释放的能量远大于消耗的能量时,才能有多余的能量转化为抛出煤块的动能和地震能,它构成冲

11、击地压发生的充分条件,两者共同组成冲击地压发生的失稳理论判别准则。如果满足了必要条件,而没有满足充分条件,则只发生轻微的震动现象,即矿井下经常发生的微震现象。 第三讲 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发生原因)3.1 自然地质因素 煤层性质,煤层顶底板性质,地质构造。3.2 开采技术条件 开采方法、采掘顺序、顶板管理方法、遗留煤柱、割煤放炮等。3.3 星球活动对发生冲击地压的影响 地球自转的影响,一年中容易发生冲击危险的月份,太阳活动性的影响,月球太阳潮应力的影响。 第三讲 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发生原因)3.1 影响冲击地压主要的自然地质因素有: 煤层性质:包括煤的冲击倾向、煤的强度、弹性和脆性等力学性质

12、;煤的厚度、埋藏深度以及煤的含水率、孔隙度、煤层结构等物理性质。 煤层顶底板性质:赋存的坚硬岩层的厚度、强度、冲击倾向与煤层的粘结程度等。 地质构造:褶曲构造(向斜、背斜)和断裂构造(断层、节理)情况,局部地应力异常,煤层厚度和倾角的突然变化等。 3.1.1 煤(岩)性质 煤(岩)的物理力学性质是发生冲击地压的内因。煤岩的弹性、脆性和冲击倾向是关键因素。一方面能把发生冲击地压所需的大量能量储存起来,另一方面又能发生脆性破坏,并瞬间释放弹性能。冲击地压发生的必要条件是积聚较多的弹性能,所以弹性大、脆性大是冲击危险煤层的基本特征。 纵观国内外发生冲击地压的煤层物理力学性质,其共同特征是:煤质脆而硬

13、,天然含水率低(13),单轴抗压强度c=1030MPa,一般高于20MPa,弹性模量E(29)103MPa,一般大于3103MPa,泊松比(横向变形系数)=0.20.3,粘结力C=38MPa,内摩擦角=3540,孔隙率n510。然而对于发生冲击地压的最重要的力学性质,是在其受压破坏前的全部变形中的弹性变形部分所占比重很大,而塑性变形少。典型冲击地压煤层力学性质 3.1.2 围岩性质 围岩性质主要是顶板岩性和厚度及其在煤层开采后的可冒性,是影响冲击地压的重要因素。特别对老顶是厚层砂岩或其它坚硬岩层,底板也是坚硬岩层结构的冲击危险煤层更具冲击危险性。厚层坚硬顶板在悬露面积很大时,不仅本身弯曲积蓄变

14、形能,而且在附近地层中(特别是老顶折断处)形成支承压力。当老顶折断时还会造成附加载荷,并传递到煤层上,通过煤层破坏释放变形能(包括位能),产生强烈的岩层震动引起冲击地压,而且底板也参与冲击地压的显现。 3.1.3 开采深度 随着我国煤炭生产的发展,矿井开采深度正在以每年平均加深810m的速度增加着。深部开采的回采工作,将会遇到矿山压力的严重干扰。在更大的开采深度下,煤层边缘区的附加载荷更大,致使支承压力增加并传播迭加在煤层上方,使冲击危险的范围扩大。特别是已采煤层边界或煤柱的附加载荷增加更大,使冲击危险范围更加扩大。 开采深度愈大,煤体应力愈高,煤体变形和积蓄的弹性能也愈大。就一定的开采技术条

15、件下,具有冲击倾向的煤层都存在一个冲击地压发生的临界深度。 影响冲击地压临界深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煤体强度、煤的冲击倾向性、煤层自然含水率、顶底板和覆盖层性质、地质构造、构造应力大小和方向、开采技术因素等。 冲击地压次数与开采深度关系 3.1.4 地质构造 (1) 煤层变化的影响 煤层厚度及分叉结构的出现,造成了煤层和顶板条件的变化,从而引起了冲击矿压危险状态的变化。(2) 断层的影响 实践证明,冲击地压经常发生在向斜轴部,特别是构造变化区,断层附近,煤层倾角变化带,煤层皱曲,构造应力带。当巷道接近断层或向斜轴部时,冲击地压发生的次数明显上升,而且强度加大。例如在龙风矿50次冲击地压中,36次

16、(72%)与断层有关。62%是巷道接近断层时发生的,14%是巷道处于断层线附近,而只有10%是在巷道离开断层时发生的。其中34%发生在巷道距断层520m范围内的。 实践表明,相当一部分震动集中在断层附近。其中在断层的上盘开采时的震动能量大于断层下盘开采时的震动能量。在向斜部分开采时,震动也很强烈。 在断层和向斜附近震动集中的原因是地壳的运动形成的残余构造应力。该应力与开采引起的应力集中叠加最大的位置即为岩体震动的位置。 断层附近的震动活动强烈,冲击地压的危险性高。当工作面接近断层时,需要加强冲击地压的监测和治理。 断层通常是锁住不动的,当其两侧的应力积累到足以引起沿断层的断裂时,则发生位移,形

17、成粘滑。当断层处于粘滑状态,其周围岩石可因位移一段而积累弹性能,当断层上的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断层滑动(储存在附近岩石中的弹性能一部分以地震能辐射出去)形成强烈震动。 (3) 褶曲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对于巷道及回采工作面来说,在皱曲的各个部位,出现的危性最不一样的,如图所示,I区,皱曲向斜部分,这部分其应力,垂直为压力,水平为拉力,最容易出现冒顶;区皱曲翼,这部分的应力,垂直和水平均为压力,最易出现冲击地压;区皱曲背斜,其应力状态为垂直拉力,水平压力,这部分也是最大矿山压力区域。 (4) 构造应力的影响 冲击地压矿井的地应力实测结果也证实了构造应力的存在和对冲击地压有影响。构造应力(主应力是

18、水平矢量)对巷道稳定性有影响,表现在巷道的破坏形式是沿轮廓线层层剥落,然后沿弱面断裂破坏。 根据对砚台煤矿6号煤层截止到1995年所发生的112次冲击地压统计分析表明:属正常开采并与构造应力有关的发生91次,采掘方向与构造主应力近似垂直时发生冲击地压共82次,占总次数的90.11%;而与构造主应力顺向时,发生9次,占总次数的9.89%。这说明地应力方向对冲击地压有显著的影响。 3.2 开采技术条件 重要的生产技术条件有:开采方法、采掘顺序、顶板管理方法、遗留煤柱、割煤放炮等。一般讲,开采技术条件可从两方面促使冲击地压发生;一是人为地形成高度应力集中,增加发生冲击地压的危险性;二是采掘或爆破造成

19、周边应力状态的急剧变化和煤层约束条件的改变,以及爆破的动载荷作用,触发了冲击地压。 3.2.1 采煤方法 各种采煤方法的巷道布置和顶板管理方法不同,所产生的矿山压力和分布规律也不同。长壁工作面开采法是冲击地压煤层最有利的开采方法 。 冲击地压煤层的开拓和开采方法的选择首要考虑的是能够整齐、干净地进行回采,不留或少留煤柱,尽可能保证工作面成直线,不使煤层有向采空区突出的地段,在煤层中掘巷量最少,限制采场和巷道附近的应力集中。 正确地设计选择合理的开采顺序也是至关重要的。有利于安全开拓、准备和回采工作的所有环节的设计,都应当考虑能最大限度地限制在采场和巷道附近形成危险的应力集中带。3.2.2 煤柱

20、 煤柱是产生应力集中的地点、孤岛形和半岛形煤柱可能受几个方向集中应力的叠加作用。因而在煤柱附近最易发生冲击地压。煤柱上的集中应力不仅对本煤层开采有影响,还向下传递,对下部煤层形成冲击条件。 波兰经验表明,由于煤层和围岩的结构不同,煤柱宽度和埋藏深度不同,煤柱自身中的应力要比原始应力大好几倍。统计分析22年的资料表明,大约有60%的冲击地压是由于邻近煤层采空区中遗留煤柱或本层遗留煤柱引起的。 3.2.3 放炮、割煤、掘巷等震动触发 一般可以简单地把冲击地压视为一种剪切破坏,发生时具有猛烈的爆炸性。煤岩破坏可能趋于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煤岩局部负载达到它的极限强度附近时,立刻破坏。这种破坏发生的比较

21、平静,带有局部性和渐近性,是一种平稳破坏和释放能量过程。另一种是煤岩负载达到极限强度后,顽固地维系一种高度不稳定的平衡状态而不破坏。这种情况下负荷达到破坏点的区域随采掘工作的继续而不断扩大。一旦遇到某些相对较小的“触发因素”的作用,就足以引起冲击地压发生。采掘工作面存在大量的打破平衡状态的触发因素。例如落煤,顶板断裂或离层引起的动载作用和震动;邻区放炮或发生冲击地压或天然地震引起的震动;机械打眼和落煤引起的震动;煤层含水率和温度变化等。3.3 星球活动对发生冲击地压的影响 3.3.1 地球自转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在纬度30和45之间就能观察到最大的应力差(18MPa),地震和突出危险最活动的表

22、现就在纬度30和45之间。山东省冲击地压较严重的枣庄、兖州、新汶矿区,就位于纬度35附近。根据对中国冲击地压矿井分布的统计5,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地区,集中分布在北纬34、北纬39、和北纬42附近区域,符合这一规律。 3.3 星球活动对发生冲击地压的影响 3.3.2 一年中容易发生冲击危险的月份 对于绝大多数煤田来说,冲击地压的最大值都处在23月份,68月份,1112月份。春天和夏天的最大值出现在不同的煤田,与此同时秋冬的最大值同时出现在许多煤田中。冲击地压发生数量的最大值的月份与地球自转最小速度的月份(23月,11月)和最大速度(69月)的月份有关。 3.3 星球活动对发生冲击地压的影响 3

23、.3.3 太阳活动性的影响 影响太阳的活动力通过地球磁场的变化,并且由于磁场的变化通过岩石的强度性质的变化,影响地壳的应力状态。地震和煤矿、金属矿里的动力现象的统计资料就能证明这一点。3.3 星球活动对发生冲击地压的影响 3.3.4 月球太阳潮应力的影响 朔望之时,日月与地球位于一直线上,对地球的引力叠加,太阳、月亮潮达到极限值,易触发冲击地压。潮汐应力所产生的加在矿井煤柱的补充负载起主要作用,潮汐应力加在煤柱上的加速度愈大(加载和卸载不是主要的),处于极限应力状态煤柱的破坏就愈有可能。 冲击地压预测是防治工作的重要部分。准确的预测对及时采取区域性防范措施和局部性解危措施十分重要。冲击地压的预

24、测包括时间、地点和规模。 第四讲 冲击地压的预测方法冲击地压的预测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区域预测方法,包括经验类比法(综合系数法、地质动力区划法);第二类是局部检测法,主要包括钻屑法,电磁辐射检测法和微震系统监测法,还有煤岩体变形观测法(顶板动态、围岩变形)、煤岩体应力测量法(相对应力测量,绝对应力测量)、地音系统监测法、岩饼法等;此外还有,以及其它地球物理方法(地温、地磁等)。 钻屑法的实际应用 (1)估测支承压力 由于钻屑法能够估测煤岩体应力大小和分布,因而能够用于估测采掘工作面的支承压力大小和分布规律。 (2)鉴别冲击危险 用钻屑法鉴别冲击危险是带有经验性的,而且不能依据个别钻孔

25、提供的数据,应通过多个钻孔的测试结果,鉴别冲击危险的变化。 (3)检查解危措施的效果 实施解危措施后,支承压力峰值降低,峰值位置向煤体深部转移,打钻过程中一般比较平静,无动力现象。这些都表明煤体已经卸载。 第五讲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5.1 采用合理的开拓布置和开采方式 1)冲击地压矿井的开采设计原则,开采冲击地压煤层的专门设计内容和规范,掘进和回采工作的专项措施等,必须遵照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暂行规定的有关条文规定。 2)在勘探和矿井设计阶段,就力图尽早查明冲击危险煤层和区段,可以在设计中就考虑和规定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3)现有的评价和预测冲击危险的手段和方法,对尽早的查明冲击危险煤层和矿井区域

26、,为在矿井(水平)设计和煤层开拓期间考虑和采取防范措施奠定了基础。 4)井田划分必须保证合理的开采顺序,最大限度地避免形成煤柱等应力集中区。 5)开采有冲击危险的煤层,回采巷道也应尽可能避开支承压力峰值范围。 6)采用长壁式开采法相对其它采煤方法,有利于减缓或消除冲击地压发生的条件。 5.3. 煤层预注水5.3.1 煤层注水防治冲击地压的原理 煤层预注水是在采掘工作前,对煤层进行长时压力注水。注水一般是在已掘好的回采巷道内或临近的巷道内进行。目的是通过压力水的物理化学作用,改变煤的物理力学性质,降低煤层冲击倾向和应力状态。煤层预注水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区域性防范措施,不仅能消除或减缓冲击地压威胁,

27、而且可起到消尘、降温,改善劳动条件的作用 。 水对煤岩强度的影响,已在实验室对煤岩进行不同浸水和不同浸泡时间的大量试验研究所证明。煤岩试样浸水随煤岩含水率增加,孔隙率和泊松比增大,但其强度和弹性模量降低,并在一定时间内,随浸水时间的延长而加剧。 5.4 卸压爆破 卸压爆破是对已形成冲击危险的煤体,用爆破方法减缓其应力集中程度的一种解危措施。卸压爆破能同时局部解除冲击地压发生的强度条件和能量条件。即在近煤壁一定宽度的条带内破坏煤的结构(但不落煤),使它不能积聚弹性能或达不到威胁安全的程度。这样在煤帮形成一条卸压保护带,隔绝了工作空间与处于煤层深处的高应力区。显然,从防治冲击地压的角度看,用适量的

28、炸药,爆破出尽量宽的保护带为好。 根据多年的观测实践证明,如果能保证在工作面前方和巷道两帮始终保持一个宽为710m的保护带,就能防止冲击地压的危害。 卸压爆破的优越之处在于:一是简便易行,卸压爆破可以作为采掘的一道工序,而且爆破时人员远离危险地点,比较安全。二是卸压爆破效果可以用钻屑法等方法检查,装药量也可适当控制,因此也比较可靠。其不足之处是卸载范围不易掌握,卸载效果不能持久,爆破技术尚需改进。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煤矿有冲击地压的国家,都把卸压爆破作为冲击地压的主要解危措施。 5.5 钻孔卸压钻孔卸压是利用钻孔方法消除或减缓冲击地压危险的解危措施。 钻孔卸压的实质是利用高应力条件下,煤层中积聚

29、的弹性能来破坏钻孔周围的煤体,使煤层卸压、释放能量,消除冲击危险。 钻孔卸压在德国等国家被认为是最为实用有效的方法。作为安全措施,该法是德国唯一得到国家监察局批准的标准措施。一般选用95mm直径钻头。在施工卸压孔时,德国在预防冲击地压规程中规定:打卸压孔前一定要用钻屑法查明压力带的范围和程度。只允许在低应力区开始施工卸压孔,且要由低应力区向高应力区钻进,并同时记录每米钻孔的钻屑量、高压特征和特殊情况。卸压孔必须使用远距离操纵的钻机进行施工。钻孔的最小直径为95mm,孔间距不得超过10m。钻孔深度对于采掘工作面为煤层厚度(采高)的3倍,对于巷道侧帮为采高的4倍。钻孔要求尽可能打在高压区。卸压孔的

30、布置方式和参数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1) 钻孔卸压作为解危措施是可行的,其优点在于能把钻孔深入到高压带,卸压效果好,灵活可靠,而且压力愈高,卸压效果越好,能在恶劣的煤层条件下应用。 (2) 此外钻孔排出的煤粉量还可作为评价危险程度和卸压效果的指标。 (3) 可使用遥控钻进,安全性好。 (4) 但卸压孔施工有时出现煤粉量异常增加,卡死钻杆,不易钻进等问题。5.7 冲击地压显现的防护措施 冲击地压对井下工作人员的危害,主要是使人员受外伤,以及被抛出和冒落的煤岩石击伤和埋住,另外还有瓦斯等有害气体的威胁。因此,为了保证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1进行冲击地压相关知识学习,以及作业地点

31、特殊的安全措施。 必须进行防治冲击地压基本知识教育,熟悉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条件、前兆等基础知识以及需要采取的防治措施。对于特定的采掘作业地点,必须认真学习作业规程及相关的安全措施,并在生产时认真执行。 2冲击地压的前兆信息 由于冲击地压发生的复杂性及突然性,很难凭人的感觉来预测到,所以必须借助专门的预测方法和仪器,如前面已经介绍过预测方法。一般来说,破坏性冲击发生前会有一些微小的冲击显现,如煤炮。如果煤炮越来越频繁,之后可能出现冲击危险;或者煤炮很频繁,又突然消失,煤岩体较平静,可能预示出现较大的冲击显现。但此方法的难点在于延迟的时间没有规律,可能是几分钟到几天,所以冲击危险判定要依靠科学的

32、方法。围岩变形及压力监测与冲击地压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联系,但总体上规律不明显。 3及时预测预报,撤离人员 必须冲击地压危险性特征、冲击前兆,减缓或消除事故的方法及自救措施等有关事项,向井下人员进行培训和详细指导。平时应积极组织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工作,出现危险时应积极组织人员撤离。 4严格执行有关防护相关规定 (1)危险地点的挂牌警示地点,无关人员不进入,需要时必须快速通过,不得逗留;在危险地点进行作业时要进行冲击危险检测,确认无危险时才可进行;或采取专门的防护措施,遥控作业等方式进行作业。 (2)严格执行打眼、放炮等各工种的相关操作规定,躲炮时间及距离要严格按相关规定执行。(3)施工区域内的支柱

33、必须采取可靠的防倒措施,将所有的支柱用两组铁丝固定到顶网或帮网上,且要做到一组拧紧、一组保持松弛状态。 (4)作业地点必须将杂物清理干净,保持出口的畅通;备用材料必须放到远离作业地点;无法外运的设备、管路、物品,必须有生根措施,用钢丝绳或铁丝组固定,且要做到部分拧紧、部分保持松弛状态。施工物料尽量放在巷道底板底角处,且码放整齐,巷帮尽量不放。 (5)施工区域内的管路尽量使用软管。施工区域内的电缆、管线要尽量放低。(6)作业人员要随时注意观察顶、帮压力变化情况,当出现冲击地压征兆时,要及时撤离现场,进入到安全地点。 (7)所有人员必须按规定使用劳动保护用品,戴好安全帽,工作服、皮带、矿灯、自救器等保持配戴整齐。 (8)进入作业区域首先要对支护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在可靠支护下开展工作;严禁空顶作业,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5.8 冲击地压综合防治 冲击地压防治的基本途径是综合防治。必须从煤矿生产实际出发,从生产的各个环节入手,把科学试验、防治实践和生产技术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制定和形成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防治体系。在防治工作中要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并在实际中贯彻执行和有效应用,以消除冲击地压事故,保证安全生产。 综合防治方案主要由防治程序、防治和管理措施、防治内容等部分组成。对冲击地压矿井都要制定综合防治方案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